趙繼輝
【摘要】道路橋梁作為公共事業(yè)的一部分,在服務人們生產、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當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道路橋梁建設得到大規(guī)模發(fā)展。然而,在道路橋梁施工中,常遇到交叉工程的施工問題,如:如何合理選擇平面交叉位置、公路選型、夾角等,直接對道路橋梁工程的整體施工產生影響。因此,本文則重點對道路橋梁交叉工程的施工技術加以分析,以望起到參考借鑒的作用。
【關鍵詞】道路橋梁;交叉施工;技術
路橋工程建設在城市發(fā)展中有著重要地位,路橋工程施工中,經常會遇到公路與鐵路、公路與公路、鄉(xiāng)村公路、管線等相交叉,由于交叉工程綜合性較強,涉及多個技術問題,其施工也是路橋工程建設中的難點之一。按照工程所處的位置、形式、相交路線等的不同,交叉工程有平面交叉、立體交叉及管線交叉幾種,不同的交叉工程對施工技術有不同的要求,本文主要以平面交叉工程為例,對路橋施工中交叉工程的施工技術進行探討。
一、合理選擇平面交叉位置
在路橋平面交叉工程中,由于工程為公路的交叉口,車流會先分流為直行、左轉和右轉,再合流駛入欲行方向,在此處可形成分流點、交叉點、合流點等多個沖突點,各個方向的車流可互相干擾,不僅影響到公路的通行能力,還易發(fā)生交通事故,因此,在平面交叉工程中必須做好交叉口的規(guī)劃設計。在規(guī)劃設計時,需根據擬建路橋整體工程的現(xiàn)狀、規(guī)劃及地形,綜合考慮環(huán)境、地質水文、經濟條件等多個因素,選擇平面交叉的位置;
平面交叉形式根據公路等級、公路的功能功能、交通流及交通管理方式、公路工程造價等,以交通流暢為前提進行選擇,通常需選用交通流暢、沖突區(qū)、沖突點少且分散的形式。在不可避免的沖突區(qū),結合交通管理的具體方式及標志、標線、信號設施等相關設施的布置進行幾何設計;平面交叉范圍內的公路一般應設計為直線,若不得不選擇曲線時,則其半徑不應比不設超高的圓曲線半徑小。同時還應滿足縱面應力平緩,符合視覺最小豎曲線半徑值的要求;
人行通道、橫道或天橋設置時,需綜合考慮的交通管理方式、人流量、公路等級等,在一些視距不良的小型交叉中,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設置反光鏡;在進行規(guī)劃設計時,除了交流量方面的資料外,還應對工程所處地段交通事故的情況,包括事故原因、數量、程度等進行調研,以為工程的設計規(guī)劃提供參考依據。
針對四車道及以上形式的平面交叉,應當結合公路運用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公路道路位置設計,此外,針對公路運用中二級公路的平面交叉,應設計公路道路位置,基于三級、四級公路的平面交叉交通量較小的現(xiàn)狀,將對其不作公路道路位置設計,與此不同的是當三級公路的平米交叉轉彎交通量較大時,也應當結合實際運用的現(xiàn)狀,進行公路道路位置設計。另外,應當根據公路功能、對行車安全、交通延誤的影響等,進行平面交叉間距的設置,作為干線公路時,應優(yōu)先保證一、二級公路的暢通,為了保持足夠大的間距,可采用排除縱、橫向干擾措施,必要的情況下可設置立體交叉,完善對交通道路的運用。一級、二級公路作為集散公路時,應對其平面交叉進行合理的設置,適合將鄉(xiāng)村道路等布置在干線公路相交的次要公路。
二、交叉工程施工工藝
1、施工前準備。交叉路口施工前與地方交通主管部門申請、協(xié)商,確定施工方案可行性。
施工前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充分調查,明確地上、地下現(xiàn)有管線及埋藏物,并提前與相關部門協(xié)商確定保護方案,施工前完善各方面手續(xù)、避免和當地村民產生糾紛,根據涉路工程交叉路口施工方案,做好技術、安全交底工作,提前按要求制作施工警示標志,合理規(guī)劃交通避免交通事故發(fā)生,完成原始地形聯(lián)合測量等前期測量工作。
2、施工工藝。交叉路口施工內容主要包括:施工交通警示標識安設、中央隔離、路緣石
及原有交通標識拆除、便道填筑、排水涵管埋設等施工內容。首先,施工交通警示標識安設,一般不侵入公路建筑限界內,且與土路肩邊緣超過25cm,并樹立多柱式的標志牌。測量人員應根據設計圖紙加以放樣,待放樣完成后方可進行人工開挖土坑,埋設警標識。隔離帶拆除一般為30m,施工時選擇車流量低峰期進行,隔離帶拆除期間設置專人指揮交通,隔離帶拆除采用25t汽車吊吊裝10t拖板車,運至營區(qū)場地妥善保管,運距暫按3km考慮。路基填筑過程中根據山皮土的含水量情況,利用灑水車適時灑水濕潤。便道邊坡采用人工配合1.2m?反鏟修坡,邊角及局部狹窄區(qū)域利用90型汽油平板夯人工夯實。對于排水管函管兩側應設置有排水溝,經從而確保道路兩排旁排水的通暢性,在對路基填筑前應在排水溝處埋設鋼筋混凝土涵管,直徑約80厘米,且埋設長度應根據路基的放坡坡腳來合理規(guī)劃。施工期間設置專人指揮,埋設涵管后分層回填山皮土,回填至管頂50cm,以后進行振動壓實。涵管兩側填土利用90型汽油平板夯人工進行夯實。在施工完成后,對該路段交叉口處改造部位按原道路設計要求進行還原處理。將前期拆除的隔離帶、標志標識按地方部門相關規(guī)定進行安裝、復原。當然,應注意冬季施工,混凝土工程一般安排在次年的3月份,并且做好相應的技術、生產、資源準備工作,做好相應的檢修、保溫、防護等,最終確保工程質量。
三、其他相關注意事項
1、速度。在平面交叉工程中若兩條相交的公路無等級、功能之分,且交通量相近,則平面交叉范圍內公路的速度應低于路橋整體工程該路段的速度,但應保證速度大于等于該路段的70%;若兩條公路有主次之分,則主路速度可與本路段保持一致。次要公路若受條件限制,選擇了較低的線形指標或需要改線時,設計速度時可適當降低。對于轉彎車道,應結合公路等級、功能、具體的交通管理方式、交通量、交叉類型、擬建地段地形、用地情況等多種因素進行速度的設計。
2、交角與岔數。若條件允許,則平面交叉工程的交角首選90°,即為直角;若公路為斜交,則交角銳角應≥70°;在特殊情況下,如受地形條件或其他條件的限制,交角銳角不得不小于70°時,應保證其≥60°。岔數以≤4條為宜,若>4條,則應選擇使用環(huán)形交叉,同時岔數宜≤5條,同時結合實際情況,盡可能地實行“入路讓口”規(guī)則管理。
3、間距與渠化設計。根據相關的規(guī)范規(guī)定,綜合考慮公路等級、功能、通行、安全等因素確定交叉的具體間距,一般若高等級公路為干線公路,則應間距應足夠大,必要時設置立體交叉;若高等級公路為集散公路,則在與干線相交的次要公路上布置鄉(xiāng)村道路、地方公路等。對于高等級公路或車道≥4個的公路,須進行渠化設計;低等級公路的轉彎處車輛量較大時也應進行渠化設計。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fā)展,路橋工程建設也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在路橋工程建設中,交叉工程的施工質量對于工程整體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多種影響因素,合理運用交叉工程的施工技術,以最大限度降低交通不利因素,方便車輛、人們出行,從而實現(xiàn)我國道路橋梁建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于海艷.路橋施工中交叉工程施工技術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4):217.
[2]王紅.路橋施工中交叉工程施工技術探析[J].科技風,2014,(2):133.
[3]趙大鵬,王偉良,汪思滿,馮琰.上海虹橋樞紐東交通廣場、磁浮虹橋站鋼結構與土建交叉施工技術[J].建筑施工,2011,01:14-15.
[4]李金聚.鐵路隧道上下交叉跨越施工技術的有限元數值模擬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1,3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