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贏
在其他人眼中,這群人或許有點奇怪:他們的身影在各種地方都能見到,江灘、高山、公園甚至是人跡罕至的野外。他們的打扮和普通游客沒有區(qū)別,但裝備卻不只是相機,還有一副望遠鏡和一個記錄本。別人拿著旅游導覽圖游玩,他們的目光卻只聚焦在鳥兒身上,并在本子上不停地記錄著什么。我們追求的風景在山水之間,他們追求的風景只是天空飛過的痕跡。
這群人自稱:鳥人!其實他們是重慶觀鳥會的成員。
南泉觀猛禽:2014年首個“千猛日”
2014年5月1日清晨,當很多人還沉浸在睡夢中時,“飛貓”與重慶觀鳥會的另外三名核心成員周曉梅、張喬勇與李玫霖卻早早地來到了巴南區(qū)南泉,登上了一座位于銅鑼山山脈間的山峰。
自從2013年5月,有成員在縉云山等地觀測到數(shù)千只大規(guī)模以鳳頭蜂鷹為主的猛禽過境后,重慶觀鳥會便在重慶都市區(qū)的多座高山設立了觀測點。鳳頭蜂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在我國東北以及日本、俄羅斯等地繁殖,以黃蜂、蜜蜂等為食。到了冬天,它們會遷徙到印度尼西亞,甚至更遠的澳大利亞過冬。等天氣變暖之后,又再從幾千公里外的地方遷徙回來。如果說去年是首次發(fā)現(xiàn),那么今年從4月份開始的多次觀測便是重慶觀鳥會對于猛禽過境的摸底,2015年就會組織人員進行專業(yè)的調(diào)查。
當天的觀鳥者之一張喬勇告訴本刊記者,蜂鷹的遷徙路線是從西南到東北,而重慶西南東北走向的縉云山、南山、歌樂山等山脈恰好和它們的遷徙路線一致,這些山脈更有利于形成上升氣流,它們在飛行過程中可以搭乘,以便節(jié)省體力。他為我們描述了猛禽過境時可能會看到的場景:鷹群隨著氣流盤旋,上升,并組成一個“鷹柱”,場面十分壯觀,猶如一道黑色的龍卷風襲來。而這些鷹的飛行高度甚至可以高過飛機,即便使用普通望遠鏡也只能觀測到一個移動的黑點兒。
當日,“飛貓”與張喬勇率先登上了山頂,可惜此刻天氣不佳,山上彌漫著一層薄霧。本以為當日的情形是:迎著猛禽飛來的方向先看到一絲黑點兒,然后隨之它們漸漸變大,逐漸飛過觀鳥者頭頂??蓮垎逃滤麄冇鲆姷那樾螀s并非如此?!爱斎湛赡苡捎跉鈮旱仍颍^境猛禽飛得很低,而且是突然就出現(xiàn)在了我們頭頂處僅有20米左右的超低空中。我只聽到‘飛貓大喊了一聲‘來啦,來啦,就見他連包也顧不得拿就舉起望遠鏡直奔向觀測點?!?/p>
就這樣,4個人一邊觀察,一邊在自己的記錄本上記錄下猛禽的數(shù)量。在結束觀測進行統(tǒng)計時,數(shù)據(jù)表明共有2341只猛禽過境。當日,竟然是今年重慶首個“千猛日”(超過千只以上數(shù)量的猛禽過境日)。后來,在探訪重慶觀鳥會的過程中,本刊記者獲得了一系列數(shù)據(jù),表明今年重慶過境猛禽數(shù)量已經(jīng)位居全國前列。“根據(jù)這個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重慶是全國觀看猛禽最好的地方之一。”重慶觀鳥會的一位成員如此說道。
九龍灘觀鳥:天地之間的一場自然秀
2014年5月18日的清晨8點,淡淡的薄暮如輕紗般籠罩在楊家坪鵝公巖大橋下的九龍江灘。時間尚早,這里卻已經(jīng)聚集了20多位“觀眾”,他們有5、6歲的孩子,有剛踏入大學校門的學生,也有已近30歲的中年人。只見他們或扛著腳架與相機,或挎著一副望遠鏡,或夾著一本封面上繪著美麗鳥兒圖片的畫冊,但人人手里都拿著一個小本子與一支筆。原來這是重慶觀鳥會在周末舉辦的針對初級觀鳥者的一場鳥類觀察活動。
說他們是“觀眾”名副其實,按照其中一位參與者的話說,今天實際是大自然這位“導演”的一出大戲開演。借著江灘、灘涂、草坪等演出場地,由金眶鸻、棕扇尾鶯、白鷺、白頰噪鹛、磯鷸等約15種鳥兒構成的“演出團隊”將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上演一場精彩的自然秀。
“觀眾”們沿著河灘邊細細尋找著。突然,作為此次活動講解者的重慶觀鳥會會長匡高翔指著遠處一根樹枝說:“快看,那里有只棕背伯勞?!贝蠹壹娂娕e起望遠鏡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看到的神情激動,沒有看到的則一臉著急。匡高翔告訴本刊記者,觀鳥是一項注重團隊共享的活動,在遇到一只鳥兒時,首先看到的人需要立即告訴周邊的鳥友。
當然,“演員們“并不安分,它們才不會老實地待在一個地方表演,有時候還會隱藏在草叢枝葉間,或在空中一閃而過。這不,伴隨著一連串清脆的“吱咯、吱咯”的叫聲,一只僅有10厘米大小的鳥兒從旁邊快速掠過,讓大家只聞其聲,不見其面??锔呦柃s忙告訴大家快記下這種偶見于江邊的鳥兒——棕扇尾鶯。
就這樣,觀鳥現(xiàn)場輕松而愉快的進行。每當發(fā)現(xiàn)一種鳥兒,人人都會在自己的小本子里記上一筆,也會根據(jù)鳥兒的名稱翻看圖冊。細心的孩子們甚至還在泥土地中發(fā)現(xiàn)了鳥爪踏出的足印。直到早上十點左右,空氣中開始散發(fā)出陽光的炙熱氣息時,這場初級愛好者的觀鳥活動才結束??锔呦韪嬖V本刊記者,其實觀鳥活動說簡單也簡單,想成為一位愛好者,不需要繁瑣的入門程序,帶上一顆平和地對待自然的心就可以了。
匡高翔:觀鳥是一場特別的親子活動
匡高翔不但是重慶觀鳥會的會長,本身還是一位鳥類專家。他從2000年左右接觸鳥類,最初負責珍稀鳥類的繁育工作。2004年他申請課題調(diào)查園林鳥類狀況,并逐漸對都市野生鳥類產(chǎn)生興趣,之后通過自己摸索踏入觀鳥者的行列。隨著圈子范圍越來越廣,他與幾位有著共同愛好的人一起成立了重慶觀鳥會。在鳥會中,大家都尊稱他為“匡老師”。
除了觀鳥會會長這個身份之外,匡高翔還是把觀鳥活動當作親子教育融入生活中的一位父親。他告訴本刊記者,兒子3歲時,自己做項目就帶著他一同去觀鳥,至今兒子對于城市內(nèi)常見鳥類的名稱、外觀、叫聲等都已有一定了解。
匡高翔所居住的小區(qū)就在九龍灘邊,小區(qū)臨江,綠化很好,自然吸引了諸多鳥兒駐足。除了隔三差五在小區(qū)中走一圈觀鳥外,重慶可以觀鳥的地方,他帶著已經(jīng)8歲的兒子幾乎都走遍了。前文中提到的九龍灘其實就是他和兒子共同發(fā)現(xiàn)的“觀鳥自留地”。在去年的一天,他帶兒子來江邊玩耍,突然聽到了一種鳥兒發(fā)出的特別的聲音,他與兒子在河灘中慢慢尋找,果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苗條美麗的黑翅長腳鷸。之后父子倆又共同前來觀看幾次,便將這里作為一處極好的觀鳥點。
他說:“現(xiàn)在都市里的孩子多從小與自然隔絕,這在國外有‘自然缺失癥一說。自然中有很多樂趣,觀鳥過程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接觸自然、收獲樂趣的過程。有人曾這么說過,觀鳥是走向大自然劇場的終身免費門票?!钡矎娬{(diào),不會把觀鳥這個個人愛好強加給兒子,只是單純作為一種接觸自然的方式,鍛煉他的觀察力。
在重慶觀鳥會中,匡高翔還有一個特點,也可以說是他的“絕技”——聽到常見鳥兒的叫聲就知道是什么種類。他說:“每種鳥兒都有自己不同的音調(diào),就如同我們可以憑借周邊人的聲音聽出他是誰?!?/p>
危騫:最清楚哪些鳥兒來過重慶
危騫今年33歲,平日的工作與計算機相關。作為重慶最早的一批觀鳥者,同時也是現(xiàn)在重慶觀鳥會的核心人員,危騫在觀鳥會中算得上是風云人物。雖然觀鳥只是他的業(yè)余愛好,但玩的過程中他展現(xiàn)了極強的專業(yè)精神,《重慶鳥類名錄1.0(2013)》便是由他主要負責搜集、整理、制作的。
任何一位重慶鳥類愛好者都渴望能夠知道本地具體有哪些鳥類,所以,一份鳥類名錄就顯得尤為重要。名錄中鳥類數(shù)量和種數(shù)隨年代的消長和浮動的事實也最能夠反映出一個地區(qū)野生鳥類的區(qū)系、變革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遷,甚至更多。
危騫正式觀鳥開始于2005年,也正是從那時起,他開始制定重慶鳥類名錄。8年多時間過去了,現(xiàn)在他依然沒有放棄維護和發(fā)布這份鳥類名錄,而去年正式發(fā)布的重慶第一份鳥類名錄也就是在此基礎上制作而成的。他告訴本刊記者,一份名錄的面世,經(jīng)歷了整理、歸納、討論、斟酌、考量、采納、編排和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其中斟酌和考量等去偽存真是最艱苦的工作。要證明一種鳥是否在這個地區(qū)存在,需要多方面搜集材料,如目擊記錄、照片、鳴聲錄音、調(diào)查文獻等,再加以甄別。例如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雖然重慶的歷史文獻有模糊的記錄,但鑒于此鳥容易誤認且數(shù)量極少,危騫權衡后暫時未將它列入重慶鳥類的名單
而在斟酌的過程中危騫還常常需要進行實地考察,比如為了在重慶和貴州交界處有記錄過的“白頸長尾雉”,他曾前專門前往秀山縣。雖然在那里辛苦地找到了獵殺的個體,但是這類記錄無法作為有分布的確實證據(jù),因此在野外未有收獲的情況下,他仍然暫時沒有收錄它。
危騫表示,在生物類群中,因為鳥類多伴人類而居,與人類生活聯(lián)系緊密,觀鳥相對比觀獸更容易。但想要將這種觀察形成一個體系,耗費的精力卻比觀獸更多,畢竟鳥類這種生物體比較脆弱,警覺性更高,有時候一旦錯過,就需要等待許多年。
讓危騫開心的是,在他制作的名錄中,重慶地區(qū)每年都會有新的鳥類被發(fā)現(xiàn),目前名錄中431種這個數(shù)字,還在逐年遞增。
云湖邀月:重慶大學“獅雨林”的發(fā)現(xiàn)者
“云湖邀月”本姓周,是重慶大學的職工。雖然加入觀鳥愛好者的隊伍僅3年,可是她看過的鳥類已經(jīng)有260種之多?!吨貞c大學鳥類名錄(2013)》中有41個鳥種是由她發(fā)現(xiàn)并記錄的,其中所記錄的褐頭鶇為重慶鳥類新記錄,棕胸藍姬鹟、烏鵑、灰背鶇以及黑喉紅尾鴝為重慶市主城區(qū)鳥類新記錄。
2011年6月,“云湖邀月”上網(wǎng)時被一張照片所吸引,照片的內(nèi)容是一只嘴里含著魚的鳥兒飛過。她說:“通過那張照片的作者,我認識了這群在大自然中觀察并拍攝鳥兒的‘鳥人。除了被‘鳥人的美圖深深吸引外,我也受到不少啟迪。之前我也養(yǎng)鳥,而后意識到這種所謂怡情養(yǎng)性的愛好,對野生鳥類卻是一種殘忍,這一觀念的轉變對我而言尤為重要?!?/p>
從此,“云湖邀月”經(jīng)常在中午順道回家時開始觀鳥,更是將周末的大把時間花在觀鳥活動上。次數(shù)一多,自然就有各種各樣的經(jīng)歷。一次她在學校的后山觀鳥,坐在石梯上小憩,突然一只純白色的壽帶飛來。它拖著長長的尾羽在林間飛舞,瞬間又在空中翻飛撲捉一只彩蝶,整個畫面恍如仙女下凡。還有一次她沒有拍到目標鳥種,準備拍攝眼前一棵鐵梗海棠后就收工。就在她剛把焦距調(diào)好準備按下快門的一剎那,一只叉尾太陽鳥躍上了枝頭,正巧落在對焦點上。她屏住呼吸,控制住因激動而發(fā)抖的手,定格下了這美麗的一瞬間。
“云湖邀月”還給重大校園里一些觀鳥點起了別致的名字。比如她曾無意中在校園里的一片樹林拍到了一只艷麗的棕腹大仙鹟,之后她發(fā)現(xiàn),由于具有較為獨特的條件,每年遷徙季都會有不少鳥兒在此駐足歇息。因此她給這個小樹林取名“獅雨林”,寓意南來北往的鳥兒會像美麗的獅子座流星雨一般降臨。除此之外,還有諸如“月光小屋”、“東方林”等,都蘊含了美好的意境和希望。
除了自身觀鳥,“云湖邀月”還曾為校園鳥類棲息地狀況向學校提交了兩份議案并得到了重視,同時也為觀鳥公益活動在高校的推廣不斷努力著。她撰寫的觀鳥介紹也將被收錄在重慶大學為新生發(fā)放的學習生活指南“羊皮書”中。
清秋心涼:處處有驚喜
“清秋心涼”是云南人,23歲,目前是重慶大學即將畢業(yè)的中文系本科生。他的特別在于因為對鳥類及自然的熱愛,成功跨專業(yè)考取了本校生態(tài)學研究生。雖然從2011年才開始正式觀鳥,卻迅速成長為重慶觀鳥會中的核心成員之一。
校園是“清秋心涼”每日必經(jīng)的觀鳥點。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qū)內(nèi),他根據(jù)自己的觀鳥經(jīng)驗制定出了一條最適宜的觀鳥路線。從2011年底參與了一次由匡高翔帶領的照母山觀鳥活動,到2012年9月與另外一位同學展開“重慶大學城鳥類多樣性與城市生境”方面的調(diào)查,短短幾年間,他已然成長為了一名較專業(yè)的“鳥人”。在這之中,“隨時都會有驚喜”是他對觀鳥活動最大的感受。
在他的帶領與介紹下,本刊記者隨他進行了一次校園觀鳥之旅,體驗了一下“處處有驚喜”的感受。首先在一片羊蹄甲林前,他舉起了望遠鏡,小聲地說:“就在昨天,在這片林子里,新發(fā)現(xiàn)了一對白頰噪鹛在筑巢孵小鳥?!北究浾咄高^望遠鏡看去,果然樹枝間搭建的一個鳥巢中可以看到一叢黑色的尾羽。
他還舉例說,一次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對成年灰胸竹雞帶著三只幼鳥橫過道路。他回憶當時的場景:“一只幼鳥無法躍過路邊的坎,于是成鳥帶著小鳥走回到路中間,從那里開始小跑,臨近坎時突然起跳,帶著幼鳥順利地躍了過去。沒有想到它們這么聰明,還會助跑起跳?!?/p>
就在即將結束采訪時,他突然興奮地拍著本刊記者的肩膀,并拿起相機指著前方草叢中正在快步閃過的兩只鳥兒說:“快看,那就是灰胸竹雞!”雖然這不是今天的目標鳥種,不過卻恰好碰上了,這或許就是他念念不忘的“處處有驚喜”吧!
除了觀鳥,“清秋心涼”還給本刊記者講述了眾多與鳥相關的知識,比如伯勞會將食物掛在樹枝上風干貯存等。在看到一對情侶正對黑天鵝拍照時,他立馬走過告誡他們黑天鵝是一種會攻擊人的鳥,最好不要靠得太近。
就在今年5月15號至5月18號,“清秋心涼”還與來自全國其他八個省市的27名鳥友一起參加了“2014朱雀新生中西部水鳥調(diào)查包頭培訓會”。提起這次培訓,他說:“在烏梁素海保護區(qū)等地的觀鳥活動中共記錄了47種鳥類,還結識了很多朋友,了解了很多知識,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