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燕 王永霞
【中圖分類號】R54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537-01
目前,冠心病仍然是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冠心病的預防和治療中心臟猝死是心血病專業(yè)的重點,減少心臟猝死,提高救治率是關鍵,但心臟猝死在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中為數不少,因此不要等到心血管危險事件發(fā)生時才開始治療,應當積極篩查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及早的針對猝死的誘因進行針對性干預,減少心臟猝死的發(fā)生。
1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1.1年齡大于40歲者
冠心病的猝死發(fā)病與年齡成正相關,而且男性患者比女性比例大,但女性在絕經后其發(fā)生冠心病的危險就幾乎與男性相等,甚至大于男性。
1.2具有冠心病家族遺傳史者
若家族中有親屬患上冠心病,尤其是一級親屬有早發(fā)冠心病史者,患冠心病的機會就更大。
1.3吸煙者
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患冠心病的幾率至少大2倍。且與每日吸煙數量成正比。有報道在三十五到四十五歲的吸煙者中,死于冠狀動脈病的人數是不吸煙者死于冠狀動脈病人數的5倍以上。
1.4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
高血壓與糖尿病二者是冠心病發(fā)病的高危因素,男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狀動脈病的機率是其他男性的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狀動脈病的機率則是其他婦女的5倍。有高血壓者則其心臟負荷加重需加倍工作,冠心病發(fā)作的機會也越高,高血壓已經成為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幾率是血壓正常者的4倍。
1.5體重超重者,
體重超重一般都伴有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癥,患冠心病的風險就比體重正常的人大。在體重超重大于20%的人,冠心病發(fā)作的可能性比體重健康的人高三倍。
1.6具有不良飲食習慣,如常進較高熱量的飲食、較多的動物脂肪、膽固醇者導致冠脈板塊及早形成故易患冠心病病。不良生活習慣者
1.7缺乏體力活動者
缺少運動導致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弱,心肌不發(fā)達者患冠心病的機會比健康者高出兩倍,從事腦力勞動工作者,其患冠狀動脈病的可能性就比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者要大。
1.8.長期服用避孕藥者
35歲以上女性長期服用避孕藥,較采用其他方式避孕的婦女容易罹患冠心病。
1. 9.高血脂者:由于遺傳因素,或脂肪攝入過多,或脂質代謝紊亂而致血脂異常,如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與冠心病的發(fā)病有關,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易患本病的風險,血膽固醇量每100最好低過200毫克(5.2mmol/L),含量越高,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就越高。
1.10.持久性精神壓力過大者,精神壓力因素是公認的致病因素之一,腦力勞動者大于體力勞動者,從事有緊張度過高的工作者較易患冠心病。
以上人群中,可以看出三高人群是高危人群,有血壓過高、體重超標、膽固醇過高是導致冠心病的最大危險因素。對這類人群要進行干預,尤其在一些不良誘因的刺激時,容易發(fā)生心臟性猝死。
2心臟猝死的誘因探討
臨床上對具有冠心病的高危人群要進行健康教育,做好一級預防,尤其在以下情況就極易誘發(fā)心臟性猝死,因此要避免這些不良誘因的刺激,早期進行藥物干預。
2.1勞累、活動量大易發(fā)生心臟性猝死
工作過累、搬抬重物、會客、看書、上網、干家務無節(jié)制,精神和體力疲勞過度,在沒有長期堅持運動的基礎上和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開始活動量大增,都使心臟負擔過重,嚴重時可發(fā)生猝死。
2.2煙酒過量
吸煙,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與血管痙攣,促發(fā)心肌缺血缺氧。過量飲酒、嗜酒、酗酒,損害肝臟,引起脂肪肝—肝硬化—肝癌;損害血管,血壓升高;損害心臟,引發(fā)心臟工作量增加,甚至酒精性心律失常,致人猝死。
2.3情緒波動大時:
情緒激動、哈哈大笑、追求刺激時:都可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血管舒縮功能受到極大影響,可引起全身血管收縮,血壓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尤其對于有心臟病的患者,還可引發(fā)猝死。
2.4暈車暈船時:
暈機、暈船和暈車是旅行中常見的現(xiàn)象,是運動病的一種。表現(xiàn)為惡心、唾液分泌增加、頭痛、頭暈,隨之開始嘔吐,嘔吐呈噴射狀,嚴重的甚至吐出膽汁或血。病人臉色蒼白,出冷汗,脈搏加快,血壓降低,體溫下降,嚴重者可猝死。
2.5長時間久坐時:如打牌、長途乘車、坐飛機。
因為久坐,會出現(xiàn)循環(huán)不暢,尤其是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可導致下肢血管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閉塞。表現(xiàn)為兩腿發(fā)麻、發(fā)寒、發(fā)沉;易抽筋,夜間腿疼加??;間歇性跛行。久坐,也會引發(fā)頸性眩暈,也可發(fā)生猝死。
2.6工作壓力大時:
尤其以中青年為主,易患上心血管神經官能癥,出現(xiàn)如胸痛、胸悶、憋氣、心慌、心前區(qū)或背部疼痛、失眠、全身乏力和拔氣等癥狀,嚴重者甚至產生瀕死感。近年來, “過勞死”提醒工作壓力大的人們,不能疏忽勞累給心臟帶來的重創(chuàng),更需要把預防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2.7氣候影響:如秋冬之交、冬春之交、氣壓低、暑濕季節(jié)。
據統(tǒng)計心肌梗死發(fā)病率的有兩個高峰,即11-1月和3-4月。同時發(fā)現(xiàn)暑濕季節(jié),由于暑熱潮濕,氣壓低,患者也極易出現(xiàn)胸悶、憋氣、心前區(qū)疼痛等心肌缺血癥狀。在以上這些時期,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人要注意預防治療。
2.8飲食過飽時:
飽餐后就立即上床睡覺、飽餐后就去沐浴,極易誘發(fā)心絞痛、急性心梗、腦中風以及猝死。如果大餐前服用藥物充分地改善心臟供血,可以很好預防急性事件發(fā)生。
2.9出現(xiàn)登山、高原反應時:
登山者特別容易出現(xiàn)高山反應,表現(xiàn)為嘔吐、耳鳴、頭痛、發(fā)燒,嚴重者會出現(xiàn)感覺遲鈍、情緒不寧、產生幻覺等,也可能產生浮腫、休克或痙攣等癥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及時預防性服用速效救心丸等藥物。
2.10冠心病人排便前
尤其遇上便秘時,排便困難,用力屏氣,導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引發(fā)心梗、腦出血,可造成嚴重后果,甚至猝死。
2.11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時:
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是冠心病發(fā)生的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始終伴隨著冠心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對于以上三個獨立危險因素共同存在,則大大增加猝死的發(fā)生幾率。
以上綜述,可以看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比例很高,可引發(fā)猝死的誘因也很多,要重視對該類人群實施必要的預防措施,對降低心臟危險事件的發(fā)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