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民間文學與文化疊壓

        2014-10-21 16:17:28何馬玉涓
        中國文藝家 2014年6期
        關鍵詞:多元化

        何馬玉涓

        【摘 ?要】白族的神話具有明顯的多元化特征,這種多元化特征既可以放到白族神話整體層面上,同時大部分單篇文本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多元化的特征。本文旨在探討形成這種多元化特征的原因。由于該區(qū)域民族文化的多源、多元、立體的特征,通過縱向橫向的文化分析則發(fā)現(xiàn),該區(qū)域的文化是復雜的,是一個多種文化疊加、文化層積的體系。所以,通過運用文化疊壓帶的研究方法更加清晰明朗地分析其神話多元化的形成原因。

        【關鍵詞】白族神話;文化疊壓帶;多元化

        一、白族神話的分類

        白族神話相對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神話有著顯著的特點。通過對現(xiàn)在流傳的白族神話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白族神話有著其他少數(shù)民族較少具備的特征,即多元化特征。這種多元化特征既可以放到白族神話整體層面上,同時大部分單篇文本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多元化的特征。由于白族神話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零散、片段復雜的狀態(tài),所以在研究的對象上,我們運用廣義神話論的原理,將大理白族流傳的具有神性色彩的傳說、故事也歸為大理的神話范疇之中。從常規(guī)的劃分方法,即內容上來劃分,白族神話可以分為:

        (一)創(chuàng)世神話

        白族的創(chuàng)始神話雖然是零星的,但是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對于研究白族歷史有著很大價值。其中以《開天辟地》《氏族來源的傳說》為代表?!堕_天辟地》的情節(jié)比較復雜,有著很多的后世文化,其主要的情節(jié)單元有:(1)盤古、盤生釣到龍王三太子;(2)龍王為與妙莊王斗氣,反行雨點,引起人類洪水之災;(3)盤古、盤生開鑿天地,垂死化生;(4)人類再生:觀音留下人種,兄妹成婚,繁衍人類。

        《氏族來源的傳說》更多的保持了白族神話古老的面貌,反映出白族母系氏族階段圖騰崇拜的歷史遺跡。其主要的情節(jié)單元有:(1)洪水毀滅人類;(2)兄妹成婚再造人類;(3)五女分別與動物成婚。

        《人類和萬物的起源》是白族創(chuàng)世神話中比較完整的不可多得的獨特的神話。其主要的情節(jié)單元有:(1)小太陽入混沌大海,天地形成;(2)大金龍吞太陽,化生人類萬物;(3)人祖生十對兒女;(4)兒女出門學手藝,形成各種行業(yè)的始祖;(5)兒女婚配,白族產生。

        (二)龍的神話

        白族的龍神話非常豐富,流傳面很廣。這種現(xiàn)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理的地理條件所影響的,大理本為澤國。一方面,大理地區(qū)多水?!爱斎藗兾茨芙忉屪匀滑F(xiàn)象時,把龍當作與水有關的自然力量的化生,認為水之所在皆有龍神。”①另一方面,水多水患也就多,出現(xiàn)了很多與惡龍做斗爭的神話傳說。在白族神話中龍的神話大體分為三種類型:

        1.龍與人親屬關系的神話。龍與人親屬關系的神話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具體包括:龍生人、人生龍、人龍婚配的神話。在白族的龍神話中,這些類型都有涉及。西南民族中流傳甚廣的圖騰生人神話是哀牢山的“龍生夷”——九隆神話。白族將九隆神話納入自己的祖先信仰的體系中,在后世的大量碑刻中都自稱為“九隆族之裔”。白族地區(qū)九隆神話的流傳也影響了關于白王的傳說。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白族人民對龍神的崇拜,使得人們渴望出現(xiàn)一條產生于人間的龍子,為人們的保護神。于是出現(xiàn)了人生龍的神話。如《小黃龍》。另外,在白族的龍與人親屬關系的神話中有從繼承和發(fā)展遠古氏族外婚制神話的人龍婚配的神話。這類神話反映出人類婚姻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而且,這種神話與圖騰神話不同,人的作用被強化,婚嫁的主角是人,而龍也必須以化身為人的形象才能得以成婚。白族地區(qū)流傳著大量的龍郎神話和龍女神話。如《靈姑與龍郎》、《洱海金月亮》、《笛聲吹動龍女心》。

        2.作為保護神的龍神話。以浪穹龍王、小黃龍等為善神的代表,它們是白族地區(qū)的保護神。在這類神話中加入了大量的后世生活和外來文化。以浪穹龍王的傳說來看,在文本中出現(xiàn)了皇帝、進士、天師等意識形態(tài)。

        3.與惡龍做斗爭的神話。與惡龍做斗爭的神話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百姓或其他善龍與之做斗爭。如小黃龍與大黑龍,浪穹龍王與爛板橋的龍王。第二,與前者有著明顯不同。在這類神話中加入了佛的特點。流傳最有影響的就是龍與觀音一系列的斗爭神話。這種斗爭在實質上反映的是佛教與白族巫教排斥、斗爭、融合的過程。當然這種“融合”是以巫教的引退為結果的。在白族的民間傳說中,以龍隱喻巫教勢力與佛教人物斗法的故事較為普遍。

        (三)本主神話

        本主是白族的宗教信仰,“本主”神的來源相當復雜,時代先后不一,本主神話也就相應的具有其復雜性和多元性。大體可以分為:(1)圖騰和自然崇拜的神話,對應來源于自然神靈的本主。(2)英雄崇拜的神話,對應來源于歷史上傳奇人物的本主。(3)神祗的神話,對應來源于佛教道教的本主。(4)傳說人物的神話,對應來源于事功簡單的傳說人物的本主。

        (四)觀音神話

        觀音神話傳說在白族地區(qū)的傳播與佛教在此盛行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也是佛教的直接顯現(xiàn)形式。大理地區(qū)的觀音神話是非常完整的。從觀音的身世(三公主)到成為“救世主”、“保護神”的過程都有豐富的神話作為支撐。白族的觀音不僅具有佛教的神學色彩,也具有佛教地方化的特征,有著世俗人性。

        以上就是白族神話較為普遍的一種分類。這種方法強調的是共時的特點,將神話放在一個研究平臺上,可以很好的研究白族神話的特色。但要深入研究白族神話的多元化等特征,就要涉及到歷時的問題。將白族神話用一種可以展示其線形發(fā)展的分類,才能更立體地分析其特征及因由。通過對白族神話的對比發(fā)現(xiàn),白族的三個分支:拉馬人、勒墨人與居住在大理的民家的神話有著顯著的區(qū)別。拉馬人、勒墨人的神話還保留著原始習俗遺留、原始宗教信仰,較少受到后世、外來文化的影響。而洱海周邊的大理神話幾乎失去了遠古的記憶,后世生活、外來文化的滲透成為其神話的主要特點?;诖?,本人認為這種差異恰好能梳理出白族神話的一條發(fā)展脈絡,拉馬人、勒墨人的神話正是白族較早的神話,反映早期白族先民的心理、意識。而大理的神話則更多地展現(xiàn)出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特征,是較晚的一些次生神話。現(xiàn)將白族神話按這個思路,以分支地域劃分為:(1)拉馬人、勒墨人的神話。白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圖騰神話的神話大都保留在拉馬人、勒墨人的神話中。在這些神話中可以看到白族先民原始的生活狀態(tài)、自然環(huán)境和思維意識。如:《氏族來源的傳說》就反映出原始白族曾經有過母權制家庭到族外婚的歷程。另外,關于鬼神崇拜的神話也大量地出現(xiàn)在拉馬人、勒墨人的神話。這種鬼神崇拜的神話不是片段的、單篇的,而是成一定規(guī)模的保留在其中,成為其一個主要的特點。這些神話可能產生、形成于原始社會末期至階級社會的初期,反映了靈魂不死、巫術等原始觀念。(2)大理白族的神話。在這類神話中也有開辟天地、國家的神話。在其內容情節(jié)的構建上,涉入了多種文化要素,是雜糅的、有著明顯的后世文化。同樣是天地萬物的起源,但它與前者有著顯著的不同。以《開天辟地》為例,其主角是受到漢文化影響的借用而發(fā)展的盤古、盤生兄弟。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有了國家、算命、觀音、百家姓等后世和其他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介入。這種神話特點的形成有著對應不同的時代及時代的文化。將以上的神話與大理白族的源流、歷史狀況相互對應,就能找到白族神話多元化特征的根源。

        二、大理白族淵源及其文化疊壓

        大理白族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民族,它的形成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學術界曾經對白族起源及其形成展開過廣泛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形成了“土著說”和“外來說”、“融合說”三種種學說?!巴鈦碚f”認為白族的先民由外地遷入洱海區(qū)域;“土著說”認為白族起源于洱海區(qū)域的古老族群。現(xiàn)在,通過相當時間的考古發(fā)現(xiàn),使得洱海古代族群的歷史狀況相對清晰,白族起源于秦漢時期洱海地區(qū)的原住民“昆明之屬”的觀點受到學術界的重視。②雖然迄今為止,白族的族源問題尚未得出一致的看法,但從這些研究中可以肯定的是白族在其發(fā)展演變的過程中受到了多種文化的疊加整合,從而形成了一種多元并包的文化體系。而正是這樣的文化體系影響了白族神話在傳承播布過程,進而滲透了多種民族傳統(tǒng)、信仰體系和意識形態(tài),形成多元化的特征。

        (一)先秦時期

        以稻作栽培為標志的新石器文化開始發(fā)生于公元前2千年的洱海周圍地區(qū),由于大理冰期覆蓋了海拔較高的滇西和全部云南腹心地區(qū),因此,距今約4千年賓川白羊村新石器文化遺址,仍然是云南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最早遺存。③在討論白族族源時,因為缺乏文獻上的記載,大多數(shù)學者都忽視了這一部分。當時的“古代洱濱人”經營原始農業(yè),同時以狩獵、捕魚為生活來源。海門口的遺址顯示當時的人們種植稻及其他農作物,并能制造石器、陶器、銅器。以他們?yōu)橹黧w不斷融合后來南遷的僰人、叟人和漢人,到唐宋時期形成為民族。④

        (二)秦漢至時期至唐朝前期

        這個時期,開始了出現(xiàn)族群遷徙,形成民族的大融合。首先是兩漢時期的僰人西遷。僰人是構成白族的一個重要分支。林超民認為僰人是氐羌的一支,先秦時期由湟水流域南遷到岷江以西的青衣(今四川雅安地區(qū)) ,漢初已循岷江向南到達犍為(今四川宜賓地區(qū)),以道為中心建立“侯國”。大約從戰(zhàn)國開始秦國向巴蜀拓展,僰人被迫繼續(xù)南遷,在流動中未形成大的部落邑聚,故未載入《史記·西南夷列傳》。其次,當西漢初年還沒有開拓“西南夷”時,滇池地區(qū)與巴蜀很早就有商業(yè)往來,在文化關系上滇蜀關系密切,《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說:巴人始祖“稟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稟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氐人以虎飲人血,遂以為祠焉?!雹莅鬃逑让褚曰閳D騰,有崇拜虎的習俗,不能不考慮其間的文化關系。第三,楚人和秦人是最早進入云南的漢族先民?!霸舛辏熳影l(fā)巴蜀兵擊勞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始善,以故弗誅。滇王離難西南夷,舉國降,諸置吏入朝。于是以為益州郡,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⑥漢王朝募徙死罪(破產而犯罪的勞動人民)及奸豪(商人)到滇地區(qū)從事墾殖,駐戍士卒也從事墾荒屯田,大批漢人移入云南。從先秦到漢代進入云南的楚人、秦人和漢人有一部分遷徙到洱海地區(qū)。兩晉南北朝是云南境內民族大遷徙和融合時期。滇東夷化的漢族“大姓”和漢化的“叟帥”聯(lián)合四川的成漢政權,反對晉王朝的民族歧視壓迫政策,遭到晉王朝的殘酷鎮(zhèn)壓,使東漢時經濟文化一度頗稱發(fā)達的滇東北變?yōu)閺U墟,這時居住在那里的大部漢族屯民和叟人遷到滇中和滇西地區(qū)。⑦

        (三)南詔大理時期

        南詔國、大理國是白族族別及其文化的形成的時期。第一,南詔兼并東部爨區(qū)后,“徙二十余萬戶于永昌城?!蹦显t脫離唐朝之后,南詔的政治中心在滇西,同時,南詔先后以各種方式使滇西的“白蠻”大量吸收了漢族人口和漢族文化,滇西洱海地區(qū)“白蠻”人口增加;“百蠻”民族的經濟、文化中心也從過去東部滇池地區(qū)一帶轉移到了滇西的洱海周圍。⑧第二,南詔統(tǒng)治區(qū)域雖然是以烏蠻作為國王,但大臣幾乎都是白蠻中的貴族,白蠻在南詔的政治和文化的各個方面起著實際上的支配作用,作為南詔統(tǒng)治區(qū)域內文化發(fā)展水平最高的民族,其文化成為南詔文化的代表。第三,大理國時期,白族成了名實完全相符的主體民族。大理國與宋王朝具有密切的商業(yè)交往和經濟文化交流,漢文化繼續(xù)得到大量的吸收。

        南詔、大理綿延的六個世紀確定了白族文化的主體特征和要素。在這里以南詔與大理國時期作為一個凝聚點,剖析出組成當時大理文化的各個文化因子,以及將各種文化因子雜糅為一種組合形式需要的因素。南詔大理政權的建立、鞏固和發(fā)展不僅建立在西南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之上,更重要的是對中原地區(qū)民族文化的吸收和借鑒。一方面表現(xiàn)為對外來文化的寬容,兼收并蓄,在民族融合的區(qū)域,各民族之間在從生活和觀念上不自覺地進行了交匯融合;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模仿、吸收外來文化。如,南詔時期的大理各民族對接受唐文化影響有著強烈的趨同意識,是一種對優(yōu)勢文化的自覺的靠攏。這種開放性質是由特定的歷史因素所決定的。這與很多長期處于封閉的民族不同。截止到南詔時期,大理區(qū)域的表層文化是創(chuàng)造南詔文化的主體民族——白蠻和烏蠻的民族特性,但是由于該區(qū)域民族文化的多源、多元、立體的特征,通過縱向橫向的文化分析則發(fā)現(xiàn),該區(qū)域的文化是復雜的,是一個多種文化疊加、文化層積的體系。所以,在此運用通過借鑒考古學的“面臨若干先后時期的文化堆積層,對之的分層研究,可以描述該區(qū)域的考古文化層積關系,揭示一定區(qū)域復雜、立體的文化形態(tài)”⑨的方法而創(chuàng)立了文化疊壓帶學說,來對大理白族文化進行分析。

        (1)底層文化。洱海區(qū)域的原始民族群體是構成白族文化的底層部分。這個時期的族群及文化由于處在文化疊壓帶的低層,容易被后來的族群及其文化掩蓋,處于一種隱性的狀態(tài)。(2)氐羌文化。僰族、叟族、昆明族都是屬于氐羌系統(tǒng)的民族,而這些民族都是構成白族的主體民族。(3)漢文化,白蠻文化。兩種文化是相互交融的。在白族民族形成的過程中,不僅是受到漢文化的深遠影響,而且由于大量漢族融合如白族之中,在血緣上與漢族是關系密切。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并沒有喪失自己的文化,而是在吸收漢文化的同時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體系。

        圖1 ?白族形成的文化因子及文化疊壓

        圖2 ?白族形成之時洱海區(qū)域的文化疊壓

        (四)明清時期

        這個時期,云南“夷多漢少”的狀況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明代以屯田形式開始大規(guī)模地移民屯田,先后來云南的漢族人口總數(shù),遠遠超過當時云南境內任何一個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漢文化對白族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南詔后期直至元代的“白族化”過程被明代的“漢化”過程打斷,蒼洱區(qū)域復歸為白族的主要聚居地。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的興辦也大大促進了白漢文化的交流,儒學等漢民族學說深入民間,使得白族民間漢文化水平提高。這個時候漢文化的大量傳播,從洱海區(qū)域流傳到更為偏遠的地方,也可能導致漢文化居于文化疊壓帶表層。

        圖3 ?洱海區(qū)域的文化疊壓

        三、白族神話多元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一)間接條件:大理開放的地理位置

        大理開放的地理位置,是以三條古道作為依托的。正因為有了這三條古道,大理才擁有了匯集多種文化的一個契機。首先,滇僰古道是連接云南四川的第一古道,是蜀身毒道最重要的必經之路,是古代中國溝通西域的重要路段,也是茶馬古道早期形態(tài)的一條主干道。其主要路線為:宜賓——曲靖——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其次,蜀身毒道作為比北方絲綢之路早的南方絲綢之路,較早地打開了文化交流的大門。其主要路線為:成都——邛崍——雅安——漢源——鹽源——大姚——祥云——大理——保山——騰沖。茶馬古道不僅是一條商品交換的古道,也是各民族間進行文化交流和民族遷徙的走廊,并促進了沿線許多城鎮(zhèn)的興起與繁榮。其主要路線為:西雙版納——思茅——景谷——景東——南澗——巍山——大理——洱源——劍川——鶴慶——麗江。從這三條路線在云南境內的情況上不難看出,大理(包括現(xiàn)在屬于大理地區(qū)的區(qū)域)成為三線的集合點,這就為大理文化的開放性、多元性創(chuàng)造了地理條件。

        (二)直接因素:文化疊加下的多種文化因素的雜糅

        1.在這里,不妨將拉馬人、勒墨人的神話和白族民家神話放在一個承襲的線形發(fā)展狀態(tài)下,以拉馬人、勒墨人的神話作為白族早期神話的遺留,從中可以看到早期的洱濱人的生活形式和意識。而白族民家的神話由于歷代受到文化疊壓的影響,則可以對應白族具體的文化疊壓層次。

        以爭論頗多的“九隆神話”為例。在學術界對“九隆神話與白族的關系”有不同的看法,致力于白族文化研究的徐嘉瑞在《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一書中寫道:“九隆神話之特點,在以龍為圖騰,”認為龍是白族的圖騰,這一說法在學界有著較大的影響,如《白族文學史(增刊本)》亦持此說。當然不同意見有,趙櫓在他的《論白族龍文化》中是這樣論述的:“我們稽考方志、金石和文物,在洱海區(qū)域的原始文化中,找不到‘龍的遺跡;一般關于‘龍的記載,都是后起的,而且是外來的龍文化滲入以后所形成……事實上白族最早就不曾有‘龍的概念,在白族原始文化中,只有對‘水神崇拜的意識?!雹?/p>

        在此,我們通過文化疊壓帶的整理,可以從另一角度來解釋白族“九隆神話”的性質。八十年代,在保山一古老石洞發(fā)現(xiàn)九隆石雕,九隆是附近彝族推崇的始祖。{11}而彝族是源于氐羌系統(tǒng)。{12}由于從白族形成的文化疊壓帶上看到氐羌文化是處于該文化較為早期的文化,由于受到后世的文化的堆積,它處于一個比較隱性的狀態(tài),但是我們卻可以看出“九隆神話——氐羌民族——白族”之間的關系。所以,白族在其文化內部就具有了氐羌文化因子,所以在接受到了“九隆神話”之后,將其推崇為自己的祖先神話,也就不足為奇。也正因為白族形成的文化因子中就有氐羌文化的參與,所以就不能簡單地認為是“抄襲”或“圖騰”。這是一種文化疊壓的結果。

        同時,在歷代的文化堆積中,關于對龍的崇拜,作為晚近的民族,白族受到了另一種強勢文化的影響而演變得更加的強烈。由于漢文化中龍的崇高地位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及眾多龍崇拜的習俗,使得在民族形成過程中就內外吸收大量漢文化的白族,也擁有了大量的龍文化和崇龍的心理。

        2.在白族的神話中,最顯著的多元特征在于對儒釋道文化的滲透融合。白族的觀音神話就是對佛教神話的一種吸收,從這些神話中,可以看出佛教進入白族區(qū)域的受排斥、接受、融合的過程。

        龍與觀音的斗爭實質上反映的是佛教與白族原始巫教的斗爭。收錄于《南詔野史》的《師摩矣鎖龍》的神話云:“(豐妃)嘗隨至羅浮山白城,建二寺。南壁畫一龍,是夜龍動,幾損寺。妃乃復畫一柱鎖之,始定?!绷攘葦?shù)語,但卻折射出巫、佛斗爭的激烈。對此,趙櫓先生認為:“師摩矣之畫‘龍于寺壁,乃隱喻羅浮山白城本為白族巫教的勢力范圍,師摩矣建寺于此,則喻宗教勢力取代巫教之意,然而,巫教終不甘休,故有‘是夜龍動,幾損寺,結果,密教采取法術以制巫教,表現(xiàn)為‘妃復畫一柱鎖龍,始定,密教終于制服、鎮(zhèn)壓了巫教而獲勝?!痹诎鬃迕耖g傳說中,以龍隱喻巫教勢力而與佛教人物斗法的故事較普遍。

        在白族的神話中,龍的形象的演變,即:動物化的龍——龍人——龍王龍女這一個神化的過程,正好說明了佛教因子的滲透?!爸袊埻觚埮适率鞘苡《饶清裙适碌挠绊懚a生的。當然,這些神話是在接受外來影響的中國創(chuàng)造,”{13}融入了本土諸多因文化背景。

        關于龍、觀音的神話情節(jié)多較為復雜,這些都可以看出是較為晚近的一些作品。大理地區(qū)有關觀音的民間神話傳說很多。其內容,按《白族文學史》(張文勛主編)的提法,可分為開辟神話,攘伏鬼魔、為民除害的神話,治水降龍、為民謀利的神話,宣傳拜佛念經的神話。正是由于與漢文化的交流融合,大理白族吸收了南宋沙門祖珍著的《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十三中就有妙善公主一說,而創(chuàng)造了白族的“妙香國”神話。這正是佛教在大理地區(qū)得以盛行的一個佐證。

        另外,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不斷疊壓,所以白族神話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直與各種文化雜糅在一起,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而吸收、改編。在大黑天神的神話中,他本是佛教的護法神,但被奉為本主,因為他的明辨是非、敢于反抗符合白族人民的思想和愿望。大黑天神是佛教之神,卻受道教玉皇大帝的派遣,從中,我們看到的是本主與佛教、道教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在白族很多的創(chuàng)世神話的流傳過程中,其觀念、人物形象都在不同的時期受到不同的強勢文明的影響,形成了多種文化融合造成的變異。

        3.在白族神話傳播的過程中,不僅是后期的文化生活和宗教意識滲透入前期的神話中,使其具有了多元化的特征,而且在后期新神話的發(fā)展趨勢中,由于民間神話以一種以我為主的新的姿態(tài)去剪裁傳統(tǒng)的神話。神話的世俗性更為強化?!懊耖g神話實際上成為一大雜燴,嚴密的佛教神話及頗有秩序的儒教神話與道教神話均遭分解融會?!眥14}而白族的神話也正好迎合著這種發(fā)展趨勢,使白族的神話不僅在整體層面上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而且在大部分單篇文本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多元性。

        注釋:

        ①張文勛.白族文學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30

        ②趙寅松主編.白族文化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2:80

        ③白族簡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第二章“洱海和滇池地區(qū)的原始社會”

        ④馬曜.白族異源同流說[J].云南社會科學.2000(3):65

        ⑤楊家駱主編.后漢書》卷八十六(列傳七十六)[M].鼎文書局印行,中華民國七十六年:2840

        ⑥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M].中華書局,1982:2997

        ⑦馬曜.白族異源同流說[J].云南社會科學.2000(3):65

        ⑧尤中.云南民族史[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4:134

        ⑨黃澤.文化疊壓帶:多民族雜居區(qū)域的文化層積關系[J].廣西民族研究.2000(1)

        ⑩趙櫓.論白族龍文化[M].云南大學出版社,1991

        {11}九隆石雕初識[J].云南社會科學.1981(2)

        {12}關于彝族等擁有明顯且久遠的龍崇拜的民族中的龍的出現(xiàn),《中國崇龍習俗》(吉成名)中論述:崇龍本來是漢族的民間信仰??墒怯捎谑艿街性瓭h文化的影響,很多遠古的族群就有了源遠流長的崇龍心理及習俗。由文獻考古資料可以說明,苗、越、蠻、蜀、羌等民族在三四千年以前就已經形成崇龍的習俗。較晚的北胡、南越、西南夷等都具有了比較明顯的崇龍習俗。直至更為晚近的民族。

        {13}中印文學關系源流[M].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

        {14}田兆元.神話與中國社會[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參考文獻:

        [1]張文勛.白族文學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2]趙寅松.白族文化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2

        [3]馬曜.白族異源同流說[J].云南社會科學.2000(3):65

        [4]尤中.云南民族史[M].云南大學出版社

        [5]黃澤.文化疊壓帶:多民族雜居區(qū)域的文化層積關系[J].廣西民族研究.2000(1)

        [6]趙櫓.論白族龍文化[M]云南大學出版社,1991

        [7]中印文學關系源流[M].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

        [8]田兆元.神話與中國社會[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多元化
        德國:加快推進能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養(yǎng)老服務 托起幸?!跋﹃柤t”
        數(shù)字影像藝術創(chuàng)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賦能“雙減”作業(yè)
        永榮錦江瞄準差異化多元化
        新時代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的構建
        多元化——寫作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原則」
        對外并購:數(shù)量下降,結構日益多元化
        中國外匯(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40
        多元化多層次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與實踐
        滿足多元化、高品質出行
        中國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人妻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99久久国产福利自产拍|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app|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三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色| 亚洲天堂丰满人妻av|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1000 | 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国産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97人妻碰免费视频|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77| 水野优香中文字幕av网站| 国产女人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探花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加勒比东京热|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海角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糖心| 国内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喷水喷白浆| 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久久国产影视免费精品| 日本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在线看片国产免费不卡|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少妇av| 国内少妇毛片视频| 亚洲乱妇老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欧美激情国产亚州一区二区| 日本美女中文字幕第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综合狠狠|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综合图区亚洲另类偷窥| 国产片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高潮叫床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少妇|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