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勇韜,潘文良
(中國人民解放軍91550部隊,遼寧大連 116023)
美國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具備全球、全天候、24 h連續(xù)高精度定位和測速能力[1]。GPS測量系統(tǒng)的不斷成熟和完善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測量手段和方法,特別是GPS高動態(tài)、高精度技術的發(fā)展,為被傳統(tǒng)的測量手段和技術所困擾的船體姿態(tài)測定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可能,對海道測量結果精度的提高意義重大。
傳統(tǒng)姿態(tài)測量[2]一般采用高精度慣性導航系統(tǒng)來實現,具備不受外界干擾和測量精度高等優(yōu)勢,但其昂貴的造價、復雜的設計及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的積累誤差也是很大的劣勢,導致其很難廣泛地推廣和應用。相對來講,利用GPS進行實時的姿態(tài)測量具備體積小、安裝及攜帶方便、沒有積累誤差和造價低等優(yōu)勢,并且其精度能夠滿足大部分的目標測量要求。
這里設計的GPS-2測姿系統(tǒng)[3]主要通過在運動載體布置3套GPS-2定位系統(tǒng),利用實時傳輸的數據差分信息進行實時解算,精確地測量出運動目標的航向角、橫滾角和俯仰角。測量中載體坐標系、當地水平坐標系和WGS84坐標系之間需要轉換,這里不多做贅述。
GPS-2測姿系統(tǒng)是由3個獨立的GPS接收機、數據傳輸鏈路、數據轉發(fā)單元和供電系統(tǒng)等部分構成,通過接收機接收GPS原始數據觀測量,利用數據鏈路傳輸到數據處理單元,通過解析原始數據的結構,提取相應的信息并進行數據處理,利用四元代數的方法計算運動目標的姿態(tài)角。
GPS-2測姿系統(tǒng)的GPS天線布置在運動載體的首位線和中垂線上,3個接收機分別通過2個串口連接接口電路[4]和外掛數據記錄器,如圖1所示。連接接口電路的串口輸出采樣頻率為1 Hz的原始數據,傳輸到中心處理單元以待實時差分處理;連接記錄器的串口輸出采樣頻率為20 Hz的原始數據以備事后處理。數據轉發(fā)單元同時接收地面基準站發(fā)布的載波相位差分改正信息并傳輸至中心處理單元。
圖1 艦船姿態(tài)測量系統(tǒng)設計
接收機采用的是美國TOPCON公司的GGD112T OEM板,利用數據轉發(fā)單元把接收機串口發(fā)出的數據通過并口連接到中央處理工控機。中央處理工控機負責原始數據和差分信息的收集,并完成整個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工作,同時輸出數據的最后處理結果。
為了優(yōu)化程序,開發(fā)了一種使用VC與Matlab混合編程的方法[5]。利用Matlab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來完成載波相位的差分解算和坐標系統(tǒng)轉換等功能,轉換為C#語言進行多線程編譯處理,結合2方面的優(yōu)勢大大地提高了其運行效率。系統(tǒng)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tǒng)流程
中央處理工控機發(fā)出上行指令,使各個接收機接收原始數據并從串口A輸出1 Hz的原始數據到數據轉發(fā)單元;數據轉發(fā)單元在接收各接收機發(fā)來的1 Hz的原始數據和電臺天線接收的相應GPS差分信息,并傳輸至中央處理工控機;中央處理工控機在接收到由數據轉發(fā)單元傳輸的原始數據和差分信息后進行相應的分析、處理,輸出解算結果并進行地圖顯示。
數據的采集分為兩部分:1 Hz的實時處理數據的采集和20 Hz的事后處理數據的采集。為了完成這項工作,必須發(fā)出2條上行指令使接收機分別通過2個串口輸出不同頻率的原始數據。
由自研外掛數據記錄器在連接接收機的同時自動發(fā)出上行指令,使接收機通過串口C輸出20 Hz的原始數據流至記錄器;由中央處理工控機發(fā)送采樣頻率1 Hz的上行指令,使接收機通過串口A輸出相應的原始數據。中央處理工控機接收原始數據后,通過信息標志來判斷該串信息流是什么信息,把識別出來的數據存放到相應的變量數組中。
由于與JAVAD接收機之間的通信采用的是16進制規(guī)范,它不是以字符的形式進行通信的,而是以一種具有數據標志、固定長度和效驗位信息流形式進行。要分析其原始數據格式,必須提取相應的原始數據信息[6]:日期信息 struct RcvDate、時間信息struct RcvTime、位置信息struct Pos、L1載波相位信息 struct Phase P1、L2載波相位信息 struct Phase P2以及衛(wèi)星星歷struct GPS Ephemeris,并進行效驗和有效性檢驗。
目前關于姿態(tài)解算方法[7,8]有很多種,這里主要采用利用四元代數[9,10]的方法。GPS載波相位雙差測量寫成矩陣形式為:
式中,▽Δφ為載波相位差分觀測量;G為衛(wèi)星指向矩陣;N為整周模糊度;Rn為WGS84基線矢量矩陣;Rn=Rb,為姿態(tài)計算矩陣,Rb為天線基線矢量;v為測量噪聲。
將姿態(tài)陣的九元數簡化為四元數:
根據四元數的性質則有約束條件為:
利用拉格朗日算子λ可以把式(4)化為無條件的極值問題:
解出四元數后很容易解出姿態(tài)陣,進而解出航姿角來。
系統(tǒng)設計及研制經過實驗室靜態(tài)解算和動態(tài)仿真驗證后進行實踐應用。3個接收機天線按照直角三角形的分布安裝在視野開闊的甲板上,以艦船的中軸線及其相應的垂直線交點作為圖形的直角定點,天線極限長度為 1 m,解算[11,12]結果和船載陀螺平臺的數據進行比對。歷元數的3項姿態(tài)角的解算結果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俯仰角和航向角的計算結果
為了檢驗數據質量及精度指標,取200個連續(xù)歷元的姿態(tài)角計算結果與船載陀螺平臺的數據進行比對,比對結果如圖3所示。
方向角的測量精度為0.2°,俯仰角的測量精度為0.27°,滾動角的解算結果為0.38°。由上述數據結果證明,此方法和設計方案是有效可行的,但是整體數據解算過程中存在歷元數據丟失的情況。
設計的GPS姿態(tài)測量系統(tǒng)為原有GPS測量系統(tǒng)的擴展和完善,完全從實踐應用出發(fā),為在本專業(yè)實際應用提供擴展的思路。在實際應用中多次出色的完成了外場運動載體姿態(tài)測量任務,數據記錄完整有效,數據處理結果良好。實踐證明證明姿態(tài)測量系統(tǒng)的設計、原始數據解碼軟件可行性和可用性,姿態(tài)測量方法理論研究的正確性和實用性。在數據丟失和精度上仍然需要進一步分析和完善。 ■
[1]劉大杰,施一民,過靜君.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的原理與數據處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
[2]許江寧,朱 濤,卞鴻巍.GPS姿態(tài)測量技術綜述[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2003(3):17-22.
[3]周忠謨,易潔軍,周 琪.GPS衛(wèi)星測量原理與應用[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2.
[4]李現勇.Visual C++串口通信技術與工程實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5]戚科駿,宰金珉,梅國雄.C++和Matcom混合編程在數值計算編程的應用[J].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2(4):32-35.
[6]李洪濤,許國昌,薛鴻印,等.GPS應用程序設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7]劉瑞華,張 鵬.基于改進LAMBDA算法的GPS載波相位測姿技術研究[J].航天控制,2010(3):98-102.
[8]李獻球,甘興利,李 雋.GPS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多頻姿態(tài)測量技術研究[J].無線電工程,2012,42(4):27 -29.
[9]段志勇,袁 信.基于四元數方法的 GPS航姿解算[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1999,10(5):492 -494.
[10]陳萬春,肖葉倫,趙麗紅.四元數核心矩陣及其在航天器姿態(tài)控制中的應用[J].航空學報,2000,9(5):389-392.
[11]郭萬祿,潘玉純,翟崢嶸.基于雙天線GPS接收機航向姿態(tài)測量方法[J].無線電工程,2012,42(5):49 -52.
[12]王立紅,郝繼平,湯 云.基于最小二乘法的GPS多天線測姿及精度分析[J].測試技術學報,2007(1):33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