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金紅弟+張小琴+蔣花
摘 要 目的:評價高血壓簽約管理模式在西渡社區(qū)實施效果,探索符合西渡社區(qū)特點的高血壓管理模式。方法:對50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簽約管理,12個月后評價效果。結果:簽約管理后的血壓控制率明顯優(yōu)于簽約管理前;簽約管理后患者自我管理采納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提高最大的為定期監(jiān)測血壓、規(guī)律運動和規(guī)范服藥(P<0.05)。結論:簽約管理模式提高了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率,也改變了不良生活方式。
關鍵詞 高血壓 簽約管理 管理模式 遵醫(yī)行為 血壓控制率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18-0057-02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mode of hypertension in Xidu Community of Shanghai
LIANG Jun1, JIN Hongdi1, ZHANG Xiaoqin2, JIANG Hua1
(1. Xid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01, China; 2. South Campus of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14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result of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mode of hypertension in Xidu Community to explore a management mode that conform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idu Community. Methods: Five hundred 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managed with the contract and their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12 months. Results: The blood control rate after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one. The adoption rate of the self-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s was enhanced different degrees after the patients adopted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and the biggest growth was the regular monitoring blood pressure, regular exercise and standardized medication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mode enhances th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and also improves the bad life style.
KEY WORDS hypertension; contract management; management mode; compliance behavior; 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上海奉賢區(qū)西渡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對高血壓患者實行簽約管理,研究如下。
對象與方法
對象
在12個小區(qū)中隨機抽取5個小區(qū)為調查點,按隨機數(shù)表法在每個小區(qū)抽取≥35歲高血壓病人100名,共500名。排除心肌梗死、心絞痛、糖尿病、腦卒中患者。
研究方法
組織實施
宣傳單、海報、居委衛(wèi)生干部宣傳等方法進行社區(qū)動員,獲得足夠的病例。簽訂高血壓管理協(xié)議書,確定雙方義務和職責,管理12個月后評價干預效果。
血壓測量及診斷標準
連續(xù)兩次測量血壓,取其平均值。兩次測量差值>5 mmHg者,進行第三次測量。高血壓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版”[1],既往確診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經(jīng)過至少3次不同天數(shù)測量,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
簽約管理模式
簽約管理模式包括慢性病人管理團隊、高血壓病人專管團隊和高血壓專病門診及高血壓俱樂部工作。由全科醫(yī)師、公共衛(wèi)生醫(yī)師、中醫(yī)師、醫(yī)技、護理人員組成。
慢性病人管理團隊進行建檔、隨訪和高血壓人群的強化管理。高血壓專病門診每周一次,副主任醫(yī)師坐診,接受血壓控制不佳、癥狀明顯或新發(fā)高血壓者專病門診,進行個體化治療或調整治療方案。組建“俱樂部”,人員為有一定文化層次,溝通力較強的患者,每月各團隊全科醫(yī)師對俱樂部成員進行高血壓知識培訓,成員協(xié)助健康宣教,并互通信息。
結果
病人年齡及血壓分級
500名病人年齡多在60~69歲和70~79歲組,分別占48.6 %和30.4%。病人年齡及血壓分級見表1。
簽約管理后病人自我管理采納率變化
簽約管理后患者各項相關行為采納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逐月上升,其中增幅最大的為定期監(jiān)測血壓、規(guī)律運動和規(guī)范服藥(P<0.05)。但控煙率,體重控制率和鈉鹽攝入率增幅較?。≒>0.05,表2)。
簽約管理后病人血壓的變化
與簽約管理前比較,管理后Ⅰ、Ⅱ和Ⅲ級高血壓病人的收縮壓、舒張壓都有明顯的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討論
高血壓防治的重點在社區(qū),已經(jīng)是醫(yī)學界的共識[2-3],社區(qū)醫(yī)生進行健康教育、分級管理及藥物治療等綜合防治措施,可操作性強,效果比較顯著[4]。本社區(qū)開展簽約管理新模式,其優(yōu)點是:①利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的各項資源,發(fā)揮中心各成員的職能優(yōu)勢,既責任明確,又相互配合。②預防、治療及健康指導相結合,對高血壓病人開展持續(xù)、系統(tǒng)、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干預。③有助于醫(yī)患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不足之處是:①管理未納入流動性大的外來人口。②西渡社區(qū)60歲以上老年人居多,本研究的高血壓人群年齡構成可能有偏向,而影響研究結果。
本研究以奉賢區(qū)相對完善的社區(qū)衛(wèi)生網(wǎng)絡為依托,在西渡社區(qū)現(xiàn)有高血壓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通過簽約式管理和中心團隊服務的方式對高血壓患者實施社區(qū)系統(tǒng)管理,評估管理對象血壓控制情況、自我管理采納率變化等。以此來評價社區(qū)系統(tǒng)管理模式的實際效果,為進一步規(guī)范慢性病管理、探索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社區(qū)慢性病干預模式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參考文獻
徐崇凱, 季建隆, 曹靜. 以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為主體的高血壓病管理模式的探索[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0, (1): 86-88.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1, 19(8): 701-743.
王增武, 王馨, 張林峰, 等. 社區(qū)高血壓控制: 血壓管理效果的評價[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0, 31(1): 1-4.
應朝佩. 社區(qū)居民高血壓綜合防治效果評價[J]. 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 2012, 24(4): 410-411.
(收稿日期:2014-0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