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媛 王海瀾 翟芳龍 謝再明 王明君
1.遵義醫(yī)學院附屬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廣東深圳 518116;2.廣東省深圳市兒童醫(yī)院,廣東深圳 518000
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加,它可使心血管、腎、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等全身多個組織器官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發(fā)生變化,由于它的致殘、致死性并發(fā)癥,目前已成為全球最關(guān)注的健康問題之一。20世紀70年代,Yeh等[1]首次提出肺臟可能是糖尿病的靶器官之一。糖尿病引起肺臟損害的假設在之后的國內(nèi)外研究中得到了肯定[2-3],并且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到目前為止,糖尿病引起肺功能損害的原因仍未完全明確。糖尿病對心血管、腎、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等組織器官損害的基礎病變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而肺組織存在著豐富的結(jié)締組織和血管系統(tǒng),因此肺部微血管改變亦是糖尿病肺臟損害的病理基礎,故而設計了本課題,旨在為臨床提供糖尿病肺病的形態(tài)學依據(jù),也為臨床上預防和治療糖尿病肺病提供新思路。
選用健康雄性SD大鼠,體重200~240 g,平均(220±20)g,共72只,購于廣東省動物實驗中心,大鼠適應性喂養(yǎng)1周,動物房采用晝夜交替,時間為12 h/12 h,保證室內(nèi)溫度(22±2)℃,嚴格遵照遵義醫(yī)學院的實驗室管理制度要求。
鏈脲菌素(STZ):美國 Sigma 公司,cas 18883-66-4,由上海寶曼生物公司提供;多聚甲醛、伊文思藍(E vans blue,EB)、甲酰胺均由上海寶曼生物公司提供。血糖儀及試紙、電子天平、平頭針、頭皮針、輸液架、自動脫水機、自動包埋機、離心機、石蠟切片機、恒溫水浴箱、烤箱、722分光光度計、熒光顯微鏡、大鼠固定器。
1.3.1 實驗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備
健康雄性SD大鼠適應性喂養(yǎng)1周后,禁食不禁水12 h,以65 mg/kg的劑量經(jīng)腹腔一次性注入新鮮配制的STZ溶液來制備糖尿病模型。72 h后,采取尾靜脈取血測血糖,血糖>16.7 mmol/L則入選為糖尿病模型。正常組的大鼠則腹腔內(nèi)注射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液。成模后大鼠給予自由飲食,不用任何藥物干預。
1.3.2 實驗動物的分組
SD大鼠中隨機選取12只作為正常組,腹腔注射等體積的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液;為防止大鼠造模失敗及實驗過程中死亡而造成的數(shù)據(jù)缺失,實驗組大鼠的實際數(shù)量為67只,將它們?nèi)吭炷:筇蕹炷2怀晒Φ拇笫螅炷3晒Φ拇笫髣t繼續(xù)飼養(yǎng),在0、2、4、8、12周時間點,分別隨機選取12只作為該組的實驗動物。各個實驗組再隨機分為兩個區(qū)組,區(qū)組1的大鼠行心臟灌注,取下肺組織稱其干濕重;區(qū)組2大鼠則尾靜脈注入伊文思藍,循環(huán)1 h后行心臟灌注,再在分光光度計下測肺組織的OD值、制作石蠟切片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其熒光量。
1.3.3 干濕重法測肺臟組織的含水量
麻醉成功后,將大鼠仰臥固定于實驗臺上,心臟灌注生理鹽水直至右心房流出液呈無色、肺臟變白、肝臟和腎臟變裸色、可視血管均呈白色為止,再灌注室溫4%多聚甲醛60 mL,直至大鼠身體變硬為止。取下肺組織,稱其濕重。再置于58℃烘箱中烘烤72 h至恒重,稱其干重。按Elliot公式計算每毫克肺組織的含水量:肺組織含水量=(濕重-干重)/濕重×100%,用組織含水量的差異來表示肺微血管通透性的變化。
1.3.4 伊文思藍灌注法測肺組織微血管的通透性
1.3.4.1 肺組織EB含量的測定
1.3.4.1.1繪制標準曲線 取1mg EB置于EP管中,加甲酰胺至10 mL,混勻后從中取出0.8 mL置于EP管中,再加甲酰胺至10 mL,此作為第1管,此時其濃度為8 μg/mL;從第1管中取5 mL,加入甲酰胺至10 mL,作為第2管,其濃度為4 μg/mL;再從第2管中取5 mL加入甲酰胺至10 mL,作為第3管,濃度為2 μg/mL……照此類推,共9管。將各管液體置于50℃水浴箱48 h后,以甲酰胺作為空白對照溶液,用722 N可見分光光度計在620 nm處測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 (即OD值),從而計算出回歸方程:Y=22.938X-0.1066,(R2=0.999)。 見圖1。
圖1 EB標準曲線
1.3.4.1.2 EB含量的測量 參照相關(guān)文獻方法[4],大鼠經(jīng)尾靜脈以1.5 mL/kg的濃度注入3%EB溶液,循環(huán)1 h后,麻醉、心臟灌注,取下左肺組織,稱重,置入3 mL甲酰胺溶液中,在50℃恒溫水浴箱中孵育48 h以使肺組織中的伊文思藍充分溶解在甲酰胺中,再以4000 r/min的速度離心20 min。取上清液,722分光光度計下測肺組織的OD值,在標準曲線上計算出每份肺組織的EB濃度。再將它與質(zhì)量相比,可得每克肺組織的 EB量,即:每克肺組織 EB量(μg/g)=EB濃度(μg/mL)×3 mL/重量(g)。
1.3.4.2 石蠟熒光
如前所述,參照文獻方法[5],尾靜脈注入 EB循環(huán)1 h后,麻醉大鼠,行心臟灌注,取下右肺組織后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12 h,自動脫水機脫水并自動包埋機包埋后再制成石蠟病理切片(防脫玻片),烤片2.5 h,置梯度酒精脫蠟、水化,直接甘油封片,立即在熒光顯微鏡綠色激發(fā)光下觀察EB在肺組織中的分布。相同曝光條件下,拍照記錄。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7.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67只大鼠進行造模,其中1只造模不成功予以剔除,在飼養(yǎng)過程中死亡大鼠數(shù)量為5只,分別是在造模后 3 d(1 只)、2 周(2 只)、8 周(1 只)、12 周(1只)。實驗過程中觀察發(fā)現(xiàn):正常大鼠反應靈敏、活動靈活、毛發(fā)光澤,血糖水平為(5.93±1.58)mmol/L;而造模后的大鼠反應遲鈍、活動少、毛發(fā)疏松,體重不增甚至下降,且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上述癥狀逐漸加重,糖尿病組的血糖均>16.7 mmol/L。
根據(jù)Ellliot公式計算各組大鼠肺組織的含水量,結(jié)果顯示:與正常組比較,0周組、2周組糖尿病大鼠肺組織的干濕重稍有增加,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4周組、8周組和12周組糖尿病大鼠出現(xiàn)了組織干濕重明顯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大鼠肺組織含水量測定結(jié)果(g,±s)
表1 各組大鼠肺組織含水量測定結(jié)果(g,±s)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
組別 只數(shù) 干濕重正常組60.830±0.004 0周組60.839±0.005 2周組60.844±0.006 4周組60.869±0.006*8周組60.892±0.006*12周組60.916±0.024*
對各組大鼠肺組織EB的含量進行測定,統(tǒng)計分析如下:與正常組相比較,0周組、2周組糖尿病大鼠肺組織EB含量稍有增加,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4周開始,糖尿病大鼠出現(xiàn)肺組織EB含量明顯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大鼠肺組織 EB含量測定結(jié)果(μg/g,±s)
表2 各組大鼠肺組織 EB含量測定結(jié)果(μg/g,±s)
注:與正常組比較,*P < 0.05;EB:伊文思藍
組別 只數(shù) EB含量正常組67.793±0.342 0周組68.078±0.295 2周組68.562±0.630 4周組614.901±0.581*8周組618.855±3.153*12周組628.608±1.777*
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各組大鼠的肺組織石蠟切片,可見正常大鼠的肺組織肺泡結(jié)構(gòu)正常;隨著病程的進展,糖尿病組大鼠的肺泡結(jié)構(gòu)破壞、萎陷,肺泡腔縮小、數(shù)量增多且肺泡隔增厚;與正常相比較,0、2周組糖尿病大鼠的肺組織紅色熒光量較少,而4、8、12周糖尿病大鼠的肺組織則呈現(xiàn)較強的紅色熒光。見圖2(封三)。
圖2 肺組織EB灌注后的石蠟熒
通過對比糖尿病大鼠不同時間點的肺臟微血管通透性的變化,來研究肺臟微血管通透性改變與糖尿病肺病的關(guān)系,結(jié)果表明:糖尿病導致大鼠肺臟微血管通透性發(fā)生了變化。
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累及全身多個重要臟器的特征性病理變化[6-7]。肺臟是一個微血管極為豐富的器官。有研究顯示肺炎[8]、肺間質(zhì)纖維化[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肺結(jié)核[10]等多種肺部疾病均與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控制不良有關(guān)。關(guān)于糖尿病肺病的發(fā)病機制,目前認為與肺微血管病變、氧化應激、炎癥、機體免疫力下降、自主神經(jīng)病變有關(guān)。文獻報道糖尿病肺臟微血管病變病理改變主要為基底膜增厚、管腔阻塞,管壁硬化、透明性變,肺泡上皮增厚,肺泡隔透明性變、硬化,肺泡腔巨噬細胞和代謝產(chǎn)物積聚,肺泡-毛細血管彌散膜增厚,通氣/灌注失衡[2]。肺泡隔上皮細胞基板融合部以及肺泡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基板增厚,可能由糖尿病導致的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及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11-12]。陳瑩瑩等[13]通過比較糖尿病C57/BL6小鼠與對照小鼠氣管切開后自主呼吸通氣4 h的肺微血管通透性變化,結(jié)果顯示糖尿病小鼠肺損傷可能與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有關(guān)。而在本研究中,觀察了不同糖尿病病程的肺臟組織微血管通透性的變化,采用的反映肺臟微血管的通透性大小的指標是現(xiàn)今應用較廣泛的肺臟組織干濕重、EB法在分光光度計下測肺組織的OD值以及熒光顯微鏡下測肺組織的熒光量。其中,干濕重法是一個相對直觀的反應組織含水量多少的指標,它可間接反映微血管通透性的變化。而EB法測微血管通透性大小的原理是其與白蛋白的緊密結(jié)合,當微血管通透性發(fā)生變化時,它可通過增大的細胞間隙到組織中,測量其組織中的含量即可分別定量和定性通透性大小。為了減少誤差,本研究采用心臟灌注以減少取材時血管內(nèi)EB含量對結(jié)果的影響。
本研究采用干濕重法、EB灌注法來反映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大小,結(jié)果表明,糖尿病大鼠4周時已可見明顯的微血管通透性的變化和肺泡結(jié)構(gòu)破壞、萎陷,肺泡腔縮小、數(shù)量增多和肺泡隔增厚,且隨著病程的進展而不斷加重。其原因是糖尿病引起肺泡結(jié)構(gòu)變化、肺泡隔增厚和基質(zhì)增多,使肺泡氣體彌散距離及阻力增加,影響肺泡的氣體交換功能,從而引起組織缺氧的發(fā)生。長期處于高糖狀態(tài)會導致肺泡內(nèi)血管內(nèi)皮結(jié)構(gòu)的改變,使肺部肺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漿及蛋白分子漏出量增加,組織蛋白使結(jié)締組織顯著增生,肺泡彈性降低,從而導致肺泡的通氣功能及彌散功能障礙。
通過觀察不同病程的糖尿病大鼠肺臟微血管通透性的變化,本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導致了大鼠肺臟微血管通透性發(fā)生了變化。這不僅豐富了糖尿病肺病的發(fā)病機制的研究,同時也為其防治提供依據(jù)。當然,改變肺通透性能否使糖尿病肺病得以改善,這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1]Yeh HC,Punjabi NM,Wang NY,et al.Cross-sectional and prospective study of lung function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ARIC)study[J].Diabetes Care,2008,31(4):741-746.
[2]甄月巧,楊篷,楊震,等.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變化及相關(guān)風險因素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1):36-38.
[3]Baughman P,Marott JL,Lange P,et al.Combined effect of lung function level and decli ne increase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isks[J].Eur J Epidemiol,2012,27(12):933-943.
[4]Lu W,Chen Y,Xia Z,et al.Modified Evans blue fluorimetry for determination of 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 rats sustaining burns,and delayed fluid resuscitation of burn shock[J].Burns,1997,23(6):490-492.
[5]劉清君.正己烷對血-神經(jīng)屏障通透性及神經(jīng)生長因子與其受體影響的研究[D].北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7:1-93.
[6]Tesfaye S,Selvarajah D.Advances in the 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2,28(1):8-14.
[7]El Boghdady NA,Badr GA.Evalu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markers and 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J].Cell Biochem Funct,2012,30(4):328-334.
[8]Ehrlich SF,Quesenberry CJ,Van Den Eeden SK,et al.Patients diagnosed with diabetes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ulmonary fibrosis,and pneumonia but not lung cancer[J].Diabetes Care,2010,33(1):55-60.
[9]歐陽張寧.糖尿病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血氣分析的影響[J].四川醫(yī)學,2013,34(1):81-83.
[10]鄒立群,徐愛暉.肺結(jié)核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特征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4):525-526.
[11]杜玉茗,王海英,吳晶.老年糖尿病及其慢性并發(fā)癥對醫(yī)院感染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0):1026-1027.
[12]盧一,謝冰.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與視網(wǎng)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關(guān)系[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2,20(1):48-48,34.
[13]陳瑩瑩,龔平,陳暢,等.機械通氣對糖尿病小鼠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2,32(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