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
有位韓國朋友,多年前跟我說了個(gè)故事,太精彩了,讓我至今難忘。
他說他隔壁住了一對賣泡菜的韓國夫婦,常常吵架。深更半夜只要聽到“啪”——泡菜壇子破掉的聲音,好戲就要開演了,噼里啪啦,一下接著一下,泡菜壇子全砸了。“你們不去勸勸嗎?”我問?!拔覀冎宦牶脩?,才不勸呢!勸什么?幫誰說話?幫哪邊說都不好。”韓國朋友一笑,“他們的戲碼全一樣,第二天天不亮,只要偷偷拉開窗簾,八成看見他們正坐在門口。”“還打?”我問。“兩人坐在一條板凳上,補(bǔ)泡菜壇子呢!”他說。
這類的戲碼我家也上演過。有一段時(shí)間,我兒子叛逆,父子常吵架。起先我們一吵,我母親就緊張,邁著她的小腳出來勸,不是罵我脾氣不好,就是叫孫子少頂兩句。但是后來她不管了,還對外人說:“我才不管他們呢!有時(shí)候他們吵得跟仇人似的,我還在屋里操心。再看到窗外有人影,他們兩個(gè)已經(jīng)在打球了?!?/p>
(孤山夜雨摘自《遼沈晚報(bào)》2014年8月20日,〔德〕施拉德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