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一上班,小娜姐姐就打開郵箱,閱讀小星星們的來稿。真巧,居然有兩位小朋友都寫了“學騎自行車”。同一個題目,同一件事兒,兩位小作者的“PK”,誰會勝出呢?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篇習作的重點段落,集體評判一下吧!
作文大擂臺
片段一:
媽媽讓我先騎上去,她在后面扶住車子。我小心翼(yì)翼地踩著車踏,手緊緊地抓住車把,眼睛死死地盯著車輪,身體直直地倚(yǐ)在媽媽身上,生怕一不小心從車上摔下來??墒擒囶^就是不聽話,不停地左搖右晃,車子也隨著東倒西歪。媽媽忙囑(zhǔ)咐(fù)道:“兒子,別怕!身體要坐直,用力要自然,眼睛看前方,手握緊車把……”我按照媽媽說的去做,車子果然不再東倒西歪了。騎了一會兒,媽媽趁(chèn)我不注意,偷偷地把手松開了,我回頭一看,發(fā)現(xiàn)媽媽沒跟在身后,心里一慌,車把一歪,摔了個大跟頭。
——◇(226500)江蘇省如皋市港城實驗學校三(1)班◆湯俊濠
(指導老師:劉紅芬)
片段二:
我開始學騎自行車了!爸爸用手扶在車后面,我坐在車上,爸爸不停地說:“騎車眼睛要看前方,不能看腳下,那樣容易跌跤?!蔽已劬φ暻胺?,努力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平衡(héng)??晌因T了幾次,總感覺要倒下來。爸爸說:“不要怕,多練幾次就會好些。”我又練了好久,才感覺好一些。在一次下坡時居然不知不覺騎了一小段,我好開心。
讀者投票箱
怎么樣,讀了之后,你投誰的票呢?小娜姐姐想把票投給第一位同學。為什么呢?因為,學騎自行車是一件很“動態(tài)”的事兒,是由一系列動作組成的,只有寫好了動作,才能讓人感受到第一次學騎自行車的不容易。
我們回頭看看片段一,“小心翼翼地踩”“緊緊地抓住”“死死地盯著”“直直地倚著”“左搖右晃”“東倒西歪”,這些詞語,生動、準確地刻畫出了小作者內(nèi)心的緊張和動作的僵硬,我們讀了,腦海中立刻呈現(xiàn)出了一幅學騎自行車的畫面,很具體,很形象。
而片段二呢,讀起來就顯得有些簡單。小作者根據(jù)爸爸的指導,“練了好久”,可是,我們在習作里卻看不到他的具體動作,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練的。小作者認真記錄了爸爸說的話,卻忘了具體、詳細地描寫自己的動作。這樣一來,“學騎自行車”就變得籠統(tǒng)、模糊了,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第一次學騎自行車,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片段一通過“摔了個大跟頭”,寫出了學習過程中的“一波三折”。而片段二,因為缺少了這樣的“意外狀況”,顯得有些平淡。
聽了小娜姐姐的評選理由,你同意我的觀點嗎?如果不同意,請講講你的理由吧。
閱讀趣味堂
推敲的故事
唐朝詩人賈島很注意詞句的錘(chuí)煉。有一天,他騎驢走路時,忽然想起兩句詩來:“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焙髞恚钟X得用“敲”字也不錯。就這樣,賈島在驢背上用手做著推和敲的動作,一時拿不定主意。這時,著名的大文學家、吏部侍郎韓愈恰巧從這兒經(jīng)過。按當時的規(guī)矩,大官經(jīng)過,行人必須遠遠回避(bì)讓路。賈島當時正沉浸在他的那句詩里,竟然沒有發(fā)覺。差(chāi)役(yì)們把他扭送到了韓愈面前。韓愈問清楚了原因,不但沒有責備賈島,還稱贊了他認真作詩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并幫他確定用“敲”比“推”更好些。從此,兩個人成了好朋友。
這就是“推敲”的典故。后來,人們用“推敲”形容斟(zhēn)酌(zhuó)字句、反復思考。
寫作小錦囊
怎樣才能寫好人物的動作呢?小娜姐姐送小朋友們?nèi)齻€小錦(jǐn)囊(náng)。
錦囊一:運用慢鏡頭,合理分解動作。把一整套連貫的動作,按步驟(zhòu)分解成幾個小動作,這樣寫起來不僅有內(nèi)容可寫,而且層次清楚,便于把動作寫具體、寫生動。
錦囊二:要像賈島一樣認真選用貼切、準確的動詞。
錦囊三:動作描寫要和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等相結(jié)合,這樣,人物形象才更鮮活。
最后,小娜姐姐提醒你,本期雜志中的《包餃子》和《家鄉(xiāng)的白鶴》,動作描寫也很出色,請你認真讀一讀、學一學、仿一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