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部制定出臺的《“體育、藝術2+1項目”實驗方案(試行)》,要求在小學教育階段每個學生都能較好地掌握兩項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技能。但由于地方政府投入不足,體藝教育資源的硬件短缺,同時存在著體藝師資泛化,課程的隨意化,體藝評價的單一化,體藝教學的統(tǒng)一化,體藝管理的放羊式等諸多問題。這一系列問題導致學校的課內(nèi)外體育教育和藝術教育活動難以開展,學生特長難以發(fā)揮。這種管理方式與教育部提出的要求是相悖的。
臺州市椒江實驗小學一直秉承陽光教育的理念,堅持“載德、促智、健身、立美”的育人目標,在學校生源劇增,運動場地不足、相關設施配備不足的困頓局面下,為達到教育部的要求,面對上述問題另辟蹊徑,借助區(qū)校網(wǎng)調(diào)整將距學校300米左右的光明路小學并入該校,并因地制宜,將其改造成“陽光教育中心”,使之成為實施體藝教學的重要平臺,為學校的體藝工作帶來最大的教育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我要學的,我就能體驗到”“我有興趣的,我就能選擇到”“我想做的,我就有地方發(fā)揮”的教學理念引領下,針對所存在的問題,學校緊鑼密鼓地實施體藝“2+1”工程。
整合資源,走出教育“孤島”
學校投入280萬建造陽光中心,中心占地面積4602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分為教學區(qū)域、活動區(qū)域和生活區(qū)域,擁有書法、美術、舞蹈、聲樂、器樂等16個專用教室,開設了乒乓球場、羽毛球場、籃球場以及100米直跑道。中心設立管理機構,分層分塊負責,校長負責學校研究工作的整體部署及協(xié)調(diào),學校選派一名副校長擔任陽光中心主任,全面負責中心管理。陽光教育中心按責任設立了管理部、教研部和保障部等三個部門,實行分塊負責、分層管理的科學化管理模式,達到求真務實、科學高效的目標,使體藝“2+1”工程能夠落到實處。
制定各項規(guī)章制度,打造師資勁旅。學校從提高體藝教學質(zhì)量出發(fā),逐步修訂、健全和完善了班主任、教研組年級組、本校體藝教師和外聘教師的工作職責與考核等規(guī)章制度。學校建立起了本校教師和外聘教師各司其職、分工合作的協(xié)作機制,對全體體藝教師提出“轉(zhuǎn)變觀念、加強進修、提高水平、適應發(fā)展”的要求,同時實施“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提升,在活動中成長”的校本培訓策略,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陽光教育中心”外聘教師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聘請校外體育藝術教育輔導機構(包括群藝館、體藝俱樂部、專業(yè)培訓中心)擅長體藝的教學老師;二是通過招募義工的方式聘請學有所長、熱心學校工作的學生家長、社會人才;三是聘請電視臺、文化館、機關、部隊的體藝干事。目前,已建立了有80人之多的外聘專業(yè)教師“人才庫”,有力的彌補了學校體藝師資不足的問題。
開發(fā)課程,提供豐富“菜單”
學校采用問卷、座談等形式,對學生、教師、家長進行調(diào)查,在充分尊重學生興趣愛好、能力水平、實際需要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開設不同類別的體藝項目,以滿足各類學生需求。經(jīng)過認真研究分析篩選之后,學校設置了國際象棋、跆拳道等11個體育項目和少兒拉丁舞、卡通漫畫等17個藝術項目,并以“菜單”形式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在“自選”項目時,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意愿,項目認定后按學生自己的選擇組織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特長,以實現(xiàn)學生要學的就能體驗到,有興趣的就能選擇到,想做的就有地方發(fā)揮的教育教學理念。
兼顧整體,構建目標體系。課題組根據(jù)國家的課程標準,組織各任課老師,邀請教科所、教研室專家進行指導,在分析、研究、評估的基礎上,以一切滿足學生發(fā)展為核心,制定各項目課程總目標、年級階段目標以及每次集中訓練的目標。
學校要求各項課程目標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來進行發(fā)掘和細化,更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體藝能力及水平差異。在目標中設置不同的標準,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藝學習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水平、技能上有所提高,獲得成功的體驗,以良好的心態(tài)愉悅地參加校內(nèi)外的體藝活動。
科學引導,享受多彩“體藝”
相對來說,小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不強,故他們在選擇課程時往往存在著偏差和困難,面對豐富多彩的“菜單”,都表現(xiàn)出感興趣,卻不能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很好地做出選擇。
為了讓學生的選擇從“隨心”變得“理性”,學校進行了多維引導:每年都舉辦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和體育節(jié),學生人人參與,自由報名參賽,師生共同擔任評委,讓學生“認識自我”“認識同伴”,這是校園文化的“導”;對學生在本活動項目中表現(xiàn)出來的興趣愛好、活動能力、個性天賦等進行觀察,有針對性地進行誘導,并提供咨詢,這是課程指導老師、班主任的“導”;為使家長與學校一致,我們通過家長學校作有關專題講座等,指導家長引導孩子興趣的正確方法,這是家長的“導”。但是我們一直認為,學生是選擇的主體,學校的引導不帶任何指令性色彩,學校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并盡全力創(chuàng)設條件,做到“我有興趣的,我就能選擇到”。
獲得成功的喜悅是激發(fā)興趣的最佳途徑,而不斷獲得成功則是穩(wěn)定、發(fā)展興趣的橋梁。我們在體藝項目活動中設置不同的目標,尋找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注意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將情境法、練習法、展示法等多種方法穿插運用,優(yōu)化組合,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為保證學習效果,學校實行了集中訓練來確保有足夠的時間。
另外,教師更注意對學生守時惜時、刻苦努力、堅持不懈等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使學生獲得良好道德情感的體驗。同時我們倡導“交流”,開辟富有創(chuàng)意的“陽光舞臺”,即校園文化體育藝術節(jié),搭建學生展示體育藝術特長的平臺,達到以演促練、以賽促練的作用,讓學生獲得“我想做的,我就有地方發(fā)揮”的成功感。學校大課間體藝活動,在師傅領進門后,每個學生還需要不斷的練習,才能熟練地掌握所學特長。
多元評價,實現(xiàn)師生“共贏”
學校采取了“一校兩制”制度,在建立健全公正、公平的制度體系上,考慮他們的特殊性,對體育藝術教師隊伍實行鼓勵評價機制。
多主體評價,包括教師自我評價、同事評價、領導評價及學生、家長評價;檔案袋評價,我們收集教師的工作計劃總結、典型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多主體評價記錄、教學實績、科研成果、發(fā)表論文等相關資料,讓教師感受自己的成長與進步;課堂教學評價,我們組織教師開展教學、教研沙龍活動,通過一系列教研活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這三種方式能夠更開放、多層面的評價教師,有效的激勵教師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學生評價體系內(nèi)容包括對學生參加體藝活動的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進步程度、參與程度、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態(tài)度等等,重點突出評價的導向性、發(fā)展性、激勵性。
檔案袋評價,藝術類課程收集學生從某項任務開始到結束的典型作品,體育類課程記錄學生各個階段的訓練表現(xiàn)以及能力水平,展示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作的努力,感受成長與進步;協(xié)商評價,主要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三種評價方法,由指導老師根據(jù)學生自評與小組互評的結果給學生寫一段評語;等級評價,根據(jù)每項課程總目標及年段目標,課題組將每個項目劃分為六個等級,并設置不同的達標要求。當學生達到一定的標準以后,通過學校體藝評委小組的考核頒發(fā)“體藝項目特長證書”,進行階段性和總結性評價。這三種評價方式,提供了豐富的評價材料,使學生評價不拘泥于階段目標,肯定了學生的技藝水平,并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爭取達到更高的水平,全面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張學球,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qū)實驗小學校長】
責任編輯/高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