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運
尺八引發(fā)的命運轉折
竹樂器誰都見過,竹板、竹笛、竹簫、蘆笙、現今大嬸大媽大叔族們在公園里聚群吹的葫蘆絲,再想還能想出些。但參觀過國家大劇院王巍的竹樂器展,誰都會明白,我們對竹樂器和竹樂文化的了解實在是太淺顯太有限了。王巍和著名林學家江澤慧合著的厚厚的《竹樂器的世界》,若您讀過,就更覺對竹樂世界的孤陋寡聞。這本書告訴我們,按照世界公認的樂器分類法,竹樂器至少可以分為氣鳴樂器、弦鳴樂器、體鳴樂器、膜鳴樂器四大類,僅氣鳴樂器,竹樂器就達195種以上。中國竹樂器在世界竹樂器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品種尤其豐富,因為中國是高產竹的國家,分布面積極廣,品種豐富,居世界第一。
王巍收藏竹樂器的故事是從他的一次獵異、一次感慨、一次想入菲菲開始的,那時他對竹樂器的了解和認識僅比我們多一點點。當了八年東方歌舞團演奏隊隊長的他隨團到日本演岀,無論在東京還是大阪,他都看到聽到日本同行演奏的一種竹樂器——尺八,音色凄美,很是震撼,想買一只,一問價,竟高達數千美元,這于一個只靠工資生活的演奏隊隊長來說注定了是個天價。印象深刻,回國后逢人就發(fā)感慨,一個老專家告訴他,尺八非日本樂器,它是我們的老祖宗發(fā)明的,唐朝的鑒真和尚把它帶去了日本,在日本一直發(fā)揚光大。他為自己的無知鬧了個大紅臉,到圖書館查資料,發(fā)現失傳的竹制樂器不只是尺八,還有好多好多種。譬如成語“濫竽充數”中的“竽”,漢代馬王堆出土文物里考古專家見到了它,平日大家誰知它是什么樣子?排簫,西安大雁塔院外的雕塑樂師有吹排簫的,當今樂隊里還能找到它的影子嗎?古文獻記載里的箎是什么?葫蘆簫哪兒去尋它的影子?就連簫都在淡出人們的日常生活,一般樂隊都不再用它了,只有古裝戲里它還在風靡,且能用來當兵器!
深深的感慨促生了王巍的一篇文章《奏響中華民族竹樂之韻》,引起《人民音樂》雜志高度重視,還未刊發(fā)便四面吹風,還為此文專門召開了一次座談研討會,音樂界的很多頂級大腕都來了。為拯救中國竹樂文化,群情激昂熱血沸騰,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趙 臨走還特意叮囑,不要開完會就沒動靜了。有動靜,北京電視臺為研討會制作了專題片,可拯救的行動卻遲遲不見任何一個部門牽頭落實。
在王巍的收藏品中有尺八,不是買的,也不是做的,而是日本友人送的。那是距研討會10年之后了。饋贈者的名字叫佐藤邦子,她來中國,在下榻的飯店里偶然看到電視中正播放王巍研究竹樂器的專題報道,2個月后,王巍收到了來自日本的一個郵包,里面裝的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尺八。竹制尺八十分精美,它呈金黃色,下端尾部稍向前彎曲,底部的兩個竹節(jié)保留了兩圈根須,切削后作為漂亮的裝飾,吹口處與眾不同地嵌入了一小塊月牙形牛角,牛角和周邊的竹結合得天衣無縫,就像天然地長在一起的,制作工藝高度精致,完美無瑕得令人感嘆。隨尺八郵寄來的還有兩冊吹奏教材和一本制作工藝介紹,就連擦內壁的小方布也在郵包里。
我不知道王巍接到這件禮物時是否掉下了眼淚。10年中都發(fā)生了什么?開始只想作為一個建議者獲得自己那受到熱捧的建議得到有人有機構落實的喜悅和欣慰,傻老婆等漢子式地苦苦等得不耐煩了自己操刀動手,結果不是被視為傻、精神有毛病,人家挖個陷阱就往里跳,就是被視為不務正業(yè),送出國修學一年后解聘。他矢志不移,靠幾百塊錢的月收入開創(chuàng)了前無古人的大事業(yè),成了一代業(yè)界達人、名人。
神異的竹樂器世界
國家大劇院的《綠韻 世界竹樂器展》展出的竹制樂器是世界性的,都是產竹國家和地區(qū)各個民族的竹制樂器的代表性樂器,這些樂器的提供者是王巍,是王巍的收藏品。展覽區(qū)東西向的大廳里辟出一角開設講座,王巍通過視頻向觀眾系統(tǒng)介紹世界不同產竹國家和地區(qū)風格各異的竹樂器,介紹那些竹制樂器的相關知識和演出盛況,背景音樂就是這些竹制樂器的天籟,它們隨視頻場景和樂器而變換,有的凄婉,有的輕柔舒緩,有的熱烈活潑,有的幽怨低沉。同樣是竹,音響的天空是如此宏闊奇詭萬千玄妙。視頻和解說隨一件件一種種竹制樂器帶我們走進了亞洲的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印尼、文萊、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柬埔寨、泰國;帶我們走進了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加納、喀麥??;帶我們走進了拉丁美洲的秘魯、玻利維亞;帶我們走進了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莽莽林海,竹宇茅舍,穿林溪澗,傍岫篁閣……更重點的是中國竹樂,從西周的樂器分類八音到八音幾千年的承襲發(fā)展;從竹制樂器的初創(chuàng),到宮廷民間南方北方竹制樂器和音樂的色彩繽紛,一幅幅迷人的竹鄉(xiāng)竹樂竹詩竹韻畫卷淋漓開啟,誘心誘目馳騁。
展覽區(qū)按樂器分類法分類,開設了氣鳴樂器、膜鳴樂器、弦鳴樂器、體鳴樂器四個展區(qū),展覽的都是實物,有的按器型聚類懸掛在墻壁罩上大玻璃框,有的按價值陳設獨居立式玻璃展柜,有的相依相傍橫陳在平柜里,大型的樂器則在展廳或獨霸一寓或相伴相簇。竹制樂器的講座和展覽不僅把觀眾帶進竹制樂器的歷史,還帶進一個奇異美妙的世界。竹制樂器豐繁的品類和制作方法都是和產竹國家、地區(qū)的民族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各具特色,饒有風采。樂器法的分類,依據的是樂器怎樣響起來,發(fā)出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氣鳴樂器是因空氣的刺激而產生振動發(fā)出聲音;膜鳴樂器多指鼓,是繃緊了的膜面為聲源體,經敲擊或摩擦引起振動讓其發(fā)聲;弦嗚樂器則是裝有有張力的弦,或撥或拉或彈擊讓弦振動,發(fā)出聲音;體鳴樂器是器物本體受到刺激發(fā)聲,沒有其他振動源??催@分類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楚,可走進哪一類的展廳看實物竹樂器都眼花繚亂。以氣鳴樂器來說,它有笛、簫、笙、管之類,而笛中又分口笛、鼻笛;口笛是用嘴吹的,鼻笛是用鼻子吹的??诘阎杏址智选鸬?;曲笛、梆笛中又有橫笛、豎笛、巨笛、二人笛、三人笛、高音笛、中音笛、低音笛、古笛、現代笛。各個國家的笛與中國笛并不一樣,名稱也不相同。中國自已的笛也各有各的叫法,有的是按民族,如羌笛、苗笛;有的是按構造,如吐良就是一種沒有接音孔的笛;彎如弓的叫弓笛,狀如塤的叫竹塤,幾支排列成一的叫排笛,裝飾有龍頭的叫龍笛,加鍵加喉的叫加鍵笛加喉笛等等。
體鳴樂器挺有意思??彀濉⒋?、四片瓦大同小異。金錢板也叫“打連三”,是四川、貴州等地區(qū)的伴奏樂器。過去宮廷用的“節(jié)”,古稱司節(jié),也叫簸箕,竹編的,跳司節(jié)舞時,16名男子分左右兩翼并上,一手持節(jié)若箕,一手持圓竹若箸,劃作其聲。所以,在展廳中看見簸箕別驚訝,那是皇宮中用的伴奏伴舞樂器。大篩子,那就更不用驚奇了,把圓圓的大黃豆放進去,端篩猛搖,暴風驟雨就來了,跟真的聲響一樣。刮管、刮筒、安格隆,或刮或搖,聲響別致。腳鈴,印度用金屬做,我國云南紅河與思茅地區(qū)則用竹子做,半邊竹片,穿孔,分三排橫向拴牢串起的小竹管,兩個半片對扣在一只腳踝上,四片兩腳為一副,舞跳起來,竹管隨跳動撞擊竹板或互碰作響,舞緩聲緩,舞激聲激,舞的律動就是它的律動,聲、姿雙美雙絕。腳鈴舞多為群舞,喜慶熱烈。竹沙筒、雨棒、竹柄果殼沙槌,見過沒見過的,發(fā)聲原理都知道,手一搖,器內的沙子便摩得管壁癢癢,可勁地哼嘰??谙?,有活化石之稱,先秦史籍《世本》中稱“女娛作簧”,中國56個民族中49個民族有口弦,發(fā)聲是竹削的薄片在振動,分單片、雙片或幾片一組,形狀各民族均不相同,凸頭形、綱針形、平頭形、槍形、管狀的都有。
連竹碗竹筒都可以做樂器使的。
展廳內配了講解員,但觀眾還是樂意聽王巍本人講。是他的收藏品,他又是藝術家。
特別的收藏
在國家大劇院的竹樂器主題展會上,展出的王巍的竹制樂器收藏品中,有很多新創(chuàng)、獨創(chuàng)的竹制樂器,而創(chuàng)制者正是王巍本人。
王巍并不是以個人名義參與這次展會的,他用的名義是北京竹樂團。北京竹樂團創(chuàng)意、策劃,與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國家大劇院共同主辦了這次活動。
北京竹樂團是王巍的心血結晶,是王巍人生里程的座標,是他竹制樂器收藏和展示的持殊載體。
當年,他向樂界同行提出的建議正是創(chuàng)辦中華竹樂團。專家們、輿論上反應強烈、高度重視是他的建議切中了民族樂隊的軟肋:中國沒有竹樂團,竹制樂器活躍在祖國大江南北,活躍在戲曲舞臺、曲藝說唱舞臺、民族日常文化生活、禮儀節(jié)慶,但從沒有一個完整的純而又純的均由竹制樂器演奏的樂隊,這是一項空白??瞻资怯捎谥T多問題無法解決。一個完整的樂隊,不僅要有吹打彈拉的各種樂器,還要有音域的寬泛性,表現力的豐富性,樂器、聲部組合的和諧完美性,旋律和伴奏,高音、中音、低音都不能少。竹子有特點,但也有缺點,在北方的氣候下容易開裂。竹制的低音聲部樂器從哪兒來?怎么能保持它們的良好性能?創(chuàng)建竹樂團雷聲大雨點小不是沒有原因的。王巍這人有點倔勁兒,沒人干我自已干,先是借各種外出的機會收集收藏竹樂器,又從古籍史料中找到失傳的低音樂器研究它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咨詢竹專家如何克服竹作為器樂用材的缺點,自已當工人以家為工廠鋸竹削竹蒸竹制作世間無而樂隊必須有的樂器。他的雄心和執(zhí)著感動了很多上帝,有人成噸成噸地送他竹子,他也不負厚望,研發(fā)制作成功用世界最粗的竹子做成的巨龍鼓,像鋼琴排列用槌擊打的竹板琴,用軟拍子拍擊竹筒筒口發(fā)音的拍筒琴,用雙手鼓掌的方法產生氣流來演奏的竹管琴……申請成功了6項專利,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支竹樂團,這在世界上也是惟一的,走進過人民大會堂、上海世博會進行演出,屢次成為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專題節(jié)目的熱點,受到國際權威專業(yè)人士的熱贊。他付出了心血也付出了代價,一只手的手指在一次電鋸操作中不慎被鋸掉了,再也拉不了弦貝司只能當民間樂團團長了。
王巍發(fā)明的竹樂器都在國家大劇院主題展上亮了相,有一件經特殊裝飾放在展堂門口作為主題展的重要標志,講庭臺旁的一件,有心的觀眾開口求教他便會熱心地教授你演奏方法。他最常規(guī)的演示竹制樂器的窗口是演出舞臺,三十多個品種一百多件竹制樂器會紛紛亮相。他自豪地說,我們竹樂團的音域比鋼琴還要寬。樂界友人們說,竹樂團的樂聲是優(yōu)美的,獨一無二的。觀眾好多人不知其中門道,但享受天籟的感覺卻非常舒暢。
王巍的竹樂是有濃郁中國韻味的,是獨特、動聽、綠色、清醇的天籟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