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岳
7月14日多家媒體報道,“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夢里不驚。”這是父親對兒子的寄語;“公家的錢不能動,平安就是最大的福?!边@是妻子對丈夫的囑托;“不求您發(fā)財,只求您平安。”這是女兒對父親的期盼……走進鄭州市各級機關,幾乎在每個黨員干部辦公室最醒目的地方,都懸掛著一句句這樣的親情寄語。
我承認此類“反腐號子”,具有一定的溫情約束力。但是,如果將之當做了反腐利器,還是有點想當然了。當下,貪污腐敗已出現(xiàn)了隱性化、頑劣化和無恥化發(fā)展傾向,有些官員的政治信仰已陷入了厚黑無恥的物化崇拜,比如福建省政和縣原縣委書記丁仰寧因買官賣官、收受賄賂被判處無期徒刑,他的“官念”是:“千里來當官,為了吃和穿”、“當官不發(fā)財,請我都不來”、“當官不收錢,退了沒本錢”,再比如重慶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原院長劉松濤收受賄賂130余萬元,貪財好色:“有很多女人喜歡我,我也沒辦法”,將發(fā)財、貪色,當做重要的行政目標。面對這種扭曲的極端信仰,想憑借幾句溫情勸告,讓貪官停止腐敗,根本就是奢望和幼稚。
比如2005年底,謝亞龍剛剛上任足協(xié)副主席時,他6年級的兒子謝天競贈給他的話就是“爸爸,你可別當貪官”。童言無忌、充滿童真,夠親情吧,但是謝亞龍顯然并未聽從兒子的溫情勸告,而最終淪為階下囚??梢?,在貪婪和欲望面前,“溫情勸告”、“溫情反腐”有用,有效,卻終歸有限。
還是那句老話:反腐,要號子更要籠子。提出諄諄勸告,更要把權力關在籠子里,規(guī)范權力運行,讓官員的各種行為晾曬到陽光下,讓各種行政行為,都能受到無所不在、嚴謹嚴厲的公共監(jiān)督、行政監(jiān)督,用監(jiān)督和制度來約束權力,讓官員成為魚缸里的魚兒,讓弄權、專斷的人總能得到制度馴服,讓官員不敢腐敗,害怕腐敗,使權力只能為民所用,這才是最好的反腐利器。遠比“溫情反腐”有效得多、持久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