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鋒 王陸釗 田忠利
CRH3G項目是我公司自主研發(fā)的時速200~250km動車組,該動車組上首次采用了內(nèi)藏門結構,這種車門打開后沿軌道向內(nèi)滑動與薄側墻重疊,不僅節(jié)省了空間,而且比常規(guī)動車組使用的塞拉門故障率大大降低。薄側墻是內(nèi)藏門的重要結構,本文針對薄側墻焊接過程中變形較大的問題,分析變形產(chǎn)生原因,采取相應措施,使焊接變形得到有效地控制,有效保證了產(chǎn)品質量。
(1)焊接材料 本試驗采用的薄側墻材質為6005A—T6,由5塊型材組成(見圖1),型材長度748mm,厚度7mm。焊接填充材料為E R—5087(AlMg4.5MnZr),φ1.2mm的MIG盤狀焊絲,保護氣體為純氬(99.99%Ar),母材及焊材成分如表1所示。焊前用D40清洗劑對待焊接區(qū)域進行擦洗,然后用風動打磨工具去除氧化膜,保證型材焊前清潔無氧化膜及污物。
(2)手工焊工藝 薄側墻焊縫形式為7mm深V形坡口,共8道焊縫,采用多層多道MIG手工焊接,保護氣體流量18L/min。為保證打底焊的熔透性,用手工MIG焊對薄側墻反面各焊縫進行定位焊,將焊前組對間隙控制在2~3mm之間。焊接參數(shù)如表2所示,焊接層道如圖2所示。焊接時采取的順序為薄側墻反面打底后翻轉工件焊接正面打底、正面填充,然后再次翻轉工件焊接反面填充和反面蓋面,最后翻轉工件焊接正面蓋面,使焊縫正反面變形互相抵消,有利于控制焊接變形,同時焊接每側的4條焊縫時采用從內(nèi)向外的焊接順序,使應力逐漸向外釋放,降低焊接結構內(nèi)應力。
(3)結果及分析 采用手工MIG焊接后,經(jīng)過樣板測量,薄側墻局部輪廓度尺寸超差嚴重,最大變形處達7mm(見圖3),很難通過火焰矯形將薄側墻調整到合格尺寸。焊后局部變形量大的主要原因:一是手工MIG焊接速度慢,熱輸入較大,且薄側墻結構由于型腔窄,型材厚度僅為35mm,剛性較大,焊接時焊縫受到工裝約束及型材本身剛性拘束,因此使焊接結構中存在較多的殘余應力,冷卻后由于部分殘余應力釋放導致結構變形。
二是手工焊焊接層道數(shù)多,且焊接時工件需要翻轉3次,工作效率較低。由于不同焊工操作技能、手法等原因導致焊后經(jīng)常出現(xiàn)咬邊、打底焊焊穿(見圖4)等缺陷,需要進行焊接返修,嚴重影響了生產(chǎn)效率。
表1 母材及焊絲的化學成分(質量分數(shù)) (%)
表2 手工MIG焊焊接參數(shù)
圖1 薄側墻結構
圖2 手工MIG焊焊接層道數(shù)
(4)自動焊焊接工藝 采用MIG自動焊設備進行焊接,自動焊焊接速度快,焊縫均一穩(wěn)定,返修率低,焊接熱輸入量小,變形易控制。
本試驗采用igm懸臂MIG自動焊機械手進行焊接,焊縫為兩層兩道,焊前用手工MIG焊對坡口進行定位焊,每道焊縫定位焊3段,定位焊長度為40~60mm,間距300mm。焊后保證焊前裝配間隙0.5~1mm,既避免了間隙過小造成打底未焊透缺陷的產(chǎn)生,又可避免間隙過大造成焊穿。焊接時先正面打底焊,然后翻轉工件反裝打底、蓋面焊接,再次翻轉工件正裝蓋面焊接,同時焊接每側的4條焊縫時,由內(nèi)向外依次焊接,有利于應力釋放。焊接參數(shù)如表3所示。
機械手校槍時應注意焊槍角度。由于薄側墻型材坡口處其中一邊自帶墊板,相對于不帶墊板一側厚度大,熔化時需吸收的熱量更多,所以應合理設置焊槍的橫向偏置角度,使焊槍略指向焊槍過于垂直焊道,電弧的穿透力增強,為防止焊穿,將焊槍傾斜9°左右(見圖5)。
(5)自動焊試驗結果及分析 使用表3中參數(shù)進行自動焊焊接后的薄側墻經(jīng)過樣板測量,局部變形量最大為3mm,幾乎不需要火焰矯形就能滿足圖樣要求,生產(chǎn)效率得到顯著提高。焊縫表面成形美觀(見圖6)。焊后在每道焊縫距起弧、收弧50mm處及中間位置各截取80mm長試樣,用wHF1%+wHCl1.5%+wHNO32.5%的Keller溶液對表面進行進行腐蝕,制備宏觀金相。腐蝕后得到宏觀金相(見圖7),通過金相觀察發(fā)現(xiàn)自動焊焊接側壁熔合良好,未出現(xiàn)裂紋、未焊透等焊接缺陷。
分析如下:
首先,焊接熱輸入:對比表2、表3中手工焊和自動焊的焊接參數(shù),經(jīng)計算,手工焊打底及蓋面熱輸入分別是Q1=0.598kJ/mm和Q2=0.593kJ/mm;自動焊打底蓋面焊熱輸入Q3=0.379kJ/mm和Q4=0.445kJ/mm。因此,自動焊打底及蓋面熱輸入量Q3及Q4分別比手工焊熱輸入降低了36%和25%,有效降低了焊接熱輸入,熱量利用率高。通過對比分析可知,薄側墻的自動焊焊接工藝更能有效地通過降低熱輸入量來控制變形。
圖3 薄側墻焊后變形嚴重
圖4 手工焊打底焊穿
表3 自動MIG焊焊接參數(shù)
圖5 機械手焊接薄側墻
圖6 薄側墻焊后整體
圖7 薄側墻宏觀金相
其次,焊接效率:對比表3和表2的焊接速度可看出,采用MIG自動焊焊接工藝,焊接速度比手工焊提高了近1倍。焊接道數(shù)由3層3道改變?yōu)?層2道,焊接時工件翻轉次數(shù)也由手工焊的翻轉3次優(yōu)化為翻轉2次,使焊接工藝流程得到了簡化,大量節(jié)約了焊接準備時間,工作效率顯著提高。經(jīng)驗證,薄側墻的自動焊焊接工藝適用于側墻的批量生產(chǎn)。
通過對CRH3G項目車體薄側墻分別進行手工焊和自動焊的焊接工藝試驗,并在焊后進行輪廓度測量、制備宏觀金相等檢測手段,從結果可知:薄側墻的自動焊工藝焊接時翻轉工件次數(shù)少,工作效率高;自動焊焊接質量高,缺陷少;焊后變形小,適用于薄側墻的批量生產(chǎn)。20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