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厚富
閥座(見圖1)是礦山料漿輸送零部件中的重要部件,因其與閥錐體配合在復雜環(huán)境條件下使用,所以對零件性能強度要求較高,同時由于其形狀特殊,鍛件原材料消耗較大。原自由鍛工藝存在原材料利用率低、加工工時消耗多等諸多不利因素。現(xiàn)采用胎模成形閥座鍛件,既可大幅減少原材料消耗,又可為加工車間節(jié)約加工時間,且通過胎模成形對零件力學性能有很大改善。
閥座在以往自由鍛造過程中,主要采用自由鍛鐓粗、拔長加沖子沖孔等工序來實現(xiàn)閥座鍛件的生產(chǎn)(見圖2),通過沖子反復沖孔操作,將原材料最終成形閥座鍛件毛坯,閥座凈重8kg,下料在24kg左右。
通過分析閥座形狀研究胎膜鍛工藝,優(yōu)化閥座鍛造工藝設計:根據(jù)閥座實際形狀,將鍛件毛坯改為更接近零件形狀的尺寸,降低原材料消耗,對比圖3、圖4確定改進目標,制訂模具改進方案。
圖1
圖2 自由鍛生產(chǎn)過程
圖3 改進前24kg
圖4 改進后目標設定13kg
圖5
圖6
圖7
圖8
第一道為預鍛工序(見圖5),先將毛坯料通過鐓粗、沖孔等工序鍛造成圖5毛坯形狀。第二道工序為成形工序(見圖6、圖7),將第一道預鍛好的毛坯放入設計好的封閉式模具中,使金屬充滿型腔,達到要求的尺寸與外形。第三道為終鍛工序(見圖8),通過漏模將多余的飛邊去除,形成最終的鍛造毛坯產(chǎn)品。201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