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黨建》雜志社全體同志:
你們好!
2013年8月18日,你們來村里調研,觀看我們演出,鼓勵我們。評劇團全體人員表示深深感謝!
潘家峪評劇團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有了。每年秋收過后大家就不計報酬自覺排練,過年時從初一演到十五。1941年臘月,評劇團安排二十九搭臺做演出準備,結果二十八發(fā)生了大慘案。慘案后,潘樹才組織幸存者把評劇團延續(xù)至今。
幾十年來,評劇團在簡陋的條件下,排練了一大批傳統(tǒng)劇和現(xiàn)代戲,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你們聽說后,非常關心評劇團的發(fā)展,并多次進行資助。
按照你們的心意,我們把你們的資助全都用在了改善劇團的設施上,買了質量比較好的音響、戲劇服裝、舞蹈服裝、樂器等。這些都集體管理,統(tǒng)一使用。去年農(nóng)閑時我們刻苦練習評劇唱腔,學習舞蹈動作。今年正月初四,我們搭了個簡易舞臺進行演出,鄉(xiāng)親們都趕來觀看,村子里特別熱鬧喜慶。
為了不辜負你們的關心和希望,我們把劉文韜、黃武兩位記者寫的報道題目:“潘家峪農(nóng)家土炕上的評劇團”,作為評劇團的新名稱,并制作了一面紅旗把這12個字印在了上面,好牢牢記住《黨建》雜志社對我們的厚愛。
目前,評劇團保留的節(jié)目有:《秦香蓮》、《打金枝》、《打狗勸夫》、《挑女婿》、《茶瓶記》、《三看御妹》、《人面桃花》、《奪印》、《卷席筒》、《唐知縣》等,為了適應鄉(xiāng)親們的需求,又加入了舞蹈和唱歌。老書記潘貴清新編寫的雙簧《老槐樹的證詞》,小品《兒子的轉變》、《記憶》,獨角戲《愛憎分明》,快板書《油燈碗》、《說英雄》、《抗日英雄節(jié)振國》,給評劇團增添了許多新內容和看點。
為了把潘家峪的文化習俗代代相傳下去,我們招收了一些30—40歲喜愛評劇和舞蹈的年輕人,他們學得比較快,給評劇團增添了朝氣和活力。
如今,評劇團在十里八鄉(xiāng)的名氣可大了,經(jīng)常有鄰村請去唱戲。我們到上水路村唱了《寶蓮燈》,到大嶺溝村唱了《喬老爺上轎》,到左家塢村唱了《借女吊孝》,到馬莊戶村連唱5天,鄉(xiāng)親們還說:“沒聽夠呢。”
我們現(xiàn)在的口號是:“唱響農(nóng)村娛樂金曲,鞏固才藝不斷提高?!?/p>
我們今后的目標是: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不斷創(chuàng)新,演出鄉(xiāng)親們喜聞樂見的好節(jié)目,給他們帶來歡樂和好心情。
最后,?!饵h建》雜志社全體人員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
“潘家峪農(nóng)家土炕上的評劇團”全體人員
2014年5月25日
(責任編輯:王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