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柯文
今天,學習英語的群體越來越多,不僅是青少年,就連成年人也經常捧起英語書本溫習英語。因為在學習中、工作中遇到最多的障礙就是英語語言障礙。而一個人在學習英語最重要的階段就是中學時期。中學是奠定英語基礎和培養(yǎng)興趣的時期,絕不能輕視這個時期。但是今天的英語教學明顯是反其道而行,不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不是在為學生打下良好基礎,而是大量做題、大量考試,以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水平,導致一批僅有單詞量而語法知識薄弱的學生望洋興嘆,最后竟然連擴大自己單詞量和廣泛閱讀的興趣都失去了。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把語法吃得很透,能夠舉一反三,什么題型對于他們來說都不在話下,然而他們卻是應試的機器,當真正和國外的文化、風俗及語言習慣相遇時卻不適應。這說明他們沒有被培養(yǎng)出一定的英語能力和廣泛涉獵的興趣。這更說明中學的英語教學目的不純、動機不明。如此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學習的幾乎都是啞巴英語,能聽、能寫,卻不能讀和說。因為只要他們一開口,腦袋里裝的都是事先組織好的語法套路,開口說出來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完全符合語法順序和要求的句子,很完美,很有BBC播音員的味道,然而卻不實用。他們其實不太敢輕易開口,因為他們受到了語法的強烈制約,他們得想好了再說話。所以一旦遇到真正的外國人,人家說的口語他聽不懂,自己反應了半天才敢說出口的語言讓對方也發(fā)愣。自己的回答會明顯比對方慢半拍,因為思索浪費了時間。尤其是當這些語法學習好的學生看了英語原版的電影后會半天回不過神來,他們會覺得真正的口語英語太簡單了,就是單詞的堆砌,并且言簡意賅。這說明我們的教學理念本身出了問題。教學理念僵化,教學目的便僵化。中學教學只考慮到了應試,卻沒有想到應該培養(yǎng)英語人才,而后者看起來更重要一些。因為一個人沒有被首先培養(yǎng)成人才,他便沒有興趣,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就總是被動的,總有一天他會因為承受不了這種被動的負荷而產生放棄的思想,從而使社會上又多了一個遠離英語的人。而英語,在當代正應該人人掌握。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大趨勢下,我國中學英語教學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這也導致了學校之外英語教育機構的興旺,他們把那些已經對英語失去興趣的學生納入自己旗下,再進行一番摧殘,加大對學生的英語“傷害”力度,也占用了很多學生的時間和家長的金錢,許多學生每小時的英語收費都在20-30元之間,“名師”輔導的話甚至每小時能夠達到300元。這種驚人的數字導致了一批利欲熏心的教師或英語教育機構的發(fā)財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國家對英語教育的方針和目的不明確;我國教育界在2001年明確提出英語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但是卻沒有意識到我們需要通過英語這門工具與西方文化相互交流、提高中國現代化的前提,這才是英語教育的主要目的。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年代,通過英語教育而引進來高端技術和先進理念,把自己民族的文化也傳遞出去,才能意味著我們民族真正地融入了世界,否則還是一個不開放的民族。其次是國家教育部門沒有提出培養(yǎng)英語人才的明確主張,所以造成了只會考英語四、六級、托福等證件的人。這也從側面說明我國的英語評價體系出現了問題。很多有各種證件的畢業(yè)了的學生如果坐在單位里竟然不能勝任英語電話接線員的工作。最后,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也存在一定問題,導致英語教學目的不明確。英語教師每天都帶領學生做大量的語法題目,測試學生背會了多少單詞,對于落后的學生有時不管不問,這便導致以英語卷面成績來評定學生好壞的標準。其實老師們大可以嘗試從不同的層面和不同角度來幫助學生解決英語問題和樹立英語信心。英語教育目的不明確會帶來很多問題。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會不均衡。而這四種能力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有機整體,缺一不可。它們具有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接收信息,二是傳遞信息。英語教育目的不明確還會造成一種現象,就是中學生們的家長急于讓對英語失去興趣的孩子迎頭趕上便盲目地請家教、讓孩子進各種補習班。
明確中學生英語教育目的的方法主要圍繞著三方面:一是政府堅定信心,提出英語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的目的,把重視升學改成重視英語水平的培養(yǎng),提高自身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二是教育要均衡,英語教育是普及全民,城鄉(xiāng)之間教育投入要均衡。三是提高專業(yè)人士的英語能力和從事國際社會活動人士的英語能力。三是中遠期要以把英語作為第二種官方語言為目標,最大限度地把英語教育同各類專業(yè)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加速發(fā)展各種形式的英語教育,使英語這種世界性的官方語言最大限度地在中國普及應用。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