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鵬在2014年第2期《新聞大學》撰文認為,融合新聞生產正呈現(xiàn)出“四無”態(tài)勢,即無權威、無中心、無邊界、無預知后果的發(fā)展態(tài)勢。
1.無權威:新聞生產者的弱化。
網絡媒介技術的發(fā)展為大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參與平臺,只要你掌握基本的網絡常識,就可以在網上建立“個人媒體”,傳播自己的觀點。同時,大眾媒介“一呼百應”的神奇魅力已經漸行漸遠。大眾對于傳統(tǒng)意見領袖的聲音置若罔聞,受眾批判意識的覺醒和張揚。融合新聞生產空間里充滿了質疑、批判和交鋒。
2.無中心:生產地點的改變。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年代,公民記者、草根記者、網民、微博達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新聞生產中心和傳播中心,通過他所發(fā)布的信息或新聞去影響他人和社會,也影響傳統(tǒng)媒體,只要你的聲音響亮。
3.無邊界:模糊的傳播范圍。
現(xiàn)在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地域媒介了,大家都是全球媒介。原有的媒介邊界已經坍塌,在世界傳播界,無邊界的力量正無孔不入、攻城略地。無邊界也意味著自由、寬松和無約束。一方面?zhèn)鞑フ吲c受眾之間無邊界;另一方面媒介與媒介之間也無邊界。
4.無預知后果:失控的傳播效果。
在網絡傳播和融合新聞的時代里,新聞生產者根本無法預知進入傳播渠道的新聞最終會呈現(xiàn)出怎樣的性質和產生怎樣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