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重溫譯學研究“一體三環(huán)”論
        ——祝賀方夢之先生八十誕辰

        2014-09-27 04:40:32
        當代外語研究 2014年2期
        關鍵詞:譯學三環(huán)一體

        王 宏

        (蘇州大學,蘇州,215006)

        1.“一體三環(huán)”論起源

        譯學研究“一體三環(huán)”論最早由方夢之先生2005年9月應邀到蘇州大學作學術報告時首次提出。筆者親耳聆聽了他所做的題為“追溯譯學發(fā)展軌跡”的精彩演講,在此次演講中,方先生詳細闡述了“一體三環(huán)”論,其學術研究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嚴密論證給包括我在內(nèi)的與會聽眾留下了深刻印象。2005年10月和11月,方先生參加了“第三屆全國翻譯詞典暨譯學理論研討會”(上海)和“第四屆全國多語翻譯理論研討會”(廣州)。他在大會發(fā)言時正式向譯界同仁提出了譯學研究“一體三環(huán)”論。后來,方先生又借著在全國其他高校(如中國礦業(yè)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等)作學術報告的機會,對“一體三環(huán)”論進行了進一步補充、修訂和闡發(fā)。

        “一體三環(huán)”論的書面稿最早見諸于《上海翻譯》2006年第一期由方先生撰寫的文章“譯學的一體三環(huán)——從編纂《譯學詞典》談譯學體系”。在這篇文章中,方先生從編纂《譯學辭典》的視角把譯學的發(fā)展和形成的體系分為“一體三環(huán)”。具體講,“一體”就是譯學本體,由翻譯理論、翻譯技術和翻譯史等組成。譯學之所以有今天正是有著這樣一個不可動搖的基礎。“一環(huán)”,也就是內(nèi)環(huán),指的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由語言學并隨后由其分支學科構(gòu)筑起來的?!岸h(huán)”即中環(huán),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由哲學、思維科學、心理學、信息論、交際學、符號學等相關交叉學科開辟和發(fā)展起來的?!叭h(huán)”(外環(huán))指的是(始于20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文化(方夢之2006:1)。隨著《中國譯學大詞典》的出版,方先生又在《上海翻譯》2010年第三期“《中國譯學大詞典》編輯出版始末”一文中,對“一體三環(huán)”的第三環(huán)進行了修訂,提出“鑒于新世紀以降文化轉(zhuǎn)向已經(jīng)完成,翻譯中的文化研究已成常態(tài),而新世紀翻譯技術的應用和研究已日益普及,給翻譯研究增翅添翼,保證其時代性、科學性和持續(xù)性。于是一體三環(huán)中的第三環(huán)應改作‘文化與翻譯技術',以使翻譯研究的綜合性更加完整”(方夢之2010:78)。在2013年5月出版的《應用翻譯研究:原理、策略與技巧》一書中,方先生再次對“一體三環(huán)”的內(nèi)容進行了修訂,將翻譯原理、翻譯策略、翻譯技巧、翻譯史等歸為“一體”,將語言學科及其分支歸為“一環(huán)”、各個與翻譯有關的交叉學科如哲學、思維科學、心理學、信息論、交際學、符號學等歸為“二環(huán)”、文化與翻譯技術則為“三環(huán)”。這是筆者所見“一體三環(huán)”論的最新版本。由此,譯學一體三環(huán)論可圖示為:

        從最初的設想,到整個“一體三環(huán)”論的正式定型前后用了8年時間。在這8年里,方夢之先生不斷對自己的“一體三環(huán)”理論框架進行補充修訂,使之達到了幾近完美的程度。

        2.“一體三環(huán)”論學術背景

        “一體三環(huán)”論最初提出是2005年,時逢譯學研究“文化轉(zhuǎn)向”之風盛行之時。當時的“文化轉(zhuǎn)向”給中國譯界帶來了東風,也讓大家產(chǎn)生了一些困惑。

        受“文化轉(zhuǎn)向”的影響,譯學研究擴大了其研究范圍,把更多的注意力轉(zhuǎn)向影響翻譯活動的政治、權力和意識形態(tài)等宏觀因素(比如:翻譯與權力的關系、翻譯與性別的關系、翻譯與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翻譯與倫理學的關系等),更為注重翻譯過程和譯作在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影響、翻譯的外部環(huán)境以及翻譯行為與社會文化因素之間的關系,更為注重譯者的作用,更為注重譯作的效果而不是其內(nèi)在文本結(jié)構(gòu)(Gentzler 2004:187-203)。一些新的觀點逐漸為譯界同仁所接納,如:翻譯不一定要忠實,卻必須達到目的(目的論);翻譯由多種社會文化因素決定,原文只是其中之一(多元系統(tǒng)論);原文與譯文的二分法必須否定(解構(gòu)主義);原文至上的觀念是父權社會的產(chǎn)物(女性主義);譯者有權對原文進行操控(操控學派);翻譯是為權力服務的(多元系統(tǒng)論、后殖民主義);翻譯激活了一種新的后殖民語言(巴西食人主義)(王宏2007:4)。

        總之,譯學研究的“文化轉(zhuǎn)向”揭示了翻譯的復雜性和多元性,促使人們從文化層面上對翻譯進行整體性的宏觀思考。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一方面,譯學研究的領域在不斷擴大,但強調(diào)其跨學科性特征的同時,如何劃分其本體特征,將譯學研究總結(jié)為界限分明、各司其職、卻相互關聯(lián)、多元互補的領域;另一方面,翻譯自身的一些核心概念和原理(如:“何為譯?譯為何?如何譯?”)等仍有待加深認識,增加共識。面對當時譯學研究眾說紛紜的亂象,許鈞(2003:56)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最為值得注意的是,翻譯研究在引進各種理論的同時,有一種被吞食、并吞的傾向,翻譯研究的領域看似在不斷擴大,但在翻譯從邊沿走向中心的路途中,卻潛伏著又一步步失去自己位置的危險”。

        如此同時,國內(nèi)的其他專家、教授也先后撰書撰文表達了對翻譯研究自“文化轉(zhuǎn)向”后面臨的諸多問題的看法。趙彥春(2005:84)無不憂慮地寫到,“翻譯學研究的總的趨勢是范圍越來越寬,論題越來越散——從‘多學科'的界面研究已擴展到‘無學科'的境界”。有的國外學者,如蒙特利爾大學翻譯教授圣-皮埃爾,更是針對當前翻譯研究學科界線日益模糊,直言不諱地發(fā)問:“翻譯研究有必要越界擴張嗎?如果有必要,擴到何處是頭?如今的局面已很難收拾。雖說已有人試圖修墻筑壘,可學科界線正變得漏洞百出”(轉(zhuǎn)引自曹明倫2006:1)。

        顯然,方夢之先生此時提出的譯學“一體三環(huán)”論正是針對“文化轉(zhuǎn)向”給大家?guī)淼睦Щ笏龅幕卮?。方先生是我國翻譯界德高望重的著名學者,既具有大量的翻譯實踐經(jīng)驗又精于翻譯理論研究,著作等身。擔任《上海翻譯》主編的他目光如炬,早在2003年就開辟了“關于翻譯理論與實踐關系的討論”專欄,邀請許淵沖、楊自儉、孫致禮、郭建中、王宏印、呂俊等專家就“文化轉(zhuǎn)向”浪潮沖擊下,翻譯理論的地位和作用、翻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翻譯理論在翻譯實踐中的作用等問題撰文發(fā)表看法。各位專家不同觀點的交鋒和撞擊使譯界同仁獲益非淺,楊自儉(2003:1)認為:“這場討論不僅對翻譯界意義重大,如果深入下去會對中國整個學術界的,尤其對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術觀念和研究范式的變革產(chǎn)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同時,這場討論也促使方先生萌發(fā)了一個念頭,即,需要構(gòu)思譯學研究的整體框架,使譯學研究的路徑和界限由模糊變得清晰。

        方先生先后主編了兩部譯學詞典——《譯學辭典》(2004)和《中國譯學大辭典》(2011)。他曾說:“我的學習方法是先掌握(譯學)關鍵術語所含的概念。每掌握一個新術語,就意味著向新的理論邁進一步。一種理論的傳播必然要采用一套術語。譯學術語是構(gòu)建譯學體系的要素,是譯學研究的基礎和知識亮點”(上??萍挤g學會2013)。兩部詞典集國內(nèi)外翻譯研究之大成,采用通用或權威的術語(英漢對照),匯集中西各翻譯流派和最新觀點,各種翻譯方法和技巧,勾勒出中西翻譯史的大致框架,梳理翻譯學科的要點及其相關學科。方先生說:“我編詞典有明確的理論依據(jù)和整體構(gòu)想,即把譯學發(fā)展而形成的體系歸納為‘一體三環(huán)'。整部詞典就是‘一體三環(huán)'的有機組合,是譯學發(fā)展的一個縮印”(同上)。

        2006年,方先生專門撰文詳細闡述了譯學研究“一體三環(huán)”論的形成過程,譯學研究的本體,語言學派的發(fā)展、各交叉學科對譯學研究的介入,文化學派的崛起,詳盡分析了翻譯學研究不同范式的特點(方夢之2006)。至此,一個由中國學者獨自提出的、清晰明了、互為關聯(lián)、又相對獨立、開放式的譯學研究理論框架基本形成。

        3.“一體三環(huán)”論的啟示

        “一體三環(huán)”論在以下三個方面體現(xiàn)了方先生在學術領域高屋建瓴、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3.1 明確劃分出譯學本體,從而展示出其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獨特種類和獨特屬性

        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強調(diào)譯學研究的跨學科屬性,而對其本體研究有所忽略。最為典型的是當代翻譯研究出現(xiàn)的各種“轉(zhuǎn)向”,如社會轉(zhuǎn)向、權力轉(zhuǎn)向、倫理轉(zhuǎn)向、譯者轉(zhuǎn)向、語用學轉(zhuǎn)向、實證性轉(zhuǎn)向、全球化轉(zhuǎn)向等現(xiàn)象等。其實,這些均屬“語言學轉(zhuǎn)向”和“文化轉(zhuǎn)向”各自衍生出“次轉(zhuǎn)向”。中外傳統(tǒng)譯論、多學科互涉、時代精神和哲學觀的變遷是導致翻譯研究多重“轉(zhuǎn)向”的營養(yǎng)始基、理論源泉和思想動力(喻鋒平2012)。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譯學研究的跨語言、跨文化屬性是該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獨特屬性。因此,當務之急是牢牢把握翻譯的這一獨特屬性,實現(xiàn)翻譯研究的本體回歸。方夢之先生將譯學本體劃分為“翻譯原理、翻譯策略、翻譯技巧、翻譯史等”,充分體現(xiàn)了他對于翻譯學學科建設的高度重視。竊以為,翻譯原理包括翻譯屬性、翻譯分類、翻譯規(guī)范、翻譯標準、翻譯過程、翻譯教學、翻譯主體、翻譯客體等翻譯學核心概念,翻譯策略和技巧則分為涉及文本的選擇和總的翻譯方法的制定,以及產(chǎn)生在具體翻譯過程解決具體問題時的具體措施(J??skel?inen 2005)。翻譯史更是對人類從事的翻譯活動的真實記錄和總結(jié)。以上三個類別可謂譯學研究的獨門領域。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譯學本體研究無不受到其跨語言、跨文化屬性的影響。因此,其研究可分為內(nèi)部研究和外部研究,既可以從影響翻譯的外部環(huán)境,即權力關系、意識形態(tài)、社會、歷史、文化等角度著手,也可從制約翻譯的內(nèi)部因素,圍繞作者、譯者、讀者、原文文本和譯文文本之間的關系展開。翻譯研究的這兩條路徑其實是并行不悖、互為補充的辯證關系,因而沒有主次之分。對于不同的翻譯行為既要區(qū)別對待,又要尋找共性。翻譯研究需要重視本體研究,需要從內(nèi)部到外部,再從外部到內(nèi)部,進行循環(huán)探討,以此獲得新的生命力。

        筆者曾提出,研究翻譯,除了了解其屬性、分類、過程等外,還需要研究翻譯客體,即原文和譯文之間的關系,研究原文和譯文之間在內(nèi)容、形式、意義、長度、體裁、結(jié)構(gòu)、修辭、風格、功能等方面相似和差異;其次,要研究翻譯主體,即譯者與作者、譯文讀者、譯文發(fā)起者和贊助者等諸者之間的關系,研究翻譯過程中諸者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互動與超越、妥協(xié)和融合。另外,還需要從不同角度研究世界翻譯史和中國翻譯史,研究翻譯與語言、文化和民族復興和消亡的關系,研究西方翻譯理論與中國翻譯理論的關系,研究漢譯外和外譯漢的異同,不同文本類型翻譯的異同、不同翻譯策略的異同等(王宏2012:XVⅱ)。這就是筆者依據(jù)自己的理解對方夢之先生所說“一體三環(huán)”的譯學本體的個人解讀和詮釋。

        “翻譯研究應回歸本體,特別是文本和翻譯主體。不管是語言學的翻譯研究也好,還是多學科的交叉研究也好,都要在譯學的本體扎根,才能生發(fā)出新的東西,使譯學不斷豐富、不斷完善。至于翻譯的文化研究,大可不必‘言必稱西方'?!保ǚ綁糁?006:6)經(jīng)歷了多重轉(zhuǎn)向的翻譯研究的確需要重新回歸翻譯本體研究,夯實基礎,彰顯翻譯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學術特征,同時不失時機地開展多學科、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綜合性翻譯研究,加深對翻譯和翻譯研究復雜性的認識。方夢之先生對譯學本體的劃分正是順應了這種需要。

        3.2 以“一分為三”的方法把與譯學本體密切相關的學科進行了切分

        方夢之先生對與譯學本體密切相關學科的劃分采取的是“一分為三”的方法,這“有利于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之間的橋接,從策略上促使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方夢之2013:ⅵ)。一分為三的方法論是擺脫二元思維定勢,平衡綜合和分析的工具,充分體現(xiàn)了方先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從前,大家習慣于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兩分法看待問題,由此導致翻譯界明顯分為兩個陣營,即語言學派(一環(huán))和文化學派(三環(huán))。語言學派往往從譯文與原文對等與否,譯者是否傳遞了作者的意圖等來考察翻譯,文化學派則側(cè)重研究譯文與原文的偏離度,以及外部環(huán)境對翻譯的制約和譯者為何在翻譯過程中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叛逆等。其實,翻譯研究的語言學途徑和文化學途徑互有關聯(lián),并非如此涇渭分明。在這兩者之間還存在一夾心層:即由哲學、邏輯學、思維科學、心理學、信息論、交際學、符號學、闡釋學、媒介學等形成的“二環(huán)”。在涉及翻譯的動因、翻譯過程、翻譯的結(jié)果及其影響時,與譯學本體交叉的學科就趁虛而入,“二環(huán)里邊眾多學科與本體的關系雖然沒有像語言學與本體之間的關系那樣直接,但它們提供了翻譯學立論基礎、論證方法、參照條件以及論證工具與手段。沒有這些學科的支撐,現(xiàn)代意義上的翻譯學科是不完整的”(方夢之2006:2)。

        我們應當高度重視處于二環(huán)中的各交叉學科給譯學研究帶來的視角變化、范式轉(zhuǎn)換和方法創(chuàng)新。正是由于它們的存在才揭示了譯學研究多元互補的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近年國外翻譯研究有三個動向:一是注意發(fā)掘新的研究對象,既包括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也包括關注新出現(xiàn)的翻譯形式。二是注意開發(fā)新的研究方法。三是關注區(qū)域(或國家)身份和民族文化傳統(tǒng)對翻譯傳統(tǒng)和學術研究的影響。”(湯君2008:84)在這樣的學術氛圍下,翻譯研究追求新的研究路向,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就成為必然之舉。適應新的研究形勢,不斷革新研究方法,探索新的研究路向,是任何一門學科保持學術之樹長青的必要前提,翻譯研究亦不例外(喻鋒平2012:3)。

        二環(huán)內(nèi)應運而生的眾多交叉學科即是這種歷史境遇的產(chǎn)物,反映出翻譯學科的快速進步和繁榮之態(tài)。比如,“思維科學和心理學是研究譯者的思想武器和有力工具。翻譯作為一種傳遞信息的雙語轉(zhuǎn)換活動,表現(xiàn)為一種心理過程——譯者直接受語言信號的刺激而在頭腦中進行的一系列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的過程。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可闡釋翻譯心理活動、心理定勢、譯者個性、心理結(jié)構(gòu)的比較研究有助于理解原文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理,社會心理學的方法論有助于探知讀者的反映與需求”(方夢之2006:4)。

        方夢之先生以“一分為三”的方法把與譯學本體密切相關的學科進行了切分,以圖表形式勾勒出譯學研究的核心內(nèi)容,即譯學本體,形象展示出譯學研究從單一的語言學科走向多學科的交叉研究,進而向綜合性學科過渡的學術路徑,并把翻譯與在大文化框架下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意識形態(tài)等有機聯(lián)系起來,這種切分方法符合實際,使譯學研究跨學科的綜合性屬性一目了然。

        3.3 “一體三環(huán)”圖表相互關聯(lián)、層次分明,彰顯語言學及其分支學科對譯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一體三環(huán)”的三環(huán),“其位次既表示與本體關系的遠近、密切程度,也表示譯學學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和層次,本身就是一個互有聯(lián)系的、翻譯本體不可或缺的共同體”(方夢之2013:ⅵ)。對于為何把語言學及相關學科作為第一環(huán)(內(nèi)環(huán)),緊鄰譯學本體,方先生做出了自己的解釋:“語言學是翻譯研究的最重要、最緊密的交叉學科。它對翻譯轉(zhuǎn)換過程中原語把握、信息傳遞、譯語生成以及翻譯技巧的養(yǎng)成均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方夢之2006:3)。他同時指出,語言學對譯學發(fā)展的貢獻還不僅限于此。眾所周知,自20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語言學經(jīng)歷了迅猛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語用轉(zhuǎn)向”、“語篇轉(zhuǎn)向”、“功能轉(zhuǎn)向”和“認知轉(zhuǎn)向”。語用學、語篇語言學、功能語言學、批評語言學、認知語言學早已跳出對語言的字、詞、句研究,而把視野轉(zhuǎn)向語篇及其功能和對語篇的評價和體驗。奧斯丁、塞爾的言語行為理論、Eillmore的認知框架理論、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及以后發(fā)展的篇章語言學更為關注的是語言的社會交際層面和語境。這些語言學的新理論對翻譯研究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吧鲜兰o80年代中期,語言學家進入語篇的語境研究,并考慮這一轉(zhuǎn)向?qū)ρ芯糠g可能具有的含意?!保℉aitim 2005:10-11)認知語言學對翻譯的貢獻更是體現(xiàn)在其翻譯的認知觀?!皬恼J知語言學的角度看,翻譯具有體驗性、多重互動性、主觀性、映射性等?!保ㄍ跻?005:17-18)方先生(2006:3)指出:“語言學科對翻譯研究的滲透和交叉是帶有根本性和決定性的。也就是說,沒有語言學的參與就沒有譯學的發(fā)展”。

        把“文化”置于“三環(huán)”絕非輕視文化在翻譯過程中所起重要作用。方先生在解釋為何把“文化”置于離本體最遠的一環(huán)時,首先強調(diào)了“文化”一詞的復雜?!霸谖幕芯恐小幕?一詞的定義多達150余種,跟翻譯研究中的‘翻譯'一樣眾說紛紜?!保ǚ綁糁?008:9)其次,在繪制“一體三環(huán)”圖表時,方先生展示的是譯學研究的歷史演進過程。20世紀五十年代起,譯學研究開始受惠于語言學及其分支學科的發(fā)展;20世紀七十年代起,哲學、思維科學、心理學、信息論、交際學、符號學等交叉學科對譯學研究產(chǎn)生很大影響;20世紀八十年代末,“文化轉(zhuǎn)向”開始對譯學研究產(chǎn)生沖擊。這里有一個時代的先后順序,故方先生用“一環(huán)”、“二環(huán)”、“三環(huán)”加以呈現(xiàn)。這也告訴人們,語言學派是文化學派的先導,翻譯的語言學研究為文化轉(zhuǎn)向奠定了基礎。

        眾所周知,文化學派的改寫派(Re-writing)深受意識形態(tài)、贊助人、詩學因素的影響,主張譯者有權重新闡釋原文文本。后殖民主義抨擊西方中心主義和文化霸權主義,探討弱小民族語言翻譯策略。解構(gòu)主義則拒絕“原文”和“譯文”,“語言”和“意義”的劃分,主張意義有多解。女權主義否定原文高貴,譯文低賤的等級觀念,主張翻譯是文化加入與協(xié)調(diào)。多元系統(tǒng)論認為翻譯屬多元系統(tǒng),其作用取決于譯入語文化及其文學的強弱,受制于文學、社會和經(jīng)濟因素?!拔幕D(zhuǎn)向帶來的影響更多是思想觀念、政治立場、研究視角和研究傾向……然而,在譯學學科概念的創(chuàng)新上,在術語的建設貢獻上有限,像意識形態(tài)、權力、女權主義、后殖民主義等詞匯本來就不是文化專有詞?!保ǚ綁糁?008:9)由此可見,方先生置于“三環(huán)”中的“文化”屬寬泛的文化概念,即與社會、歷史、國家、民族等密切相關的意識形態(tài)、權力關系、詩學因素等,而非指狹隘的文化概念,如把“文化”視為“一種知識、思維、道德、風俗、習慣”等。

        方先生把“翻譯技術”與“文化轉(zhuǎn)向”并列,強調(diào)了翻譯技術的重要性和新進展。當代譯事進步(機器翻譯、語料庫、翻譯軟件等)或譯學研究都離不開翻譯技術,它既是翻譯研究的工具,也是翻譯研究的對象。自20世紀九十年代起,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語言服務出現(xiàn)了全新的變化,對譯學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挑戰(zhàn)。這體現(xiàn)在:翻譯項目復雜化和協(xié)作化;處理對象和題材多元化;語言信息技術突飛猛進;語言服務流程日益成熟;產(chǎn)業(yè)標準日益凸顯和完善、眾包翻譯生產(chǎn)翻譯模式悄然興起(王華樹等2013:8-10)。如今,從事應用翻譯的譯員都必須熟練掌握SDL Trados,Passolo,Transmate,Logoport,WordEast等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才能勝任相關任務。

        “一體三環(huán)”圖表相互關聯(lián)、層次分明,一方面高度概括譯學本體、從源頭出發(fā),清晰地梳理譯學研究的學科淵源和發(fā)展脈絡;另一方面又著力呈現(xiàn)譯學研究的新發(fā)展,并對本學科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客觀分析,作了大膽而理性的預測。它給我們展現(xiàn)出一幅譯學研究的歷史路徑,同時使我們認識到譯學研究的路徑在不斷拓寬?!氨姸嘟徊鎸W科對翻譯研究術語體系的貢獻是面廣量大的,跟一門學科交叉意味著一批學術語的產(chǎn)生,例如,與倫理學交叉就有一批倫理學的基礎術語與翻譯概念結(jié)合起來;與社會學交叉又有一批社會學的基礎術語與翻譯概念結(jié)合起來;與生態(tài)學交叉又有一批新術語產(chǎn)生?!保ǚ綁糁?008:9)方先生的見解極具前瞻性。近年有不少學者從社會學途徑研究翻譯,還有不少學者從生態(tài)學途徑研究翻譯,并取得明顯進展。顯然,“文化轉(zhuǎn)向”后的譯學研究正是在朝著方先生的預判方向推進。

        4.結(jié)語

        筆者與方夢之先生是忘年交,2005年才第一次見面。雖結(jié)識較晚,但一見如故。方先生一直鼎力支持筆者從事的中國典籍英譯及研究。我從他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身為大學者、老前輩,方先生虛懷若谷,博學儒雅;身為《上海翻譯》主編,方先生把握學術方向,廣納微言精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的10年中,筆者所在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與《上海翻譯》編輯部曾連續(xù)三次聯(lián)合舉辦全國翻譯高層研討會。每一次會議的籌辦,筆者都得到方先生的耳提面命,大力支持。方先生甚至親自為會議張羅邀請專家、分發(fā)邀請函、刊登會議廣告等具體事宜。我們的每一次會議都舉辦得十分成功,不但有高質(zhì)量的系列論文在《上海翻譯》刊發(fā),而且有高質(zhì)量的會議論文結(jié)集出版,而方先生每一次都為筆者主編的論文集親自撰寫序言。所有這些讓人深受感動。筆者在過去的10年間,還有幸與方先生多次在海內(nèi)外的學術會議相見,每一次都能聽到方先生對學術研究的新思考,收到方先生饋贈的宏論新作,實在獲益良多。感謝《當代外語研究》提供平臺使我再次重溫方先生的譯學研究“一體三環(huán)”論并把學習心得與廣大讀者分享。謹以此文慶賀方夢之先生八十誕辰并恭祝方先生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猜你喜歡
        譯學三環(huán)一體
        三環(huán)填數(shù)
        銀三環(huán)(千里達)
        中國自行車(2022年6期)2022-10-29 01:59:10
        朝鮮朝官方對南戲《五倫全備記》的接受考——以譯學漢語教材的選定為中心
        戲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8:34
        國內(nèi)譯學詞典研究述評(1988—2018):成就與挑戰(zhàn)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課的“四維一體”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一種譯學理論創(chuàng)新:口譯的譯后模因論
        農(nóng)旅一體 激情米蘿
        當代貴州(2017年49期)2017-12-19 05:29:41
        三環(huán)陶瓷小鎮(zhèn)
        趣填三環(huán)
        讀寫算(上)(2016年4期)2016-12-01 03:19:52
        傳祺GS4200T手自一體豪華版
        世界汽車(2016年8期)2016-09-28 12:06:04
        漂亮丰满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a∨在线视频| 亚洲AV秘 无套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女优视频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 性感女教师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内射交换多p国产|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国产熟女白浆精品视频二| 少妇被爽到高潮喷水久久欧美精品| 天躁夜夜躁狼狠躁|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天堂一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 婷婷午夜天|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丝袜美腿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桃| 日本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少妇hdxx麻豆hdxx|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六月丁香久久综合 | 亚洲国产人在线播放首页| 亚洲欧美久久婷婷爱综合一区天堂 | 91久久久久无码精品露脸|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国产95在线 | 欧美| www射我里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人妻免费黄色片手机版| 色偷偷久久久精品亚洲| 大陆极品少妇内射aaaaa| 久久久亚洲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偷拍|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线上免费av| 97精品人人妻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