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英
(咸陽師范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當今互聯網是基于IPv4協(xié)議的,但是IP地址空間不足問題已成為互聯網通信發(fā)展的瓶頸,在此情況下IPv6應運而生。它以其在IP地址數量、安全性、移動性、服務質量等方面的巨大優(yōu)勢,改變了現代信息生活。但是,想要在短時間內將IPv4網絡全部轉換成IPv6網絡也是不可行的,因此須采用循序漸進的過渡方式。而在各種過渡機制中,隧道技術是一種比較實用和成熟的技術。本文通過介紹IPv6的特點,以及IPv4網絡至IPv6網絡的過渡技術,采用小凡模擬器對實際問題進行網絡設計,并采用隧道技術完成。
IPv4最大的缺陷就是地址數量嚴重不足,隨著支持IP的新設備不斷增加,需要更多的IP地址,但是IPv4已經無法滿足這一需求[1]。另外,IPv4還存在Internet路由表不斷龐大,缺乏真正的端到端模型,不能很好的實現服務質量等問題。因此IPv6成為網絡服務研究熱點,其主要的特點表現為:擁有更大的地址空間,無需使用網絡地址轉換器,沒有廣播地址,報頭簡單,具有移動性,強大的靈活性,網絡安全和協(xié)議安全較高,而且過渡到IPv6的方式也較多有雙棧技術、隧道化技術、轉換技術[2]。
IPv6協(xié)議使用16進制來表示其地址,并用冒號隔開,IPv6地址長度是IPv4地址長度的4倍,IPv6地址的基本表達方式是X:X:X:X:X:X:X:X,其中X是一個4位十六進制整數(16位),它是128位的,提供了近2的128次方個地址[3-4]。
例如:2012:1230:FF3F:1300:3450:3450:11B0:ABCF
任何一種新的技術要想獲得市場的認可,首先必須能和現有的基礎設施集成而且不能過大的影響現有的服務,Internet由數以萬計的IPv4網絡和數百萬計的IPv4節(jié)點組成,這么龐大的系統(tǒng)想在短時間內完全被另一種技術取代是不現實的,IPv6網絡所面臨的挑戰(zhàn)是如何集成IPv6協(xié)議和IPv4協(xié)議,讓它們共同存在,并要求盡可能的讓終端用戶透明,為了確保循序漸進的過渡,實際中所應用的常用過渡技術有如下3種[5-6]。
1)雙棧技術:主機和網絡設備需同時運行IPv4和IPv6兩套協(xié)議,這是一種很高效的臨時過渡技術。
2)隧道化技術:使用隧道通過IPv4網絡將分離的IPv6網絡連接起來,要求邊緣設備需同時運行IPv4和IPv6兩套協(xié)議。
3)轉換技術:轉換設備可以在IPv4網絡和IPv6網絡之間進行數據的傳遞,與NAT類似,但是這需要很多的資源,因此它的擴展性是個問題。
企業(yè)X和企業(yè)Y是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由于各自網絡需求,都將根據自身的業(yè)務來擴展網絡,并將自己企業(yè)的網絡升級為IPv6網絡,而IPv6網絡在傳統(tǒng)的IPv4網絡上默認是不能傳輸數據的。因此X企業(yè)和Y企業(yè)面臨的嚴峻問題就是:如何讓IPv6網絡數據無縫的在IPv4網絡上進行傳輸。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采用隧道技術進行解決。圖1展示了兩個IPv6網絡進行數據通信的拓撲結構。其中,左邊部分為企業(yè)X的網絡,右邊為企業(yè)Y的網絡,X與Y企業(yè)的網絡都升級成為IPv6網絡,X與Y企業(yè)網絡采用了OSPFv3路由協(xié)議,X與Y企業(yè)的外部路由器都運行了IPv4協(xié)議和IPv6協(xié)議,作為孤島的IPv6網絡需要通過隧道在IPv4網絡上進行數據傳輸,本實驗均采用Cisco路由器作為實驗設備。在圖1中我們還可以觀察到各個設備對應接口的IPv6地址。
下面我們以圖1中企業(yè)X的內部網為例進行介紹。該企業(yè)運行IPv6網絡,采用OSPFv3協(xié)議,設備的配置代碼如下。
圖1 網絡拓撲圖Fig.1 Network topology
采用隧道技術,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IPv4網絡條件,實現兩個IPv6網絡之間的通信,將IPv6孤島合并成更大的IPv6網絡,伴隨著技術設備的更換,最終將會調整到大型的純IPv6網絡。隧道技術是IPv6過渡的第一個機制,它目前在所有可用的IPv6中被廣泛地支持。隧道接口需要分配本地IPv4地址、遠端IPv4地址和本地IPv6地址。
為了使企業(yè)X和Y的IPv6網絡連通,僅僅在OutRouterA、OutRouterB上配置隧道還是不夠的。還必須在隧道上啟用路由協(xié)議,此處采用的是OSPFv3路由協(xié)議。配置步驟如下:下面我們介紹OutRouterA的具體配置步驟,OutRouterB與此類同。
從上面的輸出結果可以看出,去往Y企業(yè)每條路由的下一條均為tunnel接口,也就是說,數據是通過隧道口進行傳輸的。下面我們將測試企業(yè)X和企業(yè)Y的內部網連通性。
上面輸出可以確定X企業(yè)可以訪問Y企業(yè)網絡。
通過對IPv4協(xié)議和IPv6協(xié)議分析研究,利用思科模擬器完成本次組網設計,通過一個同時兼有IPv4網絡與IPv6網絡的拓撲為例,將隧道機制應用于該網絡設計中,基本實現了前期設定的目標,IPv6數據包成功的在IPv4網絡里進行傳輸,使得IPv4網絡與IPv6網絡共同存在,成功組建了IPv6網絡。該拓撲分析為中小型企業(yè)部署以及建設IPv6校園網提供了一種相對比較完善靈活的解決方案。
[1]莊嚴,張倩.IPv6協(xié)議分析器的研究與實現[J].硅谷,2012(1):48-49.
ZHUANG Yan,ZHANG Qian.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IPv6 protocol analyzer[J].Silicon Valley,2012(1):48-49.
[2]唐擁政,周大為.基于iPv6的路由協(xié)議的研究[J].鹽城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56-59.
TANG Yong-zheng,ZHOU Da-wei.The research of routing protocolBased on ipv6 [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1(1):56-59.
[3]李道旺,王燦偉.IPv4到IPv6過渡策略研究綜述[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1(4):62-67.
LIDao-wang,WANG Can-bwei.Research summaryon transition strategy from IPv4 to IPv6 [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zation,2011(4):62-67.
[4]劉生寒,盧有飛,肖建毅.B/S架構下應用系統(tǒng)從IPv4到IPv6的遷移技術研究[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3(2):209-213,219.
LIU Sheng-han,LU You-fei,XIAO Jian-yi.Research on Application System Migrating from IPv4 to IPv6 Under B/S Structure[J].Computer and Modernization,2013 (2):209-213,219.
[5]時榮,趙才松.基于IPV4和IPv6雙協(xié)議?;ピL的校園網的設計和實施[J].硅谷,2012(23):56-121.
SHI Rong,ZHAO Cai-so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protocol stack exchange of visits about the campus network based on the IPV4 and IPv6[J].Silicon Valley,2012(23):56-121.
[6]徐少小.一個基于IPv6的新型校園組網策略 [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5):470-472.
XU Shao-xiao.A new type of campus networking strategy on IPV6[J].Journalof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2(5):47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