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7月10日,季羨林先生親友齊聚臨清市康莊鎮(zhèn)官莊村季羨林憩園,舉行紀念季羨林先生逝世五周年追思會,本刊記者一同隨往。在季羨林先生生前,本刊曾多次前往拜訪,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專訪報道。2008年11月前后,就在“季羨林書畫被盜賣”傳聞鬧的紛紛揚揚的時候,本刊對季羨林先生進行面對面的獨家專訪,還原了事件本身,引起了強烈反響。著名學(xué)者唐師曾公開評論該報道“擔當?shù)懒x,比我強”。
2009年7月11日清晨,季羨林先生駕鶴西去,享年98歲。時至今日,與老人的最后一次會面竟恍若昨日,老人溫暖有力的雙手、深沉的語調(diào),還有那百歲誕辰上的“油旋之約”……
曾無數(shù)次設(shè)想見到季老的場景,卻未料到,季老的第一句話竟是“我腿站不起來了,只能坐著迎你們”。那一刻,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油然而生。我知道這是季老的處事方式,更是老人家對家鄉(xiāng)的濃濃深情。
實名登記、測量體溫、全面安檢……2008年11月,當我們一行3人終于穿越北京301醫(yī)院的層層關(guān)卡,如特工般懷揣小型照相機在安檢設(shè)備的嘀嗒聲中僥幸過關(guān)時,懸了一路子的心才終于落下地來。
負責季老起居的山東老鄉(xiāng)、護工岳女士早早在季老病房前等候著我們的到來。
“季老在午休,我進去看看?!痹琅窟呎f,邊走進季老病房。
“老家那邊的客人來看您啦!”病房里傳來岳女士和季老的對話,“快讓他們進來,我這大懶蟲,就知道天天睡覺……”
我心情忐忑地走進季老病房,此時的季老端坐在桌椅前。病房簡單樸素,沒有豪華裝修,也沒昂貴的擺設(shè),幾幅字畫懸掛在墻壁上,各式圖書堆滿房間角落的一個書架,幾尾金魚在書架旁的魚缸中玩?!?/p>
如果不是病床前的病歷卡上清晰地寫著季老的名字,我懷疑這不是傳說中的高干病房。
端坐在桌后的季老精神矍鑠、思維敏捷、頭發(fā)有些稀疏,視力不如去年……但老人的表情透露出一位知識分子的睿智和靈光。按季老意思,我坐在其身邊,緊緊握著老人的雙手問好,老人眼神中流露出一位長者在等待孩子們到來的期許。
季老對家鄉(xiāng)的記憶絲毫沒有模糊,他依舊記得多年前與我家中長輩的點滴交往故事,也知道《齊魯周刊》對自己的多次報道……“您生日那天,我們還會再來,給您帶老家的油旋,您愛吃的甜沫……”曾在濟南生活過多年的季老對濟南油旋情有獨鐘,曾專門給一家張姓油旋店題過字:“軟酥香,油旋張”。
“我不過生日!太麻煩!我生日還多吶!”季老說,“古語說人生70古來稀,現(xiàn)在80歲不稀,90歲不稀,100歲也不稀了。”
季老講起一個笑話:有一次我去香港,和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席間,有一個朋友已經(jīng)99歲了。另一個朋友舉杯祝他“長命百歲”!那位朋友說,“你才祝我再活一年呀!”
告別季老時,我還是深深鞠躬祝福:“祝季爺爺長命百歲!”季老依舊笑“活到百年,我有很多工作還沒做完!”誰知,北大的一紙訃告,竟以天堂人間的距離隔斷了我和老人的“油旋之約”。
而今,季羨林先生的鼓勵和他在我采訪本上留下的“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一直在激勵著我前進,使我在適應(yīng)和轉(zhuǎn)變中繼續(xù)著自己的理想,見證著《齊魯周刊》的每一次精彩跨越。
謹以此文,紀念季羨林先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