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興
(安徽理工大學 體育部,安徽 淮南 232001)
隨著城鎮(zhèn)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使人們不斷追求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對體育活動的參與也是其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公共體育服務建設尤為緊迫,如何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更好促進民健身發(fā)展,為豐富大眾休閑健身生活,提高生活品質提供良好的條件,提上日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guī)劃的通知》(國發(fā)〔2012〕29號)精神,安徽省制訂了《安徽省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本行動計劃促進了安徽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對安徽省的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和社區(qū)體育活動的開展起到了較強的推動作用.然而,由于城市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在過去很長時間內均處于相對滯后的地位,成為制約我國群眾體育活動開展的主要因素.加強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調查與研究,切實制定有針對性的對策仍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根據調查結果,對安徽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各種有利于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改善措施,以達到體育公共服務能夠朝著更加科學、完善的方向發(fā)展,從而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增強市民體質和生活質量.
第一,對安徽省部分地區(qū)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進行抽樣調查,選取淮北市、淮南市、銅陵市、安慶市、馬鞍山市、六安市搜集相關資料,全面了解體育公共服務運行方式、問題、近年來發(fā)展的過程等.第二,對上述地區(qū)居民對體育公共服務滿意度進行問卷和訪談調查,了解居民現(xiàn)實的服務獲得情況、對現(xiàn)行的體制評價狀況以及未來的需求狀況等.第三,構建調查信息庫,利用信息技術專門開發(fā)有關公共體育服務的特色數據庫,使得調查所獲得到的數據信息能更為準確反映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在數據統(tǒng)計過程中主要采用機讀處理數據,并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第四,運用邏輯分析法:總結提煉文獻、訪談和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各種信息,結合當前政治、經濟、社會、體育等方面改革與發(fā)展的實際,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探討和論證.
2.2.1 體育場館建設
良好的體育設施是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基礎,也是群眾體育健康發(fā)展的必要保障.近年來,安慶、六安、滁州、阜陽等地將相繼承辦第十三屆省運會、第六屆省殘運會、第15屆亞洲賽艇錦標賽等重大賽事,這幾個城市為此正在興建相關體育設施.無論是建設規(guī)模、還是資金投入,這些體育場館均創(chuàng)歷史之最.截至目前,全省現(xiàn)有主要公共體育場館(地)522個,其中:體育場58個、體育館49個、游泳館(室內游泳池)19個、跳水館1個,全民健身館29個、綜合訓練館38個、帶固定看臺燈光球場12個、室外游泳池30個、田徑場59個、室外全民健身中心95個、網球場92個,其他公共體育場館(地)40個.“十一五”時期,全省新建主要公共體育場館(地)170個,其中:體育場9個、體育館8個、游泳館(室內游泳池)5個、全民健身館15個、綜合訓練館7個、帶固定看臺燈光球場1個、室外游泳池2個、田徑場8個、室外全民健身中心55個、網球場46個,其他場館14個.大量的體育場館的建設為公共體育服務提供了保障,但由于安徽省的各個地方經濟發(fā)展差異,地方政府投資力度不同,場館建設方面也差異性比較大.其中就調查的淮北等六個地級市,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也有很大的差距.
淮北 淮南 黃山 安慶 馬鞍山 六安目前已有場館 2 3 7 10 7 5正在建設中場館 3 4 1
從調查中能夠看到,主要的場館建設都大多集中市區(qū).縣級,鄉(xiāng)鎮(zhèn)場館建設比較滯后.鄉(xiāng)鎮(zhèn)、街道的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不足阻礙了公共體育服務的正常運行,嚴重制約了公共體育服務的公益性、普遍性和基本性拓展.區(qū)域公共體育服務的不平等性,造成了城鄉(xiāng)公共體育服務的差距,不利于民生建設和諧社會的發(fā)展.
2.2.2 公共體育設施的維護和監(jiān)管
從管理模式來看.主要由鄉(xiāng)鎮(zhèn)、街道的村(居)委會對公共體育的日常管理.鄉(xiāng)鎮(zhèn)的管理模式基本是只負責規(guī)劃建設,很少有維護和監(jiān)管.街道現(xiàn)行的社區(qū)體育管理體系是:街道辦事處職能部門—社區(qū)居委會—社區(qū)分管干部—體育協(xié)會.街道辦事處職能部門一般是選聘或直接交給退居二線干部兼職等手段來指導和管理社區(qū)公共體育服務.不少街道建立了社區(qū)體育社會組織,吸納了一些轄區(qū)企事業(yè)單位,但就目前的發(fā)展與需求來講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不斷孵化社會組織,使其承接更多的公共體育服務功能.
一些管理模式造成了了體育設施的使用者和監(jiān)管者、生產廠家之間的互相推諉.體育設施日常的維護出現(xiàn)了監(jiān)管斷層,管理比較混亂,社區(qū),體育設施的管理、使用和維護大多處于無序狀態(tài),前期配備的全面健身工程等體育設施,尤其是免費的體育設施建設好后,主要指鄉(xiāng)鎮(zhèn)新農村建設之后,基本沒有專人對其使用進行管理,部分體育設施損壞后無人維修,體育設施的安全性無人維護,使得居民對這部分體育設施的質量、安全性滿意度不高.也給居民的日常體育鍛煉帶來一定的危害.尤其是一些兒童.城市群眾體育公共設施管理建設管理體制不完善,過于僵化.不利于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建立,健全公共體育設施管理系統(tǒng)至關重要.市場引入機制不高,城市群眾體育公共設施管理效益不高,財務虧損嚴重,資產負債率較高.也是造成體育設施管理維護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各個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領導者個人喜好.城市公共設施維護經費嚴重不足,管理維護要求遠遠達不到.我國還沒有形成規(guī)范、合理的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管理隊伍.市民素質低,城市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管理工作不能深入民心.
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是在模式與政策規(guī)范下,依據一定的供給方式而形成的公共體育服務系統(tǒng).著力構建安徽特色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是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群眾體育,落實“全民健身、健康安徽”群眾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基礎性、系統(tǒng)性重要工作.近年來,安徽省以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為平臺,以每年專題會議為形式,發(fā)揮政府和各成員單位的作用,強化政府在推動體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和各部門的意識.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省級《安徽省全民健身條例》,履行職責,著力推動政府主導全民健身工作.但是,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目前安徽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法律法規(guī)如:公共體育服務組織法、公共體育服務運行法和公共體育服務監(jiān)督法三個方面,幾乎沒有.
當前安徽省的公共體育管理體制仍然是傳統(tǒng)的行政管理體制即政府包辦體育,政府對體育事業(yè)統(tǒng)得過死,體育事業(yè)的市場化程度很弱.引入了國際上通行的“公共管理”概念,由傳統(tǒng)行政管理向現(xiàn)代公共管理的轉變,是當今世界各國行政體制改革的一項基本內容.但是目前,全國包括安徽省在內,在公共體育服務過程中,政府充當著裁判員、運動員、管理員等角色,擴大和泛化了政府的體育事業(yè)職能范圍.
近年來,安徽省公共行政學界、公共管理學界對公共服務的研究取得了顯著成績,而體育公共服務的研究則剛剛起步.為此,探索適合安徽省經濟發(fā)展、社會結構、歷史文化傳統(tǒng)、大眾體育特點的體育公共服務模式和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是歷史賦予體育工作者的重任.
政府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首先是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通過法律法規(guī)調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各方主體的關系,尤其是明確政府在建設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權力、義務和責任.修改《體育法》,明確政府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鑒于修法的周期和人們對體育的認知程度制約以及觀念的改變,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由國務院制定專門的政府體育公共服務的行政法規(guī)推進政府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保證政府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有法可依是一種更好的立法策略.
安徽省地處華東地區(qū),夏季氣候炎熱,江河湖泊眾多,例如合肥的天鵝湖,淮南的泉山水庫等等.這些天然的水域因其自然形成,不需要付費,大多形成了重要的大眾體育健身圈,吸引了大量的群眾來此進行鍛煉.尤其在炎炎盛夏,每逢周末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在此游泳納涼.然而,這些場所往往也因其自然形成,水底隱蔽而地勢復雜,且沒有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警示標識,因而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政府在這些地方的安全監(jiān)督與管理常常比較薄弱,這就使得這些場所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以致每年都有人民群眾在這里失去健康甚至生命的慘劇發(fā)生.運動場所的安全是每個鍛煉者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基本保證,因此,應該加強對運動場所的安全監(jiān)管力度,政府從制度上著手,適當引入群眾監(jiān)督,讓公共體育鍛煉者充當監(jiān)督人員,不僅能及時有效的反應公共體育服務場所的現(xiàn)狀并及時發(fā)布出來,同時也節(jié)省了政府職能部門的大量人力物力.
在公共體育場所,特別是天然形成的大眾健身圈里,常常有大量的體育設備、運動器材銷售,這些銷售點大多沒有經營許可,所售器材也沒有經過質量監(jiān)督與檢查,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也是造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的原因之一.因此,應該加強對運動設備器材的監(jiān)督與管理,從而保障公共體育服務的安全有序發(fā)展.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也越來越喜愛體育運動,各種運動項目培訓的市場需求也相應猛增.然而目前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由于這個體育培訓市場缺乏政府職能部門的監(jiān)管,造成了準入門檻低,大量沒有經過正規(guī)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人員純粹為了賺錢而進入培訓市場,良莠不齊.培訓機構及其從業(yè)人員對體育健身知識的缺失、無法指導群眾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也是造成人們身體健康甚至生命損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近年來人們對新型體育運動項目,如輪滑、攀巖、戶外拓展等的需要日益增加,而傳統(tǒng)運動項目如籃球、乒乓球等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運動需求.這些新型運動項目具有更強的專業(yè)性,同時也更具危險性,需要具有專業(yè)知識的有資質的從業(yè)人員來指導進行.因此,政府應該提高體育培訓機構的準入門檻、加強對培訓人員資質的監(jiān)督與管理,從而使公共體育培訓這一行業(yè)更能健康、有效地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提供服務,真正的為大眾健身服務.
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離不開政府、社會和社會成員的共同參與,因此,通過對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研究,從體制、運行機制、職能、任務和系統(tǒng)結構等方面進行實踐研究和理論設計,可以為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公共事務管理與服務、社會服務系統(tǒng)和公共服務產品供給、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保障等方面的建設與發(fā)展提供實際的理論參考,并應用于社會體育公共服務的管理與組織,指導加快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為鄉(xiāng)鎮(zhèn)、偏遠地區(qū)城市及小城鎮(zhèn)的體育公共服務提供示范性理論依據,從而在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深化全民健身運動、加快推進體育強省建設、加強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
〔1〕郇昌店,肖林鵬,李宗浩,等.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發(fā)展述評[J].體育學刊,2009(6):21.
〔2〕孫曉莉.中外公共服務體制比較[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3〕肖林鵬,李宗浩,楊曉晨等.論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困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8):1-4.
〔4〕齊立斌,李澤群,曹慶榮,等.關于新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幾個理論問題的思考[J].體育科研,2009,30(6):59-62.
〔5〕王才興.體育公共服務國際比較及啟示[J].體育科研,2008,29(2):27-13.
〔6〕肖林鵬,李宗浩,楊曉晨.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概念開發(fā)及其結構探討[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6):472-475.
〔7〕樊炳有我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及實踐路徑選擇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9,30(4):27-32.
〔8〕李靜.試論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23(1):62-65.
〔9〕王才興.構建完善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J].體育科研,2008,29(2):1-13.
〔10〕鄭家鯤,沈建華,張曉龍.上海市體育公共服務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體育學刊,2009,16(8):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