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家就+洪玉興(等)
摘 要 津寶是廣東省良種引進服務公司1995年以R7228-14-17-16為母本,1216-167-9-15-6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熟、高產和抗病性強的大果型無籽西瓜新品種。該品種耐貯運、外觀美、商品性好,單瓜重約8 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 %,邊部9 %,易坐果不易畸形、空心,紅瓤、皮薄且硬。2013年6月通過廣西審定,適宜在廣西、廣東和海南等省區(qū)栽培。
關健詞 無籽西瓜 ;津寶 ;中熟 ;選育 ;耐貯運
中圖分類號 S651
Breeding of a New Seedless Watermelon Variety -- Jingbao F1 Hybrid
GONG Jiajiu1)② HONG Yuxing2) YOU Liangsheng2) ZHANG Shitian3)③
(1 Beihai Tieshan District Nankang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Baihai, Guangxi 536000;
2 Guangdong Provincial Improved Variety Introduce Service Corp. Zhuhai, Guangdong 519000;
3 Seed Administration Station of Beihai City, Baihai Guangxi, 536000)
Abstract Jinbao is a big size seedless watermelon F1 hybrid developed by Guangdong Provincial Improved Variety Introduce Service Corp in 1995, crossing R7228-14-17-16 with 1216-167-9-15-6. It is mid-maturity, high yield and good resistance to diseases, suitable for transportation, good quality. Fruit weighs approx. 8 kg in average, containing soluble solid content 11% in center and 9.0% in margin. It is easy fruit-setting, without hollow core. Flesh is bright red while rind is thin but firm. It was approved by Guangxi Agricultural Crop Cultivars' Assessment Commission in April 2008,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Guangxi, Guangdong and Hainan.
Key words seedless watermelon ; Jinbao ; mid-maturity ; breeding ; good shipping quality
1 育種目標
廣西3號和新1號是在廣西、廣東和海南等省區(qū)大果型無籽西瓜的主栽品種,已推廣多年,在生產上逐漸表現(xiàn)出產量較低和易感病的缺點。因此,廣東省良種引進服務公司、北海市種子管理站和北海市南康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根據市場的需求,提出培育適宜廣西、廣東和海南等省區(qū)種植的大果型無籽西瓜的育種目標,擬選育具有產量高、品質好、抗病能力強的優(yōu)質品種。
經過組配、篩選、品比試驗和生產示范,選育出符合以上育種目標的新品種——津寶。
2 無籽西瓜新品種津寶的選育
2.1 親本來源和選育過程
2.1.1 親本來源
母本:R7228-14-17-16;父本:1216-167-9
-15-6。
2.1.2 選育過程
母本R7228-14-17-16是1990年以純系品種4451與4668交配產生的XF-69-44,依系統(tǒng)法經6代分離選育出的純系四倍體,再與純系四倍體J-646進行雜交產生XF-71-228,再依系統(tǒng)法經6代分離選出四倍體7228-14-17-16,以此四倍體作為母本。該四倍體生育強健,中熟,全生育期90 d;果實高圓,果形指數(shù)1.1,雌花開放至果實成熟為30 d,易座果,且果形整齊一致。果皮底色深綠且覆墨綠色條帶,平均單果重約6.5 kg,皮厚1.2 cm,皮韌耐貯運性好。瓤紅色且瓤質細脆,不空心;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 %,邊部9 %;種子黃褐色,千粒重約60 g。
父本1216-167-9-15-6是1991年以華峰品種交配(雜交)LF-1099依系統(tǒng)法經8代分離選育的自交系,該品種長勢較強,中熟,全生育期90 d。雌花開放到果實成熟30 d,果實長橢圓,果皮綠色且覆深綠色齒條帶,果形指數(shù)1.4,平均座果單瓜重7.0 kg,皮厚1.0 cm,韌性好,耐貯運;瓤紅色,瓤質脆而不空心;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 %,邊部9.5 %;種子褐色,千粒重約65 g。
2.1.3 組配與篩選
1995年,經過多代系選拔,獲得4個優(yōu)良父本自交系和3個優(yōu)良母本四倍體自交系。根據育種目標,按半輪配法,配制成P(P-1)=21個組合,經配合力測定,確定以(R7228-14-17-16×1216-167-9-15-6)表現(xiàn)優(yōu)質、高產,抗病性強。中試后,確認(R7228-14-17-16×1216-167-9-15-6)組合綜合性狀穩(wěn)定,抗病性中強,產量高、品質好、耐貯運,是優(yōu)質組合。經過2006-2012年多地品種比較試驗和生產示范,定名為津寶,并于2013年6月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桂審瓜2013011號。
2.2 品種特征特性
津寶為中熟無籽西瓜品種。全生育期春造為95-105 d,秋造75-85 d,開花至果實成熟30-33 d。正常栽培主蔓長3.0 m,最長可達3.8 m,主蔓第一朵雌花著生在第7-9節(jié),其后每隔5-6節(jié)再出現(xiàn)1朵雌花;苗期生長較強,中后期生長勢強,抗病性中強,易座果,果實高圓至橢圓形,表皮綠色布深綠條帶;果肉大紅,剖面好,肉質松脆,口感好,果皮硬韌,皮厚1.2-1.5 cm,耐貯運。外觀美,商品性好。適宜在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栽培。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春造平均10.5 %,秋造平均10.9 %,二造平均為10.7 %,果形指數(shù)1.2,果實商品率90.0 %(表1)。
2.3 產量表現(xiàn)
2.3.1 品種比較試驗
以新1號(臺灣)為對照,分別于2006年10月在海南省陵水縣提蒙鄉(xiāng)、2008年12月在海南省東方市、2010年9月在廣西武鳴縣做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該組合植株生長強,果肉紅色,肉質中硬脆,口感好,平均糖度11.5 %,最高糖度12 %,3次試驗平均產量62 512.5 kg/hm2,較對照品種新1號(臺灣)增產25.8 %(表2)。
2012年春、秋2季在北海市海城區(qū)以廣西3號作對照進行試驗,春季產量為49 726.5 kg/hm2,比對照廣西3號增產10.7 %,秋季每產量為45 885.0 kg/hm2,比對照增產19.1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0 %,比對照增加4.9 %。2012年參加廣西區(qū)(?。┪鞴闲缕贩N區(qū)試,以廣西3號作對照;春秋2季平均產量35 589.0 kg/hm2,比對照品種廣西3號增產7.5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9 %,比對照增加7 %(表2)。
2.3.2 生產示范
2012年春、秋2季在北海市種子管理站組織西瓜新品種試驗。參加品種14個,以廣西3號作對照,種植方式為畦寬3 m(含水溝),單行植,株距40 cm,定植8 300株/hm2,每個品種種植100株,每株留果1個,平均單瓜重6.5 kg,小區(qū)平均產量51 406.5 kg/hm2,比對照種增產8.33 %,商品瓜率90.0 %。中心含糖量10.7 %,邊糖含量9.0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對照高,商品率與對照相當(見表3)。
2010年秋至2012年春在北海市試種,面積30 hm2,平均48 231.0 kg/hm2,比對照廣西3號增產6.5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 %,比對照增產5 %。
3 栽培技術要點
(1)育苗移栽或直播:播種前浸種做破殼處理,在32-35 ℃條件下催芽,出苗后清晨取殼,促進成苗以預防高腳苗。
(2)南方地區(qū)露地栽培定植5 200-6 700株/hm2,3或4蔓整枝,主蔓第3雌花留果,每株留1-2果。
(3)按1:10的比例集中種植二倍體有籽西瓜,用二倍體花粉進行人工授粉。理想的座果節(jié)位是15-21節(jié),側蔓是10-15節(jié),第3朵雌花留果,選擇發(fā)育好、個體生長旺盛、果柄粗、子房肥大的雌花。為提高授粉座果率,采用人工授粉,授粉最佳時間為每天清晨7-9時。
(4)定植前施足優(yōu)質腐熟有機肥,伸蔓開花期控制氮肥,座果后及時去除畸形果、蟲口果,促進正常發(fā)育,并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膨果期保證充足的水肥,提高產量,追施膨果肥一般以磷鉀肥為主,2株瓜之間可穴施。施肥后灌水或直接采用復合肥水灌根。采收前2天不要淋水,西瓜在七、八成熟時可以采收并注意病蟲害防治。
(5)適時采收,過早采收會降低品質。
2.2 品種特征特性
津寶為中熟無籽西瓜品種。全生育期春造為95-105 d,秋造75-85 d,開花至果實成熟30-33 d。正常栽培主蔓長3.0 m,最長可達3.8 m,主蔓第一朵雌花著生在第7-9節(jié),其后每隔5-6節(jié)再出現(xiàn)1朵雌花;苗期生長較強,中后期生長勢強,抗病性中強,易座果,果實高圓至橢圓形,表皮綠色布深綠條帶;果肉大紅,剖面好,肉質松脆,口感好,果皮硬韌,皮厚1.2-1.5 cm,耐貯運。外觀美,商品性好。適宜在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栽培。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春造平均10.5 %,秋造平均10.9 %,二造平均為10.7 %,果形指數(shù)1.2,果實商品率90.0 %(表1)。
2.3 產量表現(xiàn)
2.3.1 品種比較試驗
以新1號(臺灣)為對照,分別于2006年10月在海南省陵水縣提蒙鄉(xiāng)、2008年12月在海南省東方市、2010年9月在廣西武鳴縣做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該組合植株生長強,果肉紅色,肉質中硬脆,口感好,平均糖度11.5 %,最高糖度12 %,3次試驗平均產量62 512.5 kg/hm2,較對照品種新1號(臺灣)增產25.8 %(表2)。
2012年春、秋2季在北海市海城區(qū)以廣西3號作對照進行試驗,春季產量為49 726.5 kg/hm2,比對照廣西3號增產10.7 %,秋季每產量為45 885.0 kg/hm2,比對照增產19.1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0 %,比對照增加4.9 %。2012年參加廣西區(qū)(省)西瓜新品種區(qū)試,以廣西3號作對照;春秋2季平均產量35 589.0 kg/hm2,比對照品種廣西3號增產7.5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9 %,比對照增加7 %(表2)。
2.3.2 生產示范
2012年春、秋2季在北海市種子管理站組織西瓜新品種試驗。參加品種14個,以廣西3號作對照,種植方式為畦寬3 m(含水溝),單行植,株距40 cm,定植8 300株/hm2,每個品種種植100株,每株留果1個,平均單瓜重6.5 kg,小區(qū)平均產量51 406.5 kg/hm2,比對照種增產8.33 %,商品瓜率90.0 %。中心含糖量10.7 %,邊糖含量9.0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對照高,商品率與對照相當(見表3)。
2010年秋至2012年春在北海市試種,面積30 hm2,平均48 231.0 kg/hm2,比對照廣西3號增產6.5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 %,比對照增產5 %。
3 栽培技術要點
(1)育苗移栽或直播:播種前浸種做破殼處理,在32-35 ℃條件下催芽,出苗后清晨取殼,促進成苗以預防高腳苗。
(2)南方地區(qū)露地栽培定植5 200-6 700株/hm2,3或4蔓整枝,主蔓第3雌花留果,每株留1-2果。
(3)按1:10的比例集中種植二倍體有籽西瓜,用二倍體花粉進行人工授粉。理想的座果節(jié)位是15-21節(jié),側蔓是10-15節(jié),第3朵雌花留果,選擇發(fā)育好、個體生長旺盛、果柄粗、子房肥大的雌花。為提高授粉座果率,采用人工授粉,授粉最佳時間為每天清晨7-9時。
(4)定植前施足優(yōu)質腐熟有機肥,伸蔓開花期控制氮肥,座果后及時去除畸形果、蟲口果,促進正常發(fā)育,并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膨果期保證充足的水肥,提高產量,追施膨果肥一般以磷鉀肥為主,2株瓜之間可穴施。施肥后灌水或直接采用復合肥水灌根。采收前2天不要淋水,西瓜在七、八成熟時可以采收并注意病蟲害防治。
(5)適時采收,過早采收會降低品質。
2.2 品種特征特性
津寶為中熟無籽西瓜品種。全生育期春造為95-105 d,秋造75-85 d,開花至果實成熟30-33 d。正常栽培主蔓長3.0 m,最長可達3.8 m,主蔓第一朵雌花著生在第7-9節(jié),其后每隔5-6節(jié)再出現(xiàn)1朵雌花;苗期生長較強,中后期生長勢強,抗病性中強,易座果,果實高圓至橢圓形,表皮綠色布深綠條帶;果肉大紅,剖面好,肉質松脆,口感好,果皮硬韌,皮厚1.2-1.5 cm,耐貯運。外觀美,商品性好。適宜在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栽培。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春造平均10.5 %,秋造平均10.9 %,二造平均為10.7 %,果形指數(shù)1.2,果實商品率90.0 %(表1)。
2.3 產量表現(xiàn)
2.3.1 品種比較試驗
以新1號(臺灣)為對照,分別于2006年10月在海南省陵水縣提蒙鄉(xiāng)、2008年12月在海南省東方市、2010年9月在廣西武鳴縣做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該組合植株生長強,果肉紅色,肉質中硬脆,口感好,平均糖度11.5 %,最高糖度12 %,3次試驗平均產量62 512.5 kg/hm2,較對照品種新1號(臺灣)增產25.8 %(表2)。
2012年春、秋2季在北海市海城區(qū)以廣西3號作對照進行試驗,春季產量為49 726.5 kg/hm2,比對照廣西3號增產10.7 %,秋季每產量為45 885.0 kg/hm2,比對照增產19.1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0 %,比對照增加4.9 %。2012年參加廣西區(qū)(?。┪鞴闲缕贩N區(qū)試,以廣西3號作對照;春秋2季平均產量35 589.0 kg/hm2,比對照品種廣西3號增產7.5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9 %,比對照增加7 %(表2)。
2.3.2 生產示范
2012年春、秋2季在北海市種子管理站組織西瓜新品種試驗。參加品種14個,以廣西3號作對照,種植方式為畦寬3 m(含水溝),單行植,株距40 cm,定植8 300株/hm2,每個品種種植100株,每株留果1個,平均單瓜重6.5 kg,小區(qū)平均產量51 406.5 kg/hm2,比對照種增產8.33 %,商品瓜率90.0 %。中心含糖量10.7 %,邊糖含量9.0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對照高,商品率與對照相當(見表3)。
2010年秋至2012年春在北海市試種,面積30 hm2,平均48 231.0 kg/hm2,比對照廣西3號增產6.5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 %,比對照增產5 %。
3 栽培技術要點
(1)育苗移栽或直播:播種前浸種做破殼處理,在32-35 ℃條件下催芽,出苗后清晨取殼,促進成苗以預防高腳苗。
(2)南方地區(qū)露地栽培定植5 200-6 700株/hm2,3或4蔓整枝,主蔓第3雌花留果,每株留1-2果。
(3)按1:10的比例集中種植二倍體有籽西瓜,用二倍體花粉進行人工授粉。理想的座果節(jié)位是15-21節(jié),側蔓是10-15節(jié),第3朵雌花留果,選擇發(fā)育好、個體生長旺盛、果柄粗、子房肥大的雌花。為提高授粉座果率,采用人工授粉,授粉最佳時間為每天清晨7-9時。
(4)定植前施足優(yōu)質腐熟有機肥,伸蔓開花期控制氮肥,座果后及時去除畸形果、蟲口果,促進正常發(fā)育,并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膨果期保證充足的水肥,提高產量,追施膨果肥一般以磷鉀肥為主,2株瓜之間可穴施。施肥后灌水或直接采用復合肥水灌根。采收前2天不要淋水,西瓜在七、八成熟時可以采收并注意病蟲害防治。
(5)適時采收,過早采收會降低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