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首潮
扎實有效的體育教研活動是提高體育教師整體素質(zhì)和一所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途徑,如何增強小學體育教研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呢?
一、聚集集體智慧,擬定教研計劃
以往的體育教研活動計劃都是開學初由體育教研組長一人擬訂,缺少全體組員的集體智慧,計劃在操作性、全面性、針對性方面值得推敲,因此活動時體育教師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不高。現(xiàn)在,我們在擬訂體育教研計劃時,先由組長在征求大家意見基礎上初擬計劃,召開教研組會議,圍繞學校的長期規(guī)劃和本學期教學目標,針對學校體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或者體育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由主管體育的領導和教研組成員反復醞釀討論,共同擬訂出可行性計劃。
二、改進教研模式,提升理論素養(yǎng)
當前小學的體育教研活動僅僅在自己學校的圈子閉門造車,一般都是安排聽課、評課、議課。評課時因為考慮同事之間的面子,也多是說“好”很少說“差”,在問題與成績上難以實事求是,因而沒有實際的意義,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們現(xiàn)在的體育教研活經(jīng)常采取以下方式。
1.走出去請進來
一是到兄弟學校參加他們的體育教研活動,吸取別人的經(jīng)驗與教訓,取長補短。二是邀請附近相鄰的學校體育教研組搞互助教研活動,在我們學校開設同課異構公開課,在評課、議課基礎上針對體育教學和學校體育活動開展廣泛的研討。另外一種是多校分片教研活動,多角度大范圍地學習他校的教研活動經(jīng)驗。
2.校內(nèi)學科組聯(lián)誼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樹立整體教育觀念,不同學科的老師之間是分工協(xié)作關系。在以前,有些教師認為“隔課如隔山”,在小學教學中,又以體育學科為甚。即使就是體育課的示范課、優(yōu)質(zhì)課,聽課的教師仍是寥寥無幾。為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我們嘗試了建立學科教研組之間的邀請制,組織了教研組之間的聯(lián)誼活動。比如:在體育學科的教研日,就由我們學科以教研組的名義向其他的教研組或個人發(fā)出邀請,并說明邀請的目的和希望交流的問題。在實施的過程中,會有些令人驚喜的成果。在評課邀請活動中,不同學科老師的評課能使評課更全面。在一次評課中,一位語文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年輕教師的語言邏輯性不強,講解示范時學生沒有理解透動作要領,所以學習動作時掌握的不好,一席交流后,讓苦苦思索的老師茅塞頓開!讓我們柳暗花明。
3.問題超市沙龍教研
在教研組聯(lián)誼活動的開展中,我們發(fā)現(xiàn)聯(lián)誼的形式還是不能滿足課程改革的需要,于是,“教研沙龍”的形式浮出水面。每學期開學時,我們體育組以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收集老師們在教學實際中遇到的問題,然后組織全體組員對問題的本身進行研究,篩選出一些有一定價值的問題,建立“問題超市”,供老師們自由選擇。再將選擇同一問題的老師組成新的研究團隊,在學校的教研日中進行重難點集體攻關。在研究中,我們讓問題的提出者成為研究組織者,讓其他老師和邀請的嘉賓成為研究的中心發(fā)言人,避免出現(xiàn)領導、教研組長的“話語霸權”現(xiàn)象。既主張平等交流,歡迎觀點碰撞,同時也不拒絕專業(yè)引領。這樣既突破了學科界限,又提高了老師們的研究興趣,促進了教師專業(yè)成長,提高了學校的體育教學質(zhì)量。
4.師生懇談共同交流
思索在沉淀,探索在繼續(xù)。為避免教研流于形式,進一步打破學科間的教研壁壘,我們又嘗試了師生懇談會的形式。師生懇談會,是教研搭建的師生共同交流平臺。在交流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成為教研中非常有價值的問題。如學生個人體能在教學中體現(xiàn)的問題,教師教學技巧方面的問題……師生懇談會后,會議記錄成了我們最歡迎的教研資料。教師笑談每次師生懇談會后,就夠忙活的,其實就是在這種忙活中,教師實現(xiàn)了個人的專業(yè)成長。懇談會上其樂融融學生也是妙語連珠。有一位學生對他的體育老師說,我覺得您在我們活動時表揚我們時,總是說:“很好,不是很好”,頓時引來笑聲一片。短短的一句話,就引起了這位老師對自己教學語言技巧的思考。在他的組織下,一次以“體育教師的課堂語言技巧”為主題的教研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師生懇談會又成為教研資源的生成基地。
三、立足專業(yè)引領,加強質(zhì)量考核
基層小學的體育教師比較短缺,有的一所學校只有一個老師,學校體育中的一些問題有時僅憑一個老師或幾個體育教師的力量是無法解決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聘請本區(qū)體育名師作為專業(yè)指導,指導學校開展一些切合實際的體育教研活動,避免走彎路,盡快提升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整體實力。在學期或?qū)W年末的學校教研考核時,也要把過程管理和終結管理相結合,“量”的管理和“質(zhì)”的管理相統(tǒng)一,著重于體育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的提升和學生體育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既要通過教研組與教研組、組員與組員之間的橫向?qū)Ρ?,也要進行教研組、組員現(xiàn)在與過去成績的縱向?qū)φ眨偨Y經(jīng)驗和教訓,查找問題與不足,這樣才能達到通過考核促進體育教研活動的積極性的目的,也有利于今后體育教研活動向更深層次的推進。
通過這些教研方式,從而使小學體育研究活動貼近學校實際,立足于學生實際,真正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貼近“地面”,吸收“地氣”,讓體育教學模式化向體育教學個性化轉變,使體育教師樹立特色教學意識。
(江蘇省連云港市臨海路小學 2220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