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禽流感的不同診斷方法及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指導廣大養(yǎng)殖戶。
關鍵詞:禽流感;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 S8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3-59-1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類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各種農禽和野鳥均可感染,臨床癥狀和死亡率取決于病毒毒力的強弱和宿主的易感性大小,可以是無癥狀感染,也可引起敗血癥死亡。目前,世界上已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相繼暴發(fā)高致病性禽流感,并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受到了全世界的共同關注。
1 禽流感的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特征和病理變化可懷疑為本病,確診必須依靠病原學檢查和血清學試驗,并無菌采集腦、肝、脾和血液等病料,送專門實驗室進行亞型鑒定。
1.1 癥狀診斷
潛伏期為幾小時至3~5天。臨床癥狀程度取決于毒株毒力的強弱、感染劑量、感染途徑和有無合并癥以及禽的品種、年齡等因素。一些無致病力或低致病力的毒株感染家禽后,多無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但抗體檢測陽性,并不斷向外排毒。產蛋雞產蛋量下降,蛋殼褪色、變薄。少數(shù)病雞眼角分泌物增多、有小氣泡,個別病雞臉面腫脹。重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張口呼吸,呼吸啰音,精神不振,下痢,采集量下降,死亡率增加。由高致病力毒株感染雞后,臨床癥狀多為急性。最急性型在感染10小時死亡。急性型雞群采食量顯著下降,甚至廢絕,飲水減少,精神沉郁,呆立不動。隨后出現(xiàn)頭部腫脹,冠和肉髯發(fā)黑,眼結膜潮紅、水腫,眼分泌物增多,羽毛蓬松無光澤,體溫升高。下痢,糞便黃綠色,帶有多量黏液或血液。呼吸困難,張口呼吸,呼吸啰音,歪頭。產蛋量急劇下降或完全停止,蛋殼變薄、褪色,無殼蛋、畸形蛋增多。雞腳鱗片下呈紫紅色或紫黑色。發(fā)病2~3天開始死亡,5~7天達到高峰,死亡率幾乎100%。少數(shù)耐過病雞出現(xiàn)轉圈、前沖、后退、頸部扭轉等神經癥狀。
鴨、鵝感染高致力禽流感毒株后,急性型多無明顯癥狀,很快死亡,但多數(shù)病鴨、鵝出現(xiàn)明顯的呼吸道癥狀。病初打噴嚏,鼻腔流出漿液性或黏液性分泌液,呼吸困難,叫聲嘶啞,常有擺頭、張口喘氣癥狀。一側或兩側眶下竇腫脹。病程較長的慢性病例,表現(xiàn)羽毛蓬亂、消瘦、生長停滯、產蛋量下降。
1.2 剖檢診斷
低致病力禽流感,表現(xiàn)喉氣管充血、出血,氣管分叉處有黃色干酪樣物阻塞,氣囊膜混濁;纖維素性腹膜炎;輸卵管黏膜充血、水腫,卵泡充血、出血、變形;腸黏膜充血、出血。
高致病力禽流感,急性死亡病例頭部腫脹,眼眶周圍水腫,鼻腔和眶下竇充滿漿液或黏液性分泌物;喉氣管黏膜充血、出血。腺胃黏膜、肌胃角質膜下、十二指腸黏出血;肝臟腫大,呈淡土黃色,有出血斑;脾臟腫大、出血,表面有灰白色壞死點;心冠脂肪有點狀出血,心肌有灰白色條狀或塊狀壞死灶。腎臟腫大,呈斑狀出血;膽囊腫大,充滿膽汁。卵泡膜嚴重充血、出血,呈紫葡萄狀,輸卵管內有凝固的蛋清碎片。
1.3 病原學診斷
禽流感病毒屬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屬。病毒有多個亞型,根據其致病能力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類。病毒的抵抗力不強,對熱敏感,56℃ 30分鐘、60℃ 10分鐘即被滅活。氫氧化鈉、漂白粉、高錳酸鉀、新潔爾滅、甲醛、過氧乙酸、煤酚皂等消毒藥以及紫外線能較快地滅活病毒。
1.4 流行病學診斷
主要傳染源是野生禽類(尤其是野生水禽)、受感染的家禽和觀賞鳥等。病禽(鳥)可從呼吸道、結膜和消化道排出病毒,污染飲料、飲水、空氣中的塵埃以及蛋品等,通過直接接觸、空氣和卵垂直傳染。帶毒的候鳥、野生水禽在遷徙過程中,沿途可散播禽流感病毒。與帶毒的人或豬接觸,也可引起本病傳播。高致病力毒株對各種日齡和各種品種的禽均具有高致病性,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達100%。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氣溫驟熱的季節(jié)多發(fā)。
2 禽流感的防治
2.1密切觀察,發(fā)現(xiàn)病情及時處理
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嚴重,一旦發(fā)現(xiàn)可疑病例,應立即向當?shù)孬F醫(yī)部門報告,同時對病禽群進行封鎖與隔離,經確診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應盡快定疫點、疫區(qū)和受威脅區(qū),嚴格封鎖、撲殺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所有禽類(包括飛鳥),進行嚴格掩埋或焚燒,并按獸醫(yī)衛(wèi)生要求對污染的所有場所及設備等進行嚴格消毒。徹底消毒后21天,受威脅區(qū)內禽類未發(fā)現(xiàn)有新的病例出現(xiàn),可解除封鎖。
2.2預防為主,加強檢疫
本病應以預防為主,平時加強檢疫,嚴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傳入,避免禽群和野禽接觸,注意環(huán)境消毒,新引進種禽必須隔離觀察。同時,做好對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馬立克氏病等的免疫接種,對減輕禽流感的發(fā)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2.3 預防接種
定期進行預防接種,采用禽流感滅活油乳劑疫苗,肌肉或皮下注射,15日齡雞,每羽1次0.3毫升,成雞0.5毫升;中鵝1毫升,成鵝2~3毫升;小鴨0.3毫升,中鴨0.5毫升,成鴨1~2毫升。
參考文獻
[1] 蔡寶祥. 禽流感及其防治[J]. 中國動物保健, 2002,(02).
[2] 魏鳳祥,曲連東,周琦,唐秀英,張萍,葉喜永. 要正視禽流感的綜合預防[J]. 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01,(05).
[3] 何浙生. 認識禽流感[J]. 科學24小時,2004,(04).
[4] 黃娟,王巖,王莉娟. 我國禽流行性感冒診斷技術,[J]. 中國動物保健, 2003,(07).
[5] 牟維東,王永錄. 禽流感的研究進展[J]. 中國獸醫(yī)科技,2004,(04).
作者簡介:張興亮,大專學歷,公主嶺市玻璃城子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工作,獸醫(y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yī)。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