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喆 李梓碩
摘要:本文對人民調解制度的概念、特征以及發(fā)展歷程進行了介紹,指出人民調解制度的問題,為人民調解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人民調解制度;人民調解委員會;民間糾紛一、人民調解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人民調解制度是指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以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以及社會公德為依據(jù),對糾紛的當事人采取說服教育“規(guī)勸勸導等方式,使糾紛當事人互諒互讓”平等協(xié)商,自愿達成協(xié)議,從而消除糾紛的一項法律制度。人民調解制度是我國的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的典型代表。
人民調解制度具有如下特征:
(1)群眾性。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是由人民群眾選舉產生的,并且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2)自治性。人民調解組織是建立在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基礎之上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同時雙方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xié)議也是在當事人自愿的情況下達成的,充分體現(xiàn)當事人的意思自治。(3)民主性。人民調解堅持平等自愿的原則,充分體現(xiàn)當事人的意愿,不強行進行調解。
二、人民調解制度的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早期,我國建立了人民調解制度。最早期的人民調解制度主要依托于各地建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來調解民間糾紛,其雖然起到了一定的息紛止訴的效果,但是在新中國早期,由于高度中央集權的公有制度并伴隨“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不理性的思潮盛行,人民調解制度因為其性質與當時主流思潮相違背,出現(xiàn)好多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fā)展,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導致民間矛盾出現(xiàn)的頻率和種類大大增加。因此,原來的民事法律制度越來越不能夠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人們于是開始尋找訴訟外的民事糾紛解決方式,值此契機我國的人民調解制度開始了改革。
2010年《人民調解法》的公布是我國政府對人民調解在解決民事糾紛中所起的作用的肯定和支持,是人民調解制度再次走向前臺展示自己的機會,也是人民調解制度的復興起點。
三、人民調解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立法上的缺陷。(1)人民調解的適用范圍問題。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人民調解相關法律法規(guī)之規(guī)定,人民調解的業(yè)務范圍被界定為調解“民間糾紛”。人民調解的適用范圍不僅限于一般的民間糾紛,基層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受理的涉及民事權利義務爭議以外的其他糾紛案件,通過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判明適宜人民調解解決的,也可由人民調解來解決。(2)人民調解協(xié)議的法律效力問題。2010 年頒布的《人民調解法》較之以往的人民調解立法,賦予了人民調解協(xié)議的法律效力,確立了調解協(xié)議的司法確認程序,理應對人民調解作用的發(fā)揮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調解協(xié)議仍只具有民事合同的效力,而不具有強制執(zhí)行力。這樣的立法缺陷,會導致當事人一方完全可以無視調解協(xié)議的效力而反悔或不按照協(xié)議履行義務,從而使得人民調解協(xié)議本身的法律效力似乎并未在實質上得到加強和保障。
(二)實踐中的存在的問題。(1)人民調解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人民調解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并不高,調解能力較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2)人民調解工作經費保障缺乏。人民調解經費的短缺,一直以來都是制約人民調解制度發(fā)展的瓶頸。一是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經費缺乏資金保障。二是人民調解員的工作報酬沒有保障。由于缺失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無形中導致人民調解員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的下降。
四、人民調解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人民調解法》,規(guī)范人民調解制度。人民調解不同于法院審判,調解員不是處于一個強勢的裁判地位,更多是扮演者居中調和的角色,對于調解的結果沒有獨自決定和裁決的權利,只是促成雙方達成調解。而《人民調解法》作為現(xiàn)行的最為完整的人民調解法律規(guī)范,是人民調解制度的法律依據(jù)和法律基礎,雖然《人民調解法》還是有許多地方可以進一步的完善出臺新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準則來明確不同類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分工合作問題,做到一個案件由一個人民調解委員會來調解,專門性案件交由專門性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來調解。
(二)完善人民調解的組織機構設置。設立專門的人民調解庭或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專業(yè)化的糾紛,人民調解庭比起法院訴訟程序而言,能夠更快更好的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糾紛,并且人民調解庭可以與法官進行指導交流,進一步的提升法律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吸取法院調解的工作經驗。
(三)政府通過政策來促進人民調解發(fā)展。(1)政府提高人民調解的財政預算,給予更多的經濟支持。由于人民調解不收取費用,人民調解委員會本身不能夠盈利,直接導致人民調解員的工資福利的降低,大批人才流失,成為人民調解制度日趨衰弱的經濟根源。(2)防止政府對人民調解的過度干預,充分發(fā)揮人民調解的獨立性。
參考文獻:
[1] 趙鋼.《人民調解協(xié)議的效力辨析及其程序保障》,載《法學》2011年12期。
[2] 劉加良.《論委托調解的功能》,載《中外法學》2011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