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晚
焦裕祿帶領群眾沒日沒夜、爭分奪秒地艱苦奮斗,一改蘭考貧瘠舊貌;深入基層,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做群眾的貼心人。他把生命最后的470天,留給了蘭考人民。470天,焦裕祿在蘭考這片土地上,譜寫了一曲英雄贊歌。
17年來,他第一次回家探親
蘭考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布滿了焦裕祿的腳印。他的時間,每一刻都用在抗災斗爭上。即使在吃飯時,他心里也無時無刻不想著帶領群眾抗擊災害、改變蘭考面貌。
1963年2月,焦裕祿吃飯時,吃著吃著,手中的筷子伸到盤子里夾了個空。同事問:“焦書記,吃著飯你還在想啥?”焦裕祿說:“我怎能不想呢?改變蘭考面貌的重擔在咱們身上,全縣36萬人民眼巴巴地望著咱們呢!”
焦裕祿一心撲在工作中,在帶領群眾封沙、治水、改地的斗爭中,極少有時間陪自己的家人。焦裕祿長女焦守鳳回憶,在蘭考的日子,父親從來沒帶子女逛過公園。平日里都是母親帶孩子,孩子們極少有機會與父親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1964年2月11日,春節(jié)前一天,經(jīng)上級黨組織批準,焦裕祿到山東省淄博市北崮山村探望老母親。
17年來,這是他第一次回家探親。
大雪擁門,他在群眾中間
在工作之余,焦裕祿的時間,大都跟群眾泡在一起。在蘭考的470天,焦裕祿與群眾結下深厚的血肉之情,群眾贊他是“貼心人”,老鄉(xiāng)們親切地喊他“老焦”。
1963年12月11日,焦裕祿得知社員張傳德家一歲的孩子同時患上好幾種病,在當?shù)乜戳艘粋€多月不見好轉,他趕緊到大隊給縣醫(yī)院院長高芳軒打了電話,要他們好好給孩子治療。隨后他又寫了一封信,讓張傳德帶上到縣醫(yī)院去。
一件小小的事情,他在百忙中仍掛在心頭。孩子住院期間,焦裕祿曾3次打電話詢問病情。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治療,孩子病好了。這個原名叫張徐州的小孩,在焦裕祿逝世后,為表示繼承焦裕祿遺志,改名叫張繼焦。
1963年12月13日晚上,北風呼號,雨雪交加。焦裕祿身披雨衣,提了羊肉、紅糖、大棗、黃豆,來到土山寨村農民郭汪民家。他敲了敲門說:“大娘,我來看您老人家啦!”焦裕祿坐在大娘床頭說:“大娘的病好點了吧?我今天去紅廟,聽醫(yī)生說,羊肉、紅棗、紅糖、黃豆放在一起熬湯喝,可以治浮腫病,我特意給您帶來點試試。”
即使在惡劣的天氣,焦裕祿還是堅持到群眾中走訪,經(jīng)常頂著大風雪一走就是八九個村子。他說:“在這大雪擁門的時候,我們不能坐在辦公室里烤火,應該到群眾中間去。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xiàn)在群眾面前,在群眾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
半個世紀過去了,蘭考群眾難以忘懷與焦裕祿一起的魚水之情。直到如今,每到新麥收獲時,就有農民從家里帶來新蒸的白面饅頭,擺在焦裕祿墓前;而當?shù)匾恍┥狭四昙o的人提起焦裕祿,依然親切地稱之為“老焦”。
最后時光,他不忘災情
1964年春天,正當蘭考的封沙、治水、改地斗爭節(jié)節(jié)勝利的時候,焦裕祿倒下了。
沒有人知道,其實他長期遭受肝病的折磨。在帶領群眾抗災時,在夜里思考如何治窮時,在冒著風雪到村莊走訪時,都會伴隨著肝部一陣又一陣的劇痛。
1964年5月4日,焦守鳳到鄭州探望父親,只見他嘴唇干裂,臉色蠟黃,說話上氣不接下氣。焦裕祿見到女兒的第一句話就問:“小梅,咱蘭考淹了沒有?你把咱縣的實際情況告訴我!”
10天后,即1964年5月14日9時45分,焦裕祿與世長辭,終年42歲。蘭考這片土地承載了他生命里最終的華章,也成為他最后的故鄉(xiāng)。
在他過世后,兒女們發(fā)現(xiàn),父親甚至沒有時間與家人一起拍張全家福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