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肆虐時,她深入到一線。七次與非典病人面對面。小湯山病房里,她裹在消毒服里,面對鏡頭雖然只露出了一張瘦弱蒼白的臉,卻把信心帶給了全國觀眾。這一年全國的觀眾都記住了央視這個瘦弱卻勇敢的女記者。其后,她又在礦難的真相調(diào)查中揭露了一個個欲蓋彌彰的謊言,在節(jié)目中反復詢問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錫鋅關(guān)于公款消費的數(shù)字,甚至曾獨自一人面對黑社會的威脅。她,就是柴靜。
2000年,柴靜進入了中央電視臺。由于沒有名校的學歷背景,不是新聞專業(yè)出身,因此剛到中央電視臺的時候,柴靜度過了一段痛苦的適應期。柴靜說自己曾經(jīng)用最笨拙的辦法,像螞蟻一點一點地搬運食物一樣,竭盡全力地去學習。她經(jīng)常自己練習做策劃,觀摩同行的節(jié)目,上機練習編節(jié)目,常常熬夜到凌晨三四點,這才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這樣能夠獨挑大梁。獨自撐起一個欄目的地步。
2013年4月,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吸引了眾多媒體。各大媒體競相追逐采訪《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的導演卡梅隆。柴靜和她的《看見》團隊也向組委會遞交了采訪申請,但沒被批準。原因之一是《看見》是一個年輕的欄目,還不夠成熟,而且也不是專業(yè)的電影欄目;另一個原因是這個節(jié)目的播出時長是40分鐘,但卡梅隆方面只能提供30分鐘的受訪時間。
兩個理由十分充分合理,柴靜與她的團隊也表示理解。卻一直沒有放棄努力。柴靜告訴組委會,自從得知卡梅隆住在東方君悅酒店之后,他們就在該酒店的同一層開了一個房間,而且一開就是好幾天,為的就是看看能不能爭取到一點點采訪卡梅隆的機會。組委會深受感動。恰好在卡梅隆接受專訪的前夜,原定專訪他的另一家電視媒體自身出了一點兒意外,無法完成采訪。這個難得的采訪機會,就這么順理成章地交給了柴靜的團隊。那天的采訪非常順利、愉快,卡梅隆最后破天荒地聊了50分鐘。臨走還豎起大拇指對他們說:“今天這位女記者極其專業(yè)!”
深度評論
柴靜,勇于闖入采訪一線,不懼怕黑暗勢力的打擊,努力為觀眾呈現(xiàn)最本真的生活。為了能夠完成采訪而堅持不懈,不肯放過一點機會。她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勇敢與毅力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多維解讀
角度一:堅持不懈
世間有一種財富,它看不到也摸不著,但它卻像鋒利的寶劍,能夠刺破黑暗的天空;也如奔騰的河水,能夠沖開前方的阻隔;又像崎嶇道路上的燈盞,能夠引領(lǐng)你走向前方。它就是堅持不懈的精神。正是由于具有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柴靜和她的團隊才能如愿獲得采訪卡梅隆的機會,真可謂“堅持之樹,結(jié)黃金之果”。
角度二:刻苦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睕]有刻苦的付出,就無法收獲成功的果實。通往成功之路沒有捷徑,只有刻苦才是成功的保證。柴靜,努力訓練基本功,自己練習做策劃,觀摩同行的節(jié)目,上機練習編節(jié)目,熬夜到凌晨三四點,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曾停歇。她就這樣采用最笨拙的辦法,依靠自己的刻苦一步一步地獲得了成功。
角度三:把握機遇
機遇稍縱即逝,只有那些能夠看準機遇并為之采取行動的人,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當柴靜得知卡梅隆住在東方君悅酒店之后。便和她的團隊在該酒店的同一層開了一個房間。并且一開就是好幾天,為的就是希望能夠爭取到一點點采訪卡梅隆的機會。就是由于這樣的精心準備,柴靜才能最終獲得采訪的機會。抓住機遇,并為之努力是柴靜成功的關(guān)鍵??梢?,當機遇來臨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緊緊地抓住它,努力把握,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