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元森
房屋維修基金、公交卡押金、社會撫養(yǎng)費等諸多收費,對很多繳費人來說都是一去無影蹤的“糊涂賬”。針對這些收費的征收和去向,群眾早有疑問,但也經(jīng)常遭遇“踢皮球”,問題大多得不到明確的答復(fù)。今年兩會,有代表委員再次追問這些公共資金“去哪了”。
以上“糊涂賬”有不少在起點上就存在問題,比較突出的就是收費沒有明確標準,彈性極大,讓群眾不明所以。以公交卡為例,全國發(fā)卡總量將近兩億張,而各地押金收費標準從10元到30元不等。一張卡片究竟有多少成本和稅費,收費部門和單位鮮有解釋。廣州公交卡最初每張收30元押金,兩年前當?shù)卮砦瘑T和媒體一質(zhì)疑,收費馬上就降了10元,由此可見收費之隨意。這些只管征收不做解釋的收費,顯然是經(jīng)不起任何質(zhì)疑的,一些部門和單位為什么至今還能照收不誤呢?原因不外乎兩個,一個是長期以來都是這樣的,習(xí)慣成自然;另一個是其他地方也是這樣的,潛規(guī)則起作用。單看一張公交卡,30元押金對一個有固定收入的人來說壓力不大,很多人明知這筆錢交得有些冤,也懶得斤斤計較或者沒有精力去“死磕”。一些部門或許就是看中了群眾的不計較或者忍耐力,不斷地對群眾“揩油”。集腋成裘,僅公交卡押金這一項收費就能沉淀資金幾十億元。
兩會代表委員關(guān)注公共資金的征收和使用,真實反映了群眾的呼聲,希望能從立法入手,通過對相關(guān)法律的修改,使收費標準的制定和資金的使用去向都做到公開透明。但是也要看到,很多收費并非沒有管理辦法,只是一些部門和單位自以為這不是違反原則的大問題,這就需要監(jiān)管部門認真落實相關(guān)法規(guī),讓收費部門真正認識到,公共資金關(guān)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在這上面“做手腳”無異于“玩火”。對群眾長期抱怨的問題,就應(yīng)該立說立行,決不能以“虛心聽取,堅決不改”的態(tài)度敷衍了事。
(摘自《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