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一位高齡準媽媽朋友,最近挺著7個月的肚子不遠萬里去了美國。問為什么要去生美國娃?準媽媽說,為了讓孩子比他的父母有更多選擇,比如選擇國籍、選擇不同的教育。
另一位有兩個孩子的媽媽朋友,客居美國3年,最近回國到上海定居。問她為什么選擇上海?她說,上海是國際學校最多、國際教育質量最好的中國城市。
當人們考慮流動時,教育資源是最重要的參考因素之一,教育決定了一個人的自由程度,而自由,無疑是人最大的財富。
國際中小學教育最近幾年在中國大城市中日漸升溫,過去“特供”外國人的國際課程,如今也開放給中國中小學生。中國家長趨之若鶩的邏輯是這樣的:國際教育是留學的踏板,留學是定居國外的第一步,定居國外意味著更多的機會……
但是,這樣的邏輯鏈條也很容易斷裂,比如,當留學不能換來綠卡,當國際教育變成回國的障礙……
國際教育終將是件“奢侈品”,動心可以,買下它卻需要冷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