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
她曾是舞臺上曼妙的舞之精靈,被認為是中國當代古典舞第一人。2008年,一個只有兩米的誤差,使得她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候,突然跌落。自此,她告別了鐘愛的舞臺。
如今的她,已走上講臺,在輪椅上找到了新的身份。
她就是2013年“最美博士學位獲得者”劉巖。
那些最黑的夜
劉巖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2008年7月27日晚,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只有12天了,劉巖早早地來到“鳥巢”。音樂響起,《絲路》起幕,劉巖翩躚出場,在那片“電子薄紙”上縱情舞蹈。
按規(guī)定動作,劉巖將從“電子薄紙”上騰跳到另一個平臺上,這個平臺是一輛可行進的車子制成的,由人工在下面推行??墒牵攧r開始起跳到這個平臺時,左腳剛剛踏上,右腳還未趕到,平臺卻突然提前啟動了。劉巖仰天向后從近3米高的平臺上摔了下去,加上騰跳時的沖擊力,背部重重摔壓在地上的一個軌道上。
意外的突然發(fā)生,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連夜手術6個小時,醫(yī)生的最后診斷是:第十二胸椎嚴重錯位,神經遭到嚴重損傷!劉巖雖然神志清楚,但下半身已經沒有任何知覺。
手術后蘇醒過來,劉巖從父母的眼淚中明白了一切,那一刻,她不可抑制地失聲痛哭起來。
直到現在,五年過去了,每每回想起剛剛受傷的那段日子,仍讓劉巖感到后怕。她更喜歡用一種宿命的觀點來解釋自己的受傷。在她看來,一切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喜歡跳舞,她自然而然地學了舞蹈。成為職業(yè)舞蹈演員后,因為在年輕的舞蹈演員中出類拔萃,她又自然而然地被選到奧運會,成為奧運會開幕式唯一的獨舞者。
出生于1982年的劉巖,從9歲就開始學習舞蹈,11歲時,考上北京舞蹈學院附中的她就離開父母,獨自從內蒙來北京求學。因為年齡小,父母對劉巖特別不放心,在上附中的前三年里,父母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從呼和浩特坐火車連夜趕到北京看望她。18歲那年,劉巖進入北京舞蹈學院學習古典舞。2008年,劉巖被選入奧運會開幕式演出,成為奧運會開幕式上唯一的獨舞者。十年專業(yè)訓練,六年職業(yè)舞者,整整十六年的努力,才把她帶到奧運開幕式這個令世界矚目的舞臺。劉巖格外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原以為自己的藝術之路會更加廣闊和輝煌,誰知道,她的人生之路竟在此轉向。
在醫(yī)院住院期間,劉巖手上都插著管子。鉆心的疼痛使得她猶如一只受傷的小動物,甚至害怕別人觸碰她一下。醫(yī)生告訴劉巖,像她這種不完全損傷的病人,完全康復的概率是百分之二十一。她便覺得自己還有康復的希望。為此,她依然會在每天早晨六點醒來,吃過早點就和腿“較勁”,每天都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唯有如此,她才能強迫自己不去想太多。
在劉巖的記憶中,那樣的夜晚,是最黑的夜。
為自己推開一扇窗
脊髓摔傷之后,有大約半年的休克期,只有過了這個時期,醫(yī)生才能判斷病人是否還能正常行走。
出院后,劉巖發(fā)現,自己是家庭氣氛中的領頭羊。自己任何情緒上的波動,都能讓深愛自己的父母第一時間敏銳地捕捉到,令他們寢食難安。這讓她感到另一種責任,就是即便坐在輪椅上,也要努力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讓自己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tài),決不能破罐破摔。因為身邊有兩個那么在乎她的人——爸爸和媽媽。這讓她沒有時間再去為自己的受傷難過,而是更多地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曾經,她是一個舞者,舞者是靠身體工作,靠肢體與觀眾交流。因為意外受傷,肢體不能動了,也就意味著舞者事業(yè)的終止??墒撬龑ξ璧甘聵I(yè)的熱愛卻并沒有因此停止。因此,擺在她面前的問題就是,倘若繼續(xù)從事與舞蹈相關的工作,自己還能做什么?
經過一番思慮,劉巖決定去讀書深造。她想,兩條腿走不了了,只能通過另一種方式繼續(xù)自己的舞蹈夢想。在她看來,成為可以研修、學習更多東西的博士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2010年,劉巖順利通過全國統(tǒng)考,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的一名博士生。對于她來說,這是在被命運關上了一扇門之后,為自己推開的一扇窗。
以前在北京舞蹈學院上學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跟自己的身體打交道,面對著鏡子,反復練習如何抬手,如何踢腿,如何掌握重心。而讀博卻與過去完全不一樣,更多的是與紙打交道。而且常常一上課就是一上午,從八點講到十二點,中間沒有課間休息是正常的事。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對于劉巖來說是極大的挑戰(zhàn)。最初,她覺得自己很不習慣,但她會在學習過程中去努力適應。適應長時間坐輪椅的狀態(tài)是她邁出的第一步。最初,她每坐兩個小時左右就會因為腰肌受不了要躺下休息,讀博后,她一連坐四五個小時,都沒有問題。
尋找另一種方式的站立
2013年7月,劉巖正式獲得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學博士學位。她的博士論文是中國古典舞的手舞研究。三年的學習時間,能順利在這個時間點拿到學位,對她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做答辯時,導師告訴她,雖然你是坐在輪椅上,可是標桿并不會因此降低,所有的標準和別人都是一樣的。這讓劉巖感到緊張,因為她面對的,不僅有五個考委,還有考委會主席。而比她更緊張的則是她的導師,導師擔心她因為身體的原因,做論文的時間及找資料的時間沒有正常學生多,會導致過不了。結果,劉巖卻在正常時間通過了答辯。
如今,劉巖已走上講臺,成為北京舞蹈學院的一名教師。雖然是坐在輪椅上,但她依然保持著一個舞蹈演員挺拔、優(yōu)美的身姿。因為夠不著黑板,學校便專門為她設計了一個手寫本,可以坐著寫,然后直接連接到投影上。多年舞者的實踐經驗加上三年的理論學習,使得站在講臺上的她從容自如。
雖然直到現在,一旦看到自己曾經的那些跳舞視頻,劉巖仍然會感到內心痛楚,但五年過去,因為受傷帶來的陰霾,已一點點散去。如今,她已漸漸接受坐在輪椅上的自己,執(zhí)著于做那些在自己看來有意義的事情。
2010年3月,在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的支持下,劉巖成立了“劉巖文藝專項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和資助貧困地區(qū)小學的基礎藝術教育以及幫助部分孤兒,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舞蹈藝術。如今,她已資助了100多個孩子,免費在每個周末給他們教授舞蹈課。對于劉巖來說,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和孩子們在一起,是她最快樂的時光。一個周末,劉巖去福利院看孩子們時帶了一盒巧克力,結果孩子們一看到巧克力就搶得亂七八糟。看著孩子們亂哄哄地鬧成一團,只為一盒巧克力,劉巖笑得肚子都疼了。自從受傷之后,她似乎從未那樣由衷地開懷大笑過。這讓她第一次發(fā)現,原來快樂的到來,是一件如此簡單的事情。這樣的感覺讓她覺得彌足珍貴。她說:“與其說我在幫助孩子們,不如說是孩子們給我的更多。”
自從受傷后,女兒的婚姻,成了劉巖父母的一塊心病。為此,他們常常會很正式地和她談及此事,語重心長地對她說:“爸爸媽媽現在年齡也大了,再過一些年也陪不了你了,你要是沒有好的歸宿,沒有孩子,我們就會為你的后半輩子擔憂……”但在她看來,感情需要緣分。先把自己料理好,爭取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教學及參加一些活動,平日里,劉巖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安排得非常滿:定時去醫(yī)院做復健鍛煉;雖然現在有一半身體不能動,但她仍會擇時進行適當運動,比如游泳;和同齡的女孩一樣,她還喜歡逛街買衣服,去超市購物;去學校看望孩子們……忙碌讓她感到充實。倘若說受傷讓她失去了一個世界,現在,她已經擁有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對于她來說,這是另一種方式的站立。
她曾是舞臺上曼妙的舞之精靈,被認為是中國當代古典舞第一人。2008年,一個只有兩米的誤差,使得她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候,突然跌落。自此,她告別了鐘愛的舞臺。
如今的她,已走上講臺,在輪椅上找到了新的身份。
她就是2013年“最美博士學位獲得者”劉巖。
那些最黑的夜
劉巖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2008年7月27日晚,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只有12天了,劉巖早早地來到“鳥巢”。音樂響起,《絲路》起幕,劉巖翩躚出場,在那片“電子薄紙”上縱情舞蹈。
按規(guī)定動作,劉巖將從“電子薄紙”上騰跳到另一個平臺上,這個平臺是一輛可行進的車子制成的,由人工在下面推行。可是,當劉巖開始起跳到這個平臺時,左腳剛剛踏上,右腳還未趕到,平臺卻突然提前啟動了。劉巖仰天向后從近3米高的平臺上摔了下去,加上騰跳時的沖擊力,背部重重摔壓在地上的一個軌道上。
意外的突然發(fā)生,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連夜手術6個小時,醫(yī)生的最后診斷是:第十二胸椎嚴重錯位,神經遭到嚴重損傷!劉巖雖然神志清楚,但下半身已經沒有任何知覺。
手術后蘇醒過來,劉巖從父母的眼淚中明白了一切,那一刻,她不可抑制地失聲痛哭起來。
直到現在,五年過去了,每每回想起剛剛受傷的那段日子,仍讓劉巖感到后怕。她更喜歡用一種宿命的觀點來解釋自己的受傷。在她看來,一切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喜歡跳舞,她自然而然地學了舞蹈。成為職業(yè)舞蹈演員后,因為在年輕的舞蹈演員中出類拔萃,她又自然而然地被選到奧運會,成為奧運會開幕式唯一的獨舞者。
出生于1982年的劉巖,從9歲就開始學習舞蹈,11歲時,考上北京舞蹈學院附中的她就離開父母,獨自從內蒙來北京求學。因為年齡小,父母對劉巖特別不放心,在上附中的前三年里,父母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從呼和浩特坐火車連夜趕到北京看望她。18歲那年,劉巖進入北京舞蹈學院學習古典舞。2008年,劉巖被選入奧運會開幕式演出,成為奧運會開幕式上唯一的獨舞者。十年專業(yè)訓練,六年職業(yè)舞者,整整十六年的努力,才把她帶到奧運開幕式這個令世界矚目的舞臺。劉巖格外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原以為自己的藝術之路會更加廣闊和輝煌,誰知道,她的人生之路竟在此轉向。
在醫(yī)院住院期間,劉巖手上都插著管子。鉆心的疼痛使得她猶如一只受傷的小動物,甚至害怕別人觸碰她一下。醫(yī)生告訴劉巖,像她這種不完全損傷的病人,完全康復的概率是百分之二十一。她便覺得自己還有康復的希望。為此,她依然會在每天早晨六點醒來,吃過早點就和腿“較勁”,每天都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唯有如此,她才能強迫自己不去想太多。
在劉巖的記憶中,那樣的夜晚,是最黑的夜。
為自己推開一扇窗
脊髓摔傷之后,有大約半年的休克期,只有過了這個時期,醫(yī)生才能判斷病人是否還能正常行走。
出院后,劉巖發(fā)現,自己是家庭氣氛中的領頭羊。自己任何情緒上的波動,都能讓深愛自己的父母第一時間敏銳地捕捉到,令他們寢食難安。這讓她感到另一種責任,就是即便坐在輪椅上,也要努力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讓自己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tài),決不能破罐破摔。因為身邊有兩個那么在乎她的人——爸爸和媽媽。這讓她沒有時間再去為自己的受傷難過,而是更多地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曾經,她是一個舞者,舞者是靠身體工作,靠肢體與觀眾交流。因為意外受傷,肢體不能動了,也就意味著舞者事業(yè)的終止。可是她對舞蹈事業(yè)的熱愛卻并沒有因此停止。因此,擺在她面前的問題就是,倘若繼續(xù)從事與舞蹈相關的工作,自己還能做什么?
經過一番思慮,劉巖決定去讀書深造。她想,兩條腿走不了了,只能通過另一種方式繼續(xù)自己的舞蹈夢想。在她看來,成為可以研修、學習更多東西的博士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2010年,劉巖順利通過全國統(tǒng)考,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的一名博士生。對于她來說,這是在被命運關上了一扇門之后,為自己推開的一扇窗。
以前在北京舞蹈學院上學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跟自己的身體打交道,面對著鏡子,反復練習如何抬手,如何踢腿,如何掌握重心。而讀博卻與過去完全不一樣,更多的是與紙打交道。而且常常一上課就是一上午,從八點講到十二點,中間沒有課間休息是正常的事。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對于劉巖來說是極大的挑戰(zhàn)。最初,她覺得自己很不習慣,但她會在學習過程中去努力適應。適應長時間坐輪椅的狀態(tài)是她邁出的第一步。最初,她每坐兩個小時左右就會因為腰肌受不了要躺下休息,讀博后,她一連坐四五個小時,都沒有問題。
尋找另一種方式的站立
2013年7月,劉巖正式獲得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學博士學位。她的博士論文是中國古典舞的手舞研究。三年的學習時間,能順利在這個時間點拿到學位,對她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做答辯時,導師告訴她,雖然你是坐在輪椅上,可是標桿并不會因此降低,所有的標準和別人都是一樣的。這讓劉巖感到緊張,因為她面對的,不僅有五個考委,還有考委會主席。而比她更緊張的則是她的導師,導師擔心她因為身體的原因,做論文的時間及找資料的時間沒有正常學生多,會導致過不了。結果,劉巖卻在正常時間通過了答辯。
如今,劉巖已走上講臺,成為北京舞蹈學院的一名教師。雖然是坐在輪椅上,但她依然保持著一個舞蹈演員挺拔、優(yōu)美的身姿。因為夠不著黑板,學校便專門為她設計了一個手寫本,可以坐著寫,然后直接連接到投影上。多年舞者的實踐經驗加上三年的理論學習,使得站在講臺上的她從容自如。
雖然直到現在,一旦看到自己曾經的那些跳舞視頻,劉巖仍然會感到內心痛楚,但五年過去,因為受傷帶來的陰霾,已一點點散去。如今,她已漸漸接受坐在輪椅上的自己,執(zhí)著于做那些在自己看來有意義的事情。
2010年3月,在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的支持下,劉巖成立了“劉巖文藝專項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和資助貧困地區(qū)小學的基礎藝術教育以及幫助部分孤兒,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舞蹈藝術。如今,她已資助了100多個孩子,免費在每個周末給他們教授舞蹈課。對于劉巖來說,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和孩子們在一起,是她最快樂的時光。一個周末,劉巖去福利院看孩子們時帶了一盒巧克力,結果孩子們一看到巧克力就搶得亂七八糟??粗⒆觽儊y哄哄地鬧成一團,只為一盒巧克力,劉巖笑得肚子都疼了。自從受傷之后,她似乎從未那樣由衷地開懷大笑過。這讓她第一次發(fā)現,原來快樂的到來,是一件如此簡單的事情。這樣的感覺讓她覺得彌足珍貴。她說:“與其說我在幫助孩子們,不如說是孩子們給我的更多?!?/p>
自從受傷后,女兒的婚姻,成了劉巖父母的一塊心病。為此,他們常常會很正式地和她談及此事,語重心長地對她說:“爸爸媽媽現在年齡也大了,再過一些年也陪不了你了,你要是沒有好的歸宿,沒有孩子,我們就會為你的后半輩子擔憂……”但在她看來,感情需要緣分。先把自己料理好,爭取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教學及參加一些活動,平日里,劉巖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安排得非常滿:定時去醫(yī)院做復健鍛煉;雖然現在有一半身體不能動,但她仍會擇時進行適當運動,比如游泳;和同齡的女孩一樣,她還喜歡逛街買衣服,去超市購物;去學校看望孩子們……忙碌讓她感到充實。倘若說受傷讓她失去了一個世界,現在,她已經擁有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對于她來說,這是另一種方式的站立。
她曾是舞臺上曼妙的舞之精靈,被認為是中國當代古典舞第一人。2008年,一個只有兩米的誤差,使得她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候,突然跌落。自此,她告別了鐘愛的舞臺。
如今的她,已走上講臺,在輪椅上找到了新的身份。
她就是2013年“最美博士學位獲得者”劉巖。
那些最黑的夜
劉巖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2008年7月27日晚,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只有12天了,劉巖早早地來到“鳥巢”。音樂響起,《絲路》起幕,劉巖翩躚出場,在那片“電子薄紙”上縱情舞蹈。
按規(guī)定動作,劉巖將從“電子薄紙”上騰跳到另一個平臺上,這個平臺是一輛可行進的車子制成的,由人工在下面推行??墒牵攧r開始起跳到這個平臺時,左腳剛剛踏上,右腳還未趕到,平臺卻突然提前啟動了。劉巖仰天向后從近3米高的平臺上摔了下去,加上騰跳時的沖擊力,背部重重摔壓在地上的一個軌道上。
意外的突然發(fā)生,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連夜手術6個小時,醫(yī)生的最后診斷是:第十二胸椎嚴重錯位,神經遭到嚴重損傷!劉巖雖然神志清楚,但下半身已經沒有任何知覺。
手術后蘇醒過來,劉巖從父母的眼淚中明白了一切,那一刻,她不可抑制地失聲痛哭起來。
直到現在,五年過去了,每每回想起剛剛受傷的那段日子,仍讓劉巖感到后怕。她更喜歡用一種宿命的觀點來解釋自己的受傷。在她看來,一切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喜歡跳舞,她自然而然地學了舞蹈。成為職業(yè)舞蹈演員后,因為在年輕的舞蹈演員中出類拔萃,她又自然而然地被選到奧運會,成為奧運會開幕式唯一的獨舞者。
出生于1982年的劉巖,從9歲就開始學習舞蹈,11歲時,考上北京舞蹈學院附中的她就離開父母,獨自從內蒙來北京求學。因為年齡小,父母對劉巖特別不放心,在上附中的前三年里,父母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從呼和浩特坐火車連夜趕到北京看望她。18歲那年,劉巖進入北京舞蹈學院學習古典舞。2008年,劉巖被選入奧運會開幕式演出,成為奧運會開幕式上唯一的獨舞者。十年專業(yè)訓練,六年職業(yè)舞者,整整十六年的努力,才把她帶到奧運開幕式這個令世界矚目的舞臺。劉巖格外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原以為自己的藝術之路會更加廣闊和輝煌,誰知道,她的人生之路竟在此轉向。
在醫(yī)院住院期間,劉巖手上都插著管子。鉆心的疼痛使得她猶如一只受傷的小動物,甚至害怕別人觸碰她一下。醫(yī)生告訴劉巖,像她這種不完全損傷的病人,完全康復的概率是百分之二十一。她便覺得自己還有康復的希望。為此,她依然會在每天早晨六點醒來,吃過早點就和腿“較勁”,每天都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唯有如此,她才能強迫自己不去想太多。
在劉巖的記憶中,那樣的夜晚,是最黑的夜。
為自己推開一扇窗
脊髓摔傷之后,有大約半年的休克期,只有過了這個時期,醫(yī)生才能判斷病人是否還能正常行走。
出院后,劉巖發(fā)現,自己是家庭氣氛中的領頭羊。自己任何情緒上的波動,都能讓深愛自己的父母第一時間敏銳地捕捉到,令他們寢食難安。這讓她感到另一種責任,就是即便坐在輪椅上,也要努力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讓自己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tài),決不能破罐破摔。因為身邊有兩個那么在乎她的人——爸爸和媽媽。這讓她沒有時間再去為自己的受傷難過,而是更多地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曾經,她是一個舞者,舞者是靠身體工作,靠肢體與觀眾交流。因為意外受傷,肢體不能動了,也就意味著舞者事業(yè)的終止??墒撬龑ξ璧甘聵I(yè)的熱愛卻并沒有因此停止。因此,擺在她面前的問題就是,倘若繼續(xù)從事與舞蹈相關的工作,自己還能做什么?
經過一番思慮,劉巖決定去讀書深造。她想,兩條腿走不了了,只能通過另一種方式繼續(xù)自己的舞蹈夢想。在她看來,成為可以研修、學習更多東西的博士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2010年,劉巖順利通過全國統(tǒng)考,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的一名博士生。對于她來說,這是在被命運關上了一扇門之后,為自己推開的一扇窗。
以前在北京舞蹈學院上學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跟自己的身體打交道,面對著鏡子,反復練習如何抬手,如何踢腿,如何掌握重心。而讀博卻與過去完全不一樣,更多的是與紙打交道。而且常常一上課就是一上午,從八點講到十二點,中間沒有課間休息是正常的事。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對于劉巖來說是極大的挑戰(zhàn)。最初,她覺得自己很不習慣,但她會在學習過程中去努力適應。適應長時間坐輪椅的狀態(tài)是她邁出的第一步。最初,她每坐兩個小時左右就會因為腰肌受不了要躺下休息,讀博后,她一連坐四五個小時,都沒有問題。
尋找另一種方式的站立
2013年7月,劉巖正式獲得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學博士學位。她的博士論文是中國古典舞的手舞研究。三年的學習時間,能順利在這個時間點拿到學位,對她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做答辯時,導師告訴她,雖然你是坐在輪椅上,可是標桿并不會因此降低,所有的標準和別人都是一樣的。這讓劉巖感到緊張,因為她面對的,不僅有五個考委,還有考委會主席。而比她更緊張的則是她的導師,導師擔心她因為身體的原因,做論文的時間及找資料的時間沒有正常學生多,會導致過不了。結果,劉巖卻在正常時間通過了答辯。
如今,劉巖已走上講臺,成為北京舞蹈學院的一名教師。雖然是坐在輪椅上,但她依然保持著一個舞蹈演員挺拔、優(yōu)美的身姿。因為夠不著黑板,學校便專門為她設計了一個手寫本,可以坐著寫,然后直接連接到投影上。多年舞者的實踐經驗加上三年的理論學習,使得站在講臺上的她從容自如。
雖然直到現在,一旦看到自己曾經的那些跳舞視頻,劉巖仍然會感到內心痛楚,但五年過去,因為受傷帶來的陰霾,已一點點散去。如今,她已漸漸接受坐在輪椅上的自己,執(zhí)著于做那些在自己看來有意義的事情。
2010年3月,在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的支持下,劉巖成立了“劉巖文藝專項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和資助貧困地區(qū)小學的基礎藝術教育以及幫助部分孤兒,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舞蹈藝術。如今,她已資助了100多個孩子,免費在每個周末給他們教授舞蹈課。對于劉巖來說,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和孩子們在一起,是她最快樂的時光。一個周末,劉巖去福利院看孩子們時帶了一盒巧克力,結果孩子們一看到巧克力就搶得亂七八糟??粗⒆觽儊y哄哄地鬧成一團,只為一盒巧克力,劉巖笑得肚子都疼了。自從受傷之后,她似乎從未那樣由衷地開懷大笑過。這讓她第一次發(fā)現,原來快樂的到來,是一件如此簡單的事情。這樣的感覺讓她覺得彌足珍貴。她說:“與其說我在幫助孩子們,不如說是孩子們給我的更多?!?/p>
自從受傷后,女兒的婚姻,成了劉巖父母的一塊心病。為此,他們常常會很正式地和她談及此事,語重心長地對她說:“爸爸媽媽現在年齡也大了,再過一些年也陪不了你了,你要是沒有好的歸宿,沒有孩子,我們就會為你的后半輩子擔憂……”但在她看來,感情需要緣分。先把自己料理好,爭取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教學及參加一些活動,平日里,劉巖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安排得非常滿:定時去醫(yī)院做復健鍛煉;雖然現在有一半身體不能動,但她仍會擇時進行適當運動,比如游泳;和同齡的女孩一樣,她還喜歡逛街買衣服,去超市購物;去學校看望孩子們……忙碌讓她感到充實。倘若說受傷讓她失去了一個世界,現在,她已經擁有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對于她來說,這是另一種方式的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