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本刊顧問,當代作家,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總顧問,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
書這種東西是專門給懂得精神享受、有精神進取的人準備的。當地球上還沒有人類之前,草木自生自滅,鳥獸自來自去,史前世界全靠物質的生態(tài)自然調節(jié)。自從有了人類,就出現了另外一個調節(jié)系統(tǒng)———精神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里,人們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識、思想、藝術等。而這些精神財富的最主要載體就是圖書。
圖書有兩大作用,一是塑造人,二是為社會傳承文化。 人為什么要讀書?一句話,為了生命的完整?;蛘哒f是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F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說法?!耙话胧呛K话胧腔鹧妗?,其實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質,一半是精神。讀書是對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補充。在地球上所有物種中,除物質之外還需要精神滋養(yǎng)的就是人類。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觀思維,會改造客觀,追求幸福。
電視上播過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人問西部地區(qū)的一個放羊娃,你為啥要放羊?放羊娃說,掙錢;掙錢干什么?娶老婆;娶老婆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這個簡單的循環(huán)是為了活命,完成人口的簡單再生產。這只實現了人生命價值的一半。
作為人,還有另一半更重要的,就是他有精神世界。喜、怒、哀、樂,七情六欲,理想追求等。人與人的關系,主要不是物質交往,而是精神交往。談話、書信、親情、愛情、政治、學術、藝術等,都是精神活動。小孩子只知道好吃的東西最重要,而人一進入成年就會發(fā)現,精神滿足更重要,精神世界更廣闊。所以才有為愛情而歌唱,為自由而斗爭,為理想而獻身。愛情、自由、理想、知識、藝術等等,靠什么來交流、傳承?主要的載體就是書籍。
那么,人怎樣實現自己這生命的另一半價值,構建精神世界呢?有六個層次、三大支柱。也就是人們閱讀的六種基本追求,即閱讀有六個層次:追求刺激、休閑、信息、知識、思想和美感。其中知識、思想和審美,是三大支柱。這六個層次由低到高,反映著人們由物質需求到精神需求,不同的文化程度、修養(yǎng)狀態(tài)和價值取向。真正要有感、有悟、有創(chuàng)造,改變人生,成就事業(yè),有個性,自立于人海,流芳于青史,要靠對后三個層次的攻讀。
刺激需求。正常人的精神生活中總有企圖改變平靜,追求奇特,尋找刺激的一面。這種需求,與其說是精神追求,不如說是心理生理追求,因為理性的成分還不多。在刺激需求下,會有低檔的如黃色出版物市場。這也說明人有自然的一面。
休閑娛樂需求。按這種需求,就產生了一類輕松的作品,如花卉、魚蟲、幽默、故事、游戲等。休閑娛樂需求在讀者中的覆蓋面最大,不但有閑階層靠消遣讀物打發(fā)時日,就是專業(yè)人員,也常常會翻翻此類書報以作休息。
信息需求。隨著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每個人在生活中也離不開信息,一條信息使一個決策成功,救活一個企業(yè),或者使一個人致富的事,已屢見不鮮。人們對信息的這種需求是書、報、刊等傳媒的基礎,特別是報紙存在的基礎。
以上這三個需求,雖屬精神的,但仍可看出不脫物質的羈絆,多為實用的需求。其載體也以報紙、雜志、電視為主。真正精神層面是后面的三大支柱,其載體以書籍為主。
知識需求。知識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所以人的一生專門安排一個學生時期,集中地接受知識,以后直到老死以前,還要不斷補充更新知識,這主要靠書、報、刊,特別是書籍。
審美需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原始人開始,人類就懂得對美的追求。這種審美需求呼喚出版物一方面作為載體來提供審美對象,如文學作品、美術作品等,另一方面又作為工具來幫助指導人們提高審美能力。
思想需求。人的精神需求的最高層次是理性的思考。刺激是心理本能的滿足,娛樂是心理休息,信息是人捕捉到的事物的信號,知識已進入到認識的總結,只有思想才能進入到理性,進入到規(guī)律和方法的把握,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更深刻的認識。這種需求,促使人們去讀理論學術書刊,去通過出版物思考問題。
因此愛讀書還要講究讀書的目的和層次。我們可以把讀書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消費型,為了眼前實用;另一類是積累型,為了長遠和根本性的提高。前三個層次屬消費型,后三個層次屬積累型。只有在積累型閱讀上下工夫,才能改變人生,創(chuàng)造輝煌。(責任編輯/吳文仙)
梁衡,本刊顧問,當代作家,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總顧問,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
書這種東西是專門給懂得精神享受、有精神進取的人準備的。當地球上還沒有人類之前,草木自生自滅,鳥獸自來自去,史前世界全靠物質的生態(tài)自然調節(jié)。自從有了人類,就出現了另外一個調節(jié)系統(tǒng)———精神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里,人們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識、思想、藝術等。而這些精神財富的最主要載體就是圖書。
圖書有兩大作用,一是塑造人,二是為社會傳承文化。 人為什么要讀書?一句話,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說是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F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說法?!耙话胧呛K?,一半是火焰”,其實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質,一半是精神。讀書是對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補充。在地球上所有物種中,除物質之外還需要精神滋養(yǎng)的就是人類。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觀思維,會改造客觀,追求幸福。
電視上播過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人問西部地區(qū)的一個放羊娃,你為啥要放羊?放羊娃說,掙錢;掙錢干什么?娶老婆;娶老婆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這個簡單的循環(huán)是為了活命,完成人口的簡單再生產。這只實現了人生命價值的一半。
作為人,還有另一半更重要的,就是他有精神世界。喜、怒、哀、樂,七情六欲,理想追求等。人與人的關系,主要不是物質交往,而是精神交往。談話、書信、親情、愛情、政治、學術、藝術等,都是精神活動。小孩子只知道好吃的東西最重要,而人一進入成年就會發(fā)現,精神滿足更重要,精神世界更廣闊。所以才有為愛情而歌唱,為自由而斗爭,為理想而獻身。愛情、自由、理想、知識、藝術等等,靠什么來交流、傳承?主要的載體就是書籍。
那么,人怎樣實現自己這生命的另一半價值,構建精神世界呢?有六個層次、三大支柱。也就是人們閱讀的六種基本追求,即閱讀有六個層次:追求刺激、休閑、信息、知識、思想和美感。其中知識、思想和審美,是三大支柱。這六個層次由低到高,反映著人們由物質需求到精神需求,不同的文化程度、修養(yǎng)狀態(tài)和價值取向。真正要有感、有悟、有創(chuàng)造,改變人生,成就事業(yè),有個性,自立于人海,流芳于青史,要靠對后三個層次的攻讀。
刺激需求。正常人的精神生活中總有企圖改變平靜,追求奇特,尋找刺激的一面。這種需求,與其說是精神追求,不如說是心理生理追求,因為理性的成分還不多。在刺激需求下,會有低檔的如黃色出版物市場。這也說明人有自然的一面。
休閑娛樂需求。按這種需求,就產生了一類輕松的作品,如花卉、魚蟲、幽默、故事、游戲等。休閑娛樂需求在讀者中的覆蓋面最大,不但有閑階層靠消遣讀物打發(fā)時日,就是專業(yè)人員,也常常會翻翻此類書報以作休息。
信息需求。隨著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每個人在生活中也離不開信息,一條信息使一個決策成功,救活一個企業(yè),或者使一個人致富的事,已屢見不鮮。人們對信息的這種需求是書、報、刊等傳媒的基礎,特別是報紙存在的基礎。
以上這三個需求,雖屬精神的,但仍可看出不脫物質的羈絆,多為實用的需求。其載體也以報紙、雜志、電視為主。真正精神層面是后面的三大支柱,其載體以書籍為主。
知識需求。知識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所以人的一生專門安排一個學生時期,集中地接受知識,以后直到老死以前,還要不斷補充更新知識,這主要靠書、報、刊,特別是書籍。
審美需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原始人開始,人類就懂得對美的追求。這種審美需求呼喚出版物一方面作為載體來提供審美對象,如文學作品、美術作品等,另一方面又作為工具來幫助指導人們提高審美能力。
思想需求。人的精神需求的最高層次是理性的思考。刺激是心理本能的滿足,娛樂是心理休息,信息是人捕捉到的事物的信號,知識已進入到認識的總結,只有思想才能進入到理性,進入到規(guī)律和方法的把握,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更深刻的認識。這種需求,促使人們去讀理論學術書刊,去通過出版物思考問題。
因此愛讀書還要講究讀書的目的和層次。我們可以把讀書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消費型,為了眼前實用;另一類是積累型,為了長遠和根本性的提高。前三個層次屬消費型,后三個層次屬積累型。只有在積累型閱讀上下工夫,才能改變人生,創(chuàng)造輝煌。(責任編輯/吳文仙)
梁衡,本刊顧問,當代作家,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總顧問,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
書這種東西是專門給懂得精神享受、有精神進取的人準備的。當地球上還沒有人類之前,草木自生自滅,鳥獸自來自去,史前世界全靠物質的生態(tài)自然調節(jié)。自從有了人類,就出現了另外一個調節(jié)系統(tǒng)———精神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里,人們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識、思想、藝術等。而這些精神財富的最主要載體就是圖書。
圖書有兩大作用,一是塑造人,二是為社會傳承文化。 人為什么要讀書?一句話,為了生命的完整?;蛘哒f是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F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說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其實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質,一半是精神。讀書是對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補充。在地球上所有物種中,除物質之外還需要精神滋養(yǎng)的就是人類。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觀思維,會改造客觀,追求幸福。
電視上播過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人問西部地區(qū)的一個放羊娃,你為啥要放羊?放羊娃說,掙錢;掙錢干什么?娶老婆;娶老婆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這個簡單的循環(huán)是為了活命,完成人口的簡單再生產。這只實現了人生命價值的一半。
作為人,還有另一半更重要的,就是他有精神世界。喜、怒、哀、樂,七情六欲,理想追求等。人與人的關系,主要不是物質交往,而是精神交往。談話、書信、親情、愛情、政治、學術、藝術等,都是精神活動。小孩子只知道好吃的東西最重要,而人一進入成年就會發(fā)現,精神滿足更重要,精神世界更廣闊。所以才有為愛情而歌唱,為自由而斗爭,為理想而獻身。愛情、自由、理想、知識、藝術等等,靠什么來交流、傳承?主要的載體就是書籍。
那么,人怎樣實現自己這生命的另一半價值,構建精神世界呢?有六個層次、三大支柱。也就是人們閱讀的六種基本追求,即閱讀有六個層次:追求刺激、休閑、信息、知識、思想和美感。其中知識、思想和審美,是三大支柱。這六個層次由低到高,反映著人們由物質需求到精神需求,不同的文化程度、修養(yǎng)狀態(tài)和價值取向。真正要有感、有悟、有創(chuàng)造,改變人生,成就事業(yè),有個性,自立于人海,流芳于青史,要靠對后三個層次的攻讀。
刺激需求。正常人的精神生活中總有企圖改變平靜,追求奇特,尋找刺激的一面。這種需求,與其說是精神追求,不如說是心理生理追求,因為理性的成分還不多。在刺激需求下,會有低檔的如黃色出版物市場。這也說明人有自然的一面。
休閑娛樂需求。按這種需求,就產生了一類輕松的作品,如花卉、魚蟲、幽默、故事、游戲等。休閑娛樂需求在讀者中的覆蓋面最大,不但有閑階層靠消遣讀物打發(fā)時日,就是專業(yè)人員,也常常會翻翻此類書報以作休息。
信息需求。隨著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每個人在生活中也離不開信息,一條信息使一個決策成功,救活一個企業(yè),或者使一個人致富的事,已屢見不鮮。人們對信息的這種需求是書、報、刊等傳媒的基礎,特別是報紙存在的基礎。
以上這三個需求,雖屬精神的,但仍可看出不脫物質的羈絆,多為實用的需求。其載體也以報紙、雜志、電視為主。真正精神層面是后面的三大支柱,其載體以書籍為主。
知識需求。知識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所以人的一生專門安排一個學生時期,集中地接受知識,以后直到老死以前,還要不斷補充更新知識,這主要靠書、報、刊,特別是書籍。
審美需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原始人開始,人類就懂得對美的追求。這種審美需求呼喚出版物一方面作為載體來提供審美對象,如文學作品、美術作品等,另一方面又作為工具來幫助指導人們提高審美能力。
思想需求。人的精神需求的最高層次是理性的思考。刺激是心理本能的滿足,娛樂是心理休息,信息是人捕捉到的事物的信號,知識已進入到認識的總結,只有思想才能進入到理性,進入到規(guī)律和方法的把握,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更深刻的認識。這種需求,促使人們去讀理論學術書刊,去通過出版物思考問題。
因此愛讀書還要講究讀書的目的和層次。我們可以把讀書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消費型,為了眼前實用;另一類是積累型,為了長遠和根本性的提高。前三個層次屬消費型,后三個層次屬積累型。只有在積累型閱讀上下工夫,才能改變人生,創(chuàng)造輝煌。(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