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與作者是學生與考官的評判與被評判關系,還是流水線上鑄胚師與打磨師的承接關系?”作為一名通訊員,我時常在這個問題上糾結。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多次向報刊雜志投稿,幾年中我經(jīng)歷過多次稿件在公眾郵箱“淹沒”和“上錯花轎嫁不了郎”的尷尬……
到組織部報到的日子,我看到了《黨員生活》,在被文章內(nèi)容吸引的同時,一幀幀有QQ號的專欄主持人小照片更讓我欣喜。之后的日子里,我每天都會關注編輯的QQ燈是否亮著,閑暇之時我會打聽刊物的宣傳方向,版塊設置的變化,有時也會傳過去一個“小豆腐塊”,請編輯給我提提修改意見。一次次零距離接觸,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寫作水平提高了,與《黨員生活》的感情也加深了。之后收集的《黨員生活》早已裝訂成冊,成為我學習黨建和組織工作的法典。
燈是家的符號。一盞QQ燈體現(xiàn)了編輯對通訊員的信任,也時時提醒著通訊員不要忘了雜志就是通訊員們永久的家。
愿家里的燈一直明亮。
(大悟 黃啟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