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閻氏故居”的大躍進

        2014-09-17 16:06:19王樟生
        山西文學 2014年7期
        關(guān)鍵詞:大躍進文聯(lián)麻雀

        王樟生

        閻錫山故居有多處,我沒有去調(diào)查研究,除了知道他在五臺河邊村老家的院落,還有在臺灣的兩個住處外,山西省太原市督軍府的東花園有他的一個長期居住的公館。我這里所說的“閻氏故居”是在太原南華門東四條這個胡同里。這里有閻錫山大太太徐竹青的一座頗為氣派的四合院,位于西面胡同的入口處。自從太原解放,這個胡同最早是太原市委的辦公樓和市委領(lǐng)導與干部的家屬院;1956年市委遷至西門外新建路后,這里就分配給山西省文聯(lián),從解放區(qū)來的幾名作家藝術(shù)家為領(lǐng)導的文學藝術(shù)工作者就進駐了這里。上世紀八十年代,省文聯(lián)遷出,這個胡同成為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的辦公院與宿舍。胡同的中部有兩座四合院,一號院后有一棟大平房,是閻錫山堂妹,人稱五妹子的閻慧卿的住房,它藏在一號院之后,顯得有些隱蔽;二號院之后也藏著兩個院落,讓人頗感神秘。胡同的東頭有個小禮堂,外有一個花園與供冬天養(yǎng)花使用的溫室。閻錫山大太太的四合院東側(cè)有兩座石頭地基的大樓和三座四合院,像市委進駐時一樣,兩座三層大樓為辦公用房,后面的四合院與平房為家屬住房。那大概是老根據(jù)地工作與生活模式,這個傳統(tǒng)延續(xù)許久,直至十幾年前閻錫山大太太的四合院被拆,蓋起一座六層宿舍樓,這個胡同的格局才有了大的改變。大躍進時代,省文聯(lián)領(lǐng)導全省文學藝術(shù)工作,當年駐會的是文學與美術(shù)界領(lǐng)導與部分干部,辦有兩個文藝刊物:《火花》和《天龍畫刊》。

        這兩個刊物的編輯部被安排在胡同的最前面,進入頗有氣派的紅漆大門的北面,那是座寬敞氣派的四合院,是閻錫山大太太徐竹青留下的住房,中西合璧的設計,大玻璃窗,窗臺既低又寬,可一眼看到窗外的場地,房間的暖氣片安在墻壁內(nèi),外有小方格的木柵欄,遮住了里面的管道。木質(zhì)地板結(jié)實又漂亮,紅漆顏色并不刺眼,令人感到愉悅。一間大房中間有屏風式的矮墻相隔,外間較大,有五個大寫字臺,里間較小,有兩個寫字臺。外間是馬烽夫人段杏綿、胡正夫人郁波、副主編陳志銘夫人李霞裳的固定辦公座位,一人一個大寫字臺,她們分別擔任編輯部主任與副主任,兼任小說編輯。這是《火花》編輯部小說組的負責人集中之處。小說作家范彪被打成右派分子以前和勞動改造以后都坐在這里。他曾頗有感慨地自我解嘲:“三位夫人領(lǐng)導著我一個人,能不好好看稿么?”

        胡正秘書長本人當過編輯,深知長時間坐在椅子上看稿很疲勞,木頭椅子太硬,于是破例買了柔軟的沙發(fā)椅,每個寫字臺上還有綠色瓷燈罩的臺燈,光線欠佳時,柔和的燈光不致傷害視力。在如此舒適的辦公室工作,大家都感到稱心如意,早已忘記房屋的主人為閻錫山大太太。有人說這位大太太并沒有在這里住過,房屋是全新的。編輯們將辦公室打掃得干干凈凈,窗玻璃擦得透亮;檢查衛(wèi)生的人用白紙擦窗臺后結(jié)論是:一塵不染。東院的兩座三層樓較高,1949年重兵包圍太原城,炮彈打進城內(nèi),高樓墻上有不少彈痕,斑駁一片,后來用水泥涂抹過,仍隱約可見,算是太原解放的紀念符號。

        1957年我在這里工作才三個月,上級號召大鳴大放,幫助黨整風,接著反右派運動,編輯部15個人,抓右派指標本是5%,編輯部超額完成,抓了3個:范彪、陳仁友、張曉宇。省文聯(lián)火力更猛,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老詩人、駐省文聯(lián)并住在東院東三樓的高沐鴻排在右派榜首。他是位老革命,又是老文化人,被批判得一無是處,直到1958年還有批他的文章在《火花》上披露。使我這位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心驚膽戰(zhàn)。

        《火花》刊物還在批判高沐鴻的右派言行時,大躍進在全國展開。收發(fā)室送來的報紙上刊登的新聞引起眾人驚訝與興奮:農(nóng)業(yè)大豐收,糧食棉花產(chǎn)量超過歷史記錄,麥子谷穗密集在莊稼地,孩子們坐在上面也不倒伏,畝產(chǎn)超過千斤萬斤不是神話,流行語言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笔∥穆?lián)的筆桿子是宣傳工具,跟著形勢跑,緊追慢追也趕不上新聞報道。誰也不愿意當老人家批評的“小腳女人”。閻氏故居這個胡同的筆桿子們心急如焚,比起1942年在延安的文藝整風后的文藝工作者更為緊張,仿佛一場大仗打響。閻氏故居這個胡同便是戰(zhàn)場,以筆作槍,沖向火線。

        那時省委在府東街的“督軍府”(現(xiàn)在的省政府)辦公,離省文聯(lián)不遠,經(jīng)常鑼鼓陣陣,從五一路拐到府東街報喜的隊伍高呼口號,舉著發(fā)放衛(wèi)星的標牌從省文聯(lián)附近的五一路小學旁邊走過,人聲鼎沸,聲勢浩蕩,對省文聯(lián)所在的閻氏故居是一大震撼。筆桿子們是敏感的,他們按捺不住跳動的心臟不時走出閻氏故居的紅漆大門,在街頭接受大躍進的啟蒙教育。

        花園里建起小高爐

        南華門東四條胡同東頭那個小禮堂,常有文學作者座談會、詩歌朗誦會等活動,也舉行過小型舞會。

        禮堂外那個小花園,由花工紅鼻子老劉負責,因另有一位劉姓工人,便如此稱呼臉上有特征的他。這位河南人有精湛的種花技術(shù),他接受胡正秘書長領(lǐng)導,為辦公院與干部宿舍提供多姿多彩的盆花且不時更換,使文聯(lián)這個單位別有一番風景。

        大躍進開始,這里便緊張過一陣子。

        大煉鋼鐵是大事,省文聯(lián)是個文人集中之地也得參加,除了集體去太鋼撿廢鐵,還要煉鐵。沒有煉鐵的地方,便選擇在小花園的門口。

        這可急壞了花工老劉,他哭喪著臉對胡正秘書長說:“在這里建爐煉鐵會毀了這些花呀!”胡正也苦不堪言,卻不敢反對。這是國家大事,誰能反對超英國趕美國的政治運動啊!

        老劉只好準備幾張大葦席遮擋在一邊,意欲減弱火力的烘烤。

        文聯(lián)要煉鐵,但沒有一個人會操作,恰巧這時由農(nóng)村招來一個臨時工叫晉官明,老實肯干,人事處負責人王孔文特別器重他,說農(nóng)民會掄鐵锨,讓他當個煉鐵工人沒問題。于是晉官明上任,領(lǐng)著機關(guān)幾位年輕人搬磚和泥,建起了小高爐。因為他在農(nóng)村見過這種小高爐,像砌個豬圈一樣簡單,眾人聽他指揮,仿佛他就是總工程師。王孔文來自北京某文學部門,長期保持一副農(nóng)民打扮,很受領(lǐng)導重用,認為是可以信任的中層領(lǐng)導干部,將他推薦的晉官明當公務人員,進而又樹為省文聯(lián)職工的標兵。王孔文也搞創(chuàng)作,常編些四個字一句的文字寫在黑板報上,大家稱為“四字經(jīng)”。此時又編了四字經(jīng),號召大家學習晉官明,自然對他操作的煉鐵爐一百個放心。他吩咐眾人將家中不用的鐵器如鐵鍋、鐵錘、鐵簸箕等等都送來,眾位家屬都付諸行動,破鍋、鐵鏟鐵勺等等一大堆送到花園門口,由“總工程師”兼“爐前工”投入小高爐,然后點上火,將煤塊、焦炭、木柴一起燃燒,于是煙霧騰騰,火光閃閃,吹風機呼呼吼叫。文聯(lián)職工在一旁觀看,有的筆桿子等著寫省文聯(lián)放煉鐵衛(wèi)星的報道。有人問:“我們是煉鐵還是煉鋼呢?”

        一個聲音答道:“煉出什么算什么?!?/p>

        我那時在食堂吃飯,沒有廚房,更無鐵鍋鐵鏟鐵簸箕,但不能不做貢獻,于是上街在公安局門口的地攤上買了幾把勞改犯用過的大鐵剪刀提回來充當廢鐵。慚愧的是這些東西太小,是否能煉成鋼或鐵,全然不知。早知有今日,還不如上大學時報考冶金系,能為國家做多大貢獻呀。

        小高爐旁邊圍著作家畫家,眾位編輯和行政人員,插不上手,就鼓勁。嗓子好的則喊口號助威,聲勢也算沸騰,與太鋼公司“三槽出鋼”的盛況相比則有較大差距。大家等了許久不見一丁點鐵水與鋼花出現(xiàn)。只有花工紅鼻子老劉無心看小高爐煉鋼鐵,他只擔心火星子迸到葦席上引起大火,提了兩桶水準備消防滅火。他也是農(nóng)民出身,他就不相信能放出什么衛(wèi)星。他可算個地地道道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者。

        我們守在花園門口等了許久,既不上班,也不看稿,等在小高爐邊就是干革命。天黑了,沒人宣布,大家各自回去睡覺了。第二天一早去看小高爐,只見掏出一大團爐渣,比燒送暖氣的鍋爐掏出的爐渣塊頭更大。

        晉官明不見了,他熬了一天一夜該去休息了。省委省政府沒有責備這個秀才成堆的文聯(lián)沒有放鋼鐵衛(wèi)星?;üぜt鼻子老劉定心了,幫著拆除小高爐,清理那亂糟糟的爐渣去了。他的花園受了些損失但沒有整個毀壞,他咧嘴大笑,只是不發(fā)出聲音,擔心影響不好。

        “除四害”

        大躍進中的“除四害”,也曾讓南華門東四條的“閻氏故居”熱鬧非凡。那時閻錫山在臺灣過著寂寞凄涼的生活,他早在1950年就辭去了行政院長的職務,由臺北市麗水街8號公館遷至陽明山箐山草屋,這里雜草叢生,荒無人煙,既無自來水、無電,更沒有電話,似乎與世隔絕。他建了三孔窯洞,深居淡交。蔣介石與宋美齡曾兩次去看望他,以示關(guān)切。他無所求,自甘寂寞,著書,誦經(jīng)拜佛。他十分欣賞唐高僧的兩句名詩:“英雄到老皆理佛,宿將還山不論兵?!贝植璧?,身著長袍,足蹬布鞋,枕著蕎麥皮枕頭,永不忘老西兒的本色。以前他多次乘坐美國飛虎將軍陳納德的飛機,兩人交往密切;陳納德與陳香梅夫婦去看望他,送他一臺小發(fā)電機解決用電取暖問題,卻也沒有心思使用。陳納德不會說中國話,充當翻譯的陳香梅又聽不懂山西五臺話,陳納德與閻錫山交流很困難,便問陳香梅:“是你聽不懂中國話還是翻譯水平不行?”陳香梅無言以對。被閻錫山安排早年到臺灣定居的元配夫人徐竹青,雖與他長期分居,也曾數(shù)次去看過他。而他哪里知道住在太原市南華門東四條這個胡同的文化人如此熱鬧。從領(lǐng)導到小青年,作家畫家與編輯、行政人員等,個個手持蒼蠅拍四處拍打蒼蠅,拍死的蒼蠅裝入廢信封。反正編輯部收到的來稿信封堆滿收發(fā)室,廢物利用以它裝死蒼蠅再好不過。信封反面寫上死蒼蠅的數(shù)目,交蒼蠅者的名字。每天交到收集人那里登記。馬烽的眼力好,能將空中飛舞的蒼蠅拍下,他交的蒼蠅較多,在文聯(lián)出了名。李束為眼近視,交的蒼蠅少,有點慚愧。孫謙的夫人王之荷格外認真,將孫謙與她個人打死的蒼蠅從信封里倒出,再用牙簽撥著數(shù)數(shù)目,擔心登記的數(shù)字不準,對不起組織。

        至于四害之一的麻雀捕殺更是熱烈。各辦公室都無人上班,在院子的樹下各操一根長竹竿,那是機關(guān)職工上街游行插彩旗用的,平時將彩旗摘下保存,竹竿放在院子墻角。這時派上了用場,用來在樹上敲打,嚇得麻雀亂飛,無處棲息。大家敲鑼擊盆,又喊又叫,麻雀驚魂失魄。王曼如個子高,竹竿伸得高,能戳住麻雀的窩。恩美榮個子矮,在樹根叢中撿麻雀,眼疾手快。不少麻雀掉落在胡同,被行人拾起。有兩只麻雀撞入小會議室,于是關(guān)上門窗,在室內(nèi)撲打,麻雀藏在墻角不動,可能已累得半死,被穩(wěn)穩(wěn)抓住,放進布袋。因是集體捕捉,不能將功勞歸于個人,算是文聯(lián)集體的成績。只是難為了一位老人,他叫魏永安,原是位解放區(qū)根據(jù)地的文藝干部。老魏當時近60歲,很胖,行動遲緩,他不能和年輕人一起捕捉麻雀,又不能參加別的除四害運動,于是扛了根竹竿,雇了一輛三輪車,想到迎澤公園抓麻雀。那些日子全民上陣,麻雀已很少了。三輪車夫?qū)⒗衔核偷焦珗@幾棵大樹下,車夫幫忙替他找麻雀,連根雀毛也沒撿一根,只得又坐三輪車回到南華門。閻氏故居門外有家南華門飯店,這些日子正在賣油炸麻雀,估計是通過審查驗收后的廢物被飯店收來。老魏到飯店門口一看,都是油炸麻雀。他問:“同志啊,有沒有沒炸過的麻雀?”人家問:“你自己回家炸嗎?你來看吧,都和上面糊了?!?/p>

        老魏一看搖搖頭:“不行,我要的是帶毛的麻雀?!憋埖攴杖藛T說:“你不早來,都用開水燙過,拔了毛?!崩衔航锌嗖坏?,只好掏錢買了兩只油炸麻雀,五分錢一只,用紙包住拿回了家。魏大娘一見就著了慌: “咱家連雞肉都不吃,你買這油炸麻雀干什么?”老魏長嘆一聲:“唉,人家都除四害交麻雀,我不交能行么?”魏大娘說:“你想得美,油炸麻雀,能頂任務嗎?”魏大娘向別的家屬一打聽,說沒毛的油炸過的不收,誰知是麻雀還是孵小雞從蛋殼里掏出的死小雞!那時長治街上賣這種蛋雞,據(jù)說特有營養(yǎng)價值,所以這種擔心并非多余。

        這可把老兩口急得直搓手,無奈將兩只油炸麻雀送給了一個南方小伙當了下飯菜。

        老魏心中七上八下忐忑不安。聽《火花》編輯部的人說,聞喜縣有個十二三歲的男孩,用彈弓打了六千八百六十五只麻雀,當上了農(nóng)村社會主義積極分子,出席了省城的表彰大會。段杏綿采訪過這孩子,為他寫了特寫,叫《聞喜有個小羅成》。老魏知道后,大吃一驚,人家小孩除四害做出大貢獻,他一只麻雀也交不出沒臉見人啊。老魏找郭奎蘭落實,確知炸過的麻雀不要,拔了毛的麻雀也不要,老魏急得差點掉眼淚。郭奎蘭的腦子轉(zhuǎn)得快,她自作主張地說:“老魏,你這么大年紀就不要去完成這個任務了,領(lǐng)導不會批評你,我給你說個情?!?/p>

        老魏感激不盡,又差點落淚。

        至于滅老鼠的任務也很艱巨。由胡正秘書長親自抓此大事,每天領(lǐng)著年輕人將毒鼠藥放在東四條胡同四處的陰暗角落,毒死的老鼠誰撿到都上交,但不能整只交,而是剪下尾巴放入紙袋。紙袋上也標明老鼠尾巴的數(shù)目以便統(tǒng)一上報。

        胡正把滅鼠重點鎖定在總務處、食堂與廚房等地,叫文聯(lián)打字員郭奎蘭當助手。這個心靈手巧的小姑娘,腿腳歡快,背著毒鼠藥跟老胡跑。在總務處舊房有老鼠洞口,放下毒鼠藥,又到廚房食堂尋找投放毒鼠藥處。廚房師傅范生元在解放前是祁縣喬家大院清潔工,專管打掃庭院。人們有時問他喬家大院的地主老財如何壓迫剝削他,他很驚訝,不懂得階級壓迫的政治理論。他思考了半天才說:“不至于,哪有這回事!”他是個菩薩心腸,不害人也不愿殺生。事務長老李買來螃蟹讓他制作,因為有幾個南方人要吃螃蟹。老范很為難。事務長讓他將螃蟹洗干凈放在蒸籠里蒸,當大鐵鍋里水沸騰螃蟹在籠里亂爬做垂死掙扎,老范端坐在灶臺跟前的木凳子上,流著淚喃喃地說:“不是我要整殺你們,人家要吃你們,我沒有辦法……”

        這次除四害是偉大領(lǐng)袖下的命令,老范聽說過,老范認為大小是條命,不愿將毒鼠藥放在老鼠進出的洞口,雖然明明知道幾個老鼠洞在何處,卻不去指點,由著小郭跟上秘書長在廚房食堂到處尋找。郭奎蘭說:“老范師傅,滅老鼠是黨中央號召,除四害人人有責,你知道么?全民總動員,人人要動手,你更要積極,你這里是藏老鼠的地方,它們偷吃米面饅頭,又傳染疾病,滅老鼠對人是有好處的?!?/p>

        老范嗯嗯地應著,并不配合。郭奎蘭將毒鼠藥在黑暗角落投放了幾處,算是完成了任務。等到第二天小郭來檢查發(fā)現(xiàn)了好大幾只死老鼠,讓老范師傅將老鼠尾巴割下來,以便上繳。老范師傅像臨戰(zhàn)的逃兵,心慌意亂地去割老鼠尾巴。他拿了文聯(lián)的工資,不能不做這事,心里不是個滋味。因為老鼠極易腐爛傳染疾病,所以上級只收老鼠尾巴。郭奎蘭奉秘書長胡正之命將這一次老鼠尾巴收集在一起,寫上省文聯(lián)的名稱就算是南華門東四條閻氏故居這個胡同里放出的老鼠衛(wèi)星。

        四害第四名是蚊子,蚊子在南方是個大害,人人都會自覺捕殺,在山西省城則不然,因為城市缺水,那時也極少花草種植,很少有蚊子。偶有三兩只,自己去消滅就是,不必大張旗鼓搞運動,節(jié)省了這份精力,可謂是一大幸事。

        文藝放衛(wèi)星

        當工農(nóng)業(yè)大躍進放的衛(wèi)星滿天飛的時刻,山西省文藝界按捺不住了。1958年3月11日,山西省文藝界18個單位敲鑼打鼓,在山西大劇院開大會,宣讀各自的躍進計劃,這個千人大會吹響了文藝大躍進的號角。山西省文聯(lián)由秘書長胡正上臺宣布將培養(yǎng)文學作者的計劃從去年300人躍進為600人,1959年躍進為800人。束為、馬烽都上臺發(fā)表躍進計劃,寫出超過以往數(shù)字的文學作品,每年寫出十萬、十五萬字的文學作品。這計劃并不驚人,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席蘇光在身體有病的條件下,要畫出150幅畫,這個計劃也并未令人驚奇,畢竟都是老革命,沒學會吹牛皮說大話。吹拉彈唱蹦跳的表演藝術(shù)人的躍進計劃是下廠、下礦、下鄉(xiāng)、下連隊去為工農(nóng)兵演出,次數(shù)增加許多。為躍進大會助威的鑼鼓震撼了省城。

        寫文章、畫畫都是辛苦事,不能胡亂放衛(wèi)星。就他們報出的躍進數(shù)字也自感忐忑不安,擔心能否完成。

        《火花》與《天龍畫刊》的躍進計劃是“多快好省”提高刊物質(zhì)量。身為《火花》編輯,我不知這辦刊物“多快好省”如何體現(xiàn)出來??赡苁蔷庉嫴康娜藛T大部分都抽出去修水庫,然后種地生產(chǎn)糧菜,解決大躍進之后餓肚皮、浮腫的問題,或是抽人下鄉(xiāng)整社整風,讓極少的幾個人辦刊物。我就是長期堅持辦刊物的一個,在人手不夠的情況下,詩歌小說散文評論稿件都管,包括寫社論之類,應付不時變化的形勢。這大概就是多快好省的方針。

        文藝為大躍進服務是義不容辭的,它必須為各行各業(yè)放衛(wèi)星吶喊助威,起到為人民鼓勁的作用。大躍進時我是名詩歌編輯,負責編發(fā)詩歌稿件,在人人寫詩的那個年代,負擔著艱巨的工作任務,白天煉鋼鐵、除四害,晚上加班看稿件,我的近視眼由于疲勞過度而紅腫。農(nóng)村的歌謠是“活著干,死了算”,對我們都是適用的悲壯誓言。

        不僅是我們這些編輯,收發(fā)室的小同志也一樣,那時十幾歲的女孩,孤兒院出身的恩美榮在收發(fā)室登記稿件。她是個初中畢業(yè)生,字寫得好,在登記來稿的本子上登記稿件,忙得汗流浹背。有人建議她從食堂借來稱米面的磅秤,詩歌來稿往磅秤上放,反正郵局送來時用麻袋裝著。像稱米面一樣,將重量登記在冊就是,這個做法得到眾人稱贊。至于小說稿件是來稿的重點,還是逐篇登記在冊,不得有誤。

        為了加夜班看稿,我用竹皮熱水瓶的熱水將毛巾澆濕敷在眼上,看一陣稿子后敷一敷,然后繼續(xù)躍進。

        我抽空到醫(yī)院開刀治麥粒腫,貼上紗布墊。在食堂吃飯時,我看到文聯(lián)主任李束為也是眼睛上貼著紗布。原來他堅持夜以繼日工作,累壞了,也患了眼病。此時北京雕塑家王朝聞,畫家力群也常在食堂吃飯,大家都自覺反對特殊化。一次我聽一位領(lǐng)導說,以后可能不能把孩子留在家里生活,要在人民公社集中管教孩子,不許用名字,都編個號碼,吃一樣的飯,穿一樣的衣服,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以便成為國家的人。我聽了后感到不可思議,繼而一想,革命形勢的發(fā)展誰也難以預料。幸虧上面這說法沒成為事實,否則不堪設想。

        大部分來稿的作者是在人人寫詩的群眾運動中匆忙上陣,絕大部分的豪言壯語是抄襲來的標語口號。

        《火花》文學月刊是省文聯(lián)的重點工作,編輯部的來稿無節(jié)假日之分,在人人寫詩的那個躍進年代,詩歌組三個編輯手忙腳亂,將收發(fā)室送來的稿件堆在地上,三個編輯的寫字臺邊放著兩個大紙簍,一邊看一邊往紙簍里扔無法使用的廢稿。當時流行這類詩:

        天上沒有玉皇/水里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岳開道/——我來了!

        這是極具代表性的詩稿,體現(xiàn)了大躍進的時代精神,目空一切,為所欲為。記得一首詩寫道:

        毛主席在山頂畫個圈/水庫立即修上山/毛主席在水底戳個洞/千軍橫掃水晶宮/毛主席朝天上點一點/月亮星星嚇破膽。

        活著干,死了算/干活干到二十九/吃完餃子就動手/小車不倒只管推/爺們累死子孫替。

        這些帶著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英雄主義悲壯誓言出現(xiàn)在人人寫詩的群眾運動中,不管你有沒有文化,會不會寫詩都得一窩蜂成為詩人。一次讀到這樣的詩句:

        糧囤棉堆高上天/老漢沿梯上云端/豐收美景喜心田/湊上陽婆抽袋煙。

        以前老農(nóng)民稱太陽為陽婆,我心想棉花是易燃物,若真堆上云端,人們站在棉堆上向太陽取火抽煙,那不釀成大火災嗎,那還了得!只是想了想,不敢說出來,怕被扣上反對大躍進的帽子。

        寫詩上交的任務與除四害打死蒼蠅麻雀上交一樣,都得完成。那時《火花》常發(fā)歌頌大躍進的詩歌專欄,摘錄1958年4月號專欄的摘錄一些詩歌,讓今天年輕人開開眼界,以娛人耳目。在題為《總動員》一首詩中寫著:

        男女總動員/老少齊動手/攔住天上水/挖出地下泉/氣得龍王干瞪眼/嚇得“土地”打戰(zhàn)戰(zhàn)/集體力量比天大/要讓洪水澆莊田。

        《龍王紅了臉》一詩云:

        村東有座龍王廟/沒磚沒瓦沒木料/龍王爺爺一邊倒/臉蛋紅得像火燒/龍王龍王羞紅臉/心愧臉紅理當然/好磚修了抗旱井/整瓦木料搭畜棚/牲口水井加一起/不向龍王苦求情。

        《山神也害怕》一詩云:

        劈開石頭鑿通山/決心一定勝過天/山神土地害了怕/龍王見了就卸駕/天寒地凍都要干/開渠堵潭挖水泉/旱地變成水澆田/從今農(nóng)村大改變。

        《猛虎上山干勁大》一詩云:

        北風吹來天氣涼/東塘社員打井忙/一天到晚晝夜干/好比猛虎上高山/社員干勁實在大/腳凍手冷全不怕/一邊打來一邊刨/包打保成保使用/男的下井女的絞/夫妻包打也不少/社員社干并肩干/社長全家打一眼/千眼旱井百天成/擴大澆地一百頃/地產(chǎn)糧食五十萬/超過指標不靠天。

        《決心》一詩云:

        天冷心不冷/地凍心不凍/冰凍三尺一樣干/地凍三尺不停工/暖開一塊開一塊/修不完水庫不收兵。

        《要趕烏克蘭》云:

        一人加一擔/糞堆堆成山/今年三百三/三年翻兩番/糧食齊增產(chǎn)/要趕烏克蘭。

        在人民公社的旗號未打出之前,大躍進的口號便已吹響,《高級社里沒窮人》一詩便證明了這一事實。河曲文化館的張存亮是民歌高手,也是位老作者,他的作品不是一般的吶喊,有一定的藝術(shù)性,是較為形象生動有特色的民歌,頗受當年副主編陳志銘的欣賞:

        心里頭高興喉嚨里癢/走著坐著想唱山曲/山曲唱的甜心心話/心里高興干勁大/大河里流水小河里漲/再不會受窮餓肚腸/高山上點燈高山上明/高級社里沒窮人。

        《一股勁建設咱農(nóng)村》中寫道:

        斗大的西瓜碗粗的根/千家萬戶一條心/一條心擰成一股勁/一股勁建設咱農(nóng)村。

        《干部自帶三件寶》寫道:

        干部自帶三件寶/糞筐籮頭和鐵鍬/縣長下鄉(xiāng)背鋪蓋/還要種三畝“實驗田”/拿起筆桿是狀元/拿起鋤頭是社員/文武雙全好干部/群眾都把他稱贊。

        看起來人民公社的大旗打出之前,群眾心里有憧憬,心里較踏實,還沒有學會說太多大話,浮夸風尚未刮起來。民歌里找到實證。

        文藝界執(zhí)行的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制定的為工農(nóng)兵服務的方向,工農(nóng)業(yè)大躍進的形勢,文藝工作者必須緊密配合。山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室的負責人關(guān)守耀是位老實巴交的文化人,他重誠實,厭惡浮夸,他說過一句不滿現(xiàn)實的話:“人民到底是吃糧食還是吃方向?”這句話將他變成了被批判的典型。省文聯(lián)的美術(shù)家、作家貫徹執(zhí)行毛澤東的文藝路線,要歌頌人民公社,大辦公共食堂。美術(shù)工作者通過畫畫宣傳大躍進中出現(xiàn)的新鮮事物,畫出農(nóng)村一片大好形勢,農(nóng)民個個笑逐顏開,食堂餐桌上擺滿大魚大肉。南瓜像大缸,玉米胖得像冬瓜,花生殼像條船,娃娃們在船里搖槳玩。宛如進入了童話世界。

        省文聯(lián)的作家、美術(shù)家,如西、李、馬、胡、孫,和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席蘇光,個個都在毛澤東的路線上端端地走著,在毛澤東發(fā)動與領(lǐng)導的大躍進運動中都得有所作為,真正是理解的執(zhí)行,不理解的也得執(zhí)行。在大辦公共食堂這一陣風中,湖南省作家康濯寫了《吃飯不要錢的日子》,給群眾以極大的鼓舞。山西的老作家束為是很有頭腦的,他善于思考,認為公社化辦起公共食堂當然解決了農(nóng)民吃飯問題,這是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寫了《于得水的破碗》這一短篇小說,主題是有了食堂,貧苦農(nóng)民的吃飯問題有了保障,誰也奪不了貧農(nóng)的飯碗。當時我認為是一篇有思想深度的好作品,比起那些胡亂吹捧公共食堂天天大擺宴席,吃得農(nóng)民滿臉紅光、滿嘴流油的文章好得多。食堂吃過幾頓飽飯后就缺糧,改吃糠與野菜,文聯(lián)兩個干部那時下鄉(xiāng)在食堂吃飯,吃的是柳樹葉玉米棒子粉碎的渣子,難以下咽,吃進去的與排泄出的是一樣的顏色與形狀。

        《火花》編輯奉命參加勞模會,被分配寫宣揚先進人物的文學作品,記得1958年山西省第二次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召開之際,編輯們幾乎全體出動去采訪;就留下我一個人,其原因是我出身不好,不配采訪先進人物,不配寫“超英趕美”積極分子們的事跡。韓文洲不愿意冷落我,給我?guī)讖埾冗M人物的材料和團省委書記仝云的文章《共產(chǎn)主義新人在成長中》,他說:“不一定要到會上去采訪,看看這些文字也能寫,你寫一首獻給這個積極分子大會的詩吧。”我當然遵命。于是按那些文字資料寫了一首《獻詩》,摘抄幾段如下:

        躍進年唱的躍進歌/躍進故事多得沒法說/都說英雄出自少年/我看這話很不錯/青年積極分子大會開了幕/你看那新人新事有幾多/記者們采訪汗水流成河/寫下的材料就用輪船拖……

        一窮二白又怕什么/立志把老牌帝國主義超過/赤手空拳搞發(fā)明/鉆勁鉆出第一流的賽璐璐。[1]

        青年高爐在太鋼干得真紅火/九創(chuàng)全國紀錄還要突破/單位面積產(chǎn)量豐收還嫌落后/小學生的兩層樓上下結(jié)碩果。[2]

        普通工人要著書立說/老農(nóng)民要在大學里講課/滿天的衛(wèi)星匯成銀河/各行各業(yè)都開出奇花異朵/琳瑯滿目從何處開頭/十天十夜唱不完一個角落。

        老實說,那時時興的就是說大話吹牛皮,我只能緊跟,否則我就會犯錯誤,這就是我總結(jié)出來的教訓。

        在文藝作品中反映大躍進中超英趕美創(chuàng)奇跡是文藝為政治服務的重要任務,副主編韓文洲總是帶頭人,他是分管政治思想的副主編,對于為政治服務十分認真且以身作則。他既寫小說,又擅長說唱文藝。大躍進的形勢發(fā)展太快,來不及編故事寫成小說,他就寫鼓詞,把各行各業(yè)放衛(wèi)星的事挨個說。他那標題為《神兵百萬》的鼓詞可謂歌頌大躍進的代表作。

        副主編韓文洲帶了頭,幾位編輯也各顯身手,寫人物特寫,歌頌大躍進的奇跡。著名作家馬烽是忠實執(zhí)行與捍衛(wèi)毛澤東文藝路線的代表人物,他是個正直且富有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家。他執(zhí)行革命的文藝路線,不去寫“高、大、全”的所謂英雄,也較少去寫報告文學。他認為寫真人真事真地點的作品容易出問題,虛構(gòu)小說保險系數(shù)高。馬烽用短篇小說表現(xiàn)大躍進的巨大威力。發(fā)表于《火花》1958年11月號的短篇小說《重要更正》可謂他此時的代表作。他有使用第一人稱的慣例,寫“我”以某縣小報記者的身份,接受任務去農(nóng)村采訪反映人民分社大煉鋼鐵的先進事跡,這是一篇急用稿,要求當天寫成,第二天見報?!拔摇钡睫r(nóng)村采訪了激流人民公社和滿天紅人民公社,兩個公社都在山溝里建土高爐煉鐵,部分社員上山刨煉鐵的礦石,部分社員建土高爐,人歡馬叫,忙得不亦樂乎,作為記者的“我”也掄起鐵鍬鏟料裝爐。這兩個公社展開挑戰(zhàn)競賽。當激流社放出第一顆產(chǎn)鐵三噸半的衛(wèi)星,“我”就寫了新聞報道,請人捎回報社。誰知形勢有了變化,到了晚上十一點,滿天紅人民公社產(chǎn)量超過激流社,出鐵的數(shù)字變?yōu)樗膰嵃?。山溝里鑼鼓喧天,口號震地,慶祝大號衛(wèi)星上天。作者“我”必須要將原來的報道作一次更正。正好有輛送糧汽車回縣城,“我”便如釋重負,請求將更正轉(zhuǎn)送到縣委報社,不能耽誤。當“我”和衣而臥后聽到一陣說話聲,有人告訴“我”:激流社又放了個新衛(wèi)星,出了生鐵九噸還掛零。

        因為除了小高爐,還有用柴火燒烤的爐起作用了,公社的大批壯勞力上山砍樹木當柴燒以煉鐵?!拔摇便读?,又想更正那篇新聞報道,但再來一次已經(jīng)來不及了。正在著急,忽然發(fā)現(xiàn)窗臺上有臺電話機,便急忙給主編撥打電話。主編說:“你捎回的稿子收到了……”“我”急忙說:“不是那些更正,就是說還要再更正,放衛(wèi)星是激流人民公社,截至現(xiàn)在止,他們已經(jīng)煉出了九噸……”主編大聲喊:“你是怎么搞的!三番五次連個數(shù)目也弄不清?”“我”說:“這能怨我?發(fā)出稿子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20個鐘頭了!20個鐘頭有多大變化……你再這樣改改不行嗎?”“什么改改?報紙早該印完了……”

        可不是嗎,各行各業(yè)都在大躍進,報社印刷廠也一樣?!耙惶斓扔诙辍保先思业脑掃€能有錯!

        馬烽不愧是大作家,他的這個短篇小說是虛構(gòu)的故事,卻真實概括生動表現(xiàn)了大煉鋼鐵,各行各業(yè)大躍進的生活圖畫,充分體現(xiàn)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毛澤東文藝思想。

        文藝為政治服務,詩歌是得心應手的工具,號召工農(nóng)兵作者出面大聲疾呼喊口號表態(tài)往往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單靠來稿往往趕不上形勢,于是分配編輯自己動手。原本不鼓勵編輯寫稿,給編輯的任務是培養(yǎng)作者,為他人作嫁衣裳。但是為了配合政治任務,又不得不分配某些編輯寫些應景之作,身為《火花》編輯,我常接受上級安排的任務,有時歌頌蘇聯(lián),有時咒罵美帝國主義,或聲援我毫無所知的古巴。大躍進時期,我接受的任務自然是歌頌大躍進。1958年5月號《火花》上刊出我寫的短詩《紅色中國在飛躍,飛躍》。后來讀它我感到臉紅。摘錄如下:

        大躍進的號角響了/號聲直上云霄/看六億人跨上駿馬/朝著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十五年趕上英國/多么豪邁響亮的口號/高潮后面是高潮/捷報后面?zhèn)鹘輬?整個世界帶上了望遠鏡/踮著腳尖仔細瞧/有的喝彩/有的微笑/有的嘆息/有的苦惱/那輪胎大王泄了氣/剩下滿肚子牢騷/鋼筆大王脫了帽/急得直把頭搖/煤炭大王哭喪著臉/直氣得捶胸又抓腦/只看那鋼鐵大王喲/兩撇小胡子正在往上翹/鋼鐵工業(yè)要趕上他/中國的決心比天高/一轉(zhuǎn)眼沖了個十萬八千里/六億人把奇跡來創(chuàng)造/太鋼三槽出鋼/沖破世界紀錄/無線電傳出驚人捷報/三條金龍向世界宣告/紅色中國在飛躍,飛躍!

        這些遵命之作,既未感動本人,更不可能激勵他人。

        德高望重的老詩人岡夫那會兒還在北京工作,他也寫了較長的詩,題目就是《人民公社好》。身為一名來自老根據(jù)地的文藝工作者,歌頌毛澤東提出的一切主張,那就是政治任務。美術(shù)家協(xié)會的駐會畫家,年紀大的多是從老解放區(qū)來的領(lǐng)導,身體力行歌頌三面紅旗,認為那是領(lǐng)袖的偉大創(chuàng)舉。我們文聯(lián)的干部大都下過鄉(xiāng),在農(nóng)村公共食堂吃過飯,那頓飯就是勉強糊口的東西。記得《火花》在1958年10月號上刊出了畫家王光宇、吳夢琳合作的大幅彩畫,標題為《人民公社好》,畫面上人民公社五業(yè)并舉,公社食堂餐桌上大魚肥雞,人人笑逐顏開。每當郵遞員送來報紙,作家畫家為報紙上報道的各類衛(wèi)星上天而欣喜若狂,于是盡快配合,為大躍進鼓與呼,體現(xiàn)文藝為政治服務的神圣職責。

        大躍進后的1959年秋,我與郁波、王瑋、吳靜瑜、趙錫祥等人被派到汾陽一個農(nóng)村去勞動,任務是挖核桃苗以便出售給外地。汾陽是著名的核桃產(chǎn)地,向外地出售核桃苗是一大事。我們幾個人分住在農(nóng)民家里,每天在食堂吃飯,然后上山刨核桃苗。核桃苗很小只露出一個尖尖,在山坡上尋找核桃苗像校對稿件一樣,很是費眼又費力。好不容易找到一株苗尖尖,用鎬鋤使勁刨那根子,很深又長。干這種體力活,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艱苦勞動,又累又餓。在公共食堂吃飯,一人一大碗糊糊,有玉米渣和胡蘿卜,與我們在報刊上宣傳的公共食堂有太大差別。吃完這碗糊糊去刨核桃苗,刨上幾苗就餓了,社員們教我們在地里拔幾個胡蘿卜在鋤頭尖上刮掉泥土就吃,為的是填肚充饑。趙錫祥是文聯(lián)聯(lián)絡處的一位山東漢子,三十歲左右,由于吃不飽,營養(yǎng)不良而浮腫,得了肝病在食物極端缺乏的情況下病情惡化,我們回到機關(guān)以后他就住醫(yī)院,不久就死了。文聯(lián)職工很緊張,在太原北郊的小井峪租了一塊地,派幾名干部去種了些糧食和蔬菜,以彌補食物不足。秘書長胡正更著急,分配打字員郭奎蘭在閻錫山五妹子閻慧卿的故居旁邊的平房里培育了小球藻,那是一種池塘里漂浮的微生物,是農(nóng)村用來喂豬的飼料。報紙上說這種東西有高蛋白,很有營養(yǎng)價值。郭奎蘭培育的這些小球藻并非分配給全體職工,按領(lǐng)導決定只分配給因營養(yǎng)不良而浮腫的干部職工。發(fā)放的時候,郭奎蘭吹口哨,讓浮腫的人各拿一只小碗去領(lǐng)一份小球藻水,十分嚴格。我那時剛從平順縣李順達申紀蘭的故鄉(xiāng)寫公社史回來,在當?shù)毓╀N社買了一些核桃,所以家人沒有浮腫,就不能去分享珍貴的小球藻水。

        早已升天的五妹子閻慧卿不會想到她的故居會有這種故事發(fā)生。而在臺灣棲身的閻錫山雖然生活已不富裕,但不必吃小球藻。他像在大陸一樣,由身邊的人為他做五臺人吃的簡單面食。幸虧他有遠見,在乘飛機來臺時,帶了一些黃金,由于飛機超重,當時要求他卸掉一部分黃金,保證飛機安全,他力排眾議,寧可將他的隨從減掉一名,將黃金帶在身邊;靠這些黃金在臺灣與他的隨從人員度過當年的艱苦歲月。這位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山西“土皇帝”不曾料到,當大陸人民處于三年經(jīng)濟困難之際,他由于過分憂傷、過分抑郁,凄然病逝,終年78歲。僅將他自建的三孔具有山西特色的窯洞留在臺北箐山。也只有改革開放之后,這塊“閻氏故居”的牌子才被掛在太原南華門東四條的北墻上,供國內(nèi)外回故鄉(xiāng)的親友與游人參觀,談論有關(guān)他此生的一些故事。

        【注1】:賽璐璐為一種硬質(zhì)塑料。

        【注2】:某小學實驗田種出地下長土豆地面結(jié)西紅柿的蔬菜。

        猜你喜歡
        大躍進文聯(lián)麻雀
        陽泉市文聯(lián)扶貧采風活動
        拯救受傷的小麻雀
        廉江文聯(lián)獲評“2018年度全省文聯(lián)先進集體”
        湛江文學(2019年5期)2019-06-19 00:35:54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趣味(語文)(2018年2期)2018-05-26 09:17:55
        “大躍進”運動與中國卷煙生產(chǎn)和消費的常態(tài)化
        近代史學刊(2017年1期)2017-08-16 06:05:52
        緊盯著窗外的麻雀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2
        湛江市文聯(lián)領(lǐng)導到城月鎮(zhèn)坑仔村扶貧
        湛江文學(2015年2期)2015-12-18 14:05:02
        藥品審批困局:從“大躍進”到“大塞車”
        “大躍進”后的產(chǎn)能過剩與城市工業(yè)的增效改革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性|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黄页免费人成网址大全| 在线精品首页中文字幕亚洲| 女人被男人爽到呻吟的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在线 | 中文字幕这里都是精品| 色和尚色视频在线看网站 | 手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av| 在线免费观看蜜桃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日本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4hu四虎永久在线观看|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91最新免费观看在线| 国内自拍视频在线观看h|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三区|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东北少妇不戴套对白第一次 | 国内久久婷婷精品人双人|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人妻秘书被社长浓厚接吻|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污污|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综合av| 亚洲国产果冻传媒av在线观看 |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污污 | 区一区二区三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日韩|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