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李女士是東方美公司的員工。2013年6月4日,李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了一段文字,內容大致為:“躺在床上,捫心自問,自認堅強,不知還能,堅持多久,也許快了,淚流滿面。無愧良心和天地,此時窗外雷聲不斷,老天為我在流淚,人做事,天在看!”
李女士的微信好友之一、東方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唐經理看到該段文字后,認為李女士是在抱怨工作的問題,就在下面評論道:“如果一份工作讓人如此悲傷,不做也罷。”兩分鐘后再次評論:“你把我置于何地?周扒皮,劊子手??這是公眾平臺,請所有員工自律!”李女士看到唐經理的評論后回復:“唐總,我一直都非常尊重您,我說的和您說的不是一回事,謝謝!”2天后,唐經理向李女士發(fā)送短信說,李女士已經把話說絕了,就到這里吧,有人會與其交接工作。6月6日,李女士從東方美公司離職。
丟了工作的李女士認為是公司違法解除勞動關系,便向當地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勞動仲裁裁決東方美公司支付李女士經濟補償金、工資等,但東方美公司不服,認為是李女士主動提出離職,遂向法院起訴。
法院經審理后認定,東方美公司因李女士發(fā)表的微信而要求其離職,無事實及法律依據,屬于違法解除雙方勞動關系的行為,判決東方美公司支付李女士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工資差額、未休年假工資等共計2萬余元。
點評
張 婷(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律師)
隨著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興起,與之相關的糾紛會不斷出現(xiàn)。本案即是以微信作為證據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的案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現(xiàn)實意義。本案中,最大的爭議焦點在于李女士與東方美公司解除勞動關系的原因。雙方提供的證據主要是通過微信朋友圈互動記錄、短信記錄等電子證據來展示,這就涉及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lián)性問題。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關于證據種類的規(guī)定,電子數據是法定證據之一。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鑒于微信互動記錄、短信等電子數據作為證據的特殊性,在訴訟中對這類證據真實、合法、關聯(lián)(所謂證據“三性”)的認定有著特殊要求。首先,應當對微信賬戶及手機號碼的持有人進行核實;其次,應當對相關材料進行證據保全,將涉案的微信互動記錄、微信賬戶頁面、短信記錄進行截屏并打??;最后,雙方當事人在判決生效前均不能對該互動記錄和短信記錄進行編輯、更改和刪除,亦不能編輯、更改、注銷相關的微信賬戶。
在此基礎上,法院確認了本案的關鍵事實:認為唐經理在微信圈的評論和短信,表達了與李女士解除勞動關系的意思表示。唐經理系東方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東方美公司應該對該公司法人作出的評論產生的后果負責。李女士在朋友圈發(fā)表的微信內容并未指向具體的某人或某事,只是一種純粹的情感宣泄或有感而發(fā),東方美公司據此而要求其離職,無事實及法律依據,屬于違法解除雙方勞動關系的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此也提醒讀者,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流互動平臺,微信記錄可以作為證據提交,所有人都要對自己在微信上發(fā)表的言論負責,并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