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忠蘭
上期我們練習(xí)了通過一個動作——腳步聲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心情。在我們?nèi)粘5牧?xí)作中,通過對一個人的一連串動作的描寫,除了可以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還能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本期我們就一起來練寫一連串的動作,讓你的習(xí)作L充滿畫面感、動態(tài)感,變得栩栩如生。
作家引路
美國作家珍·克雷赫德·喬治的《山居歲月》一書中,記敘了紐約男孩山姆在野外獨自生活的故事,讀來引人入勝,仿佛身臨其境。讀讀下面這個片段,你是不是會情不自禁地跟著他“動”起來呢?
挖樹洞
我注視著這棵樹王,覺得這棵樹是我修建住所最理想的地方。樹的中間有個凹洞,樹心已經(jīng)腐爛了。我用力一挖,爛木便紛紛剝落下來,于是我用斧頭越挖越深,直到我感到又累又餓。我爬進洞里盤腿坐下來,舒服得好像一只縮在殼里的烏龜。
小試牛刀
一、抓住人物特征寫動作。
不同的年齡、性別、情緒以及所處環(huán)境影響著人們做出不同的反應(yīng),采取不同的舉動。你能想象得出平時忙得腳不沾地的老爸像奶奶一樣坐在陽光下邊曬太陽邊閑聊的畫面嗎?可見,不看對象胡亂進行描寫會使人物形象模糊,破綻百出,甚至鬧出笑話來。
讀讀下面這一連串動作描寫,想一想,作者抓住的人物特征是什么?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又有哪些特點呢?試著寫寫他們的一連串動作吧。
媽媽一回冢就換上工作服,拿起拖把,利索地沒濕、甩干,拖起地來??墒牵妥老旅嫣K了,灰一塊黑一塊的,媽媽只好跪在地板上,用抹布使勁地擦,直到地面像鏡手一樣能照出人影來,才肯罷休。
(時佳蕊)
例文的人物特點:
我要描寫的人物特點:
該人物的一連串動作:
二、動作要有重點、有選擇、有主線。
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的動作都不會是單線條的一招一式,而是一系列的、紛雜的。比如:我們在描寫“媽媽”為摔傷的“我”包扎傷口的一連串動作時,“半蹲著觀察傷口”“洗干凈”“敷上藥”“扎好繃帶”等動作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至于其他的次要動作則要視情況而定,有時候?qū)戇M去反倒噦唆,沖淡了主要動作的描寫。
哈!棗兒紅透了。我跳了跳,沒有摘到。我仍不死心,拿起靠在墻邊的一根枯樹枝使勁揮動,可每次都和那顆最火的棗“擦肩而過”。我累得氣喘吁吁,繞著樹走了好幾圈,眼巴巴地望著那些紅艷艷的棗。沒辦法,只能爬樹了。于是,我用雙手緊緊狍著樹干,腿一縮,再一蹬,午也一點點往上攀。嘿,我終于吃到了又大又甜的棗。
(顧弄書)
填一填:這段動作描寫的主線是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動作有__________________。
三、注意動作的先后順序,不能顛三倒四。
一件事的發(fā)生發(fā)展有先有后,相應(yīng)的,我們的動作也會有先有后。先做的先寫,后做的后寫,這樣描寫才會層次清晰。
我把餛飩展開,攤在手心里,又夾了一點兒餡兒放到餛飩皮中間,然后,把餛飩皮對折,再對折,在一個角上抹點兒水,最后,把兩個角捏起來,一個像小元寶一樣的餛飽就包好了。
(鄧雨軒)
你是“吃貨”嗎?你的記憶中留存著哪些關(guān)于制作美食的畫面呢?寫下來,跟我們分享一下吧!
四、描寫動作的詞語要準確,避免同一動詞重復(fù)使用。
你能想出多少個“看”的同義詞、近義詞?“瞅”、“瞧”、“望”、“盯”、“瞪”……在一連串動作描寫中,如果我們能將同義詞或近義詞變換使用,習(xí)作不僅看起來生動活潑,表達也會更加準確細膩。
奕樂發(fā)現(xiàn)了一只美麗的蝴蝶,她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蝴蝶,追著跑。終于,蝴蝶停在了花朵上,她弓著背,伸出雙手,兩只手中間留一點兒空隙,踮著腳,躡手躡腳地走到蝴蝶旁,雙手猛地一合,蝴蝶被抓住了。奕樂小心翼翼地將雙手微微張開一點點縫兒,低頭靠在縫隙上偷看,一不小心,蝴蝶飛走了,她氣得直跺腳。
(黃佳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