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江濤
(山東財經(jīng)大學圖書館,濟南250014)
12世紀歐洲中世紀,隨著大學的創(chuàng)立,大學圖書館應運而生,并在以后的發(fā)展中不斷壯大。歐洲大學圖書館如“法國巴黎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被后人稱為大學圖書館的先驅。19世紀后半葉,隨著大學的不斷發(fā)展,大學圖書館的館藏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各個國家也相繼建成了一流的高校,相匹配的世界聞名的大學圖書館也相繼建立。如 美 國 的 Yale University,Stanford University,Columbia University,英國的 University of Oxford,Stanford University,德國的 Georg-August-University of Goettingen,Ruprecht-Karls—Universitaet Heidelberg。中國近現(xiàn)代大學圖書館是在西學東漸之風影響下和西方圖書館理念輸入后,逐步建立起來的。圣約翰大學、天津西學堂、南洋公學師范學院、京師大學堂都曾創(chuàng)辦過中國第一代大學圖書館。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我國圖書館在不斷發(fā)展中一直致力于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雙重任務,從豐富館藏圖書量到類別再到引進先進的數(shù)字化系統(tǒng)進行管理,高校圖書館在我國已經(jīng)開始走入信息化社會。但是,高校的圖書館的利用率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與不足,那就是高校圖書館的利用受眾范圍還比較局限,大多僅限于在校師生,而其豐富的館藏資源對于社會大眾的價值和意義還沒有真正地實現(xiàn),教育部2002年頒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明確指出:“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qū)讀者開放。”但是這開放之路,還沒有在普遍意義上得到落實。
1.1 美國高校圖書館 在社區(qū)化服務方面,美國高校圖書館的做法值得借鑒。比如阿肯色大學允許畢業(yè)的學生繼續(xù)借閱書籍,保留其帳號,這就使得畢業(yè)但繼續(xù)從事科研的學生可以繼續(xù)使用學校資源。另外阿肯色大學早在2007年就已經(jīng)將圖書館向公眾開放了,允許社會公眾免費借閱,包括館藏圖書,參考資料,非流通資料,以及圖書館內的計算機資源。并且其讀者登記信息顯示,兩年內有387位社會人事在其圖書館注冊借書,第一年文獻的流通量就增長了78%,圖書文獻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
另外在美國高校圖書館中,便民設施隨處可見,圖書館種種區(qū)域劃分十分科學,閱覽區(qū),多媒體區(qū)十分集中,且書架旁就有便于人們就地坐下來閱讀的凳椅,這大大降低了人們找書—找座—找書架將書放回的時間。圖書管理隨處可見網(wǎng)絡終端和網(wǎng)絡接口,還有復印機方便讀者使用。
美國圖書館的學習系統(tǒng)較為細化,有針對中小學師生和終身學習者的服務。不同的系統(tǒng)和軟件支持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們的需求,學習者需支付費用,然后就能選修課程,并能根據(jù)使用者的國籍不同提供多種語言的檢索,并且附帶有使用說明,十分人性化。
1.2 日本高校圖書館 日本高校圖書館發(fā)展較快,借鑒歐美圖書館的經(jīng)驗,為讀者設置有共享空間,在為讀者服務方面意識較為超前?!肮蚕砜臻g”也稱“信息共享空間”簡稱IC,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近幾年在我國圖書館界也有研究,上海圖書館、浙大圖書館已成功開設有IC,它將圖書館的空間、技術、設備、人員等進行整合,形成一個知識交流的平臺,是圖書館的一種集成化服務模式。在日本的高校圖書館中有約78家有共享空間,名稱上有“學生空間”、“學習小組”等,其本質還是信息共享,其所提供的服務包括有聊天,各種方便學生學習的服務,十分高效。
1.3 加拿大高校圖書館 加拿大高校圖書館把校外人員分為校友,社區(qū)人員,公司人員等不同的類別,其校友服務已經(jīng)成為極具特色的服務。主要包括文獻節(jié)約,預約借書,電子資源的使用,參加講座和展覽,以及特定的學科服務等。加拿大部分高校還實現(xiàn)了館際互借合作,此學院的師生可以辦理彼高校圖書館的借書卡,驗證成功后即可進行跨校借閱。
2.1 樹立地方服務的理念 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很高,相比于公立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有著針對性更強的特點,針對某一學科的文獻和資料也較為豐富,高校的學科敏銳度使得高校的圖書資料更新速度較快,對于想從事科研的社會人士有很高的價值。社會公眾對高校圖書館的期望價值較高,希望能夠使用高校資源,但由于平臺尚未搭建完善以及高校內部對于資源安全的考慮,還未能夠普遍實現(xiàn)。高校的基本職能是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因此,在圖書館資源上也希望能夠盡早地實現(xiàn)社會服務的職能,樹立為地方服務的理念,盡早實現(xiàn)對外開放。
2.2 拓寬大眾化服務內容 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內容不能局限于圖書借閱,文獻閱覽,應借鑒美國高校圖書館的經(jīng)驗,開展針對性強的特色服務,比如針對中小學師生,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等。針對中小學師生可以開發(fā)諸如成長類,情景模擬類,自我提高類的軟件服務,而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可以開發(fā)培訓類服務等。高校圖書館應盡快建立多種服務體系,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真正發(fā)揮其社會價值。
2.3 開發(fā)遠程服務項目 這涉及到遠程服務系統(tǒng)的建立與完善,需要高校將大量的館藏,特色的資源進行數(shù)字轉化,以便于遠程的用戶登錄系統(tǒng)就可以使用所需的電子資源。打破圖書館的空間界限,如果讀者在這一所圖書館沒有檢索到所需要的資源,可以通過館際互借的方式或者在線瀏覽,既拓展了圖書館的服務項目又方便了讀者。
雖然高校圖書館的大眾化服務已被提倡多年,但真正實現(xiàn)大眾化服務還有很長的路可走,與發(fā)達國家圖書館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在局部或一定范圍內實現(xiàn)大眾化服務還是可行的。大學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只有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對接,打破區(qū)域界限,實現(xiàn)大眾化服務,才能改進大學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拓寬服務渠道,創(chuàng)新服務理念,使大學圖書館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1]汪建中.論美國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實踐———以阿肯色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10).
[2]吳慰慈,董焱.圖書館概論[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
[3]葉緒民.高校圖書館學科信息整合與網(wǎng)絡資源的知識挖掘[J].高校圖書情報論壇,2005,4(3):1-3.
[4]蔣麗敏.美國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及啟示[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11(14).
[5]盧寶良.高校圖書關于現(xiàn)代遠程教育[J].中國電力教育,2002(2):98-99.
[6]鄭宇,陸覺民.美國高校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模式[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08(3):59-61.
[7]王婉,王萍.從IC到AC:國外大學圖書館學術共享空間的發(fā)展與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11(8):82-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