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鳴,李虹,楊軼華,孫波
(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tài)研究所;林下經(jīng)濟資源研發(fā)與利用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哈爾濱150040)
槭樹科槭屬(AcerL.)植物中,大多數(shù)種類都具有多彩的葉色和美麗的葉形,是世界觀賞植物中最著名的觀葉植物類群之一,具有很高的園林觀賞價值。我國槭樹資源極為豐富,其中槭屬植物有149種,占世界槭樹種類的1/2,是世界槭屬的地理起源中心及現(xiàn)代分布中心[1-3]。近年隨著城市園林建設的快速發(fā)展,槭樹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越來越得到相關領域的重視[4],而槭樹苗木人工繁育是其資源開發(fā)應用的關鍵。我們對紫花槭(A.pseudo-sieboldianum)、白牛槭(A.manshruricum)、茶條槭(A.ginnala)、色木槭(A.mono)4種槭樹實生苗進行8年繁育試驗,同時觀測了幼苗的生長特性,以期為槭屬植物苗木繁育及其相關應用研究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1.1 試驗地概況
本實驗自2006~2013年在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tài)研究所科研苗木實驗基地進行,基地位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平均海拔175m,雨量集中在7、8月份,年均降水量619mm,無霜期140~160d;土壤為農(nóng)用黑壤土, pH值6.94~7.74,土壤肥力均一。
1.2 實驗材料
2006年購置紫花槭、白牛槭、茶條槭、色木槭4種槭樹當年種子。
1.3 實驗方法
通過種子預處理、播種、移栽、修剪等過程,觀測分析苗木生長發(fā)育特點與其園林應用苗木培育措施。
1.3.1 育苗。在我們以往研究基礎上,選擇相應種子預處理最佳方法[2-5]:其中紫花槭和色木槭種子采取室外層積法,白牛槭種子采取低溫變溫加二次冷凍法,茶條槭種子采取春播前1~2個月低溫處理法,于2007年5月5日播種。
1.3.2 觀測指標。種子出苗指標:出苗始期、出苗期、出苗率、苗勢強弱等。植株生長指標:株高(地表至莖頂高度)、當年萌生側枝數(shù)(一級側枝)、最長萌生枝長度及其凈生長量、地徑(距地面1~2cm處主干直徑)、葉色情況、落葉情況等性;觀測從育苗當年至第7年,生長期內每月一次,隨機測量20株,計算其平均值。
2.1 播種出苗特性
4種槭樹中白牛槭出苗率最低,出苗期較長,且出苗不齊、長勢較弱;其他3種槭樹出苗率較高,出苗整齊,長勢強,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4種槭樹播種當年出苗情況
2.2 苗木生長特性
4種槭樹1~7年生苗生長量從大到小依次為色木槭>茶條槭>紫花槭>白牛槭,紫花槭干稍現(xiàn)象是阻礙其生長的關鍵(見圖1);主干地徑生長量色木槭為最大,2年苗約為0.7~1.1cm,苗木地徑生長量大小依次為色木槭>茶條槭(叢生主枝條地徑)>白牛槭>紫花槭(見圖2)。育苗過程中,對不同苗齡苗木進行了定植移栽試驗,試驗表明,隨著苗齡增加,紫花槭和白牛槭的移栽成活率明顯下降,這可能與其根部生長發(fā)育狀態(tài)有關,因此,紫花槭和白牛槭大苗移栽將存在一定風險(見表2)。
表2 4種槭樹移栽成活情況
圖1 4種槭樹1~7年苗木生長量曲線
圖2 槭樹1~6年主干地經(jīng)生長量(注:茶條槭地徑為叢生主枝條地徑)
2.3 苗木葉色及發(fā)育特性
2.3.1 冬季葉狀態(tài)。茶條槭和色木槭冬季落葉,白牛槭與紫花槭冬季葉宿存不脫落。
2.3.2 生長期葉色變化。4種槭樹春、夏季新生嫩葉多為粉紅色,隨著葉的生長逐步呈現(xiàn)淺綠、深綠等不同顏色,其中白牛槭葉正面為深綠、背面為灰白色,秋季紫花槭葉為大紅色,白牛槭深紅色,茶條槭暗紅色,色木槭橙黃色。
2.3.3 株形及冠形發(fā)育特點。茶條槭呈現(xiàn)灌木狀生長,年生長量較大;紫花槭由于枝條干稍現(xiàn)象導致其植株矮化、主干不明顯,呈現(xiàn)出合軸和假二叉分枝;色木槭和白牛槭為喬木狀生長,色木槭長勢顯著,為典型的單軸分枝,且從第6年開始,出現(xiàn)橫向生長加快的趨勢;白牛槭從第3年開始生長量逐漸增大,頂端生長優(yōu)勢明顯,為單軸分枝,冠形發(fā)育呈長卵圓形(見表3)。
表3 槭樹3年齡苗木的分枝、冠型情況
4種槭樹3~6年齡苗株型特點是:色木槭側枝長度生長量極小,其冠形橫向生長幾乎為零,主干明顯,主干上葉互生且量大,生長勢強;茶條槭叢生萌生條豐富,植株整體自然形態(tài)呈現(xiàn)闊卵圓形,當年生枝條長度生長與其上側生枝生長比例均衡,整株長勢較強;白牛槭高生長與橫向生長較均衡,株形完好,長勢相對較弱;紫花槭由于干稍現(xiàn)象較重,導致其植株主干或相對主干生長點死亡,故高生長量小,整體呈現(xiàn)灌木狀形態(tài),相對長勢最弱(見圖3)。
圖3 槭樹6年齡苗木植株形態(tài)
2.4 苗木生長節(jié)律
4種槭屬植物年生長節(jié)律為:槭樹萌芽始期普遍較晚,5~6月生長緩慢,7~8月進入速生期,9月份后生長緩慢,9月底10月初停止生長,進入落葉或葉變色期,生長節(jié)律為慢-快-慢。其中紫花槭在8月底~9月初還有一個相對生長小高峰,而此時期抽生的枝條,經(jīng)冬季或開春的低溫或風害,常常發(fā)生干梢,致使紫花槭苗木發(fā)育不好,當苗木5、6年后,隨著樹齡增加,其苗木發(fā)育趨于好轉。
4種槭樹生長發(fā)育狀況與時間呈正相關,即從出苗至第2年期間,4種槭樹幼苗相對生長速度較快;而從第3年開始,槭樹的高生長特點發(fā)生變化,其中色木槭和茶條槭在第3~5年中生長迅速,紫花槭和白牛槭則生長緩慢;但是從第6年開始,紫花槭和白牛槭生長加速,而色木槭和茶條槭相對生長開始減緩。
色木槭和茶條槭苗木圃地育苗7年期間生長發(fā)育呈現(xiàn)出快-快-慢特點,紫花槭和白牛槭呈現(xiàn)出快-慢-快的特點。4種槭樹苗木徑向生長發(fā)育特點基本一致,即生長節(jié)律呈現(xiàn)為慢-慢-快。
3.1 4種槭樹適宜在東北地區(qū)栽種,其中1年生幼苗白牛槭長勢較弱,從第2年至第5年期間紫花槭則轉為弱勢生長,色木槭和茶條槭生長勢依舊很強,白牛槭次之,4種槭樹生長勢強弱依次為色木槭>茶條槭>白牛槭>紫花槭。
3.2 除茶條槭外其他槭樹樹種移栽緩苗期相對較長,尤其是白牛槭和紫花槭,大苗移栽具有一定風險。
3.3 槭樹的觀賞性不僅體現(xiàn)在其葉形、株形、果形上,在年生長季和苗木整個發(fā)育過程中,其葉色隨季節(jié)發(fā)生豐富的變化,產(chǎn)生不同的綠色和不同的秋季色彩,園林應用如能精細挖掘其配置方式,則會大幅度提高槭樹的觀賞價值。
3.4 槭樹園林苗木培育措施與建議:茶條槭2年生苗即可出圃,如做綠籬應用或3、5棵叢植做剪形樹應用等,效果佳;色木槭雖然高生長速度快,但其冠形發(fā)育較晚,一般在4年后苗木冠形的橫向生長才開始顯著,如果苗木培育中加以人工修剪整形,適當去除過剩側生萌條,可促進其側枝生長,加快出圃時間,4年齡苗即有應用效果;紫花槭因干梢現(xiàn)象,4、5年之內其植株整體生長量較小,輔以人工整形修剪,亦很難提高其生長量,因此園林應用上可以考慮培育灌木狀苗木、做灌木應用;白牛槭雖然3、4年之內生長量不大,但整體株形發(fā)育良好,且5年后苗木生長量顯著增大,此外白牛槭葉色變化豐富,故其3年苗亦可出圃具有應用價值。
[1]徐廷志.槭樹科的地理分布[J].云南植物研究,1996,18(1):43-50.
[2]李冬林,王寶松,韓杰峰,等.觀賞槭樹的苗期試驗初報[J].江蘇林業(yè)科技,2007,34(1):10-14.
[3]梁鳴,楊軼華,徐海軍.白牛槭與假色槭種子繁育技術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5(4):93-94.
[4]金雅琴,李冬林.復葉槭苗期生長特性及育苗技術研究[J].江蘇林業(yè)科技,2009(3):214-215.
[5]彭火輝,管幫富,陳華玲,等.4種槭樹種子特征及播種技術研究[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14,26(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