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我國延遲退休問題研究綜述與評析

        2014-09-13 05:52:08
        山東行政學院學報 2014年12期
        關鍵詞:研究

        李 婷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濟南 250100)

        我國延遲退休問題研究綜述與評析

        李 婷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濟南 250100)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延遲退休似乎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對于是否應該延遲退休,何時進行延遲退休以及如何推行延遲退休,學者們都各執(zhí)一詞,爭議不斷。本文通過對2003年到2013年的關于延遲退休年齡的學術型文獻進行分析,并利用SPSS分析進行定量分析,深入了解我國延遲退休問題的研究現狀,為今后的政策研究提供依據和參考,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延遲退休;文獻分析;SPSS分析

        隨著全球范圍內老齡化趨勢日益凸顯,延遲退休成為各國學者著力研究的重要課題。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人口總數達13.39億,人口結構也發(fā)生著改變,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相關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3.26%,比2000年第五次普查上升了2.93個百分點;我國60歲以上和65歲以上人口分別占總人口的13.26%和8.87%,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分別上升2.93和1.92個百分點。[1]不難看出,我國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拔锤幌壤稀钡默F實必將加劇養(yǎng)老金供給與需求間的矛盾,并對尚不健全的退休保障制度帶來新一輪的沖擊和挑戰(zhàn),集中表現在退休制度的改革需求上。

        建國至今,我國先后對退休制度進行了六次調整,關于退休年齡的規(guī)定、實施范圍不斷調整,但總地來說變動不大(于海艷,2011)[2]。另一方面,黨和國家對于延遲退休的政策也做了相應的調整,但總地來說范圍小,且對象僅限于高級專家及公務員。相關的政策包括:《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1982)、《國務院關于高級專家離休退休若干問題的暫行規(guī)定》(1983)和《關于高級專家退(離)有關問題的通知》(1983)、《關于縣(處)級女干部退(離)休年齡問題的通知》(1992)。2010年上海市頒布《關于本市企業(yè)各類柔性延退延退辦理申領基本養(yǎng)老手續(xù)的試行意見》,又一次將延遲退休推上了輿論高潮。

        本研究從文獻分析視角入手,遴選近十年我國關于延遲退休問題的相關文獻,了解我國延遲退休問題的研究現狀,深入分析其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文獻篩選與編碼分類

        (一)文獻篩選

        本文在中國知網期刊全文數據庫中進行搜索,輸入主題詞“延長退休年齡”、“延遲退休年齡”、“推遲退休年齡”和“提高退休年齡”,選取2003年到2013年作為時間節(jié)點,共輸出528篇文章,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章99篇,剔除報道、論壇、采訪等類型文獻217篇,用于本文研究的學術論文共計230篇,具體情況如見圖1。

        學界對延遲退休問題的關注從2009年開始呈現上升趨勢,并在2013年達到最高峰,但是對于延遲退休問題的學術論文并不多,這說明我國關于延遲退休的研究尚處于初始階段,缺乏相關論題的學術研究。

        圖1:文獻數量統(tǒng)計

        (二)編碼分類

        筆者閱讀并分析230篇學術論文,將每一篇文章當作一個研究對象,進行編碼,然后錄入SPSS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1)文章的年份(D1)。本文選取2003年到2013年的文獻作為研究對象,并進行編碼。

        (2)文章是否屬于核心期刊(1)(D2)。本文把文章分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兩類,試圖尋找文章的研究方法以及對于延遲退休的態(tài)度與核心期刊的關系。

        (3)文章的研究方法(D3)。筆者將研究方法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實證研究、文獻研究、跨學科研究、經驗總結以及個案研究,并進行編碼。

        (4)文章的研究內容與角度(D4)。延遲退休問題既是當今社會老齡化大背景下出現的現實問題,又是與社會保障制度、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就業(yè)等息息相關的綜合性問題。對延遲退休的問題不能簡單定位,而是需要進行科學地全方位分析。本文通過對往年文獻中的不同研究角度進行梳理,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問題對策研究(主要是對延遲退休問題的綜合性分析)、比較分析(比較不同國家間的延遲退休政策)、經濟計算(主要是指養(yǎng)老金的測算)、國外延遲退休政策研究、社會養(yǎng)老保險角度、人力資源角度、制度設計角度、女性延遲退休、彈性退休政策或柔性退休政策分析、勞動者權益角度、延退與就業(yè)關系角度、問卷調查研究。

        (5)文章的理論依據(D5)。延遲退休年齡的文章所用理論并不集中,主要包括生命周期理論,灰色系統(tǒng)、隊列分析,概率模型、結構方程,凱恩斯失業(yè)理論,代際公平理論,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OLG模型、PLT-M模型,財富模型等理論,并對它們進行編碼。

        (6)文章對于延遲退休的態(tài)度(D6)。文章對于延遲退休的態(tài)度分為三類情況:支持、反對、未表明態(tài)度或客觀陳述。

        (7)如果支持,其理由是什么(D7-D20)。閱讀文獻中出現的支持的理由或者依據,筆者將其進行總結歸納,共有14條,并對其一一編碼(即將每一條設兩個選項:未選擇和選擇,因為往往支持的理由有多項而非一項),具體內容見表1。

        (8)如果反對,其理由是什么(D21-D32)。閱讀文獻中出現的支持的理由或者依據,筆者將其進行總結歸納,共有12條,并對其一一編碼(同上),具體內容見表1。

        (9)關于延遲退休的建議(D33-D42)。筆者將針對延遲退休年齡問題提出的建議進行總結歸納,并進行編碼,具體內容見表2。

        表1:支持與反對延退的理由

        表2:延遲退休年齡的相關建議

        二、數據分析與研究發(fā)現

        (一)核心與非核心期刊對延遲退休態(tài)度的差異

        SPSS數據分析的頻數分析表明,在230篇文獻中,核心期刊只占32%,而非核心期刊則占68%,這說明研究延遲退休年齡問題的文獻的總體水平并不高。根據對是否屬于核心期刊與該文獻對延遲退休問題的態(tài)度的相關性檢驗(見表3),得到其相關性系數為0.074。這表明,是否為核心期刊與文章對延退的態(tài)度的相關性系數0.074>0.05,二者不具有相關性。

        筆者通過比較核心與非核心期刊在對延遲退休的態(tài)度的頻率(如圖2)發(fā)現,不管是核心期刊還是非核心期刊,對于延遲退休持支持態(tài)度的文章占了大部分,核心期刊的支持率為58.9%,非核心期刊的支持率為63.1%。而持反對意見的文章核心期刊僅為2.7%,非核心期刊為7%。

        (二)文獻的研究方法

        表3:對延遲退休的態(tài)度與核心期刊的相關性

        圖2:核心與非核心期刊在延退態(tài)度上的差異

        1.定性研究是當前學界對延遲退休問題研究的主流方法。如表4所示,目前對延遲退休的研究大多數采用定性研究,占比高達84.35%,而定量類文章僅占15.65%。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文章,大都采用了描述性的統(tǒng)計方法,其中僅有三篇分別利用了OLG模型、PLT-M模型、誤差修正模型的數學模型的方法。

        2.定量研究開始得到學者們的重視,研究方法更加科學化。利用SPSS對230篇文獻進行匯總,根據獨立樣本T檢驗,本文分析出2003年到2013年的文章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差異性,如表5所示: 不同年份的文獻在研究方法上,t=-3.074,Sig(雙側)=0.03, P<0.05,拒絕虛無假設,存在顯著性差異,即不同的年份在文獻的研究方法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定量研究在不同年份的變化可通過圖3來顯示。

        表4:文獻的研究方法

        圖3:定量研究方法變化示意圖

        本文發(fā)現定量研究在總體上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在2013年達到數量最多。傳統(tǒng)的定性分析由于缺乏數據的支持,作者通常通過經驗或者理論分析問題,缺乏說服力。而定量研究往往能得到有針對性的結論,提出的政策建議等也更有說服力。雖然在趨勢上定量研究近幾年較以往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在總量上較定性研究仍有很大的差距。

        (三)研究內容與角度

        在研究內容上,如表6所示,對策型的綜合類研究占比最高,達到46.5%。這一類文章作者主要是對延遲退休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并沒有針對性地對具體的某一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因此,本文主要關注其他較有針對性的研究,從而把握學者關注的焦點。

        1.個人所得養(yǎng)老金測算

        這類的文章僅次于綜合類研究,占比達到了10.9%,學者們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研究延遲退休年齡對于人們的個人利益所得的影響。其中,丁仁船、張薇(2006)通過研究退休年齡與社會養(yǎng)老金的定量關系,得出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障政策與法定退休年齡使個人養(yǎng)老金收支盈虧及領取水平有很大的差異,并導致高齡退休人員相對貧困化。經計量,現行的社會保障政策是導致這些不良結果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年齡退休時的養(yǎng)老金領取水平差異還不是很大,退休人員養(yǎng)老金領取水平性別差異主要來自社會保障政策,其次是工資的性別差異,最后才是退休年齡作用[3];王宇熹等(2010)利用社會保險精算理論和上海養(yǎng)老保險統(tǒng)計數據,從上?!俺潜!蔽⒂^角度對人口導入、延遲退休和發(fā)展經濟三種養(yǎng)老保險可持續(xù)發(fā)展改革政策進行了定量分析和評估,研究結果表明: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在短期內和長期內都可以縮小養(yǎng)老基金赤字,但長期內并不能縮短基金扭虧為盈的時間[4]。SPSS統(tǒng)計數據表明,在以養(yǎng)老金測算為主體內容的這類文章中,40%的學者對延遲退休持支持態(tài)度,60%的學者做了客觀的計算而沒有表明態(tài)度。

        表5:獨立樣本檢驗

        表6:文獻研究角度

        2.女性延遲退休問題

        考慮到女性身體條件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女性的家庭負擔較重,為了照顧女性,過去的政策給予女性提前退休權利。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女性的解放以及觀念的轉變,原來的“保護”變成了對婦女勞動權的一種損害,原來的“照顧”變成了對女性的歧視。在延遲退休提上政策議程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男女同齡退休問題。劉瑋(2005)在對男女同齡退休的探討中提到,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就正式簽署了《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按照該公約的規(guī)定,締約各國應采取一切適當措施,消除在就業(yè)方面對婦女的歧視,以保證她們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享有相同的權利[5]。郭文臣,于冰(2006)用數學方法測算出提高女性退休年齡對女性退休后的養(yǎng)老金產生的實際影響,提出提高退休年齡對于女性來說,不僅可以獲得勞動工資,而且退休時可以得到較多的養(yǎng)老金,這兩項數值相加,使退休年齡較晚的女職工能夠終身享受到更多的收益[6]。董存田(2010)認為推遲女性退休可以節(jié)約教育成本,提高人力資源使用效率,緩解二次就業(yè)帶來的一人雙崗現象,還可以減小社會養(yǎng)老壓力。為抵消因女職工推遲退休占用的就業(yè)崗位,可選擇縮短日勞動時間,或為女職工設立3-5年育兒假等方案[7]。全國人大代表孫曉梅教授(2012)的《對男女同齡退休建議和提案的思考》一文,系統(tǒng)地梳理了1950年以來我國關于男女退休年齡的相關行政法規(guī),介紹了2005年以來全國婦聯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所進行的相關5項研究和結論,還披露了2004年以來全國兩會代表關于“男女同齡退休”的提案和有關部門的回復[8]。劉明輝教授(2012)的《中國退休年齡制度中的悖論》一文認為,現行退休年齡制度存在目的與手段之間的矛盾,目的是“照顧女性”,手段卻是“強制退休”,兩者不能同時成立[9]。SPSS統(tǒng)計數據表明,在男女同齡退休問題上,提出先女后男、優(yōu)先提高女性退休年齡的學者占到60.9%。在以女性延遲退休問題為主要內容的文章中,持支持態(tài)度的學者占到83.3%,持反對態(tài)度的只占4.2%,12.5%的學者持觀望態(tài)度。

        3.國外案例與比較分析

        在延遲退休問題的研究中,國外案例的研究以及對比分析國家間的延遲退休政策的研究也占到了較大的比例。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在延遲退休政策的改革上還不成熟,需要我們去“引進”國外的一些可供借鑒的做法和思路。汪建強(2007)探討和分析了英國延遲退休年齡改革的現實因素,提出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減輕養(yǎng)老金福利剛性發(fā)展的壓力,適當地延長法定退休年齡應成為較可行的解決措施之一。對此我國應加強養(yǎng)老金制度的建設改革,努力完善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體系[10]。楊志超(2013)分析了北歐五國推進老年就業(yè)的社會保障、就業(yè)環(huán)境和老年教育的政策和法律,提出以“小步漸進”為理念建立彈性的退休制度、以“利益誘導”為方向建立積極的養(yǎng)老金制度、以“公平有效”為原則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以“終身學習”為目標推進職業(yè)性的老年教育,從而更好地發(fā)揮我國老年勞動力的價值,為我國延長退休年齡的政策出臺提供依據[11]。李海明(2013)認為可考慮在我國《勞動合同法》修改時確立勞動合同因約定退休而終止的開放性制度,并確立約定退休年齡的合理標準,以求將來穩(wěn)妥地實現全面的約定退休制[12]。鄧先鳳等(2013)通過對我國退休制度運行現狀進行評述,分析現行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國外尤其是美國彈性退休制度改革為鑒,論證我國延遲退休年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為我國延遲退休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寶貴的經驗[13]。

        4.彈性退休制與柔性退休制度及其制度設計

        彈性退休是指政府規(guī)定退休年齡區(qū)間,工作人員可根據自身情況自覺自愿地在此年齡段選擇合適時間點辦理退休手續(xù)。目前彈性退休已成為一種更容易讓人接受的方式,社會波動也最小。當然,彈性退休的前提在于達到或接近法定退休標準,這個標準既可以是年齡,也可以是工齡。實行彈性退休關鍵是要找到不同利益群體的平衡點,讓更多的人在改革中獲益[14]。本文發(fā)現在以彈性退休制和柔性退休制為主要研究內容的論文中,大多對為何實行彈性或柔性的退休制度以及它們優(yōu)點作了闡述,而對于彈性退休的制度設計類文獻僅有4篇。其中邵國棟、翟曉靜(2007)從縱向、橫向兩方面對中國的退休年齡規(guī)定進行評價,利用SWOT分析了不同國家間的退休制,并通過數學計算進行了制度設計,提出延遲退休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5-2010年,主要任務是抑制提前退休;第二階段2010-2020年,將女職工的退休年齡以每兩年增加1歲的方式逐漸延長至55歲;第三階段2020-2045年,以每2年增加1歲的方式將女性勞動人口的退休年齡延長至60歲[15]。

        5.其它角度

        少數的文章分別以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人力資源、勞動者權益等為主要研究內容,對延遲退休進行相關的研究。文太林等(2008)從優(yōu)化我國勞動力供給的角度,建議應從提高退休政策的靈活性,擴大養(yǎng)老保險的覆蓋面,促進養(yǎng)老保險的流動性等方面完善養(yǎng)老保險制度[16]。李海明(2013)詳細闡釋退休自愿及其限制的理論與實踐,既具有塑造勞動合同法理、維護勞動者權益的作用,又具有開發(fā)知識之功效。他認為不僅要分別規(guī)定自愿退休和強制退休的要件、程序,而且要從高齡勞動者權益保障的角度完善立法,以保障其勞動和社會保障權益[17]。張文潔(2012)從人力資源角度闡述延遲退休年齡對于人力資源管理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中國企業(yè)高層管理者一般是工作年限長、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延遲退休使得老員工居于管理崗位時間延長,下屬年輕員工的升職空間小,企業(yè)“血液循環(huán)”過慢。另一方面,八零九零逐漸成為勞動大軍主力,他們有更高的職業(yè)追求,而延遲退休使得他們在職業(yè)生涯中自我實現的過程變長,易產生厭煩情緒,此外還要承受巨大的買房壓力和中國“421”家庭模式帶來的養(yǎng)老負擔等,人到中年的他們在這些消極情緒影響下工作積極性降低[18]。

        (四)文章的理論基礎

        通過對文章的理論基礎進行統(tǒng)計,如表7所示,本文發(fā)現84.8%的文章沒有明確的理論基礎,有理論基礎的文章僅有15.2%,而且所用理論相對分散。

        (五)延遲退休年齡的爭論

        所有的文獻中對延遲退休持支持態(tài)度的共有144篇,占到總文獻的64%,未明確態(tài)度的67篇,占到30.1%,而持反對態(tài)度的只有13篇,占5.9%。即使在未表明態(tài)度的文章中,大多數學者也并非強烈反對延退,而是建議緩行。這說明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應該延遲退休年齡,因此如何延遲退休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學者們關于延遲退休年齡的意見可謂涉及方方面面,但延遲退休問題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延遲退休與養(yǎng)老金空賬

        在支持延遲退休年齡的文章中,有89篇(共144篇)認為延遲退休可以填補養(yǎng)老金空賬,并減輕養(yǎng)老壓力,而以不能解決養(yǎng)老金空賬問題為由的持反對意見的文章只有4篇。2012年12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fā)布的《中國養(yǎng)老金發(fā)展報告2012》顯示,中國城鎮(zhèn)基礎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額繼2007年突破萬億元大關后,2011年突破2萬億元大關,達2.22萬億元。累年遞增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額并不能抵消社會對于養(yǎng)老金未來支付壓力的擔憂。中華全國總工會研究員郭悅說,在自愿、有政策組合的前提下,延遲退休對緩解養(yǎng)老保險支付危機有積極作用。

        2.延遲退休與人口老齡化、生命周期的延長

        學者符齊華(2004)認為人口的老齡化趨勢勢必會對社會保障的穩(wěn)定運行帶來挑戰(zhàn)和沖擊。首先老齡人口的增多,政府的財政支出必然會提高退休費用、增加退休職工福利方面的傾斜力度;其次,政府會相應地增加醫(yī)療、護理等設施和人員的配備,所以對退休年齡進行改革是明智之舉[19]。有76篇文獻提到了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并認為人口老齡化已經來臨,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需要我們及時地完善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加之生命周期的延長,延遲退休勢在必行。其中有一篇持反對意見。周輝(2011)在深入分析我國延遲退休的限制性因素時提出,對于我國人口預期壽命做出最大貢獻的是初生嬰兒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我國目前的人口預期壽命大大低于美國。除此之外,雖然預期壽命在增加,但是能夠健康生活的年數卻沒有相應增加。因此,推遲退休年齡的時機并未成熟[20]。但是,我們知道,單從生命周期延長這一方面不能決定延遲退休的必然性,畢竟延遲退休年齡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

        3.延遲退休年齡與就業(yè)

        在反對延遲退休的文章中,有62.5%的提到了延遲退休會影響就業(yè)。在持支持意見的文章中有18篇認為延遲退休對就業(yè)影響有限,還有49篇文章認為延遲退休年齡有利于人力資源的充分開發(fā)。在反對延遲退休的理由中,影響就業(yè)的因素占比最大,大多數學者認為延遲退休會影響就業(yè),老年人延退勢必會占據年輕人的崗位。唐鈞(2011)認為,目前,中國每年都有新生勞動力2000萬-2400萬人,但新增加的工作崗位卻只有1000萬-1200萬個。在新增加的工作崗位中,有30% 是“自然更新”,即其中絕大部分是退休“讓”出來的位子。在這種情況下,延遲退休會造成巨大就業(yè)壓力[21]。但大多數文章缺乏實證依據。這些文章大多數采取的是定性研究方法,其中只有兩篇為實證分析。雷輝,朱洪興(2012)通過對延遲退休的就業(yè)效應分析,用1991到2010年時間序列數據作協(xié)整分析,并運用盧卡斯的期望理論得出延長退休年齡三年一歲的政策將不會對就業(yè)產生過多的影響[22]。呂志勇等(2012)從充分就業(yè)和勞動經濟學理論出發(fā),構建了延遲退休年齡與就業(yè)關系的計量模型,在既定條件下,只要將相關數值代入模型加以試算,便可找到能使等式兩邊達到均衡的m值,即延遲的退休年齡的年限,此時b + m值即是處于均衡點上所對應的最佳退休年齡。這個最佳均衡點的實現有賴于一個具有激勵與約束共容機制的新型退休制度的建立[23]。

        三、結論與建議

        本文主要利用SPSS為分析工具,對近十年的文獻進行了梳理和歸納。本文發(fā)現,延遲退休問題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關注,大多數學者對于延遲退休問題持支持的態(tài)度,且大都不提倡“一刀切”的延退方式。在文獻質量上,核心期刊的文獻不到一半,說明對延遲退休問題的研究還具有很大的潛力;在理論研究方面,我國的研究還是比較匱乏;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數的文獻采取了定性研究,這幾年定量研究開始有上升的趨勢,但相對還是較少;在研究內容上,關于延遲退休問題的爭論比較集中,主要集中在延退與養(yǎng)老、延退與就業(yè)、延退與老齡化等方面。

        基于對已有研究的梳理,本文認為,關于延遲退休問題的研究可以有以下幾方面的改進。

        (一)注重和增強研究方法的科學性

        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是學術研究的關鍵因素。受傳統(tǒng)研究方法的影響,我國社會科學研究大多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且國外先進的學術研究方法未能得到及時傳播,使我國學者在研究方法上的系統(tǒng)性學習不足。另一方面,我國的調查研究還存在不足,龐大的樣本數量以及技術上、條件上的限制導致調查研究的相關數據的分析不足,這也影響了學者的研究質量。在未來的研究中,學者們一方面要加強研究方法的學習,另一方面也要增強與他人的合作,全面提升在這一領域的學術能力,推動我國退休制度的改進和完善。

        表7:文章的理論依據

        (二)重視和加強基礎理論的研究

        我國學者關于延遲退休問題的基礎理論研究明顯不足。延遲退休問題是一個涉及社會政策多方面的綜合性的問題,大多數文章要么綜合性地進行問題對策研究,要么針對其中的一方面進行分析,缺乏理論支撐。另一方面,由于理論的匱乏,導致問題研究的系統(tǒng)性不強、科學性不強。現有研究缺乏系統(tǒng)的視角對延遲退休相關聯的問題進行理順,因而導致延遲退休爭論的焦點問題得不到解決,導致支持方與反對方都無法說服對方,更無法說服民眾。雖然大多數學者都支持延遲退休,但是大多數民眾卻持反對意見,一方面是我們的宣傳不夠,民眾對于延遲退休的認識與學者們的研究存在偏差;另一方面也是我們的研究不足,未給出說服性的依據和具體的措施。

        (三)重視研究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重點性

        延遲退休問題的研究內容很廣泛,但也主要集中在延退與養(yǎng)老、延退與就業(yè)、延退與人口老齡化等問題上,其他方面的研究較少,且總體來說研究的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不強。目前,我國延遲退休問題已經提上政策議程,更多的研究不應該放在是不是該延遲退休的問題上,而是應該放在如何延遲退休、如何在保障公眾利益的前提下讓人們接受延遲退休、如何推進政策執(zhí)行等這樣的問題上。如前文所述,更多的學者對延遲退休的必要性以及限制性因素等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相應的建議。目前,中央提出要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一方面是考慮到人們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也是缺乏更加深入的研究。這就要求學者們運用科學方法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針對不同地區(qū)、不同行業(yè)、不同性別等領域,展開踏實的基礎性和可行性研究。

        (四)注重對國外經驗的“揚棄”

        關于延遲退休的研究不乏國外的“前車之鑒”,在這一方面,我們一方面要綜合分析我國與別國的不同,也要分析別國在延遲退休問題上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在之前的研究中,較多的學者關注到了國外經驗,對國外的延遲退休的方案設計、政策推行、退休年齡規(guī)定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介紹和總結,但缺乏中國化的研究。國外的經驗我們不能照搬,但可以“揚棄”,吸收不同國家的適合我國的方面,舍棄不符合我國國情和發(fā)展的方面。在研究中,注重我國的實踐調研,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逐步制定適合我國的延遲退休制度。

        注釋:

        (1) 本文所指核心期刊包括北大版及南大版(CSSCI)標準中的核心期刊要目。

        [1]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1(08):511-512.

        [2]于海艷.關于我國延遲退休年齡問題的探討[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1.

        [3]丁仁船,張薇.退休年齡與社會養(yǎng)老金的定量關系研究[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6(01):63-68.

        [4]王宇熹,汪泓,肖峻.養(yǎng)老保險體系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分析與政策選擇:以上海為例[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0(02):46-54.

        [5]劉瑋.對男女同齡退休的探討[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12):42-43.

        [6]郭文臣,于冰.提高女性退休年齡對其養(yǎng)老金的影響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6(02):81-84.

        [7]董存田.對我國女職工退休年齡問題的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0(04):35.

        [8]孫曉梅.對男女同齡退休建議和提案的思考[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2(02):7-13.

        [9]劉明輝.中國退休年齡制度中的悖論[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2(02):14-20.

        [10]汪建強.英國延遲退休年齡的現實考慮與啟示[J].中國市場,2007(35):112-113.

        [11]楊志超.北歐老年就業(yè)政策對我國延遲退休制度的啟示[J].學術界,2013(07):218-225.

        [12]李海明.論退休自愿及其限制[J].中國法學,2013(04):110-121.

        [13]鄧先鳳,董登新.中美延長退休年齡的比較[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3(08):88-89.

        [14]段培華,薦巋.發(fā)達國家退休制度博覽與啟示[J].群眾,2012(10):87-88.

        [15]邵國棟,朱小玉,劉偉.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延遲退休年齡合理性研究[J].云南社會科學,2007(05):55-58.

        [16]文太林,吳中宇.養(yǎng)老保險制度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及其完善[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8(06):87-91.

        [17]李海明.論退休自愿及其限制[J].中國法學,2013(04):110-121.

        [18]張文潔.基于延遲退休年齡的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變革[J].中國外資,2012(16):270.

        [19]符齊華.延長法定退休年齡利弊談[J].中國保險,2004(11):29-31.

        [20]周輝.我國延遲退休年齡限制因素分析與建議[J].學術交流,2011(02):142-146.

        [21]唐鈞.延遲退休實行條件尚未成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05-03(012).

        [22]雷輝,朱洪興.我國延遲退休的效應分析[J].棗莊學院學報,2012(06):80-83.

        [23]呂志勇,韓鑫,姜英霞.延遲退休年齡對我國就業(yè)影響的計量模型研究[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2(02):45-51.

        (編輯:李 磊)

        2014-09-25

        C913.6

        B

        2095-7238(2014)12-0039-08

        10.3969/J.ISSN.2095-7238.2014.12.007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男女啪动最猛动态图|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蜜臀av| 国产偷拍自拍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123|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国产精品视频牛仔裤一区| 国产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脱掉内裤扒开下面让人插| 看全色黄大色黄大片 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av二区| 精品人妻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免费的毛片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美女人妻中出日本人妻| 97精品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3| 熟女少妇丰满一区二区| 人妻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www| 亚洲国产精品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二区视频|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久久成人永久免费播放| 成人全部免费的a毛片在线看|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999| 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 av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国产美女精品aⅴ在线| 粉嫩的18在线观看极品精品| 我和丰满妇女激情视频| 日日噜狠狠噜天天噜av|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二代|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日本成本人片免费网站| 欧美另类在线视频| 免费看男女啪啪的视频网站 | 女同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国产丝袜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