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青 石志敏
(河北聯合大學中醫(yī)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在即刻早期反應基因(IEGs,即早基因)中研究較多的有原癌基因c-fos和e-jun它是一類對外界刺激信號傳入數分鐘內即作出反應并進行表達的基因〔1〕。腦缺血時間、缺血模型、鼠的種類及檢測所用的試劑等因素有關都可能使腦缺血后c-fos表達出現差異。目前缺血神經元死亡機制中的一個關鍵性環(huán)節(jié)就是p53及其相關基因在腦缺血中的表達調控。本研究觀察繆刺對細胞凋亡相關蛋白c-fos、p53的影響。
1.1動物分組 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隨機分成模型對照組、普通針刺組、繆刺組、普通針刺和繆刺聯合組,每組20只。
1.2右側大腦中動脈阻塞模型制作 參照文獻〔2〕采用改良方法將 Wistar大鼠制備為MCAO模型。
1.3針刺選穴與操作 模型對照組:不予治療,每天同樣抓取1 次,不做其他處理。普通針刺組:根據華興邦等研制的大鼠穴位圖譜選取穴位:合谷、內關、委中、三陰交針具:30 號 1 寸毫針(華佗牌,蘇州針灸器械廠) 操作方法:先在施針處常規(guī)消毒,然后持針依次在大鼠左側肢體上(患側)針刺以上四穴為了保證刺激強度的穩(wěn)定,采用電針的方法,直刺進針5 mm,針柄連接于電針治療儀的電極上,頻率2 Hz,電壓一般3~5 V,電流1~2 mA,疏密波,1次/d,30 min/次??姶探M操作同上,選穴在大鼠右側肢體(健側),聯合組:操作同上,雙側肢體同時選穴(健側、患側同時),首次針刺造模術后 6 h開始,治療各組療程分別為 1、3、5、10、15 d;1次/d。
1.4繆刺對MCAO模型大鼠腦組織蛋白c-fos、p53表達的影響 步驟:①載玻片防脫片劑處理;②腦組織固定、脫水、透明、包埋及切片;③將切片置于經防脫片劑處理過的載玻片上,保存,備用;④石蠟切片脫蠟水化→顯色劑DAB顯色→顯微鏡觀察;⑤終止反應→復染→沖洗返藍→脫水→封片觀察;⑥結果:胞核或胞質棕黃色為陽性細胞。⑦圖像分析:400倍光鏡下,計數陽性細胞,觀察5個高倍視野,計數每100個細胞中染色的細胞數;⑧取8組數據求其平均值進行組間比較。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
2.1繆刺對MCAO模型大鼠大腦皮質c-fos蛋白表達的影響 見表1。普通針刺組、繆刺組、聯合組分別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其中在24 h及48 h時間點普通針刺組、繆刺組、聯合組c-fos蛋白表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在72 h時間點聯合組及繆刺組c-fos蛋白表達較模型對照組降低(P<0.05)。
表1 繆刺對MCAO模型大鼠大腦皮質c-fos蛋白表達的影響
2.2繆刺對MCAO模型大鼠大腦皮質p53蛋白表達的影響 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在24 h及48 h時間點普通針刺組、繆刺組、聯合組p53蛋白表達均有降低(P<0.05)。在72 h時間點聯合組及繆刺組p53蛋白表達較模型對照組降低(P<0.05)。見表2。
表2 繆刺對MCAO模型大鼠大腦皮質p53蛋白表達的影響
繆刺法是《黃帝內經》針對絡病提出的一種針刺方法,療效肯定所謂“繆”是“荒繆、錯誤”的含義。即在針刺治療過程中“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素問·繆刺論》“夫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氣無常處,不入于經俞,命曰繆刺。”指出:邪氣侵入大絡后,在左邊流竄到右邊,在右邊流竄到左邊,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但只是影響到絡脈而不能進入經脈之中,從而隨絡脈流布到身體四肢部;邪氣流竄沒有固定地方,也不能進入經脈腧穴,所以病氣在右而癥狀見于左,病氣在左而癥狀見于右,必須右痛刺左,左痛刺右,才能中邪,這種刺法叫做“繆刺”。由于繆刺是刺其絡,因此在臨床上常取各有關的經脈在四肢端的井穴(四末為陰陽之大絡)及皮膚部出現郁血的絡脈。本實驗結果表明,繆刺能降低c-fos蛋白的表達,對腦缺血損傷產生適應性變化,增強腦組織的修復能力,說明繆刺能有效抑制腦缺血后p53的表達,從而抑制細胞凋亡,從而達對腦組織的保護作用。
4 參考文獻
1袁瓊蘭.即早基因c-fos在腦缺血中的作用及研究進展〔J〕.滬州醫(yī)學院學報,2001;24(3):261-3.
2徐 凌.PKB/Akt及其生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分冊,2003;30(4):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