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美 鐘秀宏 呂士杰
(吉林醫(yī)藥學院檢驗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微波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各方面都可造成影響,且表現明顯的雙向效應,適宜劑量微波短期輻射對免疫功能起到正向的調節(jié)作用,而過量微波輻射可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表現為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和非特異免疫功能的改變〔1〕。高強度微波輻射可產生多種生物學效應,其中免疫系統(tǒng)對電磁輻射較為敏感。由于免疫系統(tǒng)被破壞程度和恢復能力是決定傷者存活的關鍵,因此,尋找安全有效地增強機體免疫力的藥物進行防護已成為當今微波損傷防護領域的研究熱點。樺褐孔菌多糖是樺褐孔菌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通過免疫調節(jié)在抗腫瘤、抗HIV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功效〔2,3〕。本實驗探討樺褐孔菌多糖對微波輻射的防護作用。
1.1動物及分組 清潔級成年Wistar雄性大鼠18只,吉林大學白求恩醫(yī)學院動物實驗中心提供,許可證號SCXK-吉2008-0005,體重(200±20)g。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微波輻射模型組、微波輻射加藥物預防組,每組6只。各組大鼠同一種飼料平行飼養(yǎng),適應性喂養(yǎng)1 w后進行動物實驗。
1.2藥物 樺褐孔菌精制多糖(純度98%)由河南大學藥學院趙芬琴博士制備并鑒定。
1.3儀器及試劑 微波輻射裝置為雷達發(fā)射機改裝的大功率脈沖微波輻射發(fā)射源(吉林醫(yī)藥學院微波輻射研究重點實驗室提供);數碼生物顯微鏡(BA300型,中國麥克奧迪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輪轉式切片機(RM2126型,上海徠卡儀器有限公司);全自動組織包埋機(ZMN-7803型,常州市華利電子有限公司)。大鼠免疫球蛋白-G(IgG)試劑盒(ADRDIAGNOSTICS公司)。
1.4動物模型制備〔4,5〕及給藥方法 微波輻射源為雷達發(fā)射機改裝的大功率脈沖微波輻射裝置,出口天線為矩形喇叭天線,峰值功率2兆瓦,輻射強度200 mW/cm2,輻射時間6 min。將大鼠置于輻射源的正下方,輻射參考點為大鼠背部體表,電磁波電場方向與大鼠的長軸平行。正常對照組、微波輻射模型組給予蒸餾水灌胃,每次2 ml,1次/d,藥物預防組給予樺褐孔菌多糖溶液(按400 mg/kg體質量)灌胃〔6〕,每次2 ml,1次/d,持續(xù)10 d。第10天,微波輻射模型組和藥物預防組接受相同功率和時間的輻射。輻射時環(huán)境溫度為(24±0.5)℃,相對濕度為74%±1%。正常對照組不做任何處理,其他環(huán)境條件與實驗組一致。末次灌胃后禁食不禁水,18 h后(即第11 天)處死所有實驗動物。
1.5檢測指標
1.5.1脾標本制備和觀察 常規(guī)固定、包埋、切片、蘇木精-伊紅(HE)染色,然后光鏡下觀察。
1.5.2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測定 實驗前1 d每只動物注射10 g/L的淀粉生理鹽水溶液2 ml以刺激巨噬細胞滲出。實驗當天每只動物腹腔注射2%雞紅細胞懸液,30 min后處死動物,固定于解剖板上,腹部消毒后,在腹部中央剪一小口取小鼠腹腔液(內含腹腔巨噬細胞)涂片,自然干燥,瑞氏-姬姆薩染液染色后,計數200個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數,并計算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數。吞噬率=吞噬雞紅細胞的巨噬細胞數/200×100%;吞噬指數=200個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的總數/200。
1.5.3IgG含量的測定 所有動物處置前,股動脈放血法采血5 ml,置于試管中,不抗凝,室溫下靜置1 h,2 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20℃冰箱保存。采用免疫濁度法,用免疫球蛋白試劑盒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測定IgG含量。
2.1各組大鼠脾臟的組織學改變 正常對照組脾臟被膜完整,生發(fā)中心、邊緣區(qū)、紅白髓交界區(qū)未見異常,脾中央動脈呈圓形,無增生、萎縮及玻璃樣變性。微波輻射模型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白髓紅髓結構紊亂,可見較多壞死淋巴細胞,伴有炎細胞浸潤;白髓中B細胞減少,動脈周圍T淋巴細胞減少,淋巴細胞核固縮、崩解,紅髓中脾索內B細胞減少,巨噬細胞增多,脾竇擴張,瘀血明顯,脾臟脾小體體積縮小,生發(fā)中心不明顯。藥物預防組與微波輻射模型組比較,白髓紅髓結構尚清楚,淋巴細胞較多,但仍有少許凋亡的淋巴細胞,脾竇輕度擴張、瘀血。見圖1。
正常對照組 微波輻射模型組 藥物預防組
2.2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測定 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微波輻射模型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明顯降低(P<0.05),藥物預防組大鼠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比微波輻射模型組明顯升高(P<0.05)。見表1。
表1 各組大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測定
2.3IgG含量的測定 微波輻射可顯著降低大鼠血清中IgG的含量〔(12.89±1.43) vs (19.56±2.96)mg/L〕(P<0.05),藥物預防組IgG含量〔(16.92±2.65)mg/L〕比微波輻射模型組明顯升高(P<0.05)。
免疫系統(tǒng)是人體最重要的防御系統(tǒng),是機體防衛(wèi)有害物質入侵最有效的武器。脾臟是機體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B、T淋巴細胞的主要居所,也是發(fā)生免疫應答的主要場所。脾形態(tài)結構的改變勢必會影響免疫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免疫功能的發(fā)揮與免疫細胞的功能密不可分,單核巨噬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外來抗原進入機體后,先由巨噬細胞吞噬、消化并與自身MHC Ⅱ類分子結合,作為活化T細胞的重要信號,促進T、B細胞增殖,從而在機體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發(fā)現,微波輻射可造成大鼠脾臟白髓和紅髓結構紊亂,淋巴細胞壞死和凋亡,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明顯降低,血清中IgG的含量也減少,說明短期高功率微波輻射可引起脾臟結構和功能受損。而免疫功能異常可導致多種疾病的發(fā)生,因此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抗輻射藥物在當今尤為重要。
樺褐孔菌對免疫器官損傷防護方面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因此被譽為“免疫之王〔7,8〕”。樺褐孔菌多糖是樺褐孔菌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國內外研究已證實,樺褐孔菌多糖進入機體后經代謝又可成為機體的營養(yǎng)物質,具有無毒、無蓄積作用〔2〕。本實驗說明樺褐孔菌多糖能提高機體的體液免疫水平和非特異性免疫能力,對微波輻射致機體的免疫功能損傷有一定的防護作用,可以作為一種新的抗輻射藥物加以利用。
4 參考文獻
1張文輝,孫 俠,牛玉杰,等.微波輻射對小鼠免疫功能影響〔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6;22(2):201-3.
2Zhong XH,Ren K,Lu SJ,etal.Progress of research on Inonotus Obliquus〔J〕.Chin J Integr Med,2009;15(2): 156-60.
3崔 濤,鐘秀宏,楊淑艷,等.樺褐孔菌的不同提取物對胃癌BGC-823細胞株生長抑制作用的體外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0):4442-3.
4田志杰,沈 楠,呂士杰,等.黑木耳多糖對高強度微波輻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肝臟脂質過氧化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12):3011-3.
5朱辛為,田洪艷,徐 冶,等.黑木耳多糖對高功率微波輻射大鼠卵巢和子宮形態(tài)結構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5):735-6.
6陳 輝,鐘秀宏,楊森林,等.樺褐孔菌多糖對急性酒精性肝損傷模型大鼠的保護作用研究〔J〕.中國藥房,2013;24(27):2510-1.
7張澤生,楊超慧,史 珅,等.樺褐孔菌多糖對小鼠免疫調節(jié)作用的影響〔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8;29(7):35-7.
8王 偉,景少巍,張慶鎬.樺褐孔菌多糖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 2008;19(7):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