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敏 王玉鳳 楊鳳梅 劉 雨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內二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1)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發(fā)病率、致殘率、病死率和復發(fā)率〔1,2〕。盡管近年來隨著腦卒中臨床診療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存活的患者中多數遺留運動、感覺、認知、語言及精神等功能障礙。研究〔3〕顯示,康復治療對腦卒中的臨床預后起重要作用,不僅可使患者機體殘存的功能得到恢復,而且可調動患者自身潛能,為改善患者獨立生活的能力、回歸社會創(chuàng)造條件。本文就腦卒中患者采取系統(tǒng)護理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進行臨床觀察。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神經內科就診的80例腦卒中患者。納入標準:①腦卒中首次經CT或磁共振成像(MRI)確診,并且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診斷標準〔4〕;②均為腦卒中首次發(fā)作,生命體征穩(wěn)定;③患者均有肢體障礙;④具有康復意愿并可獲得良好的家庭支持。排除標準:①進展性腦卒中或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②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和其他腦部器質性病變;③具有顱腦外傷、腦腫瘤及其他神經精神系統(tǒng)病史;④具有關節(jié)炎等導致活動受影響的疾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性別、年齡、發(fā)作時間、腦卒中類型、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以及文化程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方法 兩組均接受神經內科常規(guī)治療,給予保護神經、脫水、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huán)、防止并發(fā)癥等常規(guī)治療,加強基礎護理工作及簡單功能鍛煉指導。觀察組此外進行系統(tǒng)康復治療:① 早期系統(tǒng)治療,內容包括良肢位的擺放、體位變換、肢體的被動訓練、健肢主動活動的指導訓練及腰腹肌的訓練及飲食、大小便和呼吸道的管理。② 中期系統(tǒng)治療,主要改善患者行走功能,包括站立平衡、行走訓練和爬樓梯訓練等。③ 后期系統(tǒng)治療,采用適應和代償方法鍛煉患者手的精細活動和雙手的協(xié)調應用能力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④支持及教育,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持續(xù)進行,醫(yī)護人員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供康復技術指導以及康復環(huán)境的改造指導,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鼓勵患者家屬支持和督促患者進行連續(xù)的康復鍛煉。⑤ 輔助康復療法,應用紅外線、針灸等輔助治療促進康復。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1.3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4、8 w時分別采用中文版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5〕、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量表(FMA)〔6〕和生活質量采用卒中影響量表(SIS)〔7〕對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進行比較。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MMSE評分)的比較 兩組治療4、8 w時MMSE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1)。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8 w時觀察組MMSE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1)。見表2。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功能(FMA評分)的比較 兩組治療4、8 w時FMA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1)。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8 w時觀察組FMA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1)。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MMSE評分)的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MA評分的比較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SIS評分)的比較 兩組治療4、8 w時SI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1)。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8 w時觀察組SIS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1)。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IS評分的比較
腦卒中是由各種誘發(fā)因素引起的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改變,腦卒中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病死率僅次于癌癥。如何促進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殘率,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康復訓練可提高腦組織殘存細胞的興奮性,促使病灶周圍組織腦細胞形成新的神經通路,促進腦卒中后各種神經功能的恢復〔8〕。腦卒中患者常并發(fā)認知功能障礙,一般認為與腦卒中常導致大腦皮層和皮層下神經細胞變性、軟化、萎縮等有關〔9〕。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影響患者的生活能力的提高〔10〕。此外,認知障礙能導致跌倒風險增加,并且很可能導致腦卒中復發(fā)及威脅生命的事件發(fā)生〔11〕。MMSE量表是最具影響的認知缺損篩選工具之一,具有快速、簡便的優(yōu)點〔6〕。
腦卒中導致的功能障礙以運動功能障礙為主,運動訓練可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內各種細胞因子的表達,促進腦損傷的修復〔12,13〕。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定法能比較準確地對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做出定量評定,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標準的評定方法〔7〕。腦卒中患者往往由于認知功能和運動功能等受到損失,再加上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消極影響,進一步加重了生活質量的下降。而系統(tǒng)護理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和運動功能,加上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因此有利于改善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系統(tǒng)康復治療可顯著改善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認知功能、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推薦。
4 參考文獻
1賈浩洋,邢鳳梅,秦 淼,等.續(xù)觀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4):1013-5.
2Ferlay J,Autier P,Boniol M,etal.Estimates of the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Europe in 2006〔J〕.Ann Oncol,2007;18(3):581-92.
3岳 煒,戴 紅.腦卒中患者臨床康復診療護理方法的現(xiàn)狀〔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3):1171-3.
4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83.
5姚新生.腦心通聯(lián)合尼莫地平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40(4):490-2.
6王玉中,王秀霞.認知功能訓練對腦卒中后認知障礙患者康復療效的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0;37(5):957-8.
7陸建霞,沈光宇,高璀鄉(xiāng),等.操作性肌電生物反饋療法改善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12):114-6.
8Divani AA,Vazquez G,Barrett AM,etal.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attributable to falling among elderly population with history of stroke〔J〕.Stroke,2009;40(10):3286-92.
9崔立軍,胡永善,沈國光,等.社區(qū)三級康復改善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24(9):800-3.
10宋景貴,陸兵勛,張朝輝,等.腦卒中患者急性期與慢性期抑郁情緒及認知功能檢測〔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42(1):89-91.
11Geusgens CA,van Heugten CM,Cooijmans JP.etal.Transfer effects of a 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apraxia 〔J〕.J Clin Exp Neuropsychol,2007;29(8):831-41.
12趙瑞芳,陳長香,宋玉蘭.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性討論〔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8):1693-5.
13Ardelt AA,Me Cullough LD,Koraeh KS,etal.Estradiol regulates angiopoietin-1 mRNA expression through estrogen receptor-alpha in a rodent experimental stroke model〔J〕.Stroke,2005;36(2):3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