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翟國煒
泌尿外科手術中患者常接受大量藥物治療, 其中抗菌藥物使用頻率最高, 同時臨床效果相對比較明顯。在外科手術中通過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術后感染等, 然而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在臨床的推廣使用, 藥物使用不合理現(xiàn)象較為普遍, 不僅導致患者住院時間的延長, 同時對于感染的預防并無明顯效果, 甚至可影響原發(fā)性疾?。?]。為對泌尿外科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效果進行觀察, 作者對本院近年來收治的86例泌尿外科手術患者進行研究分析, 現(xiàn)將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泌尿外科手術患者, 男62例, 女24例, 年齡25~75歲, 平均年齡(46.32±5.22)歲;基礎性疾?。喊螂捉Y石18例, 輸尿管結石17例, 腎積水、腎囊腫16例, 前列腺增生20例,泌尿系統(tǒng)腫瘤15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泌尿外科手術治療, 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43例)與參考組(43例), 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術中、術后分別采用抗菌藥物預防性治療, 參考組術前、術中及術后均采用抗菌藥物治療。記錄兩組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使用的抗菌藥物劑量、名稱、時間, 對兩組患者術后發(fā)生院內感染的情況進行觀察, 記錄比較兩組患者用藥費用、平均住院時間及平均住院費用。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術后出現(xiàn)2例泌尿系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 感染發(fā)生率為11.6%, 參考組術后出現(xiàn)3例泌尿系感染、1例切口感染, 感染發(fā)生率為9.3%,兩組患者感染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參考組(P<0.05), 且觀察組患者平均用藥費用及平均住院費用均明顯少于參考組(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平均用藥費用及平均治療費用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平均用藥費用及平均治療費用比較(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平均住院時間(d) 平均用藥費用(元) 平均住院費用(元)觀察組 43 6.95±2.57 589.65±27.11 7.15±1.88參考組 43 11.44±3.02 977.11±51.23 11.36±2.35
臨床研究顯示外科手術患者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發(fā)生率較高,僅次于呼吸系統(tǒng)[2]。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 臨床發(fā)現(xiàn)大腸埃希菌、葡萄球菌、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及克雷伯桿菌是引起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重要原因, 因此針對上述感染菌給予患者抗菌藥物治療已經成為臨床常用手段。對于單純泌尿系統(tǒng)感染, 多采用毒性低、價格較低口服藥物治療, 而對于復雜泌尿系感染藥物, 患者主要采用手術治療, 同時輔助抗菌譜廣、抗菌性強的抗菌藥物治療[3]。然而目前臨床預防性用藥缺乏合理性指導, 醫(yī)生多根據經驗或者盲目給藥, 不僅導致藥物浪費, 而且患者住院時間被延長,治療費用增加, 甚至可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合理控制用藥時間、用藥種類及劑量對于臨床合理用藥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為泌尿外科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常用藥物, 藥物對細菌具有選擇性毒性作用, 不會受到傳導耐藥性影響, 同時亦不會與其他抗菌藥物之間產生交叉耐藥性,有文獻指出, 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能夠對神經產生刺激作用,促進中樞神經, 進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精神異常, 部分病癥嚴重患者可出現(xiàn)癲癇狀況等[4]。頭孢類藥物主要用于圍術期, 殺菌能力較強, 在創(chuàng)口暴露期能夠充分殺死細菌, 抵御可能受到污染的細菌。一般情況下, 臨床在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時多單獨采用一種藥物, 而對于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確、單一用藥難以抑制患者治療時多主張聯(lián)合用藥治療, 在聯(lián)合用藥治療時, 醫(yī)護人員要嚴格掌握藥物之間相互作用及配伍,選擇具有協(xié)同及累加作用藥物。
臨床泌尿外科手術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時機多主張在切口受污染前或被污染后短期內使用, 在組織受到細菌侵襲時,在發(fā)生感染幾率最高時間使用抗菌藥物, 能夠保持血藥濃度及抗菌藥物組織濃度達到最高水平, 從而有效提高預防水平。有學者認為在術前2 h給患者靜脈滴注抗菌藥物, 能夠保證在切口暴露時, 組織內已經有可殺滅入侵細菌的藥液濃度,而對于術中切口較大, 患者出血量較大患者, 可在術中二次使用抗菌藥物, 而對于行污染手術治療患者, 可根究其臨床實際情況選擇藥物、增加藥物使用劑量或者適當延長藥物使用時間, 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此可看出, 在術前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術后長時間預防用藥, 并不能降低所有所有術后感染率。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使用用藥方案均為衛(wèi)生部(現(xiàn)衛(wèi)計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要求執(zhí)行, 效果顯著。
本次研究中, 各項觀察指標中, 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平均用藥費用及平均住院費用均明顯少于參考組(P<0.05)。由此可知, 在泌尿外科手術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嚴格控制抗菌藥物使用, 合理制定抗菌藥物使用制度有助于預防藥物浪費, 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 促進患者康復。
[1]崔霞, 曹晉桂, 何曉鋒, 等.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20(9):1302-1303.
[2]饒珠峰, 馬忠才, 李興艷, 等.普外科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3):645-647.
[3]余小杰, 吳云, 肖麗娜.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醫(yī)院感染患者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觀察.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9):2064-2066.
[4]宋俞,林能明,方羅.腫瘤患者I類切口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4, 24(4):85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