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艷
由于燒傷作為意外傷害的一種, 對患者的生理及美容造成影響的同時傷害患者的心理。作者通過對該院收治的41例燒傷整形患者在臨床一般護理的基礎(chǔ)上實施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現(xiàn)做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燒傷整形患者82例, 其中男50例, 女32例, 年齡17~63歲, 平均年齡(37.2±6.4)歲,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1例,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臨床一般護理, 觀察組采取與對照組相同護理的基礎(chǔ)上實施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耐心、和藹的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 在取得其信任的情況下給予患者安慰, 向患者講述治療的方法、注意事項、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及治療成功的病例, 使患者消除緊張, 積極配合治療;患者往往難以接受軀體、四肢及面部的瘢痕及運動功能障礙, 承受的精神折磨和痛苦是巨大的, 護理人員應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點采取具有暗示性、安慰性及勵志性的心理護理。②健康教育:除日常護理過程中向患者及其家屬隨時講解必要的健康知識外, 2次/周組織健康課堂, 通過講課、運用多媒體資料及發(fā)放宣傳冊等措施, 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植皮的目的、功能鍛煉的重要性、瘢痕的防治措施及其他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焦慮情況(SAS)、健康知識理解程度及護理滿意度。
1.4 療效評定標準 SAS評分[1]:①極少或無焦慮:<50分;②輕度焦慮:50~59分;③中度焦慮:60~69分;④重度焦慮:≥70分。健康知識理解程度及護理滿意度采取調(diào)查問卷方式,由患者或其家屬填寫。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所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康復知識理解程度 觀察組康復知識理解率97.56%, 顯著高于對照組73.1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SAS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SA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知識理解程度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SA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s, %)
表2 兩組患者SA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s, %)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SAS評分(分)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 41 51.2±7.5a 95.12a對照組 41 62.7±5.8 75.61
燒傷造成的創(chuàng)面疼痛及對預后瘢痕的擔心, 會使患者產(chǎn)生恐懼及抑郁等心理負擔, 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溝通, 打消其心理負擔并積極配合治療;健康教育則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向患者及家屬系統(tǒng)的講解疾病知識及康復訓練的方法,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本研究也證實, 觀察組康復知識理解率97.56%, 顯著高于對照組73.17%;觀察組SA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研究者[2], 通過對41例燒傷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并將干預結(jié)果與同期采用臨床一般護理的患者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 干預組接受事實及配合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其結(jié)果與本結(jié)果相似。
綜上所述, 對燒傷整形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明顯提高患者對康復知識的理解程度, 減少其心理抑郁,提高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
[1]王大方, 郝樹偉, 胡志紅.對面部燒傷整形患者伴有情緒障礙人本主義心理干預的療效評估.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1, 20(11):1816-1818.
[2]陳春, 董善秋.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頭面部燒傷患者心理護理效果觀察.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2):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