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
心肌梗死具有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的特點, 患者易發(fā)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 影響到疾病的治療效果, 因此有必要加強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護理。本院在心肌梗死護理中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 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86例患者均為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間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心肌梗死診斷標準, 其中男48例, 女38例, 年齡47~78歲, 平均年齡(64.2±3.5)歲。按照護理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各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 對患者心理問題進行分析, 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實施護理措施。
1.2.1 恐懼、緊張 常規(guī)護理中護理人員要保證各項工作緊張而有序的進行, 注意動作敏捷、不慌亂, 讓患者產(chǎn)生踏實感, 并從中體會到護理人員對于自己的關懷和重視, 在心中形成一種安全感和信任感。
1.2.2 憂慮、焦躁不安 導致這種心理的因素較多, 護理中應加強和患者及家屬的交流溝通, 掌握患者出現(xiàn)心理焦慮的原因, 有針對性的向患者介紹心肌梗死的有關知識, 重點解釋各種焦慮情緒對恢復帶來的不利影響, 告訴患者困難、痛苦都是暫時的, 只要配合醫(yī)院的治療以及護理, 病情就可以很快的穩(wěn)定和康復;向患者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 幫助患者盡快熟悉適應環(huán)境, 減輕或者消除焦慮心理[1]。
1.2.3 多疑、敏感 用鼓勵、安慰的語言和患者溝通, 對多疑、敏感較為嚴重的患者, 避免在其面前談論病情輕重的問題, 采用現(xiàn)身病例的說法樹立患者信心, 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 使得家屬能夠盡可能的理解治療方針、方法, 由家長來告知患者。
1.2.4 自責、愧疚 對于該類患者向其介紹心肌梗死病情的發(fā)生、發(fā)展、轉(zhuǎn)歸和主要注意事項, 確?;颊邔Σ∏樾纬烧_認識;向患者解釋只有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護理, 才有可能及早康復出院, 有效減輕家人的各種負擔。
1.2.5 否認、僥幸心理 對于這類患者加強健康教育, 囑咐其面對現(xiàn)實, 正視疾病, 盡量委婉地向其說明疾病的危險性, 消除其僥幸心理;叮囑患者嚴格根據(jù)醫(yī)院規(guī)定, 按照醫(yī)護人員的指導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 嚴禁出現(xiàn)掉以輕心或者僥幸心理, 以免導致不良后果[2]。
1.2.6 自暴自棄、悲觀 主動耐心地關心體貼患者, 注意使用鼓勵性、安慰性語言, 加強和患者的溝通, 讓患者感到溫暖;經(jīng)常和患者進行交談, 了解其心理變化, 幫助患者明確其在自己家庭、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及應當擔負的責任;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條件下, 還應當讓其聽輕音樂, 閱讀有趣的圖書, 引導其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轉(zhuǎn)移患者注意力;囑咐其家屬或者朋友常常前來探視, 以幫助其逐漸恢復社會交往,讓患者產(chǎn)生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及勇氣, 最終達到徹底消除其抑郁、悲觀心理的目的。
1.3 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護理前后焦慮程度進行評價, 共20個項目, 采用1~4分四級評分制,重度焦慮:≥69分;中度焦慮:59~68分, 輕度焦慮50~58分;記錄患者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AS評分及住院時間( ±s)
表1 兩組患者SAS評分及住院時間( ±s)
注:護理前與對照組比較, a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比較, bP<0.05;兩組住院時間比較, cP<0.05
組別 例數(shù) SAS評分(分) 住院時間(d)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對照組t P 43 43 54.2±3.2a 53.9±3.4 0.000 1.000 40.1±1.5b 51.2±2.1 8.632 0.000 16.3±2.1c 24.5±4.3 6.058 0.000
心肌梗死患者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和負面心理, 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也會對臨床治療效果及疾病預后帶來不利影響[3]。在藥物治療實現(xiàn)緩解癥狀的條件下, 實施精心、全面的護理干預可以進一步鞏固及提高軀體治療的效果。心肌梗死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有恐懼緊張、憂慮焦躁不安、多疑敏感、自責愧疚、否認僥幸、自暴自棄,在臨床護理中應對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實施針對性的護理,以消除或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 進一步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及信心, 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有助于消除或者減輕由于心理原因而導致的軀體癥狀,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從本院本次實踐結(jié)果來看, 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后, 患者SAS評分明顯降低, 且明顯低于對照組, 患者住院時間也更短, 表明了心理干預的有效性。
[1]馬淑花.心理護理在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3, 24(12):1575-1576.
[2]劉琳.心理護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 01(6):268-269.
[3]王敏, 李平, 胡亞麗, 等.心肌梗死的心理護理體會.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2, 14(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