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萍萍 李 偉
(福建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手術是治療肺癌的重要手段,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在術后患者康復中的作用已得到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的普遍認可,2007年美國醫(yī)師協(xié)會臨床指南〔1〕中指出:術后功能鍛煉,包括深呼吸、咳嗽、吸痰、下床活動等對預防術后肺部并發(fā)癥都是有效的,但其效果取決于醫(yī)務人員的指導和管理及病人的依從性。本研究旨在調查肺癌術后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
1.1研究對象 表1可見,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福州兩(58.2±8.7)〕歲,身高140~187〔平均(165.3±8.3)〕cm,體重42~100〔平均(60.9±11.1)〕kg,手術時間90~320〔平均(150.5±43.6)〕min。納入標準:①肺癌術后第7天的住院患者;②自愿參加。排除標準:①并發(fā)嚴重影響患者活動的并發(fā)癥,如心功能異常;②神志不清、溝通障礙者;③有精神病史或人格障礙者。所有患者中無軍人,且均已婚,無獨居者,無與其他非家庭成員居住者,無公費醫(yī)療者,無兄弟姐妹陪護者。
表1 不同特征肺癌術后患者的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分情況(n=96)
1.2測量工具 ①一般資料問卷:包括一般人口學資料、陪護情況、手術相關情況、術后一般情況等。②肺癌術后鍛煉依從性量表:在蘆鳳娟〔2〕設計的《乳腺癌術后患者院外功能鍛煉依從性量表》的基礎上,以呼吸系統(tǒng)患者術后功能鍛煉方法為標準〔3〕改編而成。經臨床肺癌醫(yī)護專家對該量表進行表面效度的評價,表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效度,能夠較好地反映肺癌術后患者的鍛煉狀況。該量表共有15個條目,采用5點等距評分法,5個等級相應分值分別是4分、3分、2分、1分、0分,量表總分范圍為0~60分,總分越高,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水平越高,反之依從性水平越低。
1.3資料收集方法 所有調查均于患者術后第7天進行。調查員是研究者本人及2名由研究者培訓的護士。調查員詳細解釋問卷填寫的要求,讓被調查者在充分理解問卷的前提下獨立填寫。對于虛弱或不識字的患者,由調查員向被調查者逐條提問問卷的內容,被調查者回答,調查員代為填寫。在調查過程中,調查員不給予被調查者任何暗示。問卷完成后由調查員當場收回,并逐項認真檢查完成情況?;颊叩纳砀摺Ⅲw重、手術情況由調查員查閱患者病歷填寫。共發(fā)放問卷96份,收回有效問卷96份,有效率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Spearman相關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1肺癌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分 3~46〔平均(27.9±9.3)〕分。不同特征患者術后鍛煉依從性評分情況見表1。19%的患者從未進行深呼吸鍛煉;24%術后第3天以后才開始咳嗽咳痰;28%術后第5天或更遲才開始在床邊站立;22%術后第6天才開始在室內走動。
2.2肺癌患者術后鍛煉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肺癌患者術后鍛煉依從性與受教育程度(r=0.231)、有子女陪護呈正相關(r=0.231)(均P<0.05),與醫(yī)療付費方式(r=-0.203)、與父母同住(r=-0.259)、與兄弟姐妹同住(r=-0.197)、手術類型(r=-0.293)呈負相關(均P<0.05)。與性別、年齡、吸煙史、工作、與配偶同住、與子女同住、長期居住地、由配偶陪護、由護工陪護、由其他人陪護、調查時患者精神狀態(tài)、飲食、食欲、睡眠狀況、BMI、手術時間無明顯相關,r分別為0.020、-0.091、-0.089、-0.076、-0.170、0.028、-0.088、-0.037、0.045、-0.004、-0.045、-0.162、-0.185、-0.133、-0.181、-0.037,均P>0.05。
以術后鍛煉依從性評分為因變量,有意義的變量(為讓更多因素入選,設定入選標準P為0.50,排除標準P為0.51)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R2=0.9226。多因素分析顯示:術后鍛煉依從性評分與患者的年齡、工作、是否與父母同住、是否與子女同住、長期居住地、BMI、手術類型和時間有關系(P<0.05)。見表2。
表2 影響術后鍛煉依從性評分的多因素分析
術后的功能鍛煉,尤其是呼吸功能鍛煉,在肺癌術后康復中的作用極其重要。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尤其是早期功能鍛煉的依從性亟待提高。
本研究顯示:胸腔鏡手術患者的鍛煉依從性相對較高,這可能是與胸腔鏡手術切口小,疼痛相對較輕有關,李東文等〔4〕也認為:有效的疼痛管理是康復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疼痛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康復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肺癌手術時間越長,創(chuàng)傷越大,患者術后越疼痛,而且疲乏越明顯;另外患者年齡越大,依從性越差,這與Pinto等〔5〕對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肺癌的患者以老年居多,隨著年齡的增長,患者的身體素質下降有關,對手術的耐受力更低,術后更容易疲乏,從而影響其進行功能鍛煉。所以患者術后的疲乏不可忽視,護理人員在對肺癌術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指導時應盡可能地改善患者術后的疲乏狀態(tài)。
城市生活接觸到的健康資訊會更多,而且公務員、服務業(yè)人員溝通能力也相對較好,更能充分認識到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庭成員不同對患者的健康知識及信念的影響不同。許多老年人有這樣的傳統(tǒng)觀念:胸部手術術后元氣大傷,需臥床休息,視早期術后鍛煉為禁忌。與父母同住者可能會受其影響。而年輕的子女相對較少受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從而也會影響家屬術后鍛煉的健康信念。肥胖者健康生活習慣相對會少,健康信念相對薄弱,這也說明健康信念在術后鍛煉依從性中的重要性。劉桔慧等〔6〕的研究顯示:患者健康信念與康復治療依從性呈正相關,周詠梅〔7〕的研究也證明:積極的健康信念對患者的早期康復鍛煉有積極作用。護理人員對肺癌術后患者的術后鍛煉行為進行管理時,要考慮患者不同的背景,盡可能運用不同的方式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健康信念,才能真正提高患者術后鍛煉的依從性。
4 參考文獻
1Andrew L,Gerene S,Richard C,etal.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oint ACCP/AACVPR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2007;131:4-42S.
2蘆鳳娟.乳腺癌術后患者院外功能鍛煉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2008.
3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25-6.
4李東文,楊曉嬡,王 紅,等.髖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家庭康復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8):2083-5.
5Pinto BM,Maruyama NC,Clark MM,etal.Motivation to modify lifestyle risk behaviors in women treated for breast cancer〔J〕.Mayo Clin Proc,2002;77:122-9.
6劉桔慧,邱建忠,傅愛風,等.手部肌腱修復術后患者健康信念與康復治療依從性相關性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4):15-7.
7周詠梅.健康信念模式干預對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早期康復訓練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19):2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