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慈 王 巍 張雪麗 陶 金 劉少娜 顧 平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神經(jīng)內二科,河北 石家莊 050031)
腦卒中是老年人常見病,死亡率和致殘率高。現(xiàn)在中國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1,2〕,腦卒中的發(fā)病率也大大升高,給臨床治療增加了難度〔3,4〕。臨床研究證實,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處方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空巢老年腦卒中患者康復質量,而傳統(tǒng)的常規(guī)康復治療稍顯僵化,對患者的康復訓練不具有個體性和針對性。本文旨在探討個性化健康教育處方模式在改善空巢老年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門診接收的腦卒中空巢老年患者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齡60~82〔平均(67.6±15.7)〕歲;13例沒有子女,47例雖然有子女,但與患者長期分居。所有患者病情穩(wěn)定,智力正常,能夠回答問題,以全國腦血管病學會1995年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為依據(jù)〔5〕,同時均通過MRI及CT檢查確診。所有患者均為急性發(fā)病,病程1~3個月,平均(1.6±1.7)個月?;颊呔畈荒茏岳?,但大腦清醒,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病、嚴重的認知障礙、存在心肺功能或者嚴重并發(fā)癥者。將全部患者嚴格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22例,女8例,年齡58~80〔平均(65.2±12.9)〕歲,平均病程(1.5±1.8)個月;對照組男21例,女9例,年齡60~81〔平均(66.8±16.7)〕歲,平均病程(1.6±1.3)個月。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呔孕谢蛴杉覍俸炇鹬闀?,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1.2.1觀察組 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處方,包括康復治療、頻率、持續(xù)時間以及效果評定等,在處方的眉角處注明護士的電話及姓名,隨訪時間等。具體方法:(1)心理護理,一般腦卒中空巢老年患者都會存在煩躁和焦慮的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與患者進行親密交談,消除患者的焦慮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態(tài)應對治療,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組織患者通過病友之間的交流,相互交換康復體會。每周組織患者及家屬進行專門的腦卒中講座課程,使患者及家屬能夠充分了解疾病,以充分的心理支持。(2)健康指導,護理人員要簡而易懂的擬定康復治療的相關注意事項,發(fā)放康復治療的相關各項指南,使患者能夠充分注意。進行個性化的康復指導,使患者能夠恢復日常生活能力,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24 h內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康復指導,保持患者良肢活動,同時患肢被動活動,同時注意抑制和控制痙攣,進行坐位和站位平衡訓練、走路訓練、上下樓梯訓練,培養(yǎng)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3)根據(jù)患者年齡、喜好、文化層次進行有針對性的娛樂康復訓練,使患者的注意力和社交能力得以提高。
1.2.2對照組 使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方法,包括對患者進行藥物、飲食、心理及康復等方面的知識健康教育。
1.3療效評價標準 使用漢密爾頓焦慮(HAMA)量表在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對焦慮狀況進行評估,評定標準:嚴重焦慮:<20分;焦慮:14~20分;輕度焦慮:7~13分,無焦慮:>7分?;颊叩娜粘I钅芰蓱肂anthel量表進行評估,評分主要項目包括:洗澡、穿衣、進食、個人衛(wèi)生以及大小便控制、平地步行、輪椅轉移以及如廁轉移等,日常生活能夠完全自理:100分;輕度功能障礙:75~95分;中度功能缺陷:50~70分;嚴重功能缺陷:25~45分;極度嚴重功能缺陷:0~20分。生活滿意度應用滿意度指數(shù)量表進行評估,總分為4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
2.1兩組焦慮癥狀對比分析 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均存在較為嚴重的焦慮,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經(jīng)過1個月的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AMA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降低更為明顯(P<0.05),見表1。
2.2兩組日常生活能力對比分析 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的Banthel指數(shù)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1個月治療后,兩組患者的Banthel指數(shù)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提高更顯著(P<0.05),見表1。
2.3兩組患者對生活的滿意度比較分析 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滿意度指數(shù)評分無統(tǒng)計意義(P>0.05);經(jīng)過1個月的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生活滿意度指數(shù)評分均顯著升高(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HAMA,Banthel指數(shù)及生活滿意度評分對比
腦卒中治療過程中,早期開展康復訓練已經(jīng)成為臨床醫(yī)生的共識。因為空巢老人都是孤身一人,其焦慮程度高,臨床治療依存度高。臨床實踐證明,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處方模式能夠最大限度提高腦卒中空巢老年患者的康復質量〔6〕。但是傳統(tǒng)的常規(guī)康復訓練方法比較僵化,不能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這無形中降低了臨床治療的效果。為此,個性化健康教育處方模式的首要目標就是提高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康復治療的積極性??粘怖夏甑哪X卒中患者容易出現(xiàn)抑郁、煩躁及消沉的心理情緒〔7,8〕。
本研究中,患者尤其是急性期患者情緒嚴重不穩(wěn)定,出現(xiàn)了焦慮癥狀,容易對康復治療失去信心。在臨床心理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細致觀察,認真聽取患者的訴說,從心理和社會等方面對患者進行評估,充分聽取患者的真實感受,同時給予患者支持、鼓勵,對患者進行充分的有關腦卒中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對于空巢老人,更要注意細心對待。對于有子女的患者,要經(jīng)常通過電話隨訪,進行相關病理知識的講解,使其充分關心患者的治療情況。對于沒有子女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盡量給予患者溫暖,使其心理情緒能夠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能夠樹立對抗病魔的信心。
同時,要對患者講解康復治療的原理,同時激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通過反復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在進行治療過程中,要對患者尤其患者的子女開設有關腦卒中的講座課程,使患者及其子女充分了解康復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子女對治療的積極性,積極參與并配合治療,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全、和諧的康復治療環(huán)境。
對于腦卒中空巢老年患者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處方模式進行康復治療,最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9,10〕。腦卒中的治療特點是長期性和反復性,因此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11,12〕。尤其是對于獨自居住的空巢老年患者,通過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處方模式,可以使患者能夠實現(xiàn)自我護理,使患者的自我進食、如廁轉移、穿衣、輪椅轉移等日常生活能力顯著提高。
總之,個性化健康教育處方模式應用于腦卒中空巢老年患者,能夠在常規(guī)康復治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和系統(tǒng)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4 參考文獻
1王建華.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9):1916-7.
2鄭舟軍,戎 燕,龔戩芳,等.路徑式健康教育在腦卒中二級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1):47-9.
3金 奕,劉 燕,曾現(xiàn)偉.健康教育路徑在卒中單元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35):4301-3.
4喬 雪,郝玉芳.國內腦卒中健康教育路徑試驗性研究文獻分析〔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18(31):3773-6.
5劉延錦,郭園麗. 社區(qū)腦卒中患者的健康行為與自我護理能力的相關性〔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79-81.
6許 潔,王海鷹,路微波,等.社區(qū)綜合干預對缺血性腦卒中復發(fā)的臨床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3;12(2):125-6.
7孫 敏,凌霞敏,余迪斐.個性化健康教育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31(7):996-9.
8Mullen Conley K,Juhl Majersik J,Gonzales NR,etal.Kids identifying and defeating stroke(KIDS):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multi-ethnic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o increase stroke awarenes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pairants〔J〕.Health Promot Pract,2010;11(1):95-103.
9Pearson TL.Cardiovascular risk in minority and underserved women in Appalachian Tennessee:a descriptive study〔J〕.J Am Acad Nurse Pract,2010;22(4):210-6.
10Lawrence M,Kerr S,Watson H,etal.An exploration of lifestyle beliefs and lifestyle behaviour following stroke:findings from a focus gup study of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J〕.BMC Fam Pract,2010;31(11):97.
11萬麗紅,鄧石鳳,張小培,等.不同階段高血壓性腦卒中患者健康知識及行為的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5):428-31.
12滿 晶,李秋潔.自護模式對腦卒中康復期患者自護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24):28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