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超平
在一線教學和科研管理崗位多年工作的經歷告訴我,中小學“行政化”傾向與高等學校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比起課程與教學等方面的詬病,這種傾向對學校的危害更大。課程與教學固然很重要,但沒有教師的解放,任何改革都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學校要辦好,關鍵在管理,惟有推進管理創(chuàng)新,才能進一步解放教師,激活教師的潛力。
為什么中小學行政化傾向比高等學校更嚴重,而中小學的行政化卻不“引人注目”?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小學規(guī)模比高校小,受社會關注程度不如高校高,以及中小學教師比高校好“管”等原因。中小學的行政化主要表現(xiàn)在,學校領導更獨斷專行,學校管理的“官本位”傾向更嚴重,管理制度具有更強的約束性,中小學教師的民主意識更淡薄,以及優(yōu)秀教師更積極地往“官場”的“獨木橋”上“擠”等方面。
中小學“行政化”傾向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六個方面:一是教師的事情太多,且多數(shù)屬于事務性、簡單性和重復性工作,教師很難靜下心來思考教育教學問題;二是教師的教學科研任務很多,但很多學校的科研是繡花枕頭——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根本不起什么作用;三是學校領導更像老板(一些學校領導甚至更喜歡老師把自己稱為“老板”),學校領導和老師之間的關系相對疏遠;四是學校管理更強調服從意識,不服從領導管理的老師很難有好日子過;五是學校領導(包括中層干部)既得利益比較多——辦公條件比老師好,晉升機會、出外學習比老師多,工作量又大大減少,老師更喜歡去當官,而不是努力當一個好的老師;六是學校里職能部門和“官”的比例過大。曾經有一個美國同事問我,為什么你們中國學校需要那么多領導?他們的學校一般只有兩個領導。當然,我們與他們有很大不同,要管招聘教師、籌集經費、經費使用等事情。盡管這樣,我還是認為,中國學校的“官”過多。
從管理模式看,行政化傾向主要表現(xiàn)在管理立場和機構設置上。具體地說,就是管理立場不能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原則,機構設置更像“官場”。
從管理立場上看,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眼睛向上——教師看中層的眼色、中層看校長的眼色、校長看行政領導的眼色,而不是眼睛向下——校長關注中層和教師的需求、中層關注教師的需求、教師關注學生的需求。二是有錯推斷——以教師或學生可能會有意違反管理制度,來推斷教師或學生的行為,管理制度多以約束教師或學生的行為為主,而不是無錯推斷——任何教師、學生都不想惡意違反學校管理制度,來推斷教師或學生的行為,管理制度多以解放教師或學生的行為為主。
從機構設置上看,目前的學校管理更像政府機關,更多的是“管”,而不是“理”。這樣的管理立場和機構設置,非常不利于學校管理效能的提升,非常不利于解放教師的潛能,非常不利于推動課程教學改革,必須對這樣的管理立場和機構設置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從根本上說,解放教師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解放學生,解放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成長的潛能。一旦學生的自主能量被釋放出來,那將是教育管理效能最大的釋放。
那么,怎么改革才能解決“行政化”傾向的消極影響呢?其實,解決問題并不難,關鍵是校長要革自己的“命”。從麗湖中學的實踐看,一是要改變機構的名稱,減少“官”的人數(shù)。我們把原有的處室統(tǒng)一改名為中心,辦公室改為行政服務中心,教導處和科研處合并為教師發(fā)展中心,德育處和團委合并為學生成長中心,總務處和安全處合并為后勤保障中心。這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和干部數(shù)量的減少,更重要地體現(xiàn)在管理職能的變化上,如行政服務中心的主要職能是服務,而不是辦公;后勤保障中心的職能是在嚴格遵守財務紀律的基礎上,為教育教學提供保障等。二是干部的管理方式的改革,建立和實行走動式現(xiàn)場管理制度和引領式干部領導制度。走動式現(xiàn)場管理制度要求所有干部在教學現(xiàn)場進行管理和指導,而不是坐在辦公室里聽匯報;引領式干部領導制度則要求學生成長中心和教師發(fā)展中心等部門的負責人必須任教本人的業(yè)務學科,并兼任班主任,以期能在實踐中真正發(fā)揮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