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qū)中醫(yī)院,廣東 惠陽 516211
定喘湯合麻杏石甘湯治療熱哮45例臨床觀察
鄒葆珠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qū)中醫(yī)院,廣東 惠陽 516211
目的探討定喘湯合麻杏石甘湯治療熱哮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90例熱哮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組各45例,觀察組給予定喘湯聯(lián)合麻杏石甘湯治療,對照組給予糖皮質激素、β-受體激動劑等吸入或口服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3.33%;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84.4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定喘湯聯(lián)合麻杏石甘湯治療熱哮臨床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定喘湯;麻杏石甘湯;熱哮;療效觀察
支氣管哮喘屬中醫(yī)哮病范疇,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誘因感邪引觸,以致痰阻氣道,肺失肅降,氣道攣急所致發(fā)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發(fā)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為重要特征,屬于內(nèi)科最普遍的疾病之一[1]。我國哮喘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成人發(fā)病率達到了1.4%,其主要發(fā)病群體為青壯年。筆者對所收治的45例熱哮病例采用定喘湯聯(lián)合麻杏石甘湯治療,探討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基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0例熱哮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齡17~55歲,平均40.2歲,病程2個月至25年。病情程度主要為輕、中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中男22例 ,女23例,平均年齡為34.2歲,平均病程6.8年,病情輕度21 例,中度24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26例,平均年齡35.2歲,平均病程7.8年,病情輕度23例,中度22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定喘湯合麻杏石甘湯治療。定喘湯組方:桑白皮15g,炙麻黃9g,黃芩15g,半夏10g,蘇子6g,款冬花、杏仁各10g,炙甘草6g,白果10g。若患者口痰稠加浮海石24g(先煎),浙貝10g;若患者胸口發(fā)悶加瓜蔞皮15g;若患者出現(xiàn)高熱癥狀加蘆根、魚腥草、天花粉各30g。1劑/d,用水煎熬2次,口服3次/d,1療程為10d。麻杏石甘湯組方:麻黃l0g、杏仁12g、生石膏30g、甘草6g。遵循中醫(yī)辨證加減理論:若患者咳嗽厲害時加紫菀、枇杷葉;若患者口痰偏黃稠時,加桑白皮、知母、梔子、黃芩、川貝、瓜簍皮;若患者下咽困難時加射干、牛蒡子;若換氣喘難以平臥或運動喘氣加劇時加地龍、炙黃芪,太子參、五味子、白果等。水煎服,1劑/d,早晚分服,1療程為l0d。對照組患者參照《支氣管哮喘治療指南》,對熱哮患者采用糖皮質激素、β受體激動劑等吸入或口服治療。1周為1個療程,堅持服用1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 ①臨床療效標準。顯效:哮喘癥狀以及肺部哮鳴音全部消失;好轉:哮喘癥狀及肺部哮鳴音逐漸好轉;無效:哮喘真正及肺部哮音并未好轉,更有甚者逐漸加重。②肺功能療效標準。 顯效:PERF( 1秒鐘用力呼氣流速峰值)增加30%以上;好轉:PERF或PEF增加10%~30%;無效;PERF或PEF增加<10%[2]。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及患者肺功能,觀察組患者顯效39例,好轉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顯效10例,好轉2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4.4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肺功能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肺功能均有效改善,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西醫(yī)學認為本病是由多種細胞( 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氣道上皮細胞等) 和細胞組織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患,其病理改變是氣道炎癥,導致氣道受阻,基本特征是氣管高反應性,因此西醫(yī)治療是在抗炎藥應用的基礎上,配合支氣管擴張藥( 如β受體激動劑)。糖皮質激素可抑制氣道炎癥,降低氣道高反應性,主要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上的β腎上腺素受體,擴張支氣管平滑肌,解除支氣管痙攣。支氣管哮喘屬中醫(yī)學“哮癥”的一種。其發(fā)病原理主要是由于宿痰潛伏在肺上,再加上外感、飲食、情緒波動、疲憊等原因。癥狀表現(xiàn)為不間斷出現(xiàn)氣喘、痰鳴。臨床上劃分為寒哮和熱哮兩種。定喘湯與麻杏石甘湯具有“降氣平喘、清熱化痰”的作用[3]。藥方中的麻黃具有宣肺散邪,平復氣喘的功效,且不會損傷肺氣;桑白皮、黃芩、知母、梔子、川貝、瓜簍皮具有清泄肺熱,平復氣喘,相互配合,對熱哮治療效果極佳;半夏、款冬花、蘇子、杏仁、炙甘草等具有較好的祛痰止咳效果,順暢氣道,從而達到清熱化痰的功效;地龍、炙黃芪、太子參、五味子、白果等以解痙、補氣、平喘,全方合用能很好地起到清熱宣肺,化痰平喘之效,使癥狀能迅速得到緩解。
綜上所述,定喘湯合麻杏石甘湯治療熱哮臨床療效較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癥狀,增強患者肺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徐麗,張永平,袁維真,等.麻杏石甘湯君藥不同配伍比例治療支氣管哮喘急發(fā)期52例的療效觀察[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2(01):66-68.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唐百冬,屈婭婷.定喘湯化裁方配合西藥治療支氣管哮喘(熱哮)35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8(24):294—301.
R256.12
A
1007-8517(2014)10-0070-02
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