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張家界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湖南 張家界 427000
康復指導對COPD緩解期患者的影響
龔桂姿李波蘭嵐
湖南省張家界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湖南 張家界 427000
目的探討規(guī)范化康復指導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影響。方法將60例COPD穩(wěn)定期患者隨機分為康復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予常規(guī)治療與隨訪,囑其定期復查;康復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康復指導,進行為期12個月的院外規(guī)范化康復訓練,即健康教育和運動訓練,由專職護士發(fā)放康復訓練光碟及健康教育手冊, 負責教會康復訓練方法,供患者院外學習、訓練,并定期進行電話或社區(qū)隨訪,督促訓練。結(jié)果康復訓練12個月后,患者肺功能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各項指標均有改善,康復治療組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分鐘行走測試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P<0.01),康復治療組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治療組康復訓練12個月后ADL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康復治療組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ADL有所提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康復治療組康復訓練12個月后呼吸障礙程度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結(jié)論康復指導能提高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呼吸困難程度,可作為COPD穩(wěn)定期患者健康教育內(nèi)容。
慢性阻塞性肺疾?。豢祻椭笇?;肺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fā)展,是呼吸系統(tǒng)常見多發(fā)病,由于其患病人數(shù)多、死亡率高、社會經(jīng)濟負擔重,已成為重要的社會公共衛(wèi)生問題[1]。COPD是不可治愈性疾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對患者的治療主要是對疾病進行有效的管理,如果能及時防治,完全可能有效阻止或延緩肺部病變進展,有效的利用現(xiàn)存的肺功能,并爭取改善肺功能,預防肺功能降低,提高體力活動能力,防止急性加重,預防和治療并發(fā)癥,改善心理及情緒狀態(tài),改善生活質(zhì)量,延長生命。社區(qū)康復指導是一種是目前國內(nèi)外COPD穩(wěn)定期院外指導的一種趨勢,是一項被廣泛認可的非藥物治療措施,適合于輕、中、重程度不等的穩(wěn)定期COPD患者[2]。本研究通過對患者進行院外康復指導,旨在探討院外規(guī)范化康復指導對患者肺功能和急性加重次數(shù)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呼吸內(nèi)科門診治療及呼吸內(nèi)科病區(qū)出院的COPD穩(wěn)定期患者60例,均符合COPD診斷標準[2],同意配合指導并簽知情同意書。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齡46~80歲,平均年齡(65.75±8.08)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6例,高中15例,大專及以上9例。職業(yè):農(nóng)民24例,知識分子6例,管理人員2例,離退休28例。平均病程(16.32±13.69)年。60例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康復治療組各30例。兩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程、肺功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1.2 方法
1.2.1 康復指導內(nèi)容 ①患者及家屬的教育和日常生活指導;②學習熟練掌握腹式呼吸方法及長期堅持腹式呼吸鍛煉;③呼吸道的清潔,氧吸入療法及體位排痰;④運動療法;⑤家庭氧療;⑥門診隨訪管理。
康復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院外規(guī)范化康復指導,具體如下。
1.2.1.1 一般康復指導 ①兩組患者均予常規(guī)支氣管擴張劑、祛痰藥、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且進行電話或社區(qū)隨訪,詢問病情并解答有關(guān)疾病的問題;要求患者每月復診1次,及時記錄患者病情變化。②門診或住院患者均由專職護士負責康復指導, 制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何帶病健康生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分(CAT)》等健康教育手冊,指導患者及家屬了解COPD的發(fā)展過程、病程特點,學會保健與鍛煉方法,學會自我控制疾病的要點和方法,并指導家屬負責監(jiān)督呼吸及運動訓練[2]。
1.2.1.2 呼吸訓練指導[3]包括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具體訓練方式如下:①縮唇呼吸:取坐位、立位或臥位, 放松從鼻子自然吸氣一次,此時自己數(shù)1、2。放松口唇就這樣從自然狀態(tài)開始呼氣,然后將嘴縮緊,如吹口哨樣,自己一邊數(shù)1、2、3、4一邊把氣體呼出來。每天3次,每次練習5 min。②腹式呼吸:呼吸時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按在上腹部,呼氣時,腹部下沉,該手稍微加壓用力,以進一步增加腹內(nèi)壓,促使膈肌上抬;吸氣時,上腹部對抗該手的壓力,徐徐隆起。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種左右。即深吸氣(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氣(回縮肚子)3~5秒,屏息1秒。腹式呼吸每天練習2次,每次8~10分鐘。熟練掌握后,逐漸增加次數(shù),逐步做到在平時活動進行腹式呼吸,成為一種習慣呼吸方式。
1.2.1.3 運動訓練指導[4]根據(jù)醫(yī)生制定的運動處方進行指導,主要包括上、下肢運動鍛煉。上肢鍛煉為上肢體操,做上舉的運動,2~3 min/次,2次/d,逐漸增加至每次10~15 min。下肢鍛煉為從每日步行10 min開始,每周增加5 min,直至每天行走20 min。
1.2.1.4 全身呼吸體操鍛煉[5]包括長呼吸、腹式呼吸、動力呼吸、抱胸呼吸、、壓腹呼吸、下蹲呼吸、彎腰呼吸及行走呼吸。以上每節(jié)自然呼吸30秒。鍛煉次數(shù)和時間應根據(jù)病人具體情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
1.2.2 康復訓練實施方法 ①小組活動形式:聯(lián)系同一社區(qū)患者每組6~10人,每次60~80min。②個人指導形式:小組活動前后,研究者根據(jù)患者和家屬的個人情況,督促指導患者的康復訓練情況,并告知家屬做好患者康復訓練監(jiān)督工作。要求患者每月來醫(yī)院復診1次,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及康復訓練情況,采用循序漸進、逐漸深化的方式,與每位患者及其家屬面對面進行個人指導2-3次,每次15-30min,并給予指導性意見,觀察時間為12個月。
1.2.3 評價指標 ①肺功能指標:采用意大利MIR Spiro bank型肺功能儀,測定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VC %)、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 第1 S用力呼氣量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1/預計值×100 )和第1 S用力呼氣率(FEV1/FVC),納入前和12個月結(jié)束后分別測量;②6min行走測定:采用Zugck等提出的六分鐘步行試驗方法,納入前和12個月結(jié)束后分別測量;;③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采用ADL量表評定法,納入前和12個月結(jié)束后分別評分;;④呼吸功能障礙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分(CAT)》。
2.1 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見表1)。對患者的肺功能進行干預前后比較,康復治療組康復訓練12個月后肺功能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各項指標均有改善,康復治療組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干預前后6分鐘行走測試及ADL比較(見表2)。康復訓練12個月后6分鐘行走測試較治療前顯著提高(P<0.05,P<0.01),康復治療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治療組康復訓練12個月后ADL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康復治療組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ADL有所提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2 兩組干預前后6分鐘行走測試及ADL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2.3 兩組干預前后呼吸障礙程度比較(見表3)??祻椭委熃M康復訓練12個月后呼吸障礙程度較干預前顯著減輕(P<0.05)。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呼吸障礙程度比較[例(%)]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我國目前COPD穩(wěn)定期防治還未引起重視,每年因COPD急性加重患者住院大大加重我國醫(yī)療負擔,而我市地處西部,經(jīng)濟落后,醫(yī)療資源緊張,是構(gòu)成“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因素。社區(qū)康復的目的是減輕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增加日常生活中機體和情感的參與活動,在2011COPDGOLD推薦的廣義的、完整的康復方案要包括醫(yī)生、生理治療師、專業(yè)呼吸護士、職業(yè)治療師、營養(yǎng)專家、社會工作者、戒煙顧問等多學科的一個隊伍??祻蛢?nèi)容要包括運動訓練、教育、營養(yǎng)建議、社會心理和行為干預等,這種康復設置需要大量的投入,在經(jīng)濟水平不高的地區(qū)還不能作為常規(guī)進行推廣[6]。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康復訓練12個月后,患者肺功能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各項指標均有改善,康復治療組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分鐘行走測試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 P<0.01),康復治療組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治療組康復訓練12個月后ADL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康復治療組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ADL有所提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康復治療組康復訓練12個月后呼吸障礙程度較干預前顯著減輕(P<0.05)。本研究通過醫(yī)務人員傳授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治療、行為和環(huán)境方面的調(diào)整使患者了解COPD的發(fā)展過程、病程特點,學會保健與鍛煉方法,學會自我控制疾病的要點和方法;防止急性加重,使患者知曉何時應往醫(yī)院就診,以達到減輕癥狀,穩(wěn)定病情,阻止發(fā)展,改善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zhì)量,降低病死率及更好地支配醫(yī)療資源,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因此,院外康復指導使COPD患者了解COPD的發(fā)展過程、病程特點,學會鍛煉方法,自我控制疾病的要點和方法,防止急性加重,使患者知曉何時應往醫(yī)院就診,以達到減輕癥狀,穩(wěn)定病情,阻止發(fā)展,改善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zhì)量,降低病死率及更合理地利用醫(yī)療資源,可作為COPD穩(wěn)定期患者健康教育內(nèi)容。
[1]張忠魯,徐立新.COPD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6,26(18):1384.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 [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7,30:8-17.
[3]倪艷華.呼吸訓練輔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例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7):49
[4]張凈,賀正一,劉穎,等.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復下肢運動訓練處方的研究[J].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 (電子版)ISTIC, 2012, 6(12).
[5]王茂斌,王浩彥,朱亞玲,等.心肺病康復治療圖解[M].上海:上??茖W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03:94.
[6]陳建,王廣發(f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2011修訂版解讀[J]. 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 (電子版),2012,1:019.
EffectsofstandardizedrehabilitationtrainingonstableCOPDpatients
GONG Gui-zi LI Bo LAN Lan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jiajie City,Zhangjiajie 4270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tandardiz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pulmonary function 、6MWT、CAT and ADL frequency in stable COPD patients.MethodsSixty stable COP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30.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follow-up, patients were asked to reexamine regularly. Additionally, patients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12 months standardiz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ut of hospital, including such measures as teaching rehabilitation methods by nurses, giving CD and health education books f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mplementing regular telephone follow up for monitoring training.ResultsAfter 12 months training, the lung function、6MWT、CAT and ADL of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efore(P<0.05),and the ADL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before(P>0.05).ConclusionThe standardiz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of stable COPD patients, reduce the degree of dyspnea, can be used as the content of COPD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health education.
COP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ulmonary function; 6MWT; CAT; ADL
龔桂姿(1967-),女,本科,副主任護師,大內(nèi)科、呼吸內(nèi)科護士長。
R494
A
1007-8517(2014)14-0080-03
201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