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之強
增強思想政治課堂吸引力的有效途徑
葛之強
山東省冠縣東古城鎮(zhèn)中學
新課程改革的推動實施,是我國在總結了多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后,為了適應當前各方面形勢的發(fā)展而作出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我國進一步發(fā)展素質教育,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的必由之路。實施新課程改革不僅是一個方向性的期望,而且更是一個推動學科教學改革深入開展,大面積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的實踐活動。筆者認為,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就在于廣大教師要努力探索一條增強思想政治課課堂吸引力的有效途徑,從而優(yōu)化思想政治課教學,為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打下基礎。
事物的生成變化,究其原因,總可以在兩個終極問題中尋得答案:為什么和如何做。同樣,這里涉及的也就是:為什么需要提高這種吸引力和如何去創(chuàng)造這種吸引力。探索便是從這里起步,并且逐漸加快步伐。
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又一陣鈴聲催促著——語文老師拿著語文課本上語文課去了,數(shù)學老師拿著數(shù)學課本上數(shù)學課去了,歷史老師拿著歷史課本上歷史課去了,而每一次我總拿著我的思想政治課本去上我的政治課。這里,思想的忽略不僅僅體現(xiàn)在形式上的變質,更重要的恰恰是披露了思想內容的困乏和疲軟。由于政治教材更多地描述著的是理論的方方面面,所以避免不了對思想內容產生一定的強制性。而對每一個人來說,思想是屬于自己的,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都是值得自己驕傲的力量,因而政治課附帶的較強的說理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思想的自由與靈活,這正是廣大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但是政治畢竟是思想延伸的一部分,政治始終是為著思想服務的,是和思想高度一致的。因此讓這種看似被條條框框圈定的理論,讓這種看似僵硬的政治活躍起來,更思想化,這是我們探索的基礎,它解決了為什么需要這種吸引力的問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客觀的,彼此平等,這是物理學中的觀念。因為萬物相輔相成,自然界的吸引力便是如此。但是在教育學里,由于其本身就明顯存在著人與人關系以及地位的沖突,教育界內的吸引力則就更多地建立在了師生間的主觀情感上,所以也更多地體現(xiàn)了一種單向性,這種單向性可以理解為——你千方百計地用一切努力去吸引學生,去引起學生的注意,而對方卻可能無動于衷;并且學生的立場也許是完全與你相反的,根本就不存在也要去吸引你的想法,或者根本就沒有注意到他自己身上也存在著的吸引你的因素,基于這樣一種普遍客觀的單向性,在這里,每個老師所要切實做的就是如何去準備有效的工作,包括發(fā)現(xiàn)和掌握學生的能對你自己產生吸引力的一切因素,從而吸引學生。對思想政治課來說,其做法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吸引學生,使他們有興趣地去思考;其二,是引導學生,使他們有方向地去思考,最后達到正確的預定目的地——那就是對課本知識的完全把握。這就好比小溪里的水,首先一定要流動,不能讓它成為死水;其次,在流動的過程中,一定要有一個方向,猶如海納百川。這是探索的關鍵,它解決了如何去創(chuàng)造吸引力的問題。
其實理論的東西許多教學工作者都懂得,只是,如何在教學中始終貫徹下去,對每一位教師來講都是需要探索一輩子的課題——因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生是流動的變化的,教學中最頭痛的就是“老革命遇到新問題”。不過,筆者認為,無論教學內容如何變動,學生如何變動,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
首先就是教案的精心準備。當前在課堂教學中應克服兩種傾向:一是沒有很好地鉆研教材,沒有達到把握教材,能駕馭教材的境地,教師盲目適從,難以進入角色,整堂課中運用的材料淺、簡、多、偏,浮光掠影,缺乏時代氣息,教學思路紊亂,教學結構松散;二是離開學生實際,過于追求說理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教學中抓不住重難點,使學生不達要領。要優(yōu)化課堂結構,就要在《大綱》要求下,研究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精、要恰到好處、要管用。要求教師把內容教“活”,讓學生學活,使學生感到聽政治課不枯燥無味,學習理論得舉一反三的成效。同時還要求教師從學科知識結構特點出發(fā)去理解教材所處的地位及知識前后的聯(lián)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準確無誤地把握難點。
其次應當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什么樣的教案就可以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當然,針對不同的教學方法,也可以提出相應的教案設計),思想政治課能夠采取的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自在的討論和歸納。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讓他們暢所欲言,才可以看見學生們豐富多彩的思想在整個課堂洋溢,如彩虹繽紛奪目。不過,在學生討論和歸納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因勢利導,既使其充分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循循善誘地使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漏洞和缺陷并主動修正,否則只是無效的言辭堆砌,反而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最后,一定要真正重視起學生的實踐活動來??梢詫W?;虬嗉墳閱挝?,有規(guī)模地組織學生舉辦參與各類很值得提倡和堅持的有意義的活動。如: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休息日走向街道,走向社會活動、講身邊的事,說心里的話的交友沙龍之類等,通過定期、長期的親身實踐,使學生以自己的行動來體會、感受思想政治課的豐富內容和真正的內涵。引導學生自覺自愿地、積極主動地做感興趣的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僅是思想政治課的本質要求,更是所有課外活動的迫切需要。
在當今社會,物質生活日益豐富,而人的精神境界卻日益空虛,頹廢與消極正銷蝕許多人的脆弱心靈。曾經有人說,這是由于人沒有了宗教信仰。而筆者認為,豐富的精神世界正是我們自己主動探索得來的,而作為新一代的思想政治教師,其任重道遠之處便在于能夠用科學的理論和觀念去影響學生,促使其學會如何思考和看待身邊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變化,為其將來的個人成長作好鋪墊。正是從這一點說,在新課程改革中探索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優(yōu)化,應當被每一個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者重視起來。